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6-16 07:39:33

『壹』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有哪些人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以及赵元任。

赵元任

赵元任,难得一见的语言天才,其在语言上面的天赋为世人所惊叹,据说他精通世界绝大多数的语言以及全国各地的方言。他是民国时期第二批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任教。1925年,赵元任被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

『贰』 唐明照的人物简介

1910年生。1927年就读于南开中学,1930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民国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民国22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国共产党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 。民国26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民国28年10月起任美共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其间,于民国29年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并任社长、总编辑。民国30年参加美国政府纽约新闻处工作,任翻译。
1950年后历任外交部专员,抗美援朝总会联络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中联部局长,中联部副秘书长。1958年兼任《中国建设》副总编辑。宋庆龄于同年9月30日写信给唐明照,表示“现在你能够更仔细地照管《中国建设》的事情,很好。为了提高我们杂志的质量,你提出了加强政治领导建议,这是一个中肯的意见。因此,我非常高兴能作出安排让《中国建设》归国务院所属的、由廖承志同志任主管的外事办公室领导”。并指出杂志的内容“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免和《北京周报》雷同”。宋庆龄对他在1962年3月建议出版《中国建设》法文版的建议,极为赞同。从1963年第4期开始增出了《中国建设》法文版。
1972年4月由中国政府举荐出任负责政治事务、非殖民化、托管地工作的联合国副秘书长。1979年回国后,任中联部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离休 。

『叁』 清华大学名人 :清华四大导师,都是谁他们的人生有多传奇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大学正是因为有了很多的大学者、大师,才成就了她的百年盛名。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她拥有过很多的顶级学者和专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
清华大学四大导师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梁启超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康有为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1895年,清廷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让国内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邀集10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要求拒和、迁都、实行变法,从而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梁启超是康有为的重要助手,也是戊戌变法的核心成员,他们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大清内部掀起了一场由上而下的变法浪潮,但是变法损害了旧官僚、旧贵族的利益,也威胁到了慈禧的核心利益,所以最后因慈禧的干涉而夭折,梁启超等人被迫逃亡海外。
清帝退位之后,梁启超又返回国内,为我国的民主事业而奋斗。梁启超做过袁世凯内阁中的法部次官,还组建民主党,以及推动共和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合并成进步党,来抗衡一家独大的国民党。
梁启超除了是政治家外,还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饮冰室合集》等作品,梁启超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陈寅恪是我国近代最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他和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和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陈寅恪的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著名诗人。陈寅恪的妻子是唐筼,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陈寅恪出身名门,学识过人,在清华教书期间,被人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陈寅恪著有《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等著作。
“学阀”刘文典称赞陈寅恪:“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刘文典对人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算半个。刘文典是个狂生,瞧不上沈从文,敢大骂蒋介石,但是他对陈寅恪十分敬重,主要是被陈寅恪的人品所折服。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位著名学者。
王国维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王国维涉猎极广,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郭沫若称赞王国维是为新史学的开山。王国维是一位大学者,著有《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作品。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突然跳湖自杀,只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句遗言。王国维为何自杀,后人众说纷纭,成了这位传奇国学大师身上的一个谜团。
赵元任是清华四大导师中,名气最小的一位,甚至还有人不敬地说,将赵元任放在清华四大导师中,是狗尾续貂,但实际上,赵元任的成就也很出色,有资格和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并列。
赵元任是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他曾在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多所世界顶级名校教书。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音乐领域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赵元任所作。
回想起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大学中,缺少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这样,兼具“人格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的大师吧。

『肆』 民国时期清华北大著名的学者教授

这就多了。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蔡元培、钱穆、顾颉刚、吴宓、陈垣、胡适、傅斯年、陈梦家、李济、容庚。太多了,建议去看岳南先生的大作《南渡北归》全集

『伍』 燕树棠人物生平

燕树堂,河北定县人,1891年诞生于书香之家,其父燕友三是前清举人,曾留学东瀛早稻田大学学习教育,回国后担任过河北大兴师范和顺德师范校长。他自幼酷爱学习,早年考入北洋大学,1914年毕业后曾在北洋政府短暂任职,后赴美留学,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深造,1920年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留洋学子多不归,燕先生回国后受聘于北京大学,教授法律,与陈独秀、胡适等先生并肩执教。他坚信法律与法制,不信仰共产学说。晚年,他常与小儿子的同学提及民国初年的往事,强调法律与法制的重要性。



燕先生在北大讲授法律时极为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声音洪亮,讲解细致,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他做事规矩、豁达大度,从不嫉妒他人。周鲠生先生回国受聘北大后,燕先生见其讲法新颖、讲得好,主动让出长期授课的课程,此举动让周先生铭记在心。在武汉大学,燕先生再次将授课让给了刚刚回国的韩德培先生,这种大家风范一直受到北大、武大教授们的赞赏。



26年后,燕先生回到北大兼任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与爱国反日行动,参加了教授救国团体。7.7事变当天,一位留日教授告知燕先生日本人来后会有所行动,燕先生在7月9日只身离开北平来到武大。三个月后,其妻子和子女随流亡学生来到武汉。1938年,燕先生全家随武大西迁至乐山。抗战期间,燕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民法概论、宪法、法理学、国际私法、国际法等课程,其学术地位得到认可,被称为“南周北燕”。



燕先生治学严谨,从不轻易行文撰书,除了撰写民法章节、参与《法律适用条例草案》的起草以及参与编审六法全书外,仅发表过几篇论文。他具有完美独立人格,生活节俭,很少与人交往,不嗜烟酒,几乎没有特别的嗜好。这样的人当法官非常合适。1949年,国民党迁台,杭立武给燕先生提供机票,请他前往,但他不愿离开大陆,表示不愿成为“白华”。58岁的燕先生留在武大,成为法律系的编译室工作人员。



1957年,党号召群众帮助党整风。燕先生作为五四时代的名教授,被再次提及。他直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出党群之间存在严重问题。当时武大法律系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被打成右派,燕先生也不能幸免。他被降级工资、安排在图书馆整理资料,生活条件有所下降。1957年后,燕先生获得退休待遇,住在稍宽一点的山下鸡房改建的平房中。



晚年,燕先生眼睛不好,很少阅读书报,常坐在藤椅上大声背诵英语和古文。他精神丰富,对外物依赖较少。在武大学人中,燕先生可能是最耐磨、最长寿的一位。尽管后来有时神智不清,但他看到了人性的曙光和神州巨变的希望。学校为他落实政策,让他搬入新修的楼房。在刘道玉校长代表学校宣布为他平反、改正的决定时,他表达了对党、学校和组织的感激之情。燕树堂教授于1984年2月20日以93岁的高龄病逝于武汉大学南三区112号家中,学校在老体育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


(5)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扩展阅读

燕树棠(1891-1984),字召亭,河北定县人;1914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15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学习,1920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暨主任,清华大学法律学系、政治学系教授暨法律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暨主任,兼任宪政实施协进会会员、监察院监察委员、第一届司法院大法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华民国法学会编辑委员等职;1949年后在武汉大学法律系编译室、图书馆工作;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

热点内容
文库大学生版 发布:2025-07-18 09:55:10 浏览:721
大连理工大学通信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7-18 09:48:26 浏览:565
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联系方式 发布:2025-07-18 09:38:29 浏览:682
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复试时间 发布:2025-07-18 09:38:14 浏览:299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 发布:2025-07-18 09:33:25 浏览:5
西南大学博士学制 发布:2025-07-18 09:28:01 浏览:197
文秘专业考研大学 发布:2025-07-18 08:29:09 浏览:173
浙江大学史晋川老师 发布:2025-07-18 08:13:25 浏览:623
大学教授电信诈骗 发布:2025-07-18 08:13:23 浏览:97
研究生联系导师导师的回复 发布:2025-07-18 08:11:05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