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山东大学左致远老师

山东大学左致远老师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14:59

Ⅰ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人物主要资料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

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

在人类的历史上,

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严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生平

■志愿军在中江县征集新兵,黄继光 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因身材较矮 开始未被选中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 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战。

■弹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其壮举赢得抗美援朝最高 荣誉——特级英雄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 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 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 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 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周围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

Ⅱ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实施进展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原名:元培计划、元培计划实验班),北京大学已在数、理、化、生、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建设项目,项目将通过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培养计划。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决定选拔优秀本科生开设“未名物理学子班”。其目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机制,为年轻才俊迅速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物理学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而元培学院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自主设置专业”,即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不同院系的特定课程,经审核通过后即可按照这一量身定做的培养计划完成学分,获得学位证书。北大曾经给一位学生专门开出一门课,这可谓真正的吃小灶。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09年开始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选拔各不相同,首批进入该计划的有4个项目:数学班、物理班、计算机科学班和钱学森力学班,预期还有化学班、生命科学班两个项目进入计划。这些实验班的入门选拔各不相同。钱学森力学班,采取“高考录取+校内分流”的申请体制;计算机班则施行“奥赛+校内二次测试”的方式选拔;报考数学、物理、化学实验班的学生,在经过相关教授考核后,也可直接就读;而生物班等重点实验班则将统一在本科高段学生中选拔人才。
南京大学:“英才培育计划”,建立在“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的,但做出很多变革,对学生培养的优惠政策可谓前所未有,进入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会比“匡亚明学院”学生的选择权更大,教师队伍的组成也将有变革。借助这一计划,2010级新生有机会进入基础学科理科强化班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院系英才班享受“英才培育计划”。此外南大也拥有全国第一个通识教育学院,匡亚明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实施,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培养立志献身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学院推行通识教育在人文科学类、应用文科类、数理科学类、大地学类、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建筑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大学科类实施多学科、宽口径教学模式,并将逐步推广到社会科学、金融工程学等领域。学院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在培养有开拓精神、善于在学科交叉领域发展的个性化基础科学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第293卷上,专门提到南京大学大理科教育:“北京大学在改进本科科学教学努力中极大地借鉴了另一所顶尖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改经验,南京大学大学在1989年成立了强化部,给优秀学生在基础研究方面更深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互相影响。”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
复旦大学:“望道计划”,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数、理、化、生几个基础学科开始实施“望道计划”,构筑“拔尖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努力使这些优秀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该项目将分以下几个阶段目标来完成:第一阶段,探索优秀学生的选拔机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专业机制,最终将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该计划地培养,脱颖而出;第二阶段,为优秀本科学生构建学习平台,通过聘请国际一流专家学者,采用最新进的教材,以及小班化的研讨与探究,使这些学生具备该领域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思考和学习能力;第三阶段,为优秀本科学生参与某专业领域前沿研究搭建平台,形成从学校到院系直至实验室完整的、系统的学术研究培养体系;第四阶段,为优秀本科生的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通过聘请国际一流学者来校教学以及选派学生到国际一流学校进行交流,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第五阶段,在结束本科阶段学习之后,优秀学生将被选送到国际一流的研究小组进一步深造,使他们能在最优异环境下,培养成为一流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开始实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大多以中国科大建校初期的大师命名。中国科学院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相关研究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师昌绪材料科学科技英才班、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王大珩光机电科技英才班、应用物理科技英才班、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天文英才班、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学科技英才班、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其中基础科学类英才班7个,高技术类英才班4个。涉及16个研究所和科大10个学院,总招收学生435人。同时院批准资助科大和14个研究所共同实施了14个联合共建项目。截止2010年11月底已开设基础和实验课程32门,编写教材2本,300多名学生接受了实验训练。英才班实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科大和研究所双方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急需人才的培养问题,成为国家未来科学与工程领军人才的培养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在生源、师资、培养模式、条件保障、制度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深入改革、健全机制,明确了“三结合,两段式,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努力使学生将来能够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浙江大学:“求是科学班”,2010年8月开班。“竺可桢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以浙大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为浙江大学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竺可桢学院以“培养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以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求是科学班”是学校根据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珠峰计划)”精神而设立的,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志向为基础,以“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世界一流的学科引领者”为目标,选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五个基础学科中某一学科有浓厚学习兴趣、具有较强培养潜力并有志于深入学习的优秀学生进行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由校长张杰院士亲自兼任学院院长。致远学院得到了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支持,2010年致远学院将招收数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理科班,每个班人数不超过35人,在9月份新生入学后,所有上海交通大学2010级新生都可以申请进入致远学院,学院将从中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部分学生进入致远学院。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生命科学英才班,按照国家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在全校各专业新生中另外选拔对生命科学具有浓厚兴趣、有志于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学生,编入“生命科学英才班”(下面简称“英才班”)。秉承“个性发展,性格塑造,独立思考,探索实践”的理念让研究生命科学成为一种乐趣。设立“英才班”的目标为培养一批热爱生命科学并具有原创性科学思想、高尚人格的“大师级”人才“苗子”。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设立培养理科拔尖人才的试验班“伯苓班”和“省身班”,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专业的新生中经过二次选拔产生,采用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伯苓班”和“省身班”采用动态管理,本硕博连读,学制为八年(2+2+1+3)。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培养精英的“特区”武汉大学决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设立“弘毅学堂”,下设5个学科小班,即弘毅数学班、弘毅物理班、弘毅化学班、弘毅生物班和弘毅计算机班。“弘毅学堂”是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新生进校后,在各学科专家分委员会主持下,以及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二次选拔。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学者担任首席教授。
中山大学:“逸仙班”,为开始于2006年的中大人才培养新举措——“逸仙计划”下的项目。该计划将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专业的高考生源中择优选拔90名“尖子生”组建“逸仙班”,以理科基地为依托,实施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逸仙班”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两次专业选择,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厦门大学:在化学、生物、数学三个重点学科,厦大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学校将从录取的这三个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一小批特别拔尖的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一流教师,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拔尖计划”同时被列入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已经组建2010级“基础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人文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培养目标: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兴趣浓厚、志向远大、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拔尖学生,为其成为基础理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的领军人物、知名学者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计划实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提出实施精英教育的计划,设立“高等工程学院”,施行直博教育;北航计算机学院创新实验班,探索新的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北航华罗庚班”于2011年获批列入“珠峰计划”,每年从全国优秀高中生中招生35人,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毕业生赴欧美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或保送到北大、清华、中科院、北航攻读研究生。北航物理学院代表北航物理学科进入全国“珠峰计划”的物理部分。“北航物理学院爱因斯坦班”每年从全国优秀高中毕业生中选拔20人左右,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具有解决重大物理问题潜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吉林大学:“唐敖庆班”,分“唐敖庆Ⅰ班”和“唐敖庆Ⅱ班”,吉林大学被纳入“珠峰计划”高校行列,不仅是对吉大此前培养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吉大近些年逐步夯实学科领域地位和突出重点优势专业的肯定。著名学者,吕振羽、李四光、匡亚明、唐敖庆、孙玉胜、王树明、张寿常、金景芳等一大批名家,都曾经在吉林大学学习或工作过,吉大部分“国家重点学科”科研实力在国内领域堪称先导者,学校被纳入‘珠峰计划’,让吉大培养高端人才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吉林大学按照“唐敖庆Ⅰ班”和“唐敖庆Ⅱ班”两个方向培养,其中唐敖庆Ⅰ班为化学与生物科学专业方向,唐敖庆Ⅱ班为数学与物理学专业方向。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是为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加速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而设立的,教育部2009年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目的是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作为入选该计划的16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山东大学决定成立“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全面负责该计划的实施,这是山东大学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泰山学堂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彭实戈教授说:“20年后,泰山学堂如果能出一位诺贝尔学奖的获得者,那就说明我们的探索是成功的。”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成立于2010年,在全校新生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该院,其每名学生每年培养经费将高达10万元。萃英学院实行“3+1”培养模式,即国内学习3年,国外深造1年。兰大2010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验计划”,成立“萃英学院”是其中一项,新学院招生专业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萃英班五类,每年招生80名,每人每年培养经费将达到10万元。
四川大学:由化学学院、生物学院、物理学院、数学学院具体负责培养方案。施行小班教育,课程进行优化,强调基础知识和兴趣培养。公共课由吴玉章学院负责。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2010年3月5日下午,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开班仪式于科学馆207热烈举行,这也标志着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今后几年中每年选拔 80名左右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优秀本科生进入数学、物理学专业学习,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暨“果壳计划”2015年7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国科大副校长席南华代表学校从培养目标、生源选拔、三段式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国科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暨“果壳计划”的实施方案。经过评审专家充分论证和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国科大的申请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大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立英才学院,具体实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思路,学生遴选与动态管理、培养方案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优秀师资聘请、首席学术顾问制度,国际化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管理等创新能力培养。

Ⅲ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体操王子李宁等

热点内容
如何查看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 发布:2025-07-16 22:38:09 浏览:369
浙大教授郑强老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 发布:2025-07-16 22:32:49 浏览:305
重庆大学导演专业 发布:2025-07-16 22:22:04 浏览:799
复旦大学2015拟录取名单 发布:2025-07-16 22:16:44 浏览:960
女生测控专业大学老师 发布:2025-07-16 22:15:58 浏览:244
陕科技大学教授 发布:2025-07-16 22:14:29 浏览:840
广西大学女生死亡时间 发布:2025-07-16 22:10:58 浏览:696
华工撞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7-16 22:10:54 浏览:534
湖南大学日语教授 发布:2025-07-16 22:02:32 浏览:781
延边大学硕博连读历史系名单 发布:2025-07-16 21:49:05 浏览: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