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选外校的
1. 研究生校外导师怎么选
王欣(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对于这个问题,要区别对待如果只考虑就读大学的因素,先看下大学是否是国家重点建设院校,如果是985、211重点院校的话,那么肯定是本校的研究生更好。而且在本校考研,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因素,比如与导师的沟通更方便,心理压力要小一些,信息渠道更畅通等。考试也方便,不用来回奔波,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李旭升(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研究生):有些考研的同学,本身对所学专业没有太大的兴趣,参加考研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对于这部分同学,不论你在学校是否是重点高校,必须要报考本校的研究生。本校研究生的专业课,考前找导师画一下重点,认真复习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能顺利通过考研,而且在考试时学校也会优先录取本校的生源。
丁立新(四川大学在读研究生):对于本科就读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如果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并且立志于以后从事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的考生,建议还是报考外校的研究生,尤其是985、211重点高校。当今很多大中型企业招聘招聘时,不仅仅是看你是不是研究生,更重要的是看你就读的是不是重点高校。如果是985、211等重点高校,薪资待遇相对于其他院校的研究生会高出一个档次。因为之前他们一定比你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在未来工作中,他们也会比较轻松,会比你做得更好。
刘雅馨(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如果你就读的是一个地方院校,如果想考研,就要努力考取外校的研究生。人都是往高处走的,如果本身是985、211大学,瞄准本校研究生,顺利拿下就可以了。这部分大学的同学考研,如果想往外走,风险会很大。另外还要看一下所学专业的排名情况,如果本校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报考本校的研究生就很好。
2. 如何让硕士导师推荐外校读博呢
提前规划、与导师交流、表现出色等。
1、提前规划:决定申请外校读博之前,提前规划并了解感兴趣的学校和教授。研究学校教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和教学水平,确保对自己的研究兴趣相契合。
2、与导师交流:与硕士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表达意向和目标。让导师了解希望继续深造的意愿,并寻求对此的建议和支持。
3、表现出色:在硕士阶段,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和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发表论文或参与研究项目,展示才华和研究潜力。
3. 研究生选校外导师好么
学术型研究生,在校期间,如果是两所学校联合培养,就读时除在本校拿学分,还需要去相应的联合校拿学分,也就是有校外导师;如果不是联合培养,那就没有校外导师
相关名词:
学术型研究生: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中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主要工作是神秘宗教庆典中呈上圣物,并对初入教者解释秘义。昭圣者必须出身尤摩尔浦斯氏族(埃勒夫西斯的原始氏族之一),通常都是年高德劭、声音洪亮的独身男子。就职时,要象徵性地把原先的名字抛入海中,此後只称昭圣者。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就这一点来说,是相当切合传统的Hierophant的特质的,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联合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你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是更加宽泛的,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为了更好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使研究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多元化视角,很多高校开始与国内高校及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以此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通过学分可以评判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学生获得的学分越多,说明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在某些大学中,学分也变成了评价学生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