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
1. 21世纪英语报2019年至2020年的我们为什么要垃圾分类里面的中文翻译
垃圾分类garbage sorting
2. 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对餐饮企业的经营影响大吗
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短时间对餐饮企业的经营有一定影响,毕竟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替代品还不多,成本也略高,所以对于餐饮企业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长期来看,如果出现更加经济便利的替代品,那么就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对社会是一种积极的贡献。
近来在一些门店已经将塑料吸管的外包装上印有 " 减少使用吸管更环保 " 的标识,并且将纸吸管和塑料吸管的工具筒同时放在服务台上,引导消费者使用。不过,对顾客来说,塑料吸管和纸吸管在使用体验上还是有差异,一家门店的负责人说,目前只有 1/3 的顾客会选择使用环保纸吸管。
而对企业来说,如何控制成本同时又提升客户体验,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据了解,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为 0.03 元左右,纸吸管在 0.1 元左右,相差 3 倍多。纸吸管不仅更贵,并且使用体验也有待优化。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也表示,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突破创新,塑料吸管的环保替代并非难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可以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去替代,也可以用纸或竹子去做替代,包括小麦、一些植物的秸秆,也可以用玻璃、金属等可以循环使用的制品去替代它,根据各个消费的场景,去选择替代的产品。
(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扩展阅读
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禁用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距离禁令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半年,6月30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餐厅将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时在直饮杯盖的设计上进行了微调。
麦当劳中国表示,相关减塑举措将于2020年内覆盖中国内地,据了解,目前中国内地有超过3500家麦当劳餐厅,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约400吨。
而作为全球最大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在2018年就宣布,今年在全球范围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此前星巴克在中国地区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为200吨左右。
记者发现,在外卖平台上,不少餐饮门店都增加了“不使用塑料吸管”和“用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的选项,来倡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吸管。
3. 估计一次性塑料产品废物的最大水平是什么意思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0日宣布,加拿大2021年起将取缔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一表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严控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量的大背景下,让塑料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到底塑料垃圾有哪些处理方式,处理起来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目前有没有成熟的塑料替代方案,还是只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数量呢?
处理塑料垃圾的四种模式
目前,全球对废旧塑料的处理方法有填埋、焚烧、再生造粒和热解等方法。
填埋法是被广泛用来处理废旧塑料垃圾的传统方式。这种简单直接的物理处理方式隐患和危害比较大,增加土地资源的使用压力,难降解的塑料严重妨碍地下水渗透,塑料中的添加剂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塑料垃圾——无论是在河流、海洋还是在陆地都可以在环境中持续几个世纪。塑料在自然中几乎不可能完全分解。大多数塑料制品永远不会完全消失,只是越变越小。
焚烧同样是被广泛使用的塑料垃圾处理方式。英国广播公司称,“焚烧派”说,塑料是从石油和天然气提炼生产的,主要为碳氢化合物,焚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热能,然后用产生的热能来发电。以这种方式焚烧塑料垃圾,目前在有些地方代替了烧煤或石油之类产生污染的燃料。不过,焚烧塑料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果焚烧炉效率不高,这些废气会进入环境。以德国为例,目前,该国每年有20万吨的PVC垃圾,其中30%在焚化炉里燃烧。德国环境部门已规定所有的焚化炉都必须符合每立方米废气值低于0.1ng(纳克)的限量。德国的焚化炉空气污染标准虽然已属于世界公认的高标准,但仍然没有说焚烧方法不会因机械故障放出有害物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通过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让塑料垃圾燃烧得比较充分,在后面还要设置一个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把烟气处理到位,这样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再生造粒是物理性回收利用塑料垃圾的方法。大多数可回收的塑料经机械加工分解成颗粒,然后重新制造成新的塑料产品,如包装材料、座椅或衣物。然而,再生造粒方法也有局限性,该工艺不适用于塑料薄膜、小袋和其他层压塑料,通常这些材料会被送到垃圾填埋场或进行焚烧。
废旧塑料热解法。这种化学分解方法,是指利用固体废物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将其置于热解反应器内受热分解的过程。此项技术可以将废塑料转化为燃料油、天然气、固态燃料等高附加值能源产品。
4. “限塑令”是怎么一回事哪些地方先行禁塑
塑料曾经被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就比如说塑料袋,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什么广泛。我们生活中跟塑料有关的物品有许多,塑料的用途也非常的广泛,就比如矿泉水瓶、衣架、收纳盒有许多东西都是有塑料制成的,可以说,塑料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了。
限塑令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市可以缓解塑料给人类带来的危机的,但关键我们还是得改变人们的意识。比如出门买菜购物尽量自己携带环保袋,定点投放塑料垃圾,实现垃圾分类。人人都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才是重中之重。
5.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是什么地方人
清华大学不挂网公布此类信息,
建议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清华大学,
由国回教育答部直属,
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位列“211工程”、“985工程”,
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6. 外卖垃圾处理难题如何解
近年来,我国在线外卖餐饮市场快速增长,带来的外卖垃圾与日俱增,须妥善处理。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正值用餐高峰期,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上一家麻辣烫店内,外卖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服务员用各式各样的餐盒将餐食打包,忙得不可开交,等待取餐的外卖小哥往往连声催促。
麻辣烫店红火生意背后是网络订餐的迅猛发展。餐饮外卖导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前不久,环保组织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由,将饿了么、美团外卖、网络外卖三大外卖平台诉至法院。如何破解外卖垃圾环保困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根据公开数据保守估算,饿了么、美团外卖、网络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
有环保组织调研发现,每单外卖平均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这意味着外卖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6000万个。以每个餐盒5厘米高计算,摞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表示,外卖使用的塑料制品材质多为聚丙烯、聚乙烯,很难降解。外卖垃圾除了餐盒、餐杯、塑料袋等,还掺杂着食物残渣。目前,外卖垃圾进入处理生活垃圾的环卫系统后,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
“大量的外卖垃圾对大气、水、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污染。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会使垃圾长时间保留在土壤中;焚烧的话,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会使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几率。外卖食物残渣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影响环境卫生,加重末端垃圾处理的压力。”温宗国说。
可降解餐盒还不具备完全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条件
目前,外卖垃圾回收利用率很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表示,外卖垃圾相对比较零散,回收价值低,而且大部分黏附油污、汤汁、食物残渣,回收利用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都比较高,无利可图,自然没有人回收了。
那么,如何解决外卖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
有人主张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餐盒,但目前这并非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可降解餐盒通常要比一次性塑料餐盒重不少,如果只是部分可降解,就没有太大意义;即使是完全可降解,也需要在特定条件下经历半年到两年才能降解,并不是马上就会‘消失’,废弃后一样需要作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刘建国说,如果可降解餐盒的终端处理设施是堆肥厂或填埋场,还有一定意义,如果终端是焚烧厂,那基本上没有意义。而且可降解餐盒生产制造过程和处理利用过程,同样有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应当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其环境友好性。
温宗国表示,要从全生命周期分析出发,系统科学评估外卖物流、废弃物排放、处理处置等环节,避免单一环节采取措施,出现环境影响在不同环节之间的“隐性”转移。例如,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外卖用纸质餐盒,而事实上纸质餐盒生产过程同样会有水污染等环境影响,而且盛放食品后难以回收利用,需要从全生命周期评估其环境影响是否真的比塑料餐盒小。
有人主张用“共享思维”解决问题,比如使用厚的可回收快餐盒、不锈钢保温盒等,刘建国等专家对此并不看好。“餐盒是用来盛装食品的,安全卫生是第一位的。‘共享’了,谁来保证、如何保证安全卫生呢?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接受餐盒‘共享’?”刘建国说。
刘建国表示,可降解餐盒、共享餐盒可以作为有益补充,但这些产品目前还不具备替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条件。
要从全供应链角度解决,有关各方需要共同承担责任
外卖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重视。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
今年6月份,美团外卖联合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百家餐饮外卖企业,成立“绿色外卖联盟”,并共同发布了“绿色外卖行业公约”,推动使用绿色餐具。美团外卖还设立了首席环保官,启动“青山计划”,推动解决外卖行业环保问题。
温宗国表示,要从全供应链出发系统解决外卖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外卖平台、供应链上的商家和消费者各方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
外卖平台作为供应链上核心的环节,责无旁贷。刘建国表示,应在外卖企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外卖企业承担一定的外卖垃圾回收和处理成本,而不是完全由政府买单、全民买单。还有专家认为,外卖平台和商家可以成立回收处理基金,按照销售额拨付给餐盒回收或处理企业。
政府要肩负起引导和监管责任。刘建国认为,应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包装废物管理条例,界定包括外卖垃圾在内的各类包装设计、生产、流通、回收、处理、利用链条上各相关方的责任,并规范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
专家还建议,加快建立起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加强外卖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通过给予补贴等方式,让企业主动地参与到外卖垃圾回收体系中来,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成本低、更合适的环保材料,来代替传统包装材料。
前不久,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在APP下单页面上,添加了“无需餐具”选项,以减少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饿了么还为选择“无需餐具”的用户提供积分奖励,可以在积分商城兑换物品。对于“无需餐具”选项,目前选择的消费者并不多。有时候消费者即使选择了该选项,有些商家或图省事或担心差评,仍然会配送餐具。
刘建国等专家呼吁,个人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卖消费,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各方都要承担起责任来,别让环保行动成为摆设,把各类可行措施落到实处,推动破解外卖垃圾环保困局。
7. “洋垃圾”究竟指什么
清华大学环境抄学院教授刘建国说,“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的“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进口固体废物只有一年100万吨左右的规模。随着经济体量迅速增长,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也滚雪球般不停翻番。到2002年约为2000万吨,2005年就达到了4000万吨,最高时甚至接近6000万吨。而这仅仅是合法渠道进口的固体废物,如果算上走私入境的垃圾,数字更为巨大。来源:人民日报
8. 环保局对垃圾的处理方法
以上海为例,可回收物将交由可回收物利用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采用高温处理、化学分解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湿垃圾采用生化处理、产沼、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干垃圾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上海2020年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虽然在全国范围来看,垃圾填埋仍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填埋这种相对落后的垃圾处理手段正在逐步淘汰。
垃圾焚烧作为填埋的有效替代方法,具有占地较省、减量效果明显、余热可以利用等特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也正在逐步推行。2016年住建部曾联合四部委发布《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50%以上。
(8)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表示,随着垃圾分类逐步推动,我国也将加快建设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预计在未来几年,生物处理设施会成为我国垃圾处理整个技术格局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如果干、湿垃圾不分开,垃圾在焚烧时会因为含水量太高而导致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因此,无论是填埋减量,还是焚烧的标准化,都需要对垃圾进行前端分类。
9. 倡导家中垃圾分类,为什么垃圾车却还是混装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是一个多环节密切配合的系统,无论哪个环节缺位,整体工作都会功亏一篑。目前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能力还不足,尤其是湿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一起推动,可从完善终端处理设施做起,再往前推动分类运输、分类收集、分类投放等环节的逐步完善。
混着清运垃圾,挫伤分类的积极性
对于智能回收,清华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目前的智能回收绝大多数不过是高端一点的废品回收孤岛,兼具一点宣传教育辅助功能,“它未来会得到推广应用,但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成为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上的一环,接受统一规划和统一监管,要么做全品种全产业链,要么针对特定废物提供第三方回收服务,要么成为政府智慧监管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