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知名老教授
『壹』 清华大学刘仙洲像有什么故事
《清华风物》之“刘仙洲像”
这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系馆大楼。一尊庄重、儒雅的铜像静静坐落在此。 刘仙洲,中国近现代机械学奠基者、中国科学史事业开拓者、著名机械工程教育家。他生于1890年1月,河北省完县人;18岁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运动。 1918年,刘仙洲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大学。他回到保定参加母校育德中学创办的 “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教学工作。三年间,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都曾受教于他的讲堂。
1924年,年仅34岁的刘仙洲出任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校长。他一改当时中国理工科高等教育被“洋教材、洋教授、洋文”所统治的局面,为学校发展和学术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仙洲又先后在东北大学和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32年8月,他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参加了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的筹建。此后,他担任过副校长、第一副校长等职。
刘仙洲主持编订《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一书,成为统一我国机械工程名词的里程碑。他发奋编写了15本中文机械工程教材,并对中国机械发明史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还最早提出“工读协作制”的思想,提倡工业教育要理论结合实际。 刘仙洲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著称。在授课期间,他从不迟到早退,也规定学生不得无故缺课,作业和考卷过时不收。 1955年,刘仙洲以65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后最早入党的知名老教授之一。他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人民政权的建设,毛泽东主席曾特邀他出席最高国务会议共商国是。 1970年,在80岁生日之际,刘仙洲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份《我今后的工作计划》。即使仅靠输液维持生命,他仍坚持用颤抖的手一字字地修改文章。
刘仙洲一生献身教育,桃李满天下。他生平著述300万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先生的音容笑貌,从不曾被淡忘。他用满腔的热血丹心,始终守护着一代代年轻的学子,胸怀天下、报国明志!
『贰』 宋志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宋志坚,1936年3月出生,山东乳山人。擅长油画,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其职业生涯中,担任过中学美术教员、北京海淀区文化馆美术干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并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此外,他还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艺委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赏析栏目顾问等职务。
宋志坚的作品涵盖了油画创作的多个领域,包括历史画、风景、风俗画和肖像画。其中,他的历史画作品如《牛栏山大捷》、《元末农民起义军攻打开封》和《雅克萨之战》等,被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和承德、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部分作品还被选入教科书、中国文艺年鉴和大型文献影片使用。他的风景、风俗画作品如《露水河》、《春之歌》、《雪睛》、《春之序曲》和《温馨的草原》等,被中央统战部、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单位收藏、出版。此外,他还创作了多幅肖像画,如《地质学家李四光》、《著名画家张仃》、《作家姚雪垠》、《西藏十七世葛玛巴活佛》等。
综上所述,宋志坚以其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也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风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2)清华大学的知名老教授扩展阅读
宋志坚是一个常见人名,在我国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分别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书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杂文家。
『叁』 刘国忠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国忠教授,男,汉族,出生于1969年,祖籍福建省政和县。他于1987年至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深造,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他在1994年至1997年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攻历史文献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留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担任教师。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历史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史以及国际汉学等多个方面。
刘教授的学术成果丰富,著作包括《〈五行大义〉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古代帛书》(文物出版社,2004年)等专著,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余嘉锡、杨树达卷》(合编,1996年)等。他还参与编译了《国际汉学著作提要》(1996年)和《中国古代典籍导读》(1997年),并翻译了《光明之城》(1999年)等书籍。他的学术论文涉及《中村璋八与〈五行大义〉研究》、《评两部〈纬书集成〉》等多个主题,这些论文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权威期刊上。
作为学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刘教授曾主编《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选辑·隋唐至清卷》(2003年),并在《清华汉学研究》系列中发表多篇论文。他的研究不仅限于中国,还涉及国际汉学,如《李学勤学术研究评述》和《杜德桥与〈李娃传〉研究》等。他的研究成果深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如《评中村璋八先生的汉学研究》(日文版)也在2006年发表。
(3)清华大学的知名老教授扩展阅读
刘国忠,1963年8月出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矿机专业,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辽三普电池(沈阳)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5个重中之重项目“镍氢电池生产示范线工程化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之一。第二届沈阳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此外,四川省岳池植物油厂厂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理事也名为刘国忠。
『肆』 谭浩强是哪里人
谭浩强
谭浩强教授,195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学联副主席、全国学联执行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从70年代末开始,投入计算机教育,任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分校(现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现担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NIT)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是在中国大陆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
中文名:谭浩强
外文名:TanHaoqiang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台山
出生日期:1934
职业:计算机教育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
主要成就: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个IT人物”
代表作品: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规划教材、《C程序设计》
经典著作:《C程序设计》、《BASIC语言》
职称:高级教授
个人履历
谭浩强,195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青年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学联副主席、全国学联执行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曾获“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分子”等称号。曾任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分校(现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之一。现担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荣誉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是在我国有巨大影响的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2004年2月19日人民日报专栏文章中说∶“20世纪中国计算机普及永远绕不开一面旗帜,那就是谭浩强”。
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多项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称誉他为“教授计算技术的大师、普及现代科技之巨擘”。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题词:“向计算机教育与普及的辛勤耕耘者与奠基人谭浩强教授致敬”!。
2000年1月被《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十个IT人物”之一(排在笫2位)。2001年10月被《电脑报》评为“我国十大IT人物”。2004年1月被《程序员》杂志评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个人”中“教育先导”的第一人。2009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信息教育大会授予谭浩强“信息教育杰出成就奖”和“终身成就奖”。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众带入计算机的大门。2004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门文章介绍谭浩强教授的事迹,题目是“谭浩强浇灌平凡”,称赞他把平凡工作做成伟大。
被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20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08年后,谭浩强教授应邀到全国280多所大学做了《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报告,听众逾20万人,报告会盛况空前,场场爆满,有的大学生站着听了近3小时的报告,学生反映十分强烈,认为是“多年未听到过的震撼人心的报告”。
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学联副主席、全国学联执行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毕业后留在清华工作,担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同时承担教学工作。是“双肩挑”(既从事教学、又从事思想工作)型的干部。在当时的青年界有一定影响。从70年代末开始,以主要精力投入计算机教育。现担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NIT)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顾问,是在我国有巨大影响的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
突出贡献
他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编著的《C程序设计》发行了1100万册。
他创造了三个吉尼斯记录∶
(1)30年来他(以及和他人合作)共编著出版了150本计算机著作,此外主编了400多本计算机书籍,是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最多的人;
(2)他编著和主编的书发行量超过5500万册,是读者最多的科技作家。我国平均每23人、知识分子每1.2人就拥有一本谭浩强的书;
(3)他和别人合著的《BASIC语言》发行1250多万册,创科技书籍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计算机语言
他曾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系统地讲授了BASIC,FORTRAN,COBOL,PASCAL,C,QBASIC,VisualBasic共7种计算机语言,观众超过500万人。在我国学习计算机的人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谭浩强的名字的。许多人认为他“开创了计算机书籍贴近大众的新风”,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获得荣誉
他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薄一波、王光英、雷洁琼、李沛瑶、杨成武、周培源、卢嘉锡、张劲夫、宋健等领导同志亲笔为他题词,称赞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在题词中称他为“教授计算技术的大师、普及现代科技之巨擘”。
共编著出版了130本计算机著作,主编了300多本计算机书籍。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0年1月被《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之一(排在笫2位)。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众带入计算机的大门。2005年后,谭浩强回顾了几十年所走过的道路,总结出在成长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十个关系,并应许多大学的邀请以此为内容向大学生们作了180多场“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报告,大学生反映十分强烈。
个人作品
高校计算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迎接挑战计算机教育要上新台阶
⊙对高职教学和教材的思考
⊙论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迎接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
⊙改革教学方法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
⊙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推上新台阶
⊙谭浩强先生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
⊙群策群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材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建设
⊙遍栽桃李满秋华
⊙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
⊙把每一本教材都做成精品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结经验,面向应用,大力推进新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推向新高度
计算机普及类
⊙尊重科学重视人才
⊙电脑教育纵横谈
⊙迎接科学技术大普及的春天
⊙BASIC大旗不倒
⊙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
⊙与世纪同行
⊙关于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几个问题
⊙走出自己的路子
⊙计算机普及的第二次高潮
⊙从《BASIC语言》发行1000万册所想到的
⊙迎接计算机普及的新高潮
⊙计算机教育与人才纵横谈
⊙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笫三次高潮
⊙为计算机普及鸣锣开道
⊙把计算机普及推向新的高潮
⊙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推向新高度
⊙让广大计算机的初学者轻松愉快地进入计算机的大门
社会生活类
⊙救国的纲领导航的指南
⊙要找到教师的感觉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忆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给我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革命的洗礼使我终生难忘
⊙“双肩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继续教育大有可为
⊙蒋南翔教育思想的精髓
⊙与一位中学生的通信
⊙学习艾知生同志,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成事的哲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年轻时期的锻炼使我终身受益
⊙难忘的一次接见
⊙教材的困惑与思考
所著书籍
自编书籍
统一书号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7-04-006938-5PASCAL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1
⊙7-04-008389-2微型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1
⊙7-302-03695-0QBASI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1
⊙7-302-03798-1VisualBASIC程序设计(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1
⊙7-302-03791-4C语言程序设计(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1
⊙7-302-01166-4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3
⊙7-302-01141-9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FORTRAN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5
⊙7-302-00807-8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QBASIC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8
⊙7-302-04018-4QBASIC语言程序设计(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9
⊙7-302-03910-0QBASI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7
⊙7-302-03985-2VisualBASI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7
⊙7-302-03911-9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8
⊙7-302-04008-7C语言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
⊙7-302-04037-0文科计算机基础(第一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2
⊙7-302-04038-9文科计算机基础(第二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1
⊙7-302-04014-1文科计算机基础(第三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1
⊙7-04-008911-4C/C++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1
⊙7-04-009202-6C/C++程序设计题解与实验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1
⊙7-5053-7005-7QBASIC语言教程(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01
⊙7-5053-7004-9QBASIC语言教程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01
⊙7-302-04874-6QBASI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1
⊙7-302-05529-7QBASIC程序设计(二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6
⊙7-302-05528-9FORTRAN程序设计(二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6
⊙7-302-04874-6C程序设计(二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7
⊙7-302-03985-2VisualBASIC程序设计学习辅导(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3
⊙7-302-08599-4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6
⊙7-302-08620-6VisualBASIC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8
⊙7-302-08599-4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3
⊙7-302-10853-6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
⊙7-302-11217-7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
⊙7-302-12315-2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1
⊙7-302-12477-1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5
⊙7-302-12002-1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1
⊙7-302-12477-1VisualBASIC程序设计学习辅导(高职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5
⊙7-04-019910-6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7-04-019911-6C语言习题集与上机指导(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主编书籍
丛书名包含书的种数出版社开始出版日期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教材22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计算机教育丛书15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丛书6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丛书5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导丛书10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丛书9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零起点电脑丛书6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20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典10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个人电脑丛书8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面向未来电视讲座丛书10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中学生电脑丛书9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大众电脑丛书6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流行软件丛书13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NIT丛书6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迎接新世纪电视讲座教材11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教材25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9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计算机等级考试丛书2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新世纪-新软件电视讲座教材1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丛书4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计算机教育丛书32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看图学上网丛书7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材6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看图速成学电脑丛书10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网络教育丛书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看图速成学电脑丛书10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网络应用教育丛书5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计算机实用技术丛书7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学生用电脑丛书10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老年人学电脑用电脑丛书4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10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1世纪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27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列教材5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电子商务教育丛书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名师名导2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1世纪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丛书50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年制高职公共课教学丛书10华夏出版社2005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