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的专访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的专访

发布时间: 2025-06-22 16:33:11

A. 与宝宝对话,如何成为优秀的父母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说,她的婆婆是一个几十年经验、接生过一千多个孩子的接生婆,当她第一个小孩出生时婆婆建议捆蜡烛包,理由是发现捆蜡烛包的小孩特别好带,但却说不出具体缘由。


那时国内的医生主流观点并不建议捆蜡烛包,因为婴儿要自由运动。


于是沈奕斐坚决地拒绝了婆婆的建议。


直到第二个宝宝在美国出生时,医生给了她一个被单并教她怎么包裹婴儿,她惊讶地发现和婆婆当初教她的蜡烛包一样,于是咨询原因,才知道研究表明,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手脚乱动不是自由的运动,而是因为换了一个环境之后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用包裹捆住可以让他适应环境。


了解婴幼儿抚育知识是每个母亲必学的功课之一。



英国皇家言语治疗师学院顾问萨利·沃德有一本书叫做《与宝宝对话》,从科学的角度告诉每个新手妈妈,怎么与宝宝对话,开发潜能到极致。


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的前三年,是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对塑造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2岁之前,幼儿的大脑神经元突触是成人的两倍,当其所形成的链接若未被开发出来和使用,10岁后就会逐渐消失。


因此,婴幼儿早期的培养至关重要。


萨利·沃德将4岁之前的宝宝分为10个阶段:0-1岁时,每3个月一个阶段,共4个阶段;1-2岁时,每4个月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2-3岁时,每半年一个阶段,共2个阶段;最后3-4岁的宝宝是一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意见可供参考。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之前,特别是1岁半前不是自己亲自带大的,那么长大成人后,你很可能会失去她对你的依赖,有的人哪怕再不听母亲的话,但是在心底深处也会给母亲留有余地。



作为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很多面对公众的讲座中谈到父母亲自抚养孩子的重要性。她的观点是:在婴幼儿早期,特别是1岁半之前,如果年轻父母没有亲自养育的条件,那就不要生。


陪伴和教育是重要的,但是没有正确的方法,很多时候浪费精力不说,很可能还会事倍功半。


然而,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但如同谷燕教育谷爱凌一样,你不必考上斯坦福,一辈子不放弃学习更重要。


我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成功的父母,但可以持续不断地学习如何成为优秀的父母。而书本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总是死板的,每个孩子却都是独一无二的,愿每个家长集各家所长,取其精华,结合自己的实践,学会如何成为优秀的家长。


我们都是普通人,孩子也都是普通的孩子,愿所有家长心态平和,愿所有宝宝健 健康 康,快快乐乐地长大,微笑走遍天下,看尽世界繁华。


B. 现代社会爱情为何这么难

现代社会,分手和离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恐婚。两性亲密关系的维系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我自己也思考过很多次,现在这个社会,想维系爱情婚姻为什么这么难?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三联生活周刊》主题为“再见,爱情——分手的理智与情感”一期,封面大使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的一番演讲,解决了我的疑惑。

在沈教授看来,导致爱情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处于一个“新旧脚本”混杂的时代,人们应对爱情问题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以家庭为中心的“缘分婚姻”,变成了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爱情婚姻”。

旧脚本“缘分婚姻”,是家庭主义,两个人之所以要结成夫妻,为的是传宗接代,光宗耀祖,一切努力均为了使家庭更好,家庭利益重于个体利益。在这种体系下,结婚不需要去考虑是否志趣相投,只要八字相合就可以,个人与个人间的差异不重要。需处理的矛盾主要是个体和角色间的差异,在家庭主义框架下,妻子和丈夫分别该怎么做,媳妇和女婿分别该怎么做,均有比较稳定的受大家认可的规范,每个人的努力主要是去吻合角色的规范。如果双方能把角色做好,即使感情没有那么亲密,也不影响两性关系的前进,不影响家庭的稳定。

新脚本“爱情婚姻”,是个人主义,两个人结婚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家庭利益,而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在这种体系下,一个人需要努力去吸引另外一个人,两个人变得和睦、互相欣赏、三观一致、有共同兴趣爱好、有话聊,才能结为夫妇,两性关系才能更长久。个人的利益变得很重要,是两个独立个体的事情,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家庭而在一起,更强调内在的吸引力,互相经营才能把婚姻走得更好。

今天的人,经常处于“新旧脚本”混杂的情境下,旧脚本牺牲了个体的独特性,我们不喜欢,但是很稳定;新脚本能发挥个体的独特性,但变得不那么稳定,经常有变动。故现在大家的理想状态是,既希望有过去“缘分婚姻”的稳定性,又希望有现在“爱情婚姻”的激情、个体的独特性,但其实这两方面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均拥有很艰难。

现在的爱情模式,逼迫每个人不得不重新学习新的逻辑体系,学习新方法,去处理两个人之间的问题。现在亲密关系如此之难,是因为首先需要处理的是两个独特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虽然在找对象时,我们希望三观一致,但实际找不到跟自己完全一致的人。两个独立的个体必然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过去、不同的利益、甚至不同的发展方向。所以处理两性之间的差异,就变成了处理两性关系的重要课题,这也恰恰是现在爱情的价值所在。

如果两个人差异很大,但不在亲密关系中,只需要划清界限,不再来往就行;但在亲密关系中,一方面要看到两个独立个体的存在,一方面要去建立和维护“我们”的概念,所以不得不去处理差异。

在“新旧脚本”混合的过程中,如果想处理好亲密关系,首先要突破过去“旧脚本”的误区,要有新认知。比如大家想找到对象,在过去很简单,只需要生辰八字吻合,某个人符合贤妻良母或者挣钱者的角色,就是好人;但今天找不到Mr.Right,总是会跟别人有各种差异,永远无法找到和自己处处三观一致的人。所以走出误区意味着,不能把这个理想当作找对象的要求,而是应该首先排除Mr.Wrong,先排除对个体独立和建立亲密关系最不适合的人,再在适合的环境里去不断磨合,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动、让自己觉得很有价值的人。

在婚姻中也是如此,过去一旦结婚,就意味着一定相爱,不需要再去证明。但今天的爱情是经营性质的,所以在夫妻吵架时,女方经常和男性说“你不爱我了”,并举例“和另外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更聊得来”“还为她做了什么事情”,觉得男性爱她不爱自己了,所以要指责男性,要男性重新来爱爱自己,这个逻辑体系是“旧脚本”的,在“旧脚本”中不能分手,所以指出男性错误后就一定会有修改,就一定会回到自己身边。但在”新脚本“里,婚姻不稳定,随时随地可以分手,所以当以上述方式去暗示男性的确和其他女性更聊得来,其他女性对男性更有吸引力,男性更爱其他女性,实际上是在把男性往远处推,往其他女性那里推,虽然女性的目的是想把男性拉过来。

所以在”新脚本“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用正向的语言把对方拉在自己身边,而不是用婚姻作为框架、作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要求对方必须改变,而是需要两个个体不断磨合。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两个人的不同想法,如何处理生活的各种变化。简单地把一个人称为”渣男“或”绿茶婊“,无助于两性关系的结合。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或者很多时候发现一个人无优缺点只有特点,因为勇敢所以鲁莽,因为细致所以比较斤斤计较,因为有大局观所以不细心,因为事业心强所以无法方方面面照顾到对方的情绪,我们需要学会重新欣赏和认识这些差异,才能把两个个体形成更好的连接,形成“我们”之间的关系。“旧脚本”无法解决“新脚本”的问题。

从社会学的视角,亲密关系比较重要,在于通过亲密关系,自己不得不去面对差异的问题,在处理差异的背后,其实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真正追求的、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我”究竟是什么样的。“自我”是抽象的,必须通过跟别人的碰撞才能看到更好的自己。爱情的实践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新时代的爱情,不是让两个个体彼此捆绑,一旦捆绑再也解不了绑,所以必须挣扎着一起前进;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连接能使对方发展得更好,也使自己发展得更好,同时又建立“我们”的概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当我们走出“新旧脚本”混杂的困境,虽然今天的爱情变成了选择,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但是爱情依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寻找幸福和连接的方式,对每个个体而言,是个体成长,同时也会使生活变得更好。所以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直面现代社会必须要面对的差异、多样化等等的问题,才能发展得更好,才能有更幸福的人生。爱情是自我成长的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幸福的途径之一,虽然也有其他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值得每个人去拥有、应该去尝试。

C.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究竟是如何点评姚安娜出道一事的

其实呢,如果说大家有关注一些最新的时事热点消息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姚安娜成功出道,娱乐圈的消息呢,也依旧是有着一次又一次的风波,那么这次呢是复旦大学一位社会学系的教授,也是公开的出来批评了姚安娜,那么在我看来呢,我有很认真的看了他的整个点评的视频,我觉得他的说法也是特别的有道理的,我也觉得很认可。

他在视频当中表示,姚安娜的出道是靠自己的,父母本身没有任何的能力,可是还要去卖惨去抱怨,网友为什么不喜欢他?我觉得都说到了点子上。

姚安娜的出道呢,其实和自己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一个关系。

其实如果大家有看姚安娜的一些女团的跳舞视频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她的舞蹈真的是很僵硬的,那么她现在的出道也和自身的一个实力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非常感谢你能够读到这里,如果说你还有其他的一个意见和建议的话,也欢迎在评论区里和我留言交流。

D. 综艺《再见爱人》中有什么值得热议的话题

《再见爱人2》邀请了3对面临着不同婚姻危机的夫妻嘉宾,分别是因婚后长期异地而离婚的夫妻苏诗丁、卢歌,恋爱一个月就闪婚闪孕的夫妻张婉婷、宋宁峰,60岁选择离婚的老年夫妻陈美玲、艾威。
快节奏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婚恋观念,缺乏对婚姻的清晰认知、伴侣的个性了解就在冲动中迈入婚姻的现象屡见不鲜。于节目其中一对夫妻嘉宾而言,未经深思熟虑便走进婚姻的决定加速了双方情绪沉积后的爆发,在这段旅程中,两人都渴望为这段无法自洽的婚姻找到一个答案。另一对夫妻嘉宾则因无法克服异地问题,最终做出离婚决定,尽管两人曾经有过非常美好的回忆,但长时间的异地状态使他们被迫陷入无效沟通、矛盾激化的恶性循环中。在提及事业和爱情两者的优先排序时,两人都优先选择了事业,无法平衡事业与爱情、无法及时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成为他们渐行渐远的关键问题。节目透过表象投射现实,展示最真实的婚姻状态和最本质的问题,直面现代婚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热点话题2
代际婚姻观差异都在哪?
《再见爱人2》捕捉到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试图破解当下社会老年人的婚姻困局。来自中国香港的陈美玲和艾威相识31年,除了爱与理解,他们的婚姻还面临着责任与生死,此外,受传统婚姻观念影响的老年夫妻也是节目将重点探究的情感样本,如两性关系中男性和女性失衡的话语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等等。
节目中,现代婚姻观念与传统观念共存对撞,代际间婚姻观的差异放大了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在节目中说:“不管哪个年龄段都有情感需求,老年人婚姻所出现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它的社会意义并不亚于年轻人的婚姻冲突。”《再见爱人2》紧扣社会现实,填补了情感综艺缺失的空白,引发更多年龄段受众的共鸣与共情。
热点话题3
情感综艺做了哪些探索?
《再见爱人2》延续“真人秀+观察室”的节目模式,观察团以第三视角解读三类婚姻关系的全貌,通过情感经验和专业理论梳理矛盾,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理论化,寻找根本问题所在。在剖析婚姻与情感问题的同时,节目给予观众极大的情感参与,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代入情景审视自我,感受人物情感的起伏与走向,沉浸式地塑造审视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
在当下的社会情绪中,大众对于“离婚”这个字眼大多带有灰色滤镜,却对现代婚姻普遍存在的冲突和问题避而不谈。《再见爱人2》以“离婚”为核心主题,不仅将镜头对准了夫妻双方激烈的争吵和情绪的宣泄,更记录下温情与爱意流露的瞬间,以此治愈当代人对婚姻的恐惧或排斥心理,正如节目呈现的“爱与分别并不相悖”,节目向大众展现的也是一体多面的婚姻形态。

E.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如何培养一个自主学习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是做家长的最关心的事情,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孩子的学习要从小抓起,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也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那么,怎么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下面就让小鱼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家长做好榜样作用
小孩子都是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的,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想要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家长的就要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来。
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家长可以在一旁指导,但是尽量不要发出任何响声。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跟时间脱不了关系。做家长的可以给孩子规定好什么时间可以玩,什么时间必须学习。学习的时候,在规定的时间需要完成多少任务也是需要规定好的。让孩子在心底建立一个时间表并严格去执行。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学习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做家长的就要引导孩子去学习。并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己主动的去学习。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直接插手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孩子才可以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做家长的可以在一旁指导,但是要等孩子完成任务之后再指导。另外幼儿早期阅读,有利於幼儿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幼儿早期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於幼儿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勒,基本上都是软件里面学来的,里面动画故事超多,宝宝特喜欢看,还有游戏可以玩(游戏是巩固识字的哟),开始我还担心玩太长时间对宝宝眼睛不太好,然后发现里面竟然有个设置功能,可以设置学习时间,和使用时间自动关闭,超赞。用的久了还锻炼了宝宝的用眼习惯。猫(什么)学汉字,答案是小帅,现在学的字多了,故事听多了,我下班回来还会跑过来给我讲故事,超暖心的(虽然讲的断断续续的,但是超可爱的哟)。
正确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孩子产生疑问就会询问家长,家长要正确仔细认真并带有幽默色彩的给孩子讲解,让孩子觉得询问家长是一件即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的事情。家长不要对孩子询问的简单的问题感到厌烦、更不要欺骗孩子,要鼓励孩子询问。
正确了解孩子
做家长的要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了解才可以。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的优点还要了解孩子的缺点,对于孩子的优点我们要给予鼓励,对于孩子的缺点我们要引导孩子改正。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了解了。才可以合理的教育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F. 复旦教授沈奕斐的讲座《为什么脱单这么难》,你觉得她讲的如何

复旦大学的教授沈奕斐开展过一个讲座叫做《为什么脱单这么难》,这个讲座很详细地给我们说了男生与女生如今为什么会脱单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男生和女生的特性,从而得出结论。我认为讲座非常精彩,因为它从学术的角度对我们脱单这个概念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得出一些比较通用的结论,并且指导我们今后要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去脱单,听完之后会有不少的收获。

也正是如此,如今很多人脱单都非常难,一方面是他们的要求高了,择偶的标准高了,另一方面来自社会与网络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影响也是导致很多人脱单难的原因之一,而这些也在沈教授的课中提到,不过更加具体更加学术性。

热点内容
陕西理工大学考研专业 发布:2025-08-23 00:31:24 浏览:490
四川大学博士助学金 发布:2025-08-23 00:29:05 浏览:181
大学可以学几个专业 发布:2025-08-23 00:21:07 浏览:440
重庆邮电大学郑教授 发布:2025-08-23 00:14:27 浏览:476
失禁大学生 发布:2025-08-23 00:04:29 浏览:490
大学生面具 发布:2025-08-23 00:02:41 浏览:801
美国tu大学 发布:2025-08-22 23:56:41 浏览:992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 发布:2025-08-22 23:56:38 浏览:867
大学教授的泥石流 发布:2025-08-22 23:56:35 浏览:635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发布:2025-08-22 23:47:56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