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
1. 南大心理学系怎么样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于年成立,建有心理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次年,随着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大学,南高心理学系更名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系,隶属教育科,兼属文理科(文理科后分出理科)。
中文名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
前身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
成立时间
1920年
地位
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概况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于1920年成立,建有心理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次年,随着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大学,南高心理学系更名国立东南大学心理学系,隶属教育科,兼属文理科(文理科后分出理科)。
历史
1927年后,国立东南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潘菽先生留美回国,聘为心理学副教授,半年后升为教授,兼心理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学改称南京大学,潘菽任校长。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迁至北京,同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室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潘菽遂迁往,任心理学所所长。至此,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停办。
1993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周晓虹教授,第二任所长为翟学伟教授。之后该所划入南京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至今。
200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办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2008年,社会学系改为社会学院,停办50年的心理学系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阶段分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隶属社会学院,第一任主任为翟学伟教授
2.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研中心
历史演进过程:
1947年,中央大学边政系
1956年,高教部批准设立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
1990年,南京大学民族研究所 士后点
课程设置:
中外关系史波斯语初级教程波斯历史文献选读
中国民族史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蒙元史研究
蒙古语初程西域历史地理
奥斯曼突厥语语法概论边疆学概论
研究人员:
教授:刘迎胜 高荣盛 华涛
博士讲师:特木勒 杨晓春
研究项目
(1)中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的“小经文字”研究
(2)回儒对话研究
2007年学术活动:
2007年3月24-25日在南京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Cultural Encounter between Multiethnic China and West in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main-text
出版物: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中心介绍:
南京大学的中华民国史研究起步于1974年,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学术单位之一。1983年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设立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利用特殊的地缘与档案资料优势,着力推进学术研究。研究室主任张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1985年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推动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历史学家李新研究员的倡议下,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于1993年6月18日正式成立。几年来,民国史中心在学术研究与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已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学术研究基地。在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将民国史中心正式成立六年多来的大事略作回顾,纪录同仁齐心创业,筚路蓝缕之历程,温故知新,以励将来。识者或可一斑窥豹,鉴证中华民国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发展的一般状况。本纪要暂以民国史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为主,成果只收著作,科研项目、获奖只录省部级以上者、人才培养以博学位以上者为限。成文仓促,定有遗漏,故暂名为初稿。请相关学者指正,并提供新线索资料,以备订稿时修改补充。 中心介绍:
2005年11月,在 南京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社科处牵头,学校多个学科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一支专门研究欧洲问题的攻关队伍,宣告了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的相关活动正式启动。
2006年8月,经过一系列紧张细致的筹划准备,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申报的主题为《欧洲一体化与欧洲认同》的中欧合作项目正式签约。自此,中心正式开始了以项目为主导的欧洲问题研究工作。
这一项目的总经费达到298150.15欧元,其中的80%由欧方提供。项目下属“欧洲一体化背景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当代欧洲后现代语境中的主体性研究”、“欧洲的灵魂:欧洲认同与民族国家的重新融合”、“欧洲社会的整合与欧洲认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机制、前景”、“欧洲法律一体化与成员国法律欧洲化研究”、“欧洲认同的制度建构”六个子项目,均由我校该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负责主持。同时,中心还将开设“欧洲学导论”、“ 欧洲的语言政策和文化认同”、“ 欧洲种族与民族的融合问题”、“ 开放宏观经济学”、“ 当代欧洲高等教育研究”、“ 欧洲统一合同法与欧洲认同”、“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社会政策”、“ 欧洲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建构与认同”八个新课程。意在通过对上述课题的深入研究,全面认识当前的欧洲一体化趋势,促进中欧间的合作交流。
现今,中欧合作项目下属各子项目的任务分工和经费分配工作均已完成,中心力求保质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今后争取新的中欧合作项目,谋求新的合作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术活动方面,中心多次参加了中欧项目办公室与中国欧洲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与国内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起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心拟定于2008年6-7月间举办欧洲问题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在欧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参加会议,通过会议促进我校欧洲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心的交流与教育平台已经建成。研究生院已经落实了2007年欧洲学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而学校也已与欧方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从2007年上半年起,中心将与欧方先后两轮互派学者学生进行交流。
在各项工作的运作过程中,中心与南京大学各相关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社科处的各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给予了中心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中心还与苏亚会计审计事务公司在会计与审计方面进行合作,为经费使用与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今后,南京大学欧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中心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欧洲政治经济研究所、欧洲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欧洲法律研究所和欧洲历史研究所等下属机构。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心将以欧洲研究与欧洲学研究生培养为基础,努力使我校欧洲研究工作实现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在五年之内将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建设成集欧洲问题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应用型的学术机构。
中心人员:
中心主任:陈晓律
中心副主任:何成洲
主任助理:舒小昀
各子项目负责人:陈传明 周晓虹 方小敏 杨豫
中心其他成员:操太圣 张红霞 陈良梅 于文杰 张红 陈祖洲 洪霞 刘金源 刘成 闵凡祥 成伯清 龚放 金俭 吕磊 唐正东 王恒 许钧 张凤阳 张异宾 张亮 周宪 台湾研究所
欧盟研究所
3.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怎么样
1、南复京大学社会学系不错,毕制竟南大是985重点大学。
2、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以及更早成立的金陵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的创始人为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教授。1983年,在社会学被取消30余年后,南京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研究室;随后于1986年被批准建立社会学硕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恢复社会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南京大学成立社会学系,设立社会学专业(原为经济社会学),1996年在国内继北大和人民大学之后成为高等学校中第三个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因此确立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国社会学研究重镇的地位。第一任系主任为宋林飞教授,第二任系主任为周晓虹教授,现任系主任为风笑天教授。
4. 南京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专业的选择主要还是靠自己,南京大学有很多很热门的专业,强力推荐外国语专业。
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无论你是否选择到了自己喜爱的专业。选择即是热爱,最后欢迎大家加入外院温馨的大家庭!
5. 周晓虹的人物经历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1995年10月,南京-昆山;
2、“The Sixth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ologist”,亚洲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年6月,北京;
3、“第二届国际华人心理学家大会”,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1997年11月,香港;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1998年8月;
5、“两岸家庭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8年11月,台湾;
6、“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1999”,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ugust 1999, Hilton Tower, Chicago;
7、“The Conf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ship in Modern China”,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November 1999, Cambridge;
8、“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5月,上海;
8、“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Visiting Scholar),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April 1999-May 2000, Cambridge;
9、“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5月,南京;
9、“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er of Chines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2000-August 2000, Hong Kong;
10、“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East Asian Modernity----The 4th Conference of Harvard-Yenching Alumni in China”,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August 2002, Gloria Plaza Hotel, Suzhou, China;
11、“Sustaining Peace and Progress in China and Beyond”,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PSS), October 2002,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USA;
12、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November 2002, 东京/京都;
13、“Local Governance in India and China: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China Studies Center, Delhi University, January 2002, Kolkata India;
14、“海峡两岸家庭与教育研讨会”,台北师范学院,2003年11月,台北;
15、“社会工作的未来与前景”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建系40周年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2003年11月,香港;
16、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北京;
17、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2005年3月,香港;
18、“Consumption and Emergence of Middle Classe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from India and China”, Delhi University,November 2005, Delhi;
19、“中国中产阶级:虚幻抑或现实?”讲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2005年11月,新加坡;
20、学术访问,日本名古屋大学,2006年2月,名古屋;
21、“Defining the Field: Them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Cambridge University, April 2007, London;
22、“文化反哺:变迁社会的代际传承”讲演,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2007年4月,伦敦;
23、第二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日本爱知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24、名古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教授,2007年10月-2008年2月,名古屋;
2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velihoods, Mo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Experiences”, Leeds University, November 2007, Leeds;
26、第三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27、“1968:German University: History, Evens and Impacts”, Helmut-Schmidt-Hamburg University, November 2008, Hamburg;
28、“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2008年12月,北京;
29、“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n September 22-23, 2009,Brookings Institution in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30、“First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31、“China 2020”, Institute of China, Alberta University, July 7-10, 2010, Edmonton, Canada.
32、“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33、“中国研究研讨班”(主讲教师之一),越南胡志明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院,2011年10月;
34、“东亚社会与文化:东亚大学社会学学科创建30周年研讨会”,韩国釜山,2011年11月;
35、“中国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德国弗赖堡大学汉学系,2011年12月;
36、“Thir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Hold by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China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2012;
37、“孙本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南京,2012年5月;
38、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南京大学、哈佛大学、弗莱堡大学、东京大学、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南京,2012年10月。
6. 南京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逃课也必须要去蹭的
三位老师对当时还是大一萌新的我影响很大。
1、新传院胡翼青
新传院胡翼青老师的讲座和课都挺有意思的。老胡本人名声在外,各种怼令尔等学生叹为观止。之前听他在媒介课上讲述其大学时代的各种举止,真的是自愧不如。譬如,他曾为了其与同学一起创办报刊经费去找当时的财务负责人,要把院里经费都花去,惹得老师哭笑不得。
当然,胡老师对学生还是相当好的,让你无时无刻有一种学术道路注定艰苦但也注定值得的赶脚。
大学是一个充满机会、挑战的地方。遇见有趣、可敬的老师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7. 胡翼青的个人简历
姓名:胡翼青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职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
学术背景:南京大学博士(导师:周晓虹)、复旦大学博士后(导师:黄旦)
社会团体兼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和深圳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传播学会及外国新闻史学会理事
祖籍广西博白,1975年7月3日生于江苏无锡。1993年毕业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中,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广告大专。1995年直升入94级新闻学本科学习,1996年9月起担任新闻系学生会主席。1998年本科毕业,获得当年“韬奋新苗奖”一等奖,直升研究生并留系任教。2002年6月提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获准攻读社会学博士,2006年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2008年上半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08年下半年起至2010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目前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也曾有过业界工作(曾在香港文汇报工作过一年,并在《中华工商时报》等多家媒体实习,发表过近20万字的各种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课教学研究的经历。自2012年3月起担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8.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介绍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前者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大学专社会学系,以及更早成属立的金陵大学社会学系;后者源于1920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为宋林飞教授,第二任系主任为周晓虹教授,现任系主任为风笑天教授。
9. 南京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怎么样啊有人给我分析一下吗
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院校分析
一、院校特色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心理学系。于1920年成立,建有心理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1993年,南京大学
社会学系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家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周晓虹教授,第二任所长为翟学伟教授。之后该所划入南京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至今。2007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办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研究生。2008年,社会学系改为社会学院,停办50年的心理学系重新成立,在研究生阶段分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隶属社会学院,第一任主任为翟学伟教授。
二、招生目录 根据聚英考研网 的数据分析: 基础心理学 3 考试科目 参考书单 01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史 02 认知心理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26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0706 基础心理学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 多著,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戴海崎、张峰、 陈雪枫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朱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不指定参考书目,综合考查考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素养,包括规划科学研究的能力、呈现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英语应用的能力。 040203 应用心 理学 5 考试科目 参考书单 01 社会心理学 02 教育心理学 03 组织与管理心理学 04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5 心理咨询与治疗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26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0704 应用心理学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戴海崎、张峰、 陈雪枫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朱滢主编,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