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城市空间布局北京大学教授

城市空间布局北京大学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5-14 05:05:01

Ⅰ 王缉慈概述

王缉慈,女,汉族,1946年2月出生于昆明,籍贯广西博白。她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王缉慈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际地理联合会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指导委员。此外,她还是同济大学的兼职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编辑、《世界地理研究》的副主编和《地域研究与开发》的副主编。

在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主要教授“工业地理学”和“技术与区域发展”课程,专注于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研究。她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在1985年、1990年和1995年三次在加拿大进修和进行专题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包括《现代工业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新的产业空间 -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和《创新的空间 - 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等著作。此外,她还发表了百余篇中英文论文,涵盖了诸如“中国特殊经济区的工业地理变迁”和“北京新科技聚集地的分析”等主题。

2003年,王缉慈教授创办并开始主持“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论坛。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她担任第20专题组(区域科技组)的副组长,负责完成了“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研究”的子课题。2011年,她成为了中央人才协调小组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赴桂)的一员。

王缉慈教授以其在工业地理学、技术与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和高新区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进步,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Ⅱ 王缉慈的介绍

王缉慈,女,汉族。1946年2月生于昆明。籍贯广西博白。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地理联合会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指导委员(IGU Commission on Dynamics of Economic Space,The members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其它兼职工作有:《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世界地理研究》副主编、《地域研究与开发》副主编,厦门创新型城市顾问等。

Ⅲ 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团队精英

李贵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多篇(部),先后获得国际建协城市规划专项奖、国家级金奖、建设部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奖励6项。代表性的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调控机制研究(2005-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功能网络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大珠三角地区为例(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级金奖),《盐田港后方陆域总体规划》,《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一五”规划》,《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东省建设厅和香港规划署项目)等。代表性的论著和论文包括:《人文地理学概论》,《国际性城市的空间取向》,《深圳优势论》,《文化地理学》,《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译著)》,《城市地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以深圳市为例》,《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不同尺度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丽水库流域为例》,《应用CITYGREEN模型评估深圳城市绿地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效益》,《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等。
王仰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现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技术标准委员会土地利用分委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
曾辉,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及宏观资源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修复技术、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规划及大型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估等领域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联合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后主持和参与包括科技攻关专题、97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部委及地方科研项目近60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0篇;获得包括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0次。
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获博士学位。1982年获中国首届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年获爱丁堡大学学者奖学金,1992年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1996年出任英国TBV设计集团中国部总经理,1998年出任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总建筑师,2004年出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城市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可持续的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和技术。主持完成规划设计包括珠海歌剧院建筑设计与香州湾城市设计、汶川新城水磨镇总体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杭州桐庐新城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西安未央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洛带古镇城市设计、珠海西部新城设计方案、杭州萧山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昆明安宁市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龙泉驿中心城区2.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昆明新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城市形态和景观设计、成都龙泉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成都黄龙溪古镇规划和城市设计、红牌楼广场建筑方案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镇概念规划等。主持北京大学城市设计论坛和主编北京大学城市设计丛书。近期发表的专著有《现代新昆明概念规划国际征集》、《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城市的想象》、《汶川绿色新城》和《创造城市的价值》等。
顾正江,规划师,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曾主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二十余项,尤其擅长于城市中、宏观层面规划和城市更新领域的规划和研究课题,其主持的《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获广东省2007年度城乡规划优秀设计项目一等奖,并在获省优二等奖项目《福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负责区域研究专项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深圳市公明中心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规划》、《粤港澳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梅州市城市总体战略规划》等课题,积极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规划由偏重于服务经济发展、规模扩张向重视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城市文明转型的现实路径。
吴健生,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景观生态学、遥感与GIS、灾害。至今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个,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阴劼,北京大学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东亚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中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城市更新研究等。代表性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万世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山西代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5)》
普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高级工程师,兼职深圳市深商研究会理事。从事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等横向课题20余项、纵向课题2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获得包括200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深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优秀城市规划二等奖等奖项。

热点内容
上海大学高数老师 发布:2025-05-14 09:43:01 浏览:828
大学生个人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4 09:34:16 浏览:400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 发布:2025-05-14 09:29:18 浏览:41
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 发布:2025-05-14 09:28:37 浏览:863
山东大学2015研究生复试安排 发布:2025-05-14 09:28:30 浏览:338
筑波大学附属驹场高校 发布:2025-05-14 09:24:08 浏览:78
燕山大学设计考研 发布:2025-05-14 09:16:51 浏览:988
德国法学专业大学排名 发布:2025-05-14 09:14:50 浏览:236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夏令营名单 发布:2025-05-14 09:14:48 浏览:843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 发布:2025-05-14 09:08:12 浏览: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