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北京大学教授找小50岁老婆

北京大学教授找小50岁老婆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59:24

A. 1924年,胡适为了曹诚英,要和妻子离婚,妻子大怒:我先杀了孩子

1917年底的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在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举行。新郎戴着黑呢礼帽,足登黑色皮鞋,身穿西装礼服,显得十分精神,他就是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

胡适是趁着寒假回家完婚的,他的这桩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妻子名叫江冬秀,是个没有文化的小脚女人,胡家和江家在胡适14岁那年就定了亲。尽管胡适一直对这桩婚事很不满,曾多次表示要退婚,但母亲坚决不同意,胡适是个大孝子,最终也只能屈服了。

婚礼这天,胡适的兴致并不高,就在此时,一位俏丽的少女吸引了他的注意,她是这场婚礼的伴娘曹诚英,长得“明眸泛秋水,红颜胜山樱”,着实有些喧宾夺主之感。胡适一问,才知道曹诚英的姐姐嫁给了自己的哥哥,她和自己也算是亲戚了。

婚礼上的短暂接触,让胡适对曹诚英印象深刻。曹诚英也很景仰这位大名鼎鼎的新文化运动领袖和年轻的北大教授,两人的关系进展很快,开始以“表兄妹”相称。寒假结束后,胡适要回北京了,曹诚英大胆向他索要了通信地址,称自己“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就向你请教”。

胡适回到北京后,曹诚英果然经常给他写信,有一次她在信中提到“最好从北京带些菊花种子来”,胡适便记在心上,后来回老家时当真带了来,这让曹诚英十分感激,两人的通信也更加频繁了。

1918年,曹诚英被家里包办,嫁给了邻村财主之子胡冠英。曹诚英对这桩婚事极为不满,为了挣脱家庭的束缚,她在1920年考入杭州的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因曹诚英婚后一直没有生下孩子,胡冠英便娶了一个小老婆。曹诚英和丈夫的关系本来就不好,对此更是坚决不能容忍,1923年,两人正式离婚。

而胡适在婚后过得也并不幸福。江冬秀不仅没有文化,根本无法和胡适交流,而且为人十分强势,对胡适提出了戒酒、晚上必须按时回家等诸多要求,胡适对此感到十分郁闷。

1920年,胡适写了一首《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的诗:

对此夏志清曾评价说:“这虽是首幽默诗,我们也看得出二人婚后精神上毫无默契。”

1923年夏天,胡适因为身体不好,向北大请了长假,来到杭州休养。当时曹诚英正值暑假,便经常来看望胡适,两人都是在婚姻上失意的人,而且早就相互仰慕,他们很快便热恋了起来。于是胡适租下了杭州南山烟霞洞的两间房子,和曹诚英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

在曹诚英的照料下,胡适的身体很快恢复了 健康 。在这段日子里,胡适为曹诚英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有一首叫《怨歌》的诗是这么写的:

曹诚英自己也承认,这首诗就是胡适为她写的,她曾对好友汪静之说:“我们从小相好到如今,可是没有爱的缘分。过去我为我丈夫守节,今后我将为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守节了。”

对胡适和曹诚英的恋情,远在北京的江冬秀并没有一点察觉,虽然她也知道两人住在一起,但她以为曹诚英不过是帮胡适料理一些家务而已,她还给胡适写信说:

有一次,徐志摩来杭州探望胡适,他见胡适气色很好,便高兴地说:“适之是转老还童的了,可喜!”

胡适便向徐志摩坦白了自己和曹诚英的恋情,他问徐志摩:“我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冒险?”徐志摩对此十分支持,他劝胡适尽早回去和妻子摊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胡适和曹诚英同居了几个月后,终于到了离别的时候。此时曹诚英已经怀孕了,临别之际,胡适又专门写了一首《别赋》:

1924年春天,胡适回到北京后,终于鼓起勇气,向江冬秀坦白了自己和曹诚英的事,并要求离婚。

江冬秀听后勃然大怒,她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举过头顶,高声嚷道:“好你个胡适,要离婚可以,但是我要先把咱们的两个孩子杀掉。你既然不想要我了,我和你生的孩子你也别想要了!”说完以后,她便去抓孩子,把孩子吓得满院子跑。胡适也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离婚了。

几天以后,胡适的朋友石原皋前来拜访,江冬秀对他说起了胡适要和她离婚的事,她一边哭一边嚷:“想当年我在安徽老家苦苦等了12年,才和他正式结婚,现在又为他生儿育女,他却嫌弃我人老珠黄,想另寻新欢,哼!只要我不死,他休想!”

江冬秀越说越气,最后竟然随手拿了一把裁纸刀要向胡适掷去,多亏被石原皋劝住,才没有酿成家庭血案。

事已至此,胡适只好给曹诚英写了两句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曹诚英也知道和胡适的结合已不可能,她忍痛打掉了孩子,结束了这段无果的恋情。

1925年,曹诚英从女师毕业,她本想报考自己一直向往的北京大学,但她怕给胡适添麻烦,引起江冬秀的妒恨,最终选择了退却。她给胡适写了一封信:

1926年,在胡适的介绍下,曹诚英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入南京东南大学农艺系就读,她想走胡适当年学农的未竟之路。胡适希望她忘掉自己,重新开始自己的感情生活。但曹诚英仍心系梦萦着胡适,并常把自己的感情用诗或书信传递给他。

1934年,曹诚英赴美留学,她进入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学习,选读的是农学院,专攻棉花育种遗传。胡适特意给自己在美国的前女友韦莲司写信,托他照顾曹诚英:

1937年,曹诚英在获得康乃尔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国立编译馆任教,成为了中国农学界的第一位女教授。

曹诚英回国后,朋友们先后帮她介绍了两三位男友,希望她能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其中有一位姓曾的美国留学生,比曹诚英小10余岁,两人相处很好,很快就订了婚。

但订婚后不久,曾家却突然变卦。原来曾某有一位亲戚和江冬秀的关系很好,有一次他偶然向江冬秀打听曹诚英的情况,江冬秀一直对曹诚英怀恨在心,于是像同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曹诚英的往事全部说了出来,她还添油加醋,大骂曹诚英为勾引胡适的“狐狸精”。曾某听说这些事后,马上选择了退婚。

曹诚英遭到这个重大打击后,对人生心灰意冷,于是只身上了峨嵋山,决意出家当尼姑。曹诚英的哥哥曹诚克闻讯后,连夜追上山去,硬是将她背下山来,安置在重庆乡间养病。但曹诚英人在山下,心却不忘空门,仍然准备找机会出家。

此时任驻美大使的胡适,从曹诚英的同学吴素萱那里得知她的近况,马上给她写了一封信,并附200美元。曹诚英收到信后,精神大振,马上打消了再度出家的念头,身体也逐渐恢复了 健康 ,此后她来到上海,担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9年初春,胡适受命去美国乞求外援。2月16日,亚东图书馆主办人汪孟邹在上海大新酒楼设宴欢送胡适,邀请了一些安徽同乡作陪。胡适把汪孟邹的侄女汪协如叫到一边,轻声对她说:“请你给佩声打个电话,约她过来吃饭。”

没过多久,曹诚英就到了,她关切地对胡适说:“穈哥(胡适曾用名‘嗣穈’),你留下吧,不要跟蒋介石跑了!”

胡适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正面作答。

因为曹诚英第二天有课,她便提前退席,并在离开前拿出一个戒指、一点美元交给汪协如说:“穈哥没有钱,请你转交给他。”

散席以后,汪协如把戒指和钱转交给了胡适,胡适马上写了一封信,托汪协如转交给曹诚英。汪协如见信没有封口,便问道:“为什么不封口?”

胡适回答:“托熟人带信,用不着封口。”

这便是胡适和曹诚英最后一次见面。此后胡适去往台湾,而曹诚英留在了大陆。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调往东北,组建沈阳农学院。这年9月,曹诚英随复旦600余名师生告别上海,前往东北。在沈阳,她专心从事马铃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成功培育出了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1956年,曹诚英被选为沈阳市政协委员,1958年,她正式退休。

晚年的曹诚英回到了绩溪旺川村老家,她一直念念不忘胡适的老家上庄村。上庄村口有座石拱桥,叫杨林桥,是当年胡适出资建造的。曹诚英晚年自己省吃俭用,攒下1000多元,把这座桥修复了。从此以后,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名副其实了。

1973年,曹诚英因患肺癌在上海逝世,享年71岁。临终前她留下遗嘱:自己死后要葬在杨林桥边的那条公路旁,因为那是胡适回家的必经之路。

绩溪的乡亲们明白曹诚英的意思,他们照办了。现在只要去上庄村参观胡适故居的游人在路过这条公路时,大多会下车,然后朝这座竖有“曹诚英先生之墓”墓碑的荒草孤坟默默致礼。

呜呼,要是胡适能够魂归故里,一定会先在这里和曹诚英相会!

B.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结果如何

在历史上有一个叫陶渊明的人,他淡泊名利,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因为文学作品的缘故,其事迹广为流传,很多人都觉得,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非常幸福。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曾经有一个北大的学霸,他叫王青松,携带妻子隐居山身,11年花光了350万的积蓄,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呢?

因为工作的原因,假如每天光坐公交,就得花5个钟头来回奔波,特别的辛苦,久而久之两人产生了辞职的想法。辞职之后两人拿着几百万存款,去了深山老林,他们在这里远离人群,没事就读读古书,呼吸新鲜空气。后来,他们还对深山老林改造了一番,花掉了大量的钱财,这样的生活看似舒服,可实际上却非常枯燥,后来他们因为积蓄花完,又回归社会开始进行工作。

C. 饶毅有几任老婆

2任。
根据饶毅微博官方数据显示,饶毅妻子名叫吴瑛,饶毅的第2任妻子是董建瑾。
饶毅,男,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生物学家,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D. 玩弄中学生的北大教授王学明真名叫什么

北大要主动出来说明事实(包括当事人姓名、身份等)才对,这是正确的态度,不然,大家四处搜索,只有对北大更为不利,也是对大多数教授的不公。

E. 最近北大教授阎步克躺着中枪的两件事,是指哪二件

阎步克教授被牵涉的两起公共事件分别为:

1、人大历史系教授孙家洲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起因是郝相赫在朋友圈“无端嘲讽”阎步克与韩树峰

2015年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的师生关系,该学生随后做出回应。

公开信是通过微信公号“点墨轩艺术空间”发布的,题为《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随后散布于微博等社交传媒。

2、复旦出轨门的男主角徐冲毕业于北大历史系,正是师从阎步克。

2015年9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小三门”事件引起舆论热议,而随着当事人之一、历史系副教授徐某一份长达13页、与其妻此前控诉书针锋相对的《情况说明》热传网络,使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复旦大学知情人士透露,校方已对当事双方进行调解;针对控诉书中反映的徐某访学非为学术而是出于私人目的等问题,校方已展开调查。

复旦大学小三门事件事件经过

2015年教师节当天,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徐某,得到了一份别样的“礼物”,他的妻子盛女士把一份近8000字的控诉书,发到了网络上。

盛女士控诉自己的老公徐某厌弃相处10年的妻子,婚内出轨,与同系的单身女教师钱某搞婚外情;并采取分居、要求妻儿搬离校方提供的宿舍等方式,试图达到离婚的目的。

文中,盛女士还抖出老公在淘宝上为钱女士订购鲜花、两人成双成对在一些场合出入以及二人同时通过复旦校方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费2015-2016年度日本东京市的访学项目,“并非为了学术,实际是为了达到二人避开舆论,在国外同居同处的私人目的,计划在已婚的情况下,与第三者在国外同居,严重损害了国家基金评选的初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复旦大学小三门事件

以上内容参考:闽南网-揭秘复旦历史系"小三门"事件始末:三人皆为留洋高知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发公开信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

F. 哲学家陈嘉映的妻子

哲学家陈嘉映妻子雨儿真名项灵羽,现为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她现在的丈夫是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

陈嘉映,中国当代学者,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教授,学科带头人,有多种专著和译著面市。

专著:《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语言哲学》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6)北京大学教授找小50岁老婆扩展阅读

学术成就:

陈嘉映先生是当代著名哲学家,讲解风格深入浅出。主要学术成就有:专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像》、《哲学科学常识》、《思远道》、《泠风集》、《从感觉开始》等,译著有《哲学研究》、《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等。

另外有43篇论文发表在《读书》、《现代哲学》、《学术月刊》、《世界哲学》、《天涯》、《开放时代》、《同济大学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自2002年起承担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的“语言哲学”,全校本科生公选课“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哲学系研究生“心智哲学”、“欧洲大陆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等基础性和研究性课程。

G. 13岁被北大录取的田晓菲,赴美留学后,为何选择嫁52岁老教授

有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事实上,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远远要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更加重要。”

诚然如此,勤勉是有心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天分却是每个人不可多得的机遇。真正有天赋的人就像是扔进沙堆里的金块,无论如何去埋没,终究会有洗尽铅华的那一天。

世界上之所以出现“天才”、“神童”之类的字眼,到头来不过都是印证了那一句“金鳞岂是池中物”。当然,拥有天赋是一件事,能否运用天赋则是另外一件事,否则又怎么会出现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这样的悲剧?

对于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田晓菲无疑是幸运的,她拥有旁人无可企及的家世与天资,造就了她璀璨的一生;她无疑也是强大的,虽然天赋异禀,却从不因为自己的天赋自傲,永远满怀对于诗歌与文学的热忱。

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因为幸运,却又不是全部因为幸运。

我们对于天才,不可说不艳羡。但是往往人们只能看到天才的天资聪颖,而看不见天才在背后所付出的成千上万的努力。多少个日夜,他们在案前研究工作,不眠不休;又是多少个昏暗的灯光下,他们决不放弃,砥砺前行。田晓菲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唯有努力,才是成就一个人的绝佳途径。

H. 北大教授季羡林和一位外国女人的爱情故事

2008年2月17日,一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一生中的许多故事都感人至深,尤其令人扼腕的是他和一位德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虽然他一直深埋心底,却给他带来绵延一生的怀想与快乐。

当季先生最终在《留德十年》一书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异国之恋时,一个“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经典爱情故事,让中、德两国读者无不唏嘘感慨——

“我要你陪我走遍哥廷根每个角落”

她叫伊姆加德,是季羡林留学德国时,校友田德望房东迈耶家的大女儿。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租住的房子就和迈耶家在同一条街上。几个月后的一天中午,季羡林受田德望之邀第一次去了迈耶家。就在晚餐桌上,季羡林第一次看见了伊姆加德,她是个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可人的美丽姑娘,俏皮中透出点羞怯。1937年,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而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这可难住了季羡林,因为他买不起打字机,更不会打字。一天傍晚,当季羡林正在书房里修改论文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伊姆加德第一次造访他,“羡林.季先生,我父亲的工厂刚好淘汰了一部打字机!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季羡林高兴得跳了起来,“你不会要很高的报酬吧?我可是个穷学生。”伊姆加德用生硬的汉语说:“我要的报酬,是让你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每当伊姆加德帮忙打印完一篇论文,季羡林就会兑现承诺,带着她去哥廷根的某个地方逛。在温暖的午后,他们前往市政厅广场,在抱鹅女郎铜像下看鸽子纷飞;在雨后初晴的黄昏,他们在布满落叶的小径上散步;有时他们还会去电影院看上一场浪漫的午夜电影。在接下来的4年里,季羡林在伊姆加德的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他们的脚步也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

终于,季羡林的回国日期已经定下来了,但是他却不知如何跟伊姆加德开口。那天晚上一直到凌晨3时,论文终于打完了,季羡林才轻声说:“伊姆加德,你累了吧?让我来帮你揉揉肩……”季羡林轻轻地走过去,他按在伊姆加德双肩上的手有些颤抖。“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他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伊姆加德的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这个一向坚强的女孩哭着央求:“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季羡林仰起脸,不让泪水流出来,他痛苦地摇了摇头说:“这里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伊姆加德小姐,一定有一个比我更好且更爱你的男子,他愿意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呵护你的一生的。”伊姆加德没有再说什么,她擦干眼泪,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然后在论文稿的最后,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但请不要忘记。”

伴着打字机一等60年

2000年,香港电视台一位女导演在拍摄季羡林的传记片时,专程前往哥廷根打听伊姆加德的下落。幸运的是,伊姆加德还在人间。还是那个房间,还有洁白的桌布,银灰色的老式打字机,桌前并排放着小方凳和深蓝色沙发椅……伊姆加德说:“瞧,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一直在等他回来。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呢,我甚至还能打字!”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付出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物质匮乏的时代,人的精神仿佛更纯洁些!

热点内容
江苏大学生坠楼 发布:2025-08-21 18:49:28 浏览:83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脱单难 发布:2025-08-21 18:49:17 浏览:345
大学生支教的论文 发布:2025-08-21 18:25:27 浏览:906
上海大学2015新生入学时间 发布:2025-08-21 18:18:30 浏览:123
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 发布:2025-08-21 18:08:26 浏览:753
大学生活漫画图 发布:2025-08-21 17:40:22 浏览:205
戴顿大学金融专业 发布:2025-08-21 17:18:28 浏览:956
中国海洋大学李建平教授 发布:2025-08-21 16:51:54 浏览:252
大学教授能否做公司法人 发布:2025-08-21 16:46:03 浏览:869
大学生心理选择题 发布:2025-08-21 16:44:17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