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
A. 周志华当选IJCAI理事会主席,大陆学者54年来首次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当选新一届IJCAI理事会主席,成为54年来首位担任此职位的大陆学者。早在2017年,他亦是首位解锁这一成就的大陆学者。周志华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诸多成就,包括国际上与人工智能相关重要会议中少数拿下Fellow“大满贯”的学者身份。他推动了机器学习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提升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周志华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主编多部文集,拥有发明专利二十余项。他所著的《机器学习》(西瓜书)一书也备受推崇,被众多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子奉为入门宝典,并被翻译为英、日、韩文出版,被海内外500多院校用作教材。
B. 南京大学周志华老师的lamda组怎么样
南京大学的周志华教授领导的lamda组,在机器学习领域享有盛誉。该组成员们不仅致力于理论研究,还积极从事实际应用。然而,进入这个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是最难进的组之一。
该组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研究内容广泛,前沿性强,这使得该组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申请加入lamda组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对机器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组内成员通常会参与国际顶级会议的论文发表,并且与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周志华教授及其团队成员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尽管进入lamda组难度极高,但是一旦被录取,学生们将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并在高水平的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这对于那些对机器学习领域充满热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此外,lamda组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与业界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C. 周志华主要经历
周志华在196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系,奠定其在化学领域的深厚基础。
1990年,周志华晋升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同时担任物理化学硕士生导师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展现了他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1992年开始,周志华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彰显了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1979至1980年,他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配位化学一年;1987至1988年,在美国普度大学进修光谱电化学一年;1991年,他在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系合作研究四个月;1999年9月,他应邀参加在日本爱知教育大学召开的面向21世纪亚洲国家理科教育专题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这段经历充分展示了周志华在全球学术交流中的活跃与贡献。
多年来,周志华教授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教授“结构化学”、“化学键”、“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在科研方面,他专注于“化学键”、“结构与性能关系”、“光谱电化学与电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并主持了多项部省级研究项目,共计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著有相关书籍,并获准两项专利。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1978年,周志华获得江苏省科学大会奖,并被评为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9至1991年期间,他曾荣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校首届优秀讲义一等奖。1996年,“结构化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2类优秀课程。
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周志华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任期内成功组织了硕士招生工作,申报并获得了“应用化学”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并招收了第一届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此外,他还发起并组织开办了第一届化学教育研究生课程班,为化学教育领域培养了更多专业人才。
1998年,周志华配合“化学之友”同志将内部发行的“化学之友”杂志申报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与学”杂志,并担任第一任杂志社社长。这一举措促进了化学教育的普及和交流。
目前,周志华担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师化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他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3)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扩展阅读
周志华,男,无党派。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当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 (LAMDA) 所长、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澳大利亚Deakin大学名誉研究员、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