湖南师范大学龙沛林教授
1. 广西艺术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哪个
肯定是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好啊,湖南师大是211重点大学。而且广西艺术学院没有博士点,湖南师大音乐学院不但有博士点,连博士后流动站都有,所以哪个好不言而喻。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学院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与1958年,前身为湖南艺术学院,学院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生文工团、湖南省预备役师文工团均设我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9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和具有正高级职称者14人,副教授31人;有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在读博士生9人;1人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潇湘学者1人。
【学科力量】
学院以音乐教育学、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史论和音乐表演学作为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具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艺术硕士、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中南、西南九省一市(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唯一的音乐与舞蹈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音乐与舞蹈学获批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地域最广、人数最多的中南部地区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龙头。
【知名校友】
李谷一、大兵、刘一祯、丁丹、王佑贵、谭天静、王珏、胡樱平等。
2. 古代有龙子节吗
端午节前身是龙子节
湖南师范大学史学家南斗教授与记者交谈时指出,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早在4600年前就有了。他说,早在炎帝、黄帝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开始过五月五的节日,不过那时候不叫「端午节」,而是叫「龙子节」,是为纪念中华民族的图腾「神龙」而设立的节日。
南斗说,「龙」本身并不存在,何以「龙」却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敬仰的图腾?从历史考究看,繁体字「龘」,曲折蜿蜒,水网交错,就是河流的象征。又由于龙身弯弯曲曲,九折十八弯,其本意就是代表河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本质特点是「伴河而居,伴河耕种,生生息息,绵延后代」。龙代表的河流,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生存的根基,「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由此而来。
南斗表示,古代的「龙子节」就深刻地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河流的依存关系。先祖们到「龙子节」这天,「五彩丝系臂」后,拿出事先备好的猪牛羊和各种果品等丰盛贡品,以最虔诚的心对着河流顶礼膜拜,然后将祭祀品中的五谷之类撒向河流,恭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祭祀完毕后,龙的子民把自己描绘成一条腾空欲飞的「龙」的形状,或欢歌载舞,震响山谷;或划龙舟,擂鼓声声,向心中的「神龙」祈祷。
之后,到了屈原汨罗江沉江后,「龙子节」成了「端午节」,但依然是传统习俗。不过,先祖们进一步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在身上描绘一条一条的彩色条纹,来表示自己是中华「龙」的子孙。直到现代再简化到改变成在手臂上缠五彩丝线。
同时,古代农历五月是恶月,战争多,死伤多,五日更是恶日(屈原就是在五月投江自尽的),系红丝带可辟邪。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天生的孩子要谋害父亲。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父亲害怕他给皇室带来灾难,于是就把这孩子从小寄养在宫外的庙堂里。
如此,驱魔祛邪和除瘟避疫,也就成为端午节之首选。端午节,广插菖蒲、艾叶以驱鬼,在屋子里熏蒸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成为普遍的民间习俗。
3. 湖南大学,湖南师大,中南大学哪所学校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既是211还是985。中南虽然也是,但是偏向理工科一点。师大虽然偏文科但不是985,就专业而言湖大和师大差不多,
4. 湖南师大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怎么样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创办于湖南蓝田的原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著名学者钱基博、杨树达、骆鸿凯、马宗霍等教授曾在这里执教,为我院确立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和优良的学术声望。改革开放以来,马积高、周秉钧、宋祚胤等教授也为我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目前我院已形成一个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结构合理、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教学科研机构设置
一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部——《中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三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五所——中国文学研究所 、古典文献研究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佛经语言研究所 、方言研究所
十二室——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写作学、中学语文教学法、中文文秘、对外汉语、大学语文等12个教研室。
三、招生专业
1、我院拥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分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中文教育和中文秘书三个方向招收本科生。
2、我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已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5个学科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等8个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四、师资队伍
1、我院目前共有在编教师98人,其中教授32人,占教师人数的32.7%,副教授39人,占教师人数的39.8%。56岁以上者8人,36—55岁者70人,35岁以下者20人,教师年龄结构正在向年轻化方向发展。
2、我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占教师总数的42.9%,具有硕士学位者32人、占教师总数的32.7%。目前还有12位青年教师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每年均在增长。
3、我院教师中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潇湘学者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一和三层次人选3人。
4、我院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科的学缘开放,同时还常年派出骨干教师出国访问交流,提升学科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教师访学的足迹遍布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十多个国家。
五、教学条件
1、 我院拥有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验室 ,其中语言实验室1间、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1间、 多媒体教室3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间,重点学科多功能会议室1间、小型实验室4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得到大力开发和充分 利用,较好地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手段的现代化。
2、 建立了文学院图书分馆和文献研究中心。其中包括两个重点学科资料室、中文综合资料室、基地班资料室、工具书资料室、古籍资料室、过刊室和现刊室。共计中外文专业藏书7.78 万册。
3、我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先后进入CSSCI来源期刊,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高学术声望,是我院重要的学术窗口。
六、科学研究
1、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130部,教材21部,发表学术论文608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
2、近五年来,我院共承担各类基金项目共计8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7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20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16项。
3、我院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五年来共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唐贤清教授的《〈朱子语类〉副词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 湖南师范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1、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们学校文学院的师资力量不错。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在文学院是很好的,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反正是给师大争光的啦!文学院在我们学校是历史最久的学院之一。而汉语专业又是我们学校历史最久的,王牌专业之一。而且文学院的师资力量很好,老师教授有修养,还有教授上百家讲坛讲过课。你要是很喜欢汉语的话,你还可以考虑在开学的时候参加中文基地班的选拔考试,这个班的人都相当厉害你只要文学功底深厚,善于表达,估计能够进去。个人觉得,文学院很强。文学院的环境还好,在本部,基本处于我认为的我们学校最幽静的地方之——樟园。
最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想推荐一下本专业。从今年开始,我们好像招了免费师范生,我们专业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就业还是铺垫了不少技能。师资力量也还比较可以,工作就业方向也比较明确,在湖南省竞争应该算可以的。
6.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有对外交流机会吗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有对外交流机会。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与美国圣约瑟夫版大学、权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开展了联合办学,建立了“2+2”和“3+1”的合作办学模式。
2018年9月26日上午,爱丁堡龙比亚大学高善生教授来到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进行访问交流,介绍了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的学科特色、办学优势等基本情况。双方在学生学历提升、学分互认、交换生项目等问题上进行了交流探讨。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是一所实力雄厚的高校,两校将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和“中国民办教育百强”,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已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独立学院。
7.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楼上的,别人问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法学院,又不是湖南大学的法学院~~
我是师回大答的,我告诉你撒~~师大的法学院一般般~~
毕竟师大是"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见长,法学院里面都是非师范专业,
不过法学院出了个李双元教授,听说挺牛的,应该还不错~~~
不过我要说的是,你学的是自考,不可能由李双元教授来教是不?所以~~~嘛~~还是那句"一般般"~~~
8. 湖南师大硕士资格审查,有省级课题可以吗
湖南大学贴吧里把湖大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说成湖南第一。在此就把师大的实力列出来。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92年,新闻系创办于1996年。学院现设有新闻、编辑出版、广播电视、广告四系,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五个专业。2000年拥有湖南省首家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拥有传播学硕士点,2005年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99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为“湖南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2003年,学院与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团共建“湖南省出版人才培训基地”。2002年9月,成立了“文化与传播研究所”;2006年6月,成立了“出版科学研究所”。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职教授7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和在读博士10人,有校内兼职教授5人,另有双聘教授3人。学院拥有湖南省高校第一个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拥有省“百人工程”学者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 人。学院还在省内宣传部门、新闻出版界聘请了20多位经验丰富、学识精湛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规模将控制在850人左右。学院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著名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系)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和交流。 几年来,本院教师已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近20部,本院教师在国内(包括香港)主要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近100篇,承担了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形成了以传播学学科为龙头,以现代传播史论、传播话语、传播与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法制与伦理、书刊传播、广告传播为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团队,其学术带头人(含校内兼职人员)有田中阳、蔡骐、肖燕雄、龚维忠、周国清、谢俊贵、李伦、邓名瑛、王战等。 学院拥有价值达500多万元实验设备的现代传媒技术实验室,下设11个实验分室,面积640多平方米;拥有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投入400多万元的演播厅;实验室设备价值总计1100万元。校院拥有新闻传播图书17000多册,订了100多种学术杂志;学校图书馆拥有晚清以来的丰富的珍贵的报刊资料。 在学校领导下,学院将在新的世纪谋求更大的发展,力争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为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9. 湖南师范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系怎么样
湖南大学贴吧里把湖大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说成湖南第一。在此就把师大的实力列出来。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92年,新闻系创办于1996年。学院现设有新闻、编辑出版、广播电视、广告四系,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五个专业。2000年拥有湖南省首家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拥有传播学硕士点,2005年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99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为“湖南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2003年,学院与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团共建“湖南省出版人才培训基地”。2002年9月,成立了“文化与传播研究所”;2006年6月,成立了“出版科学研究所”。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职教授7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者和在读博士10人,有校内兼职教授5人,另有双聘教授3人。学院拥有湖南省高校第一个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拥有省“百人工程”学者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 人。学院还在省内宣传部门、新闻出版界聘请了20多位经验丰富、学识精湛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规模将控制在850人左右。学院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著名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系)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和交流。 几年来,本院教师已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近20部,本院教师在国内(包括香港)主要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近100篇,承担了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形成了以传播学学科为龙头,以现代传播史论、传播话语、传播与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法制与伦理、书刊传播、广告传播为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团队,其学术带头人(含校内兼职人员)有田中阳、蔡骐、肖燕雄、龚维忠、周国清、谢俊贵、李伦、邓名瑛、王战等。 学院拥有价值达500多万元实验设备的现代传媒技术实验室,下设11个实验分室,面积640多平方米;拥有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投入400多万元的演播厅;实验室设备价值总计1100万元。校院拥有新闻传播图书17000多册,订了100多种学术杂志;学校图书馆拥有晚清以来的丰富的珍贵的报刊资料。 在学校领导下,学院将在新的世纪谋求更大的发展,力争成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为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