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类丸山宏教授

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类丸山宏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6-24 18:09:33

㈠ 大阪大学的著名校友

文学・言语学 斎藤理生(群马大学教育学部准教授、日本文学) 庵功雄(一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准教授、言语学) 片冈孝-俄语学者。大阪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列宁格勒大学教授。 亀田次郎-国语学者。《国语言概论》、《量分布》的作者。 东谷颖人-神戸市外国语大学前校长。 山田敬三-中国文学研究人员,神户大学名誉教授。 司马辽太郎-作家。直木奖。前日本艺术院会员。文化勋章。大阪外国语学校毕业 陈舜臣-作家、直木奖。日本艺术院会员。大阪外事专科毕业 冈田诚三-作家,新几内亚登山战》,在第19次直木奖。前任《朝日新闻》记者。“退休后成为畅销书》中电视剧化。还有《退休后》《雪华乱’等。 庄野润三-作家、获得芥川奖。日本艺术院会员。大阪外国语学校毕业后,九州帝大法文学院去。 山城田莲尔-作家。在自己的著作《文学的计划’等。 前正弘-作家、瑜伽的宣传活动等。从70年代开始做家务热潮的一等功臣。 浅仓久志-翻译家。sf翻译领域知名人士。 雀野日名子-作家。日本恐怖小说大奖得主。怪谈文艺、韩国型鸡仔文化等 藤耕司-语言学家。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人类、环境科学研究系教授 哲学・思想 北川东子(前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授、德国哲学) 春日直树(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教授、人类学) 中村春作(广岛大学准教授、日本思想史) 河田悌一(关西大学校长、中国思想史) 宫川康子(京都产业大学文化学部教授、日本思想史) 鷲田小弥太(札幌大学经济学部名誉教授、哲学) 市井三郎 (成蹊大学前教授、哲学) 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 野村玄(防卫大学校讲师、日本近世史) 宫脇淳子(东京外国语大非常勤讲师、中亚史) 东中野修道(亚细亚大学法学部教授、日本思想史、东德史) 薮田贯(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日本近世史) 小山仁示(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日本近现代史) 米田雄介(神戸女子大学教授、日本古代史) 妹尾达彦(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中国都市史) 六车由実(前东北艺术工科大准教授、民俗学) 河田悌-关西大学前校长。目前,私立学校共济理事长 佐原真-任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原馆长 夏井春喜-历史学家。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 艺术学 圀府寺司(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西洋美术史) 利雄-电影导演舛田 古川卓-插画家,动画作家 成濑政博-插图画家 清水脩-作曲家。感觉乐谱(现感觉出版)前社长。 イケムラレイコ-美术家,柏林艺术大学教授 手冢治虫(漫画家) 高山文彦(动画监督・脚本家) 大村皓一(CG作家・宝冢大学教授) 冈本忠成(漫画家) 寺门孝之(插画家) 木村贵宏(漫画家、插画家、人物设计) 阳気婢(漫画家) 林家染雀(文、落语家) 旭堂南海(1989文、讲坛师) 政治学,社会学 土井隆义 (筑波大学教授) 小室直树(前东京工业大学特任教授) 村上あかね(桃山学院大学准教授) 高桥和夫- 74年,广播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论,在科威特大学客座研究员。 塩尻和子-筑波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系教授。 广冈正久-政治学家。学校法人京都产业大学理事长。 牧野三智人-政治学家。国际大学教授。 中岛岳志-政治学家。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松田武- 70年英语专业。大阪外国语大学副院长和大阪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系教授,京都外国语大学。 石原昌家-社会学者。 米原谦(1972法、大阪大学大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教授、日本政治思想史) 心理学 难波精一郎(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 藤川洋子(京都Kyoto Notre Dame University教授、临床心理士) 法学 南利明(静冈大学教授、法哲学) 黒泽満(前大阪大学大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教授,国际法・安全保障) 水谷规男(1984法、大阪大学大学院高等司法研究科教授,刑事诉讼法) 矢野达雄(1980法博、广岛修道大学教授、法制史) 三村光弘(1995法、财团法人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调查研究部研究主任、比较法学) 经济学 植田和弘(京都大学教授、财政学、环境经济学) 大竹文雄(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教授、日本学士院赏、劳动经济学) 新开阳一(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88年度日本经济学会会长) 安冈重明(同志社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经济史) 作道洋太郎(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经济史) 天野明弘,66年阪大博士,92年度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环境经济学专家 橘木俊诏(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同志社大学教授、劳动经济学。阪大69年硕士,05年度日本经济学会会长) 林敏彦 (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放送大学教授、经济政策) 本间正明(前大阪大副学长、近畿大学教授、公共经济学) 市村真一,大阪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大阪国际大学副校长 市村英彦,市村真一之子,东京大学教授,日本计量经济学会会士。 久我清(大阪大学名誉教授、一般均衡理论) 贞广彰(早稻田大学教授) 土居丈朗(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财政学) 迹田直澄(嘉悦大学副学长、财政学) 泽野雅彦(北海学园大学教授、经营人类) 上杉志朗(松山大学教授、经营情报学) 松繁寿和(大阪大学教授、劳动经济学) 大垣昌夫(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宏观经济学) 岩本康志(东京大学教授、公共经济学) 泽田康幸(东京大学教授、开发经济学) 村冈重夫-满洲经济研究专家。札幌短期大学前校长。 数学 伊藤隆(群马大学教授、基础解析学) 平地健吾(东大教授、CR几何学、多変数关数论、不変式论) 野水克己(前名古屋大教授、微分几何学、李群论) 松岛与三(前大阪大教授、微分几何学、李群论) 村上信吾(前阪大教授、微分几何学、李群论) 物理学 尾崎敏(高能源物理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川上则雄(大阪大工学研究科教授、日本IBM科学赏、仁科记念赏) 金森顺次郎(前大阪大总长、大阪大名誉教授、国际高等研究所所长) 砂川重信(大阪大名誉教授) 内山龙雄(大阪大名誉教授、初次发现Yang Mills场) 高桥宪明(大阪大名誉教授、大阪市立科学馆馆长) 里村茂夫(大阪大名誉教授、超音波多普勒法) 福冈登(前大阪大教授、四国大学校长) 天文学 小田稔(MIT教授、东大教授、东大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等、文化勲章、勲一等瑞宝章) 化学 原田明(大阪大理学研究科教授) 医学・生物学 丰岛久真男(前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所长、前大阪大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文化勲章、日本学士院会员) 伊势村护(静冈县立大学名誉教授) 赤井周司(静冈县立大学教授) 早石修(前京都大医学部长、日本生化学会会长、国际生化学连合总裁、文化勲章、勲一等瑞宝章、日本学士院会员) 藤野恒三郎(大阪大名誉教授、医学者、细菌学者) 山村雄一(前大阪大学总长、免疫学、文化功労者) 冈田善雄(大阪大名誉教授、前生命科学振兴财团理事长、日本学士院恩赐赏、文化勲章、前日本学士院会员) 川岛康生(大阪大名誉教授、前大阪大附属病院长、国立循环器病中心名誉总长) 岸本忠三 (前大阪大总长、大阪大名誉教授、免疫学、文化勲章、日本学士院会员) 松泽佑次(前大阪大学医学部付属病院长、现・住友病院院长) 审良静男(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教授、免疫学世界権威Toll like Receptors的发现者) 青野敏博(徳岛大学前校长、同大学名誉教授) 竹田美文(细菌学者、前国立感染症研究所长) 广田诚一(兵库医科大学教授、医学) 二木康之(发达神经学、佛教大学保健医疗技术学部教授、学部长) 花房秀三郎(前Rockefeller University教授、癌症DHA研究世界权威、文化勲章、前日本学士院会员) 中村祐辅(芝加哥大学教授、前东京大医科学研究所人类基因组解析中心长) 牙学 丸山刚郎 (前大阪大牙学研究科教授。前日本颚口腔机能学会会长、前日本牙科审美学会会长、日本咬合学会理事长。) 佐藤光信(前徳岛大学牙学部口腔外科学第二讲座教授) 上村修三郎 (前徳岛大学牙学部牙科放射线学教授) 山下佐英 (鹿儿岛大学名誉教授) 浦出雅裕 (兵库医科大学牙科口腔外科学讲座教授、日本口腔感染症学会理事长) 山本照子(东北大学大学院牙学研究科口腔保健发育学讲座颚口腔矫正学分野教授) 月星光博 (月星牙科科技理事长、前国际外伤牙学会会长) 古郷干彦 (大阪大牙学研究科统合机能口腔科学专攻颚口腔疾患制御学分野教授、口腔颜面神经机能学会理事长) 矢谷博文 (大阪大学大学院牙学研究科副研究科长、统合机能口腔科学专攻颚口腔机能再建学讲座颚口腔咬合学分野教授) 北井则行 (朝日大学牙学部口腔构造机能发育学讲座牙科矫正学分野教授) 新谷诚康 (东京牙科大学小儿牙科学讲座教授) 山城隆 (冈山大学牙科矫正学分野教授) 石川邦夫(九州大学大学院牙学研究院教授 工学 细见正明(东京农工大学工学部化学系统工学科教授) 矢泽一彦(电气通信大学名誉教授) 岩堀恵祐(静冈县立大学大学院生活健康科学研究科教授) 山口次郎(大阪大学名誉教授) 樱井良文(大阪大名誉教授) 熊谷信昭(前大阪大总长、名誉教授) 村冈浩尔(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工学博士) 宫原秀夫(前大阪大总长、情报通信研究机构理事长、情报工学) 河田聡(大阪大工学研究科教授) 熊谷贞俊(前大阪大工学研究科教授、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客员教授) 浅田稔(大阪大工学研究科教授、机器人世界杯创立长) 濵田实(大阪大学工学部教授、徳岛工业短期大学学长、日本机械学会名誉会员) 石黒浩(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教授、自律型机器人研究) 桥爪绅也(大阪府立大学特别教授、建筑史・都市文化论) 家本修(大阪经济大学教授) 基础工学 白旗慎吾(大阪大教授・数理科学领域) 藤村靖之(日本大客员教授、非电化工房・发明起业塾主宰) 媒体界 榎原美树(NHK记者・新闻主播) 牛田茉友(NHK播音员) 关纯子(关西电视台主播) 森富美(日本电视台主播) 西靖(毎日放送主播) 上田悦子(毎日放送主播) 土居一雄(TBS记者) 辻豊人(前朝日放送主播) 诹访道彦(读売电视台制片人) 秦正流-前朝日新闻社专务理事 水野肇-评论家。“癌症和系列”日本报纸协会奖,nhk解说员、社会保险审议会委员、医疗审议会、医疗保险福利审议会委员等。 寺谷一纪-前nhk播音员。近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旁白。 在二村伸- nhk亚洲总局局长(曼谷)柏林支局局长职务后,目前在nhk解说员。nhk海外网络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申荣一リポータ-重美山之内经过,成为歌手、演员。前山之内滋美。近年来,广播主持人,作家。 法然-章真正梶田コメンテーター在nhk广播电台贯主院,フィールドソサイエティー顾问。 萩原辽-新闻 上村幸治-独协大学教授、前任《每日新闻》报道,中国总局局长 小嶋沙耶香-広岛ホームテレビ播音员 文体界 横沟正史(小说家) 眉村卓(日本笔会常务理事、大阪艺术大学教授、星云赏、日本文艺大赏) 堀晃(SF作家、「太阳风交点」「梅田地下オデッセイ」など) 久坂部羊(小说家、医师) 高见广春(小说家、「バトルロワイヤル」著者) 小林泰三(SF作家・恐怖小说作家) 不知火京介(小说家) 光原百合(推理小说作家、尾道市立大学准教授) 山田真哉(作家・公认会计师、「さおだけ屋はなぜ溃れないのか」著者) 向井敏(散文家) 黒瀬珂澜(歌人) 非常阶段(シルク・ミヤコ) - 相声大师 後藤ひろひと - 演出家、导演 新山志保 - 配音师 和田昌哉 - 歌手 山之内重美 - 大阪外大俄语系毕业。歌手、俄罗斯音乐研究家。 suara - 歌手。 木山裕策 - 歌手 ジュリー・ドレフュス - 歌手 野间易通 - ギタリスト、社会运动家、吉他演奏家,「レイシストをしばき队」创始者 明石昌夫 - 音乐制片人 杉田笃史(INSPi领队) 粟根まこと (、俳优) 御秒奈々 堀口龙佑-足球领导人 吉崎-足球记者

㈡ 武道上都是在哪个势力的

大唐啊

㈢ 日本的道教研究简介

目录

1 开创期的道教研究(十九世纪后期至1920、1930年代) 1.1 该时期的学者 1.1.1 小柳司气太 1.2 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的道教研究(1920至30年代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 该时期的学者 1.3.1 福井康顺 1.3.2 吉冈义丰 2 战后恢复期的道教研究(1945年9月─1972年) 2.1 研究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 2.2 研究从民间信仰的角度 2.3 研究从道教方术的角度 2.4 研究从多国比较的角度 3 *** 期的道教研究(1973年─) 3.1 研究的国际化 3.2 研究学者增加 3.3 道教学的独立 3.4 新材料的发现 3.5 研究范围的扩大 3.6 该时期的学者 4 总结 5 参考资料 6 注释

开创期的道教研究(十九世纪后期至1920、1930年代)

日本的道教研究开创时期,从事道教研究的都是汉学家和一些「中国通」。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朝野把目光投向隔海相望的中国土地上的资源和市场,因此,日本开始重视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研究。当时的一般观点认为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先驱,还称中国过去的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泉和灵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有:武内义雄的《老子原始(其人和著作)》,津田左右吉的《道家思想及其发展》,幸田露伴的《道教思想》,小柳司气太的《东洋思想研究》、《白云观志.附:东岳庙志》、《东洋思想研究续编》、《老庄思想和道教》等等。

该时期的学者

小柳司气太

小柳司气太(1870-1940年),日本佛教僧侣。1894年修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汉学科。1921年以《朱子的哲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来中国考察。在中国期间,小柳司气太住进了道教全真龙门第一丛林 ── 北京白云观,取得了道教宫观生活的第一手资料。1923年,小柳司气太以授课讲义为底本写成了《道教概说》,出版后不久,就由商务印书馆翻译介绍到了中国。小柳司气太的主要贡献是:收集和整理了大量道教的历史资料,开始运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像研究其他宗教一样,不带偏见地研究中国的道教。

小柳司气太提出的许多观点,诸如:道教起源于神仙家、上古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结合;道教发展史可以区分为开创期、完成期、唐宋期、分派期和衰亡期等,至今仍有影响。

小柳司气太的研究的明显缺点是:将道教研究局限在道教自身的范围之中,还没有将道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因此很少去探索道教和社会政治、道教和科学文化的关系以及道教和其他宗教的关系。

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的道教研究(1920至30年代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从193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 *** 加紧了对华侵略的步伐,日本的道教研究也纳入了对华战争的需要。设在沈阳的「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和设在上海的「东亚研究所」就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风俗和宗教作了全方位的研究,收集了大量侵华战争需要的情报。其调查研究的成果就包含在战后出版的《中国农村风俗调查》(六卷本)中。当然,这一时期也有些学者仍然从事著严肃的宗教研究,包括道教研究。作为这一时期的道教研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平野义太郎的《道教的经典》、《功过格》,五十岚贤隆的《太清宫志》,橘朴的《中国思想研究》、《道教和神话传说》,福井康顺的《太平经的一个考证》、《道教的基础研究》、《东洋思想史研究》,吉冈义丰的《道教的实态》、《道教研究》、《道教经典史论》、《道教和佛教》(多卷本),等等。这些代表著作中有些出版在战后。

该时期的学者

福井康顺

福井康顺(1898-1991年),日本佛教僧侣。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并在该校大学院修业完毕后,到中国留学,师承著名历史学家津田左右吉(1873-1961年)。津田左右吉当时在中国东北的「满铁调查部.东洋协会学术调查部」任研究员,后因著作中比较客观地论述日本古代史,被诬侵犯皇室尊严而判罪。他的一些古代史研究著作也被禁止发行。津田左右吉的史学观点和治学方法对福井康顺有明显的影响。福井康顺以《道教的研究》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著有《灵宝经的研究》、《列仙传考》、《老子道德经序诀的形成》等论著,1987年出版了《福井康顺全集》(六卷)。福井康顺之子福井文雅是当代日本道教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福井康顺的研究方法的最好的承继人当推吉冈义丰。

吉冈义丰

吉冈义丰(1916-1979年),毕业于智山专门学校(今大正大学),在中国学习期间,曾继小柳司气太之后,住进了北京白云观。他写的关于道教宗教生活的回忆,被公认为具有珍贵价值的亲身体验。福井康顺和吉冈义丰,他们都比较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将道教附属于儒、佛的观点,而是将道教作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系统来研究。并且其道教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即道教研究的领域已经扩大到了历史、考古、文献、方志和年表等方面。他们的研究方法比较严谨,明显地受到我国乾嘉学派治学方法的影响,其对于《道藏》的历史以及《灵宝经》、《周易参同契》、《列仙传》等研究都是旁征博引,互相参照,细致考证,钩稽异同,言必有据,多有发见的。但是,他们的研究眼光只是局限在宫观中的和书本上的道教,方法上也由于过分重视考据,因此还没有将道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尚未来得及深入到道教在中国社会、文化、科技和民俗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

战后恢复期的道教研究(1945年9月─1972年)

这一时期,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世界范围的对华研究的加强。同时,战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对于综合研究的重视,日本道教研究迅速得到恢复,并且有了许多发展。这一恢复和发展的标志是1950年日本成立了日本道教学会。

日本道教学会在它的成立声明中称:「道教被认为是一种渗透在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之中的宗教。对每个东亚专家来说,特别是汉学家,它的重要性无疑是明显的。考虑到对于中国作系统研究的趋势正在发展,道教研究不能再被忽视了,所以,我们和我们的同事组织了日本道教学会。学会的任务是艰巨的。道教研究本身是一个庞杂的领域,但是,如果没有对东亚其他宗教的广泛研究以及对其他学科的相应研究,那么就不可能对道教有任何透彻的理解。在详细调查了道教研究的现状以后,我们决定采取将各个方面综合在一起的方法。」

日本道教学会的成立,把原来属于日本的中国佛教史学会的道教学者都吸收进来并固定在日本道教学会之中。据报道,现在日本道教学会已有会员达600余人。学会成立后的第二年,就出版了机关刊物《东方宗教》,持续刊行至今。从1989年起,日本道教学会开始颁发每二年一次的日本道教学会奖,奖励年轻的新研究者。

作为这一时期研究的代表学者和著作,除了福井康顺、吉冈义丰及其著作以外,还有:金谷治的《老庄的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木村英一的《中国民众的思想和文化》,宫川尚志的《六朝史研究.宗教编》、《六朝宗教史》,大渊忍尔的《道教史研究》、《敦煌道经目录》,酒井忠夫的《近代中国的宗教结社研究》、《中国善书研究》,泽田瑞穗的《增补宝卷研究》、《校注破邪详辩》,福永光司的《庄子》、《老子》、《气的思想》、《道教与日本文化》、《道教与日本思想》、《道教与古代日本》、《道教的镜与剑》,洼德忠的《庚申信仰的研究》、《庚申信仰的研究 ── 岛屿篇》、《道教史》等等。从这些研究成果中,人们不难看到战后恢复期的日本道教研究出现了四个特点:

研究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

第一,对于道教历史的研究已经从文化史的角度深入到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例如:著名的六朝史专家宫川尚志教授对于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研究,大渊忍尔教授的《黄巾的叛乱和五斗米道》,洼德忠教授的《中国的宗教改革》中对于全真教出现所包含的政治和社会内容的探索,以及其他作者写的关于民间宗教和秘密会社的研究文章。这些著作都把道教现象作为农民阶级或者士大夫阶级的叛逆者的社会运动来研究和讨论,结果就加强了对群众运动的宗教外衣的分析。宫川尚志就分析过道教之所以称为庶民宗教,就是因为六朝时期的道教传道人,大多出自寒门。这个寒门阶层中的叛逆者,利用图谶自称为帝。以张陵、张鲁、张角为代表的道教教团也是如此。以宫川尚志为代表的论点代表了一种关于道教社会作用的有意义的新论点。

研究从民间信仰的角度

第二,对于道教史的研究已经从一般的书面文献研究深入到从它同现实的民间信仰、迷信、风俗、节庆等联系的角度进行观察研究。例如:著名的洼德忠教授对于中国民间信仰作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调查,像灶神、城隍、土地和后土信仰的调查,就加深了人们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宗教信仰习惯的认识。洼德忠(1913-),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战后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退休后历任驹泽大学教授和大正大学教授。他在连续七次印刷的《庚申信仰》一书中,就日本本土、冲绳和朝鲜南部的「守庚申」民俗作了广泛的调查和比较研究,指出这一民俗出自中国道教。洼德忠教授的著作不仅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道教,而且对于道教在东北亚、东南亚的传播研究也作了重要的贡献。洼德忠教授在他独特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各家之长编写的《道教史》一书,被收在山川出版社的《世界宗教史丛书》之中,并已出版了中译本。由于它比较多地从中国民俗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因此,与以前的道教史著作相比更加生动。

研究从道教方术的角度

第三,对于道教的历史研究,已经从一般文化的角度深入到了道教多种多样的方术,诸如:医学、药物学、炼丹术以及道教的法术,连同占卜、占星、堪舆等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道教的炼丹术就是追求长生的一种方法,而另一方面,非科学的方术作为道教的宗教活动形式一直传承不止。这些非科学的方术,被一般人称为迷信。这一时期中,日本加强了道教和科学的关系研究,并以此作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对于加深对道教本质的认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薮内清以及他周围的专家学者,这一时期发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国中世纪科学技术史研究》、《宋元时代的科学技术史》和《明清时代的科学技术史》等著作,为日本的道教研究增添了新的有意义的篇章。例如:关于陶弘景的研究,在1930年代,小柳司气太认为陶弘景的学说大多来自佛教,《真诰》一书有的出自《四十二章经》,有的脱胎于「如是我闻」之句,等等。在1960年代,宫川尚志对于陶弘景的研究,其观点有了发展,认为陶弘景不是一个独创的深邃的思想家,而是一个佛教、道教和神仙家等各种学说的综合家。在1970年代,由緟内清主持的研究室编辑的《中国的科学和科学家》中发表有赤堀昭的论文《陶弘景和〈集注本草〉》,论文指出陶弘景的隐居只是一般地追随六朝时代的社会潮流,而不是完全与世隔绝。他只是利用隐士的名声来达到列身于官僚的目的。陶弘景的思想体系不仅是佛教思想渗透进了道教的体系,而且是由道、佛、医、药和天文等等范围广阔的思想所构成的。

研究从多国比较的角度

第四,对于道教的研究深入到了从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史和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宗教学特别是比较宗教学研究的进展,以及现代社会的国家和地区关系的加强,日本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的土生土长的道教向海外传播的历史以及道教对海外华人至今具有的影响问题。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著名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学者福永光司就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道教对于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的研究论著。福永光司(1918-),194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自青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哲学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在无奈随军下南洋时,随身戎装中,一直带着一部《庄子》。战后,福永光司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福永光司教授在他主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期间发表的《道教的天神降临授诫》一文中,指出了道教具有完整的宗教哲学思想体系。他认为:在对于道教神学或者教义作为基轴进行思想史的分析考察时,我们坚持认为道教神学同中国思想史的不同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它是中国的民族的具有超时空的绝对的皈依宗教的感情、信仰和祈求、思维和思辨的历史的博大的蓄积。

正是从这一科学而客观的立场出发,福永光司教授一反过去日本学者鄙视道教的立场,发表了有关日本的天皇制度和社会文化同道教的关系的论著,出版了《道教和日本文化》、《道教和古代日本》、《道教和日本思想》、《道教和古代的天皇制》等书籍。其中对于道教的神学思想、仪式和象征物同日本「天皇」和神道教的神学思想、仪式和象征物所作的客观而令人信服的研究是日本学术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成果。福永光司的研究,在日本,赞同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在日本的史学界、道教学界中,曾经引起过不少争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福永光司教授的研究,对于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对于日本思想史、日本政治史、道教传播史的研究,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 期的道教研究(1973年─)

1972年9月,中国和日本恢复了邦交关系。日本学者的道教研究的视野和兴趣、目的都有一些发展和变化。日本道教研究的 *** 期的主要特点有:

研究的国际化

1972年以前,日本道教研究与欧美的道教研究接触交流比较少。1968年在意大利举行的首届国际道教研究会议就没有日本学者参加。1972年,在日本召开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以后,日本的道教学者进入了国际学术交流的行列,同欧美各国的道教学者有了广泛的接触,道教研究的国际交流非常兴盛。日本学者承认,欧洲人对于道教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大量材料,并且建立了很好的学术传统,有不少第一流专家。研究的国际化扩大了日本学者的视野和思考领域。

研究学者增加

日中邦交恢复以后,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关心程度大增。因此,对道教感兴趣的中青年学者越来越多。在日本道教学会成立35周年纪念讨论会上主要发言人中有7名学者的年龄在55岁以下,其中40岁以下的4名,最年轻的只有32岁。近年来,除日本道教学会以外,日本各地还成立了一些新的团体,如:大正大学的「道教谈话会」,关西地区的「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研究会」以及关东地区的「道教文化研究会」等。

道教学的独立

日本道教研究长期依附于中国哲学和佛教研究之中。1974年,京都大学的福永光司教授受聘于东京大学,担任该校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第三讲座「道教」的讲习,首次开设了「道教学」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新一代学者。到了1983年,在第31届国际东洋学会上建立了「儒教和道教」作为独立的第四部会。1985年,在巴黎大学举行了题为「道教和日本文化」的日法学术讨论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又召开了「道教仪轨及音乐国际讨论会」。所有这些都表明,不论在日本或者是在世界范围,道教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已经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新材料的发现

多次重印的《道藏》、《续道藏》和《道藏辑要》,为道教研究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关于敦煌文书的目录和图录也相继整理出版,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以及其他帛书文献的发现和出版,对于道教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范围的扩大

日本的道教研究原来比较著重经典和历史。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大陆道教、台湾道教、香港道教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社会中的道教,都已成为日本的道教研究的新对象。同时,开始重视对于道教科仪的研究。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早稻田大学的福井文雅的《中国思想研究和现状》、《欧美的东方学研究和比较论》、《道教的历史和构造》等;东京大学教授田仲一成的《中国乡村祭祀研究》、《中国的宗族与演剧》、《中国巫系演剧研究》等;东京大学教授蜂屋邦夫的《中国道教的现状 ── 道士、道协、道观》、《中国的道教 ── 它的活动和道观的现状》、《金代道教研究》等;京都大学教授麦谷邦夫的《道家、道教中的气》、《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及其它》、《老子想尔注索引》、《真诰索引》等。

该时期的学者

蜂屋邦夫

蜂屋邦夫(1938─),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196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原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退休后任大东文化学院教授。蜂屋邦夫的专业活动原来集中在中国思想史,著有《仪礼士冠疏》、《仪礼士昏疏》、《关于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读老庄》等。1980年代以后,蜂屋邦夫多次访问中国,亲眼看到中国大陆道教的复苏,于是,对于道教倍加关心。1987和1988年,蜂屋邦夫两次到中国调查,在1990年发表了《中国道教的现状 ── 道士、道协、道观》。1990年以后,又四次来中国调查,在1995年发表了《中国的道教 ── 它的活动和道观的现状》。蜂屋邦夫认为,「同佛教寺院相比较,道教的特色呈现出外观的多样性。以殿的配置、联额的表现和祭神的组合等情况而言,在八十所道观中各有个性。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总体的具象。以道士的信仰和生活等内层方面而言,它们似乎没有像可以见到的道观的外在方面那样有显著的不同点。但是,就主要神格的地域特色、交流地区的范围和信徒朝拜情况,以及道士的生活面而言,各个道观也是有程度不同的特色的。」[1]

麦谷邦夫

麦谷邦夫(1948─),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系,现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专业是中国思想史,一直以中国道教的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著述有:《陶弘景年谱考略》、《初期道教中的救济思想》、《南北朝隋唐初道教教义学管窥》、《道教中的各种天界说》、《道家、道教的气》等。从1974年起,麦谷邦夫就在道教研究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编制道教经籍索引。已经出版的就有《老子想尔注索引》和《真诰索引》等,极大地方便了各国学者的道教研究工作。

丸山宏

丸山宏(1959─),毕业于筑波大学比较文化学科,1989年取得筑波大学大学院历史人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单位。现任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教授。丸山宏曾多次赴台湾考察道教仪礼。由于语言才能出色,能说普通话、闽南话和英语,能阅读法语文献,因此,在道教研究中视野开阔,并且力图结合最新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同时又注意吸取传统研究方法的优点。在日本新一代道教研究学者中,丸山宏著作丰硕,立论稳妥,颇为令人注目。他的《玉坛发表科仪考 ── 台南道教仪礼的历史谱系探索》,发表于1991年,当时他年仅三十二岁。此文在1991年获得了日本道教学会颁发的第一届道教学会奖。由本田济教授签署的「评审结果报告」指出,「该论文在对于当今台 *** 南县和高雄县的正一派道士进行的玉坛发表仪式进行精密调查的基础上,对于行仪技法上溯至古代东晋,特别是对其最具特征的取天气罡法的研究,以文献证明它与宋代开始的天心正法相一致。也就是说,该论文是以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而组成的。根据实地调查进行研究,以前也是有过的。但是,该论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组合了历史文献的验证。就这一点而言,它开拓了以前研究中未曾见过的新的方法论」。

总结

日本的道教研究经过近百年的积累,按照道教文化综合体的特点,其独立的道教学大致已经形成十个门类:

关于道教的一般著作; 道教史; 道教和民俗、信仰、历法,道教和文学; 道教和科学; 道教和儒教、佛教; 道教思想和哲学; 道教经典和文献研究; 道教的传播; 道观、道士和科仪、节庆; 学术动向。

在 *** 期中,日本道教研究的重点,在思想史方面是三教关系史的研究、「气」的研究、道教定义的研究;在道教经典方面是道藏研究、道藏目录的编制、道教文献、敦煌出土文书、道教史料和新修道藏的问题;在道教文学方面是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法;在道教民俗方面是重点调查中国大陆的民俗、道教仪礼以及文献和仪礼实际的比较研究;在道教和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方面是加强炼丹术和养生术的研究。因此,这一 *** 期的研究规模比较过去要大得多。

热点内容
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专业 发布:2025-08-22 22:29:52 浏览:236
美国东北大学申请费 发布:2025-08-22 22:06:04 浏览:133
大学清史专业 发布:2025-08-22 22:06:03 浏览:830
2017大学端午放假时间 发布:2025-08-22 21:52:38 浏览:910
2017大学生一暑假时间 发布:2025-08-22 21:48:37 浏览:389
华东师范大学老师吴信如 发布:2025-08-22 21:41:37 浏览:292
美国大学生获朝鲜释放画面曝光已成植 发布:2025-08-22 21:40:22 浏览:841
办理美国大学学历 发布:2025-08-22 21:20:48 浏览:198
哈佛大学教授反驳学历越高越幸福 发布:2025-08-22 20:13:30 浏览:977
东南大学2016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8-22 20:00:37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