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东北大学二级教授

东北大学二级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7-01 05:59:07

① 刘鸿典的简介

刘鸿典(1904~1995),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二级教授,兼教研室和建校设计室主任。1956年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五届理事会理事,建工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建委科学研究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他还参加了《中国大网络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进、《美术辞林》、《陕西省地方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工作。
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上海市中心游泳池、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南通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南京西路美琪大厦。上海虹口中国医院、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风格各异的独立别墅群。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设计、东北工学院冶金馆、长春分院教学楼。沈阳工学院采矿馆、淮南矿区火力发电厂等。
他还主持了华山风景区及多个城市规划的评议会。参加了兵马涌二、三号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临潼贵妃池重建,广州市游乐园。西安火车站、西安市南大街拓宽工程等多项设计方案的评议。
刘鸿典先生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 刘鸿典教授1928-1932年师承梁思成、童寯、陈植等大家、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后,东大迁往关内建筑系停办了。东大建筑系虽然成立了仅三年,但它却培养了一批像刘致平、刘鸿典、张镈、赵正之等学有成就的建筑学者和大师”。梁思成师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费城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在创办东大建筑系时,自然是以宾大的教学体系为蓝本。但是,他并不是把国外所学全盘照搬,而是结合实际突破一些框框,在建筑设计课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们去创作新建筑,并鼓励学生到自己民族文化遗产中去汲取营养。他除教设计主课外,还讲授《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等课程。“至今刘致平(刘鸿典同班)对梁、林两师鼓励他们创新及每日辅导学生至深夜才回去休息的情景,记忆犹新”。 “1930年童寯从美国学成回国,应东大工学院院长孙国锋聘请,任建筑系教授。梁、林二位于1931年6月去北平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后,建筑系主任一职即由童老继任。”童寯对建筑教育的一片痴情和一心为公、心系东大的高尚品质,至今回忆更为感动。“九一八”事变后,他全家匆匆离开沈阳,可想必须携带的东西一定不少,旅途相当艰难,他宁肯自己少带东西,也要随身携带一箱东大建筑系教学用的幻灯片(当时是4英寸方型玻璃片,很重)。从未损坏一直携带,直到全国解放,才如数归还东工,“完璧归赵”。这些“文物”一样的幻灯片,现存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列馆中。这也是东北大学建筑学院与原东大建筑系一脉相承的佐证之一。
刘鸿典身上继承了梁、童二师许多优秀品德和学贯中西、报效祖国、勇于创新的学风。他也饱受战乱之苦,东大停课,学生流离失所,来沪续课,毕业后艰难执业的经历。因此,上海刚解放他就欣然接受东工的聘请,返乡任教。以极大的热忱,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与建校工作,视“为人民祖国而设计”才是真正圆了他做建筑师的梦。1956年响应周总理的号召——大学内迁的部署,迁来西安担任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他从自己经历过的岁月中,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终于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民盟党员,而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198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正逢他80大寿,为此学校党委专为他举行了“入党、祝寿”双喜庆祝会。1955年,他开创了东北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予权,首任硕士生导师和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8年北平和平解放,当时已迁至北平的东大师生更加欢欣鼓舞。一是“反内迁、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二是东大复校又可以回沈阳上课了。1949年东北大学迁回沈阳,校址在沈阳铁西区并更名为沈阳工学院,东大文理学院迁往吉林长春成立人民大学。因为东大的原校址(张学良时期在沈阳北陵的校园)已易作他用了。只好另选校址于沈阳南湖重新建校。1950年沈阳工学院易名东北工学院(属冶金部的重点大学),时设冶金、采矿、机电、建筑四个系。当时的建筑系主任为郭毓麟教授,副主任赵超兼总支书记。授课的教授有刘鸿典、张剑霄、袁士林、谌亚逵、李鸿棋、彭埜等教授,还有王耀、黄民生、贾伯庸副教授和张秀兰、赵克冬、郑惠春讲师等。
解放初期百废俱兴,东北又是老工业基地,冶金部资金丰厚,建校的规模宏大,学院成立了建校委员会、系成立了设计室。刘鸿典教授任院建委副主任委员、系设计室主任,在其领导下,决定1951级建筑学全班19名学生停课,参加建校工程设计施工和相关的技术工作。因为刘鸿典、郭毓麟、张剑霄三位教授原在上海“鼎川营造工程司”时就已是亲密搭档,所以承接设计任务得心应手。再加上系里其他教师和三年级19名学生,这些新生力量已构成一个不小的设计院了。设计任务为:东北工学院总平面规划及单体建筑等,共十几万平方米的工程。由刘鸿典教授主笔的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图。主题鲜明、气势雄伟、功能分区合理、道路贯通、疏密得兼、景观环境幽美;前临南湖公园、后滨浑河,真是最完美的“花园式的校园”。 东北工学院四大学馆建筑是四个大系的教学楼,每幢都有上万平方米的规模。按建成年代排序是冶金学馆、建筑学馆、机电学馆和采矿学馆。
由刘鸿典教授亲自设计的冶金学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呈工字型平面,高四层中间塔楼五层,双层大台阶直接进入大厅,门廊为三个石拱门组成;塔楼窗子采用竖向垂直划分,用伸出五块石板垂直墙面的锥型作为收顶,以利加强建筑的耸高感;整个外墙垫假石饰面,窗间墙有浮雕。全楼构图严谨、尺度比例适宜、古朴凝重典雅。一位名建筑师从草图构思、方案推敲、平面布局、立面外观到细部装饰大样等施工图的“全过程”,冶金学馆1952年建成,至今已有54年历史,这是刘鸿典平生为东北大学留下的代表作。刘鸿典在东大校门的设计中运用传统与创新的手法,创作出一座简洁大方、雄浑古风的石柱门挂上了张学良的墨宝“东北大学”四个大字,更成为永垂史册的丰碑了。
建筑学馆由黄民生副教授主持设计,由刘鸿典和孔令文、张靖宇等几个同学完成施工图。孔、张二位同学画平面,我画立面(1∶100比例)和细部装饰大样(有的纹样需画1/2或足尺大样)。黄民生亲自画剖面,他也是建筑师出身,实际经验多、技术熟练、线型标准清晰,能得到他亲自指导非常难得。建筑学馆地处中轴线西侧,采用不对称布局,体形错落有致,室内外空间渗透,造型优美,是在新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神韵与形式很成功的尝试。1952年建成,有些画报和媒体都作过报道。
机电学馆是王耀副教授设计完成的(也有我班同学画施工图)。它地处冶金馆相对的东侧,呈一字型平面对称布局。四层通高的大门廊,采用中式穿插枋,通天柱,柱头为云纹浮雕。1953年建成。
四大建筑最后一座是采矿学馆。提交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建委会的认定(刘主任鼎力推荐),由六名1955级毕业生,“真题真做”做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并有武成文老师作结构设计。在设计中总结了前“四大学馆”经验的基础上做了改善。它地处中轴线东侧,同建筑馆遥遥相对,平面呈L型,折角处设入口和塔楼,将南北轴的短翼与主体等高(四层);外观造型采用西式体形,用中式细部处理。塔楼顶部四翘角运用中式大层顶正脊的“正吻”的变体;入口门廊的壁柱采用“依柱”用中式穿插枋冲天柱式,柱头用麦穗雕饰,取得了体形完整、比例适度、精微优美的艺术效果。1956年建成(建筑面积11315平方米)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

② 田鹏颖的介绍

田 鹏 颖,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1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2007年被选入中共辽宁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热点内容
重庆工商大学美术系教授 发布:2025-07-01 12:10:20 浏览:140
三星本科生工资 发布:2025-07-01 12:09:23 浏览:133
华南师范大学生科院老师 发布:2025-07-01 11:52:40 浏览:419
张雪峰老师谈大学时玩游戏 发布:2025-07-01 11:47:47 浏览:82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 发布:2025-07-01 11:43:59 浏览:629
人民大学王文教授视频 发布:2025-07-01 11:40:52 浏览:506
本科生吊打博士生 发布:2025-07-01 11:40:43 浏览:72
现在国内大学有多少一级教授 发布:2025-07-01 11:26:00 浏览:888
大学学生入党时间 发布:2025-07-01 11:18:25 浏览:486
大学生和网络 发布:2025-07-01 11:14:34 浏览: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