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准聘教授
① 吉大高中的教师团队
吉大附中高中部有以语文巩智敏老师、数学孙铁新老师、英语王怡武老师、物理杨彦宏老师、化学韩国江老师、生物杨珊玲老师、政治王伟老师、历史聂国民老师、地理刘春玲老师为首的强大教师团队,保证每班有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授课;并且招聘助教,他们全部是优秀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大部分教师都曾经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任练习册的编者;还有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员,在吉林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1年东北师大附中巩智敏、李飞、陈铁松、李海军、王怡武、赵伟涛、张立华等7名吉林省名师强力加盟该校。
高中部教育办负责人:张冰 语文:巩智敏
数学:孙铁新
英语:王怡武
物理:杨彦宏
化学:韩国江
生物:杨珊玲
政治:王伟
历史:聂国民
地理:刘春玲
微机:王博群 数学:徐庆金 王庶赫 石泽晖 刘 举 刘媛媛
物理: 常 鸿 汪 雷 胡长城
化学:韩国江 尚凡朋 赵鑫光
生物:杨珊玲 郝东辉 赵伟涛 曹 刚 张 敏 郭东岗
信息学:韩 琦 吉大附中高中部面向全国招聘各学科优秀教师。应聘教师请备好自己的简历到吉大附中高中部,同时关注吉大附中官方网站。
要求:①热爱学生;②教学成绩优秀;③爱读书,有较强的科研能力;④肯于吃苦,乐于奉献。 崔贞姬(校长、特级教师):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法学博士,吉林大学研究员,吉林省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客座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东北地区中学数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情报理事会第四届常务理事,长春市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自吉大附中成立以来就任吉大附中的数学教师,直至今天的校长。曾获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首批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师德模范,吉林大学优秀党员,长春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并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教学评优课及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教育核心刊物发表。作为一校之长,她的管理始终根基于学生,根基于教师,根基于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升华,走出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社会的公认。
陈永为(副校长):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长春市优秀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中央教科所“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在有着丰富经验的陈校长的管理下,该校的德育工作大型活动开展的都非常成功。
薄景昕(博士):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文学博士,文艺美学博士后。原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任教与吉大附中高中部。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美学以及中学语文课程论研究。
孙伟(特级教师):
物理特级教师,物理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科技先进工作者。由于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与出题经验,孙伟老师对物理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已经到了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境界,所以每每有学生向他请教问题,他绝不会就题论题的讲解,而是将这一类型题的出题陷阱与做题技巧渗透到讲题的过程中,学生问题归来总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再做题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很多精力。孙老师之所以有这样出众的教学水平,和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十分不开的,他每天上班早到晚走,匆匆的吃饭、匆匆的走步,为的是有更多时间备课,有更多时间和学生们在一起。已经有了辉煌成绩的孙伟老师仍然一如既往的辛勤奔波在这条教育大道上,他正朝着为自己设定的下一个目标——做一名专家型教学教师——而不懈努力着。
孙铁新(特级教师):
数学特级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长春市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他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三十余年,为人谦逊严谨,一直秉承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数学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孙老师上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讲题从不拘泥于一种解法,而是在精辟深入的讲解完知识点后,引导、鼓励学生对相应习题的探讨研究与思路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解题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每当有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时,他总是憨厚、慈祥的一笑,笑容里有对学生的认可、有对工作成绩的欣慰,更多的是对未来教学方向与信念的坚定。
赵秋羽(特级教师):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吉林市优秀教师、吉林市首届“全天候”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吉林市教育局“优秀兼职教研员(教学监理)”、吉林市希望之光工程第五届优秀导师称号。曾担任吉林市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学科主评委、吉林市“省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学科主评委、吉林市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主评委、吉林省教学新秀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委。中国教育学会高考专家报告团成员、吉林市高考语文核心组成员。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学专家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丝毫没有架子。他在课堂上谈笑风生,用鲜活生动的例子、风趣幽默的语言将教材文本与深层知识点分析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语文,而且还学会了学语文,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日常点滴的教诲让那些以前都不重视语文的学生开始慢慢的爱上了语文。作为学科组长,赵老师平日十分关心语文组各位年轻教师的成长,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教课经验与授课技巧,并虚心学习各位教师所长,使语文组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进而带动了语文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讲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刘伟华(特级教师):
英语特级教师,国家级英语骨干教师,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英语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育科研型名师、省级基础教育科研骨干、省优秀教研员。截至2010年6月,曾十七次担任省、市中考英语命题组组长、命题主审和听力主播。有着27年教龄的刘老师用纯正优美的语音感染了无数学生,用出色优异的教育成果震撼了无数同行,用先进独到的授课理念影响了无数教师。刘老师将全部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不仅在英语教学上造诣很深,而且将英语在教学中应用到了极致:他是美国数学竞赛(AMC)、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语言辅导教师,并一直受聘于国内十余所高校,主讲英汉翻译和教育心理的课程,并承担过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6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更令人赞叹的是:刘伟华老师还曾业余时间担任过省、市电台中英文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工作8年,业余时间还一直从事电影、电视脚本的翻译和配音工作。很多学生都感慨道:能跟从这样优秀的老师学习,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聂国民(特级教师):
历史特级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由于业绩突出屡获殊荣:2002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2005年,主持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荣获吉林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6年,被授予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称号;2007年,荣获国家级优秀课例评选特等奖和吉林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证书;2008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获得了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于2009年荣获该课题的先进实验教师称号。聂老师的历史课常常会给听过的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洪亮而充满抑扬顿挫的嗓音、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和引经据典的讲述方式是那样的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牢牢记住了本以为很枯燥的知识要点。同样让人不能忘怀的是聂老师多年工作积累下的一本本厚厚的教案,翻开一页一页的教案,在字里行间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历史奔流的脉搏,还总会让人生出这样的感慨:那教案上密密麻麻书写的,不是字,而是聂国民老师无怨无悔投入到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
郭为利(特级教师):
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全国优秀班主任、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先进个人。在全国数学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多人获高中联赛一等奖以上奖励。
杨彦宏(特级教师):
物理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校物理备课组长、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省高中会考命题人。主编了《物理基础知识手册》等十余部图书。
孙国辉(高级教师):
长春市化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化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现任学校年级主任。曾被评为吉林省化学科教学新秀,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曾参加编写七省市实验教材,主编教辅书籍十余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被聘为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被评为长春 市师德标兵。
韩国江(高级教师):
直逼考点、步步为营。中国化学会会员,吉林省化学会理事,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吉林省高考评卷工作和高考复习的指导工作。化学竞赛优秀教练员,连续多年受到中国化学会表彰。
杨宝生:
胸有成竹、谈笑自如:省级骨干教师,吉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会考命题人、审题人。
杨珊玲(高级教师):
知识精准,作风干练。曾获“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长春市“ 学科十佳”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成员、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吉林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春市学科教育教学中心组成员。
王伟(政治学科专家、高级教师):
睿智缜密,活跃温情,为任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政治教师、教研组长。王伟老师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20多个春秋。先后荣获吉林省“首届政治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首届科研型名师”称号;曾被评为吉林省“首届政治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首届政治学科专家,吉林省、长春市首届“双十佳”政治教师等荣誉;连续五届被聘为省、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先后担任了学校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教研组组长、高中教学、班主任等工作。2010年7月被聘为“国家培训计划”培训教学专家。
杨丽伟(高级教师):
2010年评为吉林市“百优”优秀教师,吉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吉林市“巾帼岗位明星”。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级语文作文大赛并获奖。2005年被评为吉林市“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吉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百优教师”连续7年被评为校优秀任课教师标兵。
巩智敏(高级教师):
原东北师大附中一级高级教师。吉林省第四届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长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吉林省高中语文学科第三届教学新秀,获第三届长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金星奖第一名。吉林省第二届高中教学竞赛评委,2010年吉林省第七届高中教学新秀语文学科评委。常年工作在高三教学一线,教学成绩斐然,班主任业绩突出,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学生家长的肯定。
李海军(高级教练):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002年7月至2011年3月在东北师大附中工作,长期从事竞赛实验班和高考尖子班教学。从教以来,一直精心研究高考和竞赛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学生成绩优异。2008年,他带领的班级高考数学平均分达130分(满分150分),60名学生中有近20名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超过140分;2009年,他带领的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1人获得一等奖(全省43人),1人进入省队,获得了保送大学的资格;2010年,他带领的高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5人获得一等奖,7人进入省队,现已几乎全部保送到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2000-2010年。他所教过的学生中升入清华、北大两所大学的有70余人,考入香港和国外知名大学的近20人。
刘艳丽(高级教师):
课堂活跃,气质出众。原任教于吉林一中,吉林市首批骨干教师、吉林市第四届“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吉林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吉林省第二届“新课程”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培训专家。
王俊峰:
口音纯正,角度多元。吉林省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工作期间曾获得教学百花奖一等奖、市级优质课奖。
王怡武(高级教师):
1989年大学毕业,从事英语教学已二十多年。多年来他一直把成为一位好老师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这些年来他一直不断学习,孜孜不倦。在理论上追求理解汲取现代教学流派和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借鉴融合和反思。是一位令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欢迎,同事喜欢的优秀教师。毕业至今几乎没有间断班主任工作,在师大附中一直带理科尖子班和理科实验班。所带班级的学生高考时多人进入吉林省前十名,几乎都考进了理想的大学。数次被聘为吉林省高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多次为省、市讲座和参与集体备课。上过各种级别的公开课和比赛课。2004年荣获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园丁奖、2011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在培养带动年轻教师方面也勇挑重担,不但带出了若干徒弟,而且每天的课堂都向全组开放,起到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张立华(高级教师):
1968年出生,1991年本科毕业,同年参加工作,2000年留学访问加拿大,并于2002年调入东北师大附中,担当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工作,2005年~2008年连续四年担任高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吉林省英语高考模拟质量检测题的命题,同时承担高中会考、高考模拟的录音工作。
刘春玲(高级教师):
吉林省骨干教师,长春市教学十佳,长春市教育科研型名师,吉林省教学新秀。现为长春市和吉林省地理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
陈铁松(高级教师):
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中教高级职称,物理竞赛高级教练员,指导的学生有多名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吉林赛区特等奖。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首届物理教学新秀,2005年被评为长春市骨干教师,2006年荣获长春市骨干教师论坛金星奖,同年被评为长春市科研型教师。自1998年以来,在国家有影响的刊物《物理实验》上发表论文多篇,有的实验设计被选入中学物理新教材。
赵伟涛(高级教师):
1997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共党员,中教高级,教育硕士,原任东北师大附中生物教研室副主任、高三生物学科组长,人教社特聘专家、省生物中心组成员、吉林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第七届省教学新秀大赛的评委。先后获得长春市优秀大学毕业生、市十佳教师、全国奥赛优秀教练员、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赵伟涛老师先后被聘为吉林省遗传学会理事、省动物学会理事、省“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专家组成员、市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先后获吉林省首届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展示评比第一名,全国生物研究会东北片区优质课评比特等奖、长春市首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金星奖”。他还多次在长春市高中生物教师集体备课中担任主讲,并先后在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做专题讲座,在吉林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做新课程培训讲座。
李飞(中教一级):
1997年毕业于吉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历,中教一级职称,生物竞赛一级教练员。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在14年的任教生涯中有10年一直在高三年级任教,积累了丰富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经验。从2005年至今连续6年承担班主任工作,熟悉班级的管理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去功利化教育,深受学生爱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飞哥”。
朱尊尊(博士):
政治教师,吉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因授课方式灵活,语言活泼幽默,善讲学习方法,深谙学生心理,而得到同学们的喜爱。
李玉邯(博士):
女,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博士学历,师从于高连勋博士。现任吉大附中高中部化学助教,兼任学生导师。读博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影响因子到将近10。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杜大峰(博士):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开朗热情,个性稳重,具有独特教学思想,深受学生欢迎。
郝东辉(博士):
生物教师兼竞赛教练员,学生导师。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博士,教学理念是平等、愉快、教学相长;开放、探索,知识扎实,讲课纯熟。
朱铁军(硕士):
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长春市教学能手,数学双语教师(英语),现任教于吉大附中高中部。曾连续三年(2007-2009)被长春市评为教学先进个人,教研先进工作者,多次担任长春市教师集体备课主讲人,擅长高考、大学自主招生、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AMC(10-12)的辅导。
常鸿(博士):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吉林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以其专业硕士,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在物理方面造诣颇深。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正因为吉大附中是精英的集合,所以才能高梧引凤,荟萃吉林教育的一时俊彦。这些教师只是优秀教师的代表,也只是吉大附中精华的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吉大附中的成长正在不断为均衡吉林省的基础教育,实践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做着极大的贡献!
②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前身是政治学系创建于1983年,是我国高等院校在政治学恢复以来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学系,其创始人是现任中国政治学会顾问、教育部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惠岩教授和原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朱日耀教授。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全国高等院校中首批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国际政治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试点单位。1993年8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行政学院。2003年被批准成立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任院长是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获得者、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贤明教授。
行政学院现设有政治学系、行政管理系、国际政治系、电子政务系和MPA教育中心,还有以行政学院为依托的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设有专业性图书、期刊两个资料室,拥有政治学科各专业中文图书(包括港台图书)16000余册,外文图书10000余册,期刊120余种,2400余册。设有公共管理实验中心下设电子政务实验室、案例分析实验室,还设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教育多媒体教室和案例讨论室。
行政学院坚持“求实、创新、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科研成果显著,1996年以来,学院教师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周光辉教授主持的“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是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近90余部。发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论文千余篇。在1995年全国高等院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学院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获得三等奖1项。在2001年全国高等院校第三节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王惠岩教授的《论民主与法制》论文获得2001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张贤明教授的《论政治责任》博士论文获得200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为了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面向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学院采取了多种办学模式。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设有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设有公共管理专业(MPA)学位点,现有在校198人,硕士研究生277个。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电子政务。现有在校本科生480人。
在成人教育方面:设有行政管理专业(函授),同时面向社会开考了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科)、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专升本)专业。
学院现已培养了88名博士、424名硕士、1000余名学士、100余名专科生、400余名成人教育本科生、200余名成人教育专科生。这些毕业生现多数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行政学院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支持学生创办自己的学术刊物——《行政之光》,行政外语协会、海化社等校级社团组织活跃在全院学生之中,基于目前教育改革的现实,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证家境贫寒的学生正常学习,行政学院经多方努力,建立了“古德裕”奖助学金(250万日元)和“王惠岩奖助学金”(30万人民币)。在校学生还自筹建立了“岁寒基金”(1.5 万人民币),连同人民奖学金、减免学费等,资助学生比例可达到三分之二,基本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并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行政学院坚持“学科立院、学术兴院、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办院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巩固、深化、发展改革成果,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全部过程。
③ 弓克的简介
弓克,教授,博士,新国学---《明学》创始人。中国文化书院国学院 “国学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明学》是什么?“明”, 源自于《易经》之“易” ,明为易明。《明学》,国学精华之精辟概括,为人办事之基本准则,人生纲常之深刻提炼,心灵生活之根本原理,人生信仰之独创观点,企业文化之核心理念。《明学》是对传统国学的创新,是对现代国学形态的新探索,是“新国学”。《明学》,延续传统纲常论,再造当代纲常论,构建心灵纲常,融铸人生信仰,建设心灵家园,引导人生成功,确保一生平安幸福。《明学》,做人做事的根本,成人成才必读,成功成家必读。弓克教授的一本书、一场报告能破解人们困惑多年的许多心灵误区,使人心灵遗憾,茅塞顿开。正如一高校党委书记所说,“弓克教授的一场报告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弓克教授,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实践经验、深刻的理论研究,令人信服地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试图回答人生、事业上的一些重大难题。
弓克教授走上社会,曾“三次从零开始,形成三重本质”:当过农民,小学教师、副校长、村长,形成“农民”的本质;当过军人,战士、班长、文书、书记、排长、副指导员,形成“军人”的本质;当过教师,吉林大学哲学系教师(整10年),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形成“知识分子”的本质。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讲授过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黑格尔《逻辑学》。
弓克教授现任吉林省人大常委,国际易学应用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华周易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吉林省孔子学院院长,吉林省周易学会名誉会长,长春市周易学会会长、吉林省作家企业家联合会名誉会长,吉林省东北亚经济促进会副会长。
弓克教授为美国普来斯顿大学博士,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易经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顾问。
弓克教授曾任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吉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宣传部长、校办副主任、党办主任,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付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
弓克教授勤奋刻苦,学识渊博,视野宽阔,思想深刻,理论功底深厚。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提出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吉林日报》、《新长征》等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有5篇论文为《新华文摘》转载,有1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发表著作《主题论》等10多部。获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已结项,独立完成《现代生产理论研究》,两人合作完成《语言哲学研究》,正在独立进行一项《明学---“一元六本十德”》研究。
弓克教授曾20多次在全国性或跨省论坛作专题报告:第二届全国县(市)改革论坛”、中国“三农”论坛、第二届全国民营企业家创新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学者学术报告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武夷山两岸三地国学研讨会,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北京大学哲学所中国企业家哲学管理研修班、清华大学长三角学院人力资源高级研修班、辽宁省百场名人系列报告起动仪式暨首场报告、山东青岛国学高级研讨班、河北邯郸政企领导干部国学高级研修班、全国经典诵读组委会国学专题报告会、沈阳市企业家国学高级研修班、世纪教育大讲堂、上海东晨集团、辽宁省桓仁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型东北企业家高端论坛、青岛“首届和文化高端论坛”等,作关于创新思维、国学概说、易经概论、纲常新论、明学、中国改革开放、企业文化、民营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如何提升“二度一心”、情商与成功、国学智慧与女性成功、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国学智慧与企业文化、国学智慧与人本管理、“新国学”-《明学》等专题报告。
弓克教授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业已走上国际学术讲坛。他已10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或跨国作专题报告:国际儒学联合会召开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高峰论坛”、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德国联合举办的“孔子儒学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第十九届国际易学大会、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韩国京仁日报社、第三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孔子思想与和谐世界国际论坛、第三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经验交流会、2008科特勒(中国)战略营销年会等,在大会作专题报告---《易经》思维模式、《易经》原理、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现代人心灵的困惑与出路、明学---“一元六本十德”、和谐世界的心灵原理、国学智慧与成功、现代战略营销等。
弓克教授被世界易经大会评为“世界易学文化和谐大使”(共17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易学人物”。
《吉林日报》专门为弓克教授个人设一专栏---《白山晨语》,发表其人生哲学随笔,很受社会各界欢迎。 “党报” 为一个人设一专栏,弓克教授是全国第一人(《吉林日报》); “晚报”为一个人设一专栏,全国第一人是邓拓(《北京晚报》)。
弓克教授被《和谐中国网》聘为“和谐文化大讲堂”首位“心灵导师”,被吉林大学聘为“人生导师”。弓克教授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的行之有效的简明的修养心灵、树立信仰、塑造人格、成功人生的理论和方法。
弓克教授受其恩师全国著名《易经》专家、先秦史专家、国学大师、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绍纲先生指导和影响,长期学习、研究《易经》及其他国学经典( 机缘巧合:弓克教授与吕绍纲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住过吉林大学解放大路学生宿舍正对门,各一间房10.08米,吕家4口人,弓单身,多受吕老的教育、指点、引导、启发,结下深厚师生情义 )。
弓克教授“国学概说”,吉林省国学大讲堂、河北邯郸党政干部国学高级研修班讲,发表在《国学大讲堂》一书,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易经》概说”,吉林省周易学会讲座;“《易经》思想原理初探”,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发言,“第六届中华易学大会暨全球华人易学学者泰山论易”论文集发表;“《易经》思维模式研究”,第十九届国际易经大会发言,新加坡易经学会论文集、《吉林大学学报》发表。
弓克教授立足现实社会需要,从人性出发,在总结提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传统美德精华、国学精华的基础上,多年独立思考研究,创立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新国学”--“明学”---“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为《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周刊》、《社会科学战线》、《新长征》、《新文化报》、《今日浙江》、《黑龙江经济日报》、《黑龙江人风采》、《文摘旬刊》等媒体刊登转载。
“弓克教授《明论》研讨会”,于2008年8月28日在长春举行。研讨会由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吉林省哲学学会、吉林省孔子学会三家联合举办,80多人参加。发言者为全省、全国学术名人、领导干部、企业家--孙正聿、邴正、杨廷玉、郎毅怀、付佰臣、孙利天、陈秉公、胡海波、康学伟、张连良、韩秋红、赵超等12人。主持人和《新文化报》: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吉林省哲学学会为一个人、一个学术思想举办研讨会,这在吉林省还是第一人。”《吉林日报》、《新长征》、《新文化报》、《吉林省电视台》、《长春电视台》、《长春日报》等报道了这一消息。
“弓克教授 ‘新国学’ -《明学》研讨会”,于2009年9月15日在长春举行。研讨会由吉林省伦理学会、吉林省孔子学会主办。
弓克教授的《明学》已实现“八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军队、进特殊人群。“国学大讲堂”首场报告、第一百场报告,省纪检委、省委宣传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省水利厅、省建设厅、地震局、省地税局、省森工集团、龙嘉机场、省网通公司、商业银行、省社保公司、省统计局、省政法委、延边洲、辽源市、长岭县、抚松县、省医药设计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省武警总队、省边防总队、46师、装甲兵4师等专场报告,社会反响热烈,反馈信400多封。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委秘书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作出批示,一些专家学者作出评语,对《明学》充分肯定、支持,高度评价。
应日本国外务省特别邀请(外务省次官会见),弓克教授到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讲学,作《明论》---“一元六本十德”专题报告。院长周玮生评价说:“《明论》---‘一元六本十德’是对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和总结,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听了弓克教授的报告,有相当多的共呜。”
韩国《京仁日报》报道称:“新纲常论”是对断层的中华传统纲常思想的重建。”“弓克会长创立‘中国明学’。” “《明学》‘世界注目’。”“《明学》的创立是文化界的‘新的革命’。”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克立先生评语:“《明论》---‘一元六本十德’,是一个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人生哲学理论体系,它从大本大源处讲清楚了如何做人做事的根本道理,对于构铸新时代人的心灵纲常、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塑造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格,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正聿先生评语:“创新时代呼唤创新哲学。弓克教授的《明论》---‘一元六本十德’,立足现实需要,依托于丰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智慧资源之精华,以多维度思维方式,构建了一个集伦理、哲学、信仰于一体的独创性、综合性的哲学思想体系。这无疑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当代哲学思想新模式,是很有意义的新探索。”
吉林省委副书记王儒林同志批示:“创新难,思想文化创新更难。弓克同志的《明论》——‘一元六本十德’,是难得的思想文化创新,而且是十分可贵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明论》是既根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而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创新思想;是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又具有严谨逻辑系统的理论体系;是既符合党和国家‘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大方向,而又具有广泛普适性的人生纲常。‘一元六本十德’,虽仅十七个字,然而其内涵却十分丰富深刻,为人们提供了人生纲常。人生应恪守心灵纲常——‘一元六本十德’。《明论》是面镜,能映照人心,心正、路正。《明论》应在全社会推广践行,以熔铸和谐心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吉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吴鹏举:弓克教授的《明学》是大学问,大手笔,大突破。“明学”引发了我的思考,同时,也对弓克教授有了新的认识。有一天,我心中萌生了三个概念来评价弓克教授:哲学家、理论家、思想家。弓克教授以其《明学》,集哲学家、理论家、思想家于一炉,贯通历史,恢弘深邃,是对传统国学的创造性丰富和发展。我国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急需明学。《明学》是当代形态的新国学,是具有普世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国学。《明学》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贯通,是建设道德规范及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吉林省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扬廷玉:“我之所以对《明论》感兴趣, 是因为《明论》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启示。我从《明论》中吸取了思想营养。《明论》中有最崇高的东西,有终极关怀,有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东西,有世界本原的东西。《明论》讲了人本身的问题,人心的问题,人性的问题,人的根本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结晶。《明论》是中西优秀文化结合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转换生成,是转换生成中的结晶。《明学》是中华文化重建的一种尝试,甚至于是卓有成效的一种可见的文化重建的伟大工程。”杨廷玉为弓克教授提词:“学贯中西, 融汇今古,德佩纲常,心游万仞。”
时任吉林省省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郎毅怀在《新文化报》发表《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对接---弓克“纲常新论”刍议》,称之为“弓克体系”。“弓克《纲常新论》是有很大理论突破的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纲常新论》的重大贡献就在于站在现时代的文化高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作一个总的概括,形成一个体系,‘一元六本十德’,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弓克体系’。有了这样一个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架、脉络、精神在我们的意向中就变得清晰起来,我们对它的学习、继承和研究也就有了‘抓手’。所以,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贡献。”
时任吉林省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陈德才在《新文化报》发表《浅谈“纲常新论”的时代意义》:“弓克《纲常新论》是是一篇气势恢弘的力作。作者打开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经过一番苦心搜求、清理、剔抉与整合,形成了一个包容儒、道、释、异、法各家精华的独到体系,。这一体系是以现代的视角,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并对之加以科学的改造和提升,是一项高度复杂而艰巨的创造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