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7-05 04:31:28

A. 张建民的业绩一览

一、发表文章:
1. Hu H,Chen G,Zhang JM, Zhang WP, Zhang L, Ge QF, Yao HT, Ding W, Chen Z, Wei EQ. Distribution of CysLT2 receptor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brain tumors. Acta Pharmacol Sin 2005 Jun;26(6):685-90..
2.Liu J, Zheng S, Yu JK, Zhang JM, Chen Z. Serum protein fingerprinting coupled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istinguishes glioma from healthy population or brain benign tumor.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5 Jan;6(1):4-10
3.陈高,张建民,李珉,蔡菁。动脉瘤性SAH继发重度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21(11):30-32
4.陈高,张建民,吴群。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14(11):52-53
5.祝笠,张建民 。颅脑外伤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5;32(5):37-39
6.王真,张建民。颅内血栓性动脉瘤。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13(5):65-68
7.张建民,陈肖敏,陈高,祝向东,吴群,刘雪松,陈三超,彭淑牖。灭活自体颅骨回植钛铆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 ;21(4):13-15
8.陈树大,张建民。颅内肿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10(6):45-47
9.张建民,陈高,祝向东,吴群,刘雪松,陈三超。自体颅骨冰冻保存、早期原位回植钛铆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5):69-70
10.张建民,陈树大,陈丽荣。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 ;34(2):64-65
11.刘建,郑树,余捷凯,俞学斌,刘伟国,张建民,胡汛。胶质瘤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34(2): 50-56
12.张宏,陈高,张建民,吕世亭。儿童髓母细胞瘤脊髓蛛网膜下腔播散3例。浙江医学, 2005;27(1):22
13.李珉,陈高,张建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4 ;1(12):11-14+18
14.王真,张建民。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实用肿瘤杂志, 2004;19(4):333-335
15.张建民,吕世亭,刘伟国,马烈,柳子明,郦遇春。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24(11):170-172。
16.陈高,张建民,胡华,李珉,朱康杰。高分子神经导管的理化特性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33(4):102-107。
17.胡未伟,刘伟国,沈宏,傅伟明,张建民,陈高,赵学群,郑秀珏,蒋定尧。 急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12):801-802
18.张建民,牛焕江,彭淑牖。侵袭性垂体腺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实用肿瘤杂志,2003;18:212-215。
19.赵学群,刘伟国,沈宏,张建民。丘脑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229-231。
20.赵学群,徐娅苹,张建民。颅内巨大出血坏死性肉芽肿1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9:118
21.吴群,张宏,刘伟国,张建民,吕世亭。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性生长关系的研究。浙江医学,2002;24:584-585。
22.赵明,张建民,刘伟国,杨小锋,吴群。BCL-2和PCNA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5:227。
23.陈高,王沈华,刘伟国,张建民,傅伟民,杨小锋。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浙江医学,2002;24:592-593。
24.胡华,余华,陈高,傅伟明,张建民,刘伟国。鞍区肿瘤手术并发症分析。浙江医学,2002;24:605-606。
25.张宏,陈高,张建民,胡未伟。12例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浙江预防医学,2002;14:69。
26.张宏,陈高,张建民,吕世亭。侧脑室蛛网膜囊肿2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2002;18(3):205-206。
27.祝向东,胡华,张建民,刘伟国。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0(5):231。
28.赵学群,祝向东,张建民,刘伟国。小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浙江医学,2001;23(10):592-593。
29.祝向东,陈高,张建民,刘伟国。下丘脑损伤后尿崩症23例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4):273。
30.祝向东,张建民,刘伟国,甘海鹏,陶祥洛。颅内压监护与尼莫同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浙江医学,2001;23(6):329-331。
31.张建民,甘海鹏,刘伟国,陶祥洛。颈动脉冷灌注下开颅手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9(5):196-198。
32.张建民,祝向东,沈宏,赵学群,刘伟国。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巨腺瘤。实用肿瘤杂志,2000;15(4):232-234。
33.张建民,陈高,吕世亭,陶祥洛。垂体脓肿误诊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190-191。
34.张建民,陈高,祝向东,刘伟国,甘海鹏。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9(2):79-81。
35.张建民,吕世亭,刘伟国,马烈,柳子明,郦遇春。针刺麻醉在幕上开颅手术中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170-172。
36.陈高,张建民,童鹰,陶祥洛。两岁以下婴幼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59-60。
37.刘伟国,沈宏,林敏,吕世亭,陶祥洛,张建民,傅伟明,陈高,赵学群,郑秀珏,王义荣。垂体腺瘤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8;3(2):87-88。
38.沈宏,刘伟国,张建民,陶祥洛。颅内动脉瘤26例诊治分析。浙江医学,1998;20(2):86-87。
39.吕世亭,刘伟国,张建民,马烈,柳子明,郦遇春。针麻在开颅手术中镇痛不全及相关问题研究。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14-16。
40.刘伟国,沈宏,陈高,王义荣,付伟明,张建民,赵学群,郑秀珏,吕世亭,陶祥洛。颅内肿瘤6572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5):301-303。
41.王义荣,吴群,陈高,赵学群,张建民,詹仁雅,刘伟国,吕世亭。桥小脑角胆脂瘤的诊断与治疗。浙江实用医学,1997;2(4):23-24。
42.詹仁雅,张建民,刘伟国,王义荣,吾太华,吕世亭,甘海鹏,陶祥洛。大型和巨大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及疗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44-46。
43.詹仁雅,张建民,刘伟国,王义荣,吾太华,吕世亭,甘海鹏,陶祥洛。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4):242。
44.张建民,张尉,王国凤,彭佳萍,山田弘。脑膜瘤手术、病理及增殖细胞核抗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5;24(4):145-147。
45. 张建民,詹仁雅,陶祥洛,甘海鹏,刘伟国,叶永根,王宁,吾太华。岩尖斜坡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1995;10(2):85-87。
二、成果奖励:
作为主要参与者,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及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三、承担课题:
1.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省科技厅)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省科技厅)
3.内窥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省卫生厅)
四、出版物编写:
参编教材两部:
(1)外科学进展(徐少明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现代护理学新编(姚蕴伍,郭常平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B. 饥饿能"饿死"癌细胞

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一说起肿瘤

想必很多人都会“谈癌色变”

惊恐万分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网上有消息称

利用“饥饿”疗法

就可以把肿瘤饿死

很多人看到这种疗法后

便去尝试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一位70多岁的患者

5个月前做过贲门癌手术

在听信“肿瘤可以被饿死”后

就开始全面忌口

把很多有营养的食物都列为“发物”

结果体重狂掉

身体虚弱不堪

新闻截图

那么

肿瘤真的能被饿死吗?

今天就好好的和你说一说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肿瘤细胞的形成其实是一个概率事件,人体内有40~60万亿个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或者分裂复制,这个复杂过程由DNA把控,虽然DNA的有多重的查错机制,但再精密的过程也会出现差错,其中有一种变异能够让细胞获得永生的特性,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癌变”。

如果它恰好躲过了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又找到了营养丰富的位置自我繁衍复制,那么肿瘤就会逐渐形成。

图片来源网络

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基因突变这个概率事件我们无法控制,但已知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这个概率增加。

1、生活习惯。很多出现恶性肿瘤的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如长期的吸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比如经常喝酒容易诱发口腔癌、食管癌,经常吃过烫的食物容易患上食道癌或者胃癌。

2、医源性因素。放射性的射线也是导致恶性肿瘤的一个主要因素。如电离辐射、x射线等,另外一些患者在服用的激素药物或者免疫制剂也容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3、遗传性因素。有些恶性肿瘤患者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当家族中有直接亲属出现过恶性肿瘤,下一代出现恶性肿瘤的几率也会明显增高。

4、免疫因素导致。有些人在出生的时候存在一些先天免疫缺陷,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容易癌细胞侵入,这些人较容易患上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能被饿死吗?

“饿死肿瘤细胞”这个概念确实是由医生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临床效果的肯定,不过这种“饿死”和患者饿自己的方式可完全不同。

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2012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式。因为肿瘤细胞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和生长,葡萄糖是肿瘤细胞必须吃的东西,剥夺葡萄糖,理论上肿瘤细胞就会死亡。

但肿瘤中有大量的乳酸,乳酸解离成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这两个因子协同作用,让肿瘤在恶劣条件下,可以像蛇、熊一样处于冬眠状态,能很节约地利用葡萄糖,自身能耗极低,而一旦有了糖,即刻苏醒生长。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研究团队用碱,如碳酸氢钠(小苏打)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饿死”肿瘤细胞。

肿瘤应该如何治疗?

经过现代医学几百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诸多对抗肿瘤的武器,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这些针对肿瘤的治疗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但都有各自的局限。

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可以切除肿瘤,但是手术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切除或引起肿瘤转移,还可能造成器官损伤及身体免疫力降低。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效果明显和迅速,但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把正常细胞一起杀灭,所以,化疗算得上是一种“玉石俱焚”的治疗方法。

放疗在某些肿瘤方面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但放疗成本高,周期长,并发症也较多。

图片来源网络

靶向治疗是一种以干扰肿瘤增生所需的特定分子来阻止癌细胞增长的一种药物疗法,比如格列卫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中效果卓越。但靶向治疗的药物只对特定几种疾病有效。

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肿瘤会产生一些信号分子来“刹住”机体免疫系统,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肿瘤免疫治疗能对抗肿瘤这种“刹车”系统,让免疫系统重新正常工作。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难以完全战胜恶性肿瘤(也就是俗称的癌症),但医学的进步已经带来了非常多的可能性,现在的治疗方式对于大多数肿瘤已经不是束手无策。

但一定要牢记,没有任何一种疗法可以保证治好肿瘤!

应如何预防肿瘤?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指出,大约1/3的常见癌症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加强运动来预防,包括:

1、保持健康体重:在健康体重范围内尽可能瘦(18.5≤BMI≤23.9)。

2、多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少久坐。

3、少吃高热量食物和含糖饮料,尤其少吃高脂、高糖、低纤维的加工食品。

4、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

5、限制红肉摄入,避免吃加工肉类。

6、为了预防癌症,不要饮酒和吸烟。

7、限制食盐摄入,每天吃盐不超过6g。

8、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

知道了以上关于肿瘤的知识后,

千万别再信那些号称“能饿死癌细胞”的谣言了!

热点内容
北京大学博士招生简章2017 发布:2025-07-05 10:24:03 浏览:796
深圳大学重本专业 发布:2025-07-05 10:24:02 浏览:531
北京联合大学食品专业 发布:2025-07-05 10:15:50 浏览:560
同济大学教授张生 发布:2025-07-05 09:45:40 浏览:793
大学典型专业 发布:2025-07-05 09:26:40 浏览:332
福州本科生补贴 发布:2025-07-05 09:25:54 浏览:342
广西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 发布:2025-07-05 09:23:05 浏览:672
哈尔滨理工大学最好专业 发布:2025-07-05 09:11:53 浏览:717
云南大学2015复试名单 发布:2025-07-05 09:00:59 浏览:366
美国大学休学一学期 发布:2025-07-05 08:48:41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