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式正香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式正香

发布时间: 2025-07-23 16:45:40

A.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事迹及简介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事迹及简介一览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事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事迹及简介,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事迹

张先庚,女,二级教授,博士,桐蔽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三十二载从教路,从临床教育到教书育人,从科研攻关到社会服务,张先庚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理念,聚焦立德树人主线,践行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信念,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和“五大强校”战略,张先庚作为中国卫生健康教育事业的践行者、改革者与引领者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等27项荣誉,被学习强国、中国人口报等5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为国为民初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中,忠诚担当、善谋敢闯、为民务实、大爱无疆,书写了新时代卫生健康教育者奋斗追梦新征程的巾帼华章,展示了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形象。

担当有为 做改革职业教育的攀登者

张先庚从小就树立了用爱心和知识温暖服务社会的信念。1989年7月,她成为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名临床护士和护理实践教育者。她言传身教的指导众多实习护生用仁爱与专业开启护理职业生涯。1996年,张先庚脱下了燕尾帽,拿起了教鞭,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高护专业第一位专任教师。面对无团队、无教研室、无课程体系的“三无”现状,她迎难而上,构建起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育体系。她先后作为院长和教授,带领团队将学科建设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护理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因张先庚在高校教育业绩突出搏轮谨,于2015年通过选拔到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院长和教授。当她离开成都中医药大学时,师生含泪送别:“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学习榜样,基基我们很舍不得您。”刚到学院,面临部分领导职工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工作推诿、人才流失等重重困难,她积极践行黄炎培“爱业乐业”精神,创新提出了“五爱五尽”家校情怀,提出“五大强校”战略,走改革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动学院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学院离家很远,张先庚每天奔波路途近3个小时,为高效推动学院转型发展,几乎每天工作时长达16-18小时,双眼时常布满红血丝。她常说,每一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只有她们成人成才,才能不辜负每个家庭的期望。在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很快转观念、重创新、求突破,实现了教学、科研、育人等多项工作快速发展,仅用3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型升级,连评审专家都惊叹学院的跨越发展。

仁爱奉献育桃李,言传身教传师德。张先庚一直乐于为学生授课,把培养人作为自己的使命追求,即使管理和学术研究任务繁重,仍然以三尺讲台为乐。她激励广大学子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爱”的能力,做到“心有大我、行有大德”。学院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入学成绩普遍不理想,对未来迷茫,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她就常找学生谈心,言传身教,引导大家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使命担当,在为病人的奉献中收获快乐与幸福。多年来,她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尤其厚爱与资助贫困学生。一位来自癌症家庭的学生,父母半年时间里相继去世,家庭贫寒,为了照顾弟妹,临近毕业却想休学。张先庚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次从思想上引导她把贫困和不幸当做人生成长的磨砺,并资助她渡过难关,重燃她和家人的希望,帮助她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她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她培养的学生遍布全世界,有的成为护理领军人才,有的成为扎根西部基层卫生主力军,尤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涌现出“抗疫巾帼英雄”佘莎等一批典型人物。

率先垂范 做躬身社会服务的践行者

现场进行艾灸、拔罐、刮痧、TDP电磁波治疗等传统中医特色健康诊疗……一些闻所未闻的高科技治疗手段走进村民的视野中。

张先庚院长又一次带领调研队来到了基层服务。这一次,她们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调研考察了村卫生室,对康养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随后,在行业专家张先庚教授和姚永萍副教授的亲自示范指导下,学院医疗专家、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学院若尔盖籍毕业生一起对农牧民开展健康指导及义诊。她们根据就诊农牧民身体状况,细致检查、分析病情、专业治疗,通过健康知识讲座、现场咨询指导、发放专门印制的《川护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科普了健康卫生常识和疫情防控知识;聚焦大骨节病、包虫病等高原地方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对农牧民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全面提升了当地农牧民卫生健康知识水平。现场接受健康服务的农牧民喜笑颜开,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从小立志服务社会的张先庚对贫困地区具有特有的情怀与牵挂。2017年9月,她首创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人才“1134”模式改革,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壤塘县牵头组建了以学院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她作为专家和队长,聚焦农牧民健康问题,创新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联动扶贫模式,将每月15日确定为志愿活动日,走村入户对农牧民开展健康宣教、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医保健技术等健康服务。她带领团队每年多次到现场指导健康服务,线上线下齐上阵,全面提升志愿者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

作为一名深耕高职教育的院长,张先庚教授带领团队始终秉承黄炎培“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理念,践行“手脑并用、敬业乐群、爱国爱民、无私奉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创新提出了“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和“五大强校”战略、教师能力提升“三大工程”、培养“四有川护生”理念,牵头组建了新冠疫情抗疫志愿队和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在学校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多项突破,业绩凸显,为健康四川、健康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先后获得了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四川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校长、成都市大中学校十佳青年教师、成都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四年来,在张先庚的影响和带领下,志愿者们无怨无悔扎根高原,坚守健康扶贫攻坚第一线,成为当地一支“思想素养好、知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留得住、干得好”的健康服务志愿队伍。得到社会、政府、农牧民广泛赞誉,被称为“高原最美格桑花”,成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与健康扶贫典范,并多次在省内外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金奖,被学习强国、中国人口报等3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如今,她正带领团队将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在全国推广,全面助推乡村健康振兴战略。

2020年,在疫情最严峻时刻,张先庚作为队长立即组建了以学院教师为主的130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身先士卒,大爱奉献,创建“政、行、校、社、医”五位一体联防联控,带领团队硬是在3天内熬夜编写社区居家防护手册6本,她带领队员深入社区开展入户排查、疑似病人转诊、隔离监测和心理疏导。大家不忍她整日劳累便劝她休息,她坚定地说“我是教授、队长也是专家,现在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尽全力去服务”。她带领团队在社区抗疫中募集40万元中药香囊,完成重点疫区返蓉人员入户医学观察2332人、体检服务6279人次,守护了24万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中国教育在线、家庭生活报等2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追求卓越 做改革创新的引领者

科研创新是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近年来,为响应社会老龄化加剧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张先庚将研究方向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她牵头主持的四川省护理专业“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对全省青年教师悉心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凝练发展方向,提高科研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免费为贫困与革命老区培养师资,取得了较好的辐射引领作用。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级护理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张先庚更是以身为范作科研攻关带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创新与突破。截至目前,她牵头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医养结合重大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一等奖等研究成果奖23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26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68篇,牵头多项省内外卫生健康评价考核标准与体系的起草和制定,引领卫生健康行业发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先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日后的工作规划。“未来,我将带领团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勇向前:一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着力培养有信仰、听党话、跟党走、有情怀、敢担当、下得去、干得好的时代新人。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职业教育法为准绳,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聚焦“双高”计划学校建设,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走好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三是继续坚守教育与卫生报国初心,勇担职教改革使命。在职业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时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行,努力做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奋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助力健康四川、健康中国战略。”

忠诚执着守初心,不畏艰险担使命。32年初心不改,她怀揣赤诚之心,不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32年砥砺奋进,她敢于勇立潮头,带领学院发展破浪前行;32年守正创新,她坚持专业为民,践行社会服务时代使命。张先庚把事业当生命,把奉献当信仰,把责任当使命,把学生当家人,展现了理想坚定、师德高尚、学识扎实、仁爱奉献的“四有”好教师形象,用大爱诠释新时代卫生健康教育人的初心使命,不愧为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简介

她坚守教学一线32年,带领团队培养大批卫生健康人才,带领学校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她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组建了以毕业生为主的健康服务志愿队,打造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健康扶贫典范,助力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组建了130人的疫情防控志愿队,守护了当地居民生命健康。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中宣部、教育部6日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们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粉霞,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周美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师杨瑞清,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教师杨明生,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张先庚,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学校教师安文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教师孙怡。


B. 讲一讲,有什么比较冷门但是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吗

在大学里,有一些专业被称为“冷门专业”,说它冷,一方面要么报考人数极少,要么招生极少,有的则是近些年开设的新专业,鲜为人知。但是万万不可小看它们!风水轮流转,曾经让人瞧不起,不愿意报考的那些冷门专业,现在开始逆袭了!
造成专业冷门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就业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有的是因为传统观念忌讳,有的是因为招收人数少、学生不敢填报,还有的,则纯粹是专业名字惹的祸。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式逆袭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盘一下如今最“热门”的“冷门专业”吧!
哲学专业
曾经,哲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
从招生人数来看,哲学专业不及1万的招生人数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大多还是被“调剂”的。当今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排斥哲学专业,同时又有很多工作不对哲学专业开放,导致了该专业遇冷。
但是哲学专业也在“冷”中求变!在财政部、教育部前几年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通过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下放预算编制和调剂权限等方式,力求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不少高校的哲学院系开始了自己的交叉学科实验项目。例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多院系联合培养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武汉大学建立了打通文史哲界限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等。
根据北京市教委曾发布的文件显示,北京地区在本科及以上就业中,哲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竟达到99.02%。
开设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等。
博物馆学专业
“你是学什么的?”
“博物馆学。”
“这个专业之后能干嘛?修文物?给人看风水?
“……”
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人为该专业就业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部门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很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很多都考研了。
但是这一情况已经在逐渐改善!
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收益最大的便是“博物馆学”专业,以及相关的考古学专业、科技考古专业、历史专业、古典文献学专业、图书馆专业等。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有这么多机会,还发愁就业吗?
开设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听力专业
还有这专业?我没听错吧!这个和考试的听力没有半点关系,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学科!
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与在中国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
200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这是在全国首次开设听力学专业。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物科学、电声学与语言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学生课程也是复合型的,包括听力学、医学、高数及心理学课程等,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如今听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的稀缺人才。
开设高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
殡葬专业
在了解到学生学习内容是“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画,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更是拒绝孩子填报该类专业。因此殡葬管理专业便成了专业中的绝对冷门。
由于传统观念的讳莫如深,有的家长、考生对殡葬打心底里排斥。事实上,这个冷门专业是就业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香饽饽”——殡仪馆属于事业单位,进入殡仪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事业编制,有很好的待遇和福利。然而,即使如此,愿意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也是寥寥无几。
经社会市场调查发现,从殡葬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达到18万元。就业率更不成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专业平均每个毕业生都能拿到3到4个对口职业。
开设高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武汉民族职业学院,福建民政学校,辽宁民政学校,河南民政学校等。
古生物学专业
还记得那个“六代单传”的专业吗?冷门专业界的“巨无霸”可能要数古生物专业了。
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都保持着只有一个毕业生的低频率,到去年已是“六代单传”——这也让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
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及家长往往喜欢就业面宽的专业,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古生物学这样的学术研究型专业成为冷门。在2016届本科生安永睿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大二大三都没有学生”。
但这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专业。照片中因“一个人的毕业照”而爆红网络的薛逸凡如今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前途被看好。
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
开设高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两年一招)、沈阳师范大学等。
核电专业
与2016年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核电相关专业的毕业签约率却几乎达到了100%。
这与中国核电产业的再次大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在核电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的核电人才,尤其是骨干和核心人才。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艾德生分析说, 中国未来10年对核电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要达到至少3-4万名以上的总量。
核电专业的冷门主要源于国人认为与“核”相关的工作是高辐射、不安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核电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需要高学历,学习周期比较长,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但核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仅仅局限于核电站,还有核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制造单位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就算是现场操作员,接受的辐射也不过0.01mSv~0.5mSv/年,远低于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约2.4 mSv的有效剂量。
开设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航空航天类专业
近十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遥感科学与技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等相关专业曾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专业无人报考的因素有很多,这与名校的此类专业招生计划较少不无关系:考生与家长“拿不准”不敢报考。

航空航天相关的部分专业就业率高达97~98%,毕业生五年后平均月薪达到10635元,在所有专业中排名前三。然而这些无人报考的专业依然面临着“学生全靠调剂而来”的尴尬局面。
如今,世界航空航天市场总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并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中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一系列鼓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我国对于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此前频频遇冷的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热门。
开设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还记得“布鞋院士”李小文吗?2015年1月10日下午,被师生亲切地称为“扫地僧”“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与世长辞,中国遥感领域失去了一名泰斗级专家。
他的离开,也将地理学与遥感科学这一鲜少人知的领域带入了国人的视野。其实,天气预报里风云变化的气象云图,欧美大片中间谍卫星的监控拍摄、地震灾害中的地质预测等等,都包含了遥感科学与技术。尽管遥感就在我们身边,但在中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中用航摄获取现场照片后,遥感才开始正式进入主流视野。
在测绘类专业中,遥感专业算是一个新型而小众的学科。测绘类工作难以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但市场永远需要专业人才,缺了它不行。除了各地质、环境所等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腾讯、阿里巴巴、网络等大型公司做测绘地理信息的越来越多,对遥感专业的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环境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可以预见的是,遥感技术将在气象、军工、水利、交通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的遥感事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遥感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大有可为。
开设高校
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
茶学专业
还有这种专业?!!!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

但事实上,茶学专业不只是在“学泡茶”,还包括茶审评、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等茶文化。它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始于1952年,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
喝茶已经逐渐融入到现代人的养生观念。据统计,我国仅有约25%的人基本不饮茶,以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的茶业市场十分庞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别是伴随着我国贸易的转型,行业内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茶专业并非培养“茶农”的行业。因此,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开设高校
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
草业科学专业
草业科学专业学生:我们真的不是种草、锄草的……!

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但于农业相关的大学专业依然没有得到考生的“青睐”。许多家长与考生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在众考生及家长看来,所有农科类专业都是冷门专业,如农学、林学、植物保护、茶学、蚕学、水产养殖、园艺、园林、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但事实是,足球场草坪以及城市草坪绿化需求的增加,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作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毕业学生少,从业人数少,走上行业金字塔相对来说没那么难。
自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效益要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以来,草业科学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像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大一学生就能接受导师一对一辅导,优秀学生大三就能做硕士课题研究。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重点学科,草业科学系5年能拿到1个亿的科研基金。你说有多土豪!
开设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大学生追求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反而成了竞争压力最大的专业;
而一些大学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最后却有可能变为成就未来的“金饭碗”!而你要做的就是做好人生的规划,不管自己现在专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提前定下小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C. 收藏!当今最热的冷门专业,有你的专业吗

在大学里,有一些专业被称作“冷门专业”,说它冷,一方面,要么是招生人数极少,有的则是近几年开设的新专业,鲜为人知。但是千万不要小看它们!风水轮流转,现如今一些冷门专业已经开始逆袭了!

造成专业冷门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就业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有的是因为传统观念忌讳,有的是因为招收人数少、学生不敢填报,还有的,则纯粹是专业名字惹的祸。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式逆袭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那些最热门的“冷门专业”吧!

哲学专业

曾经,哲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

从招生人数来看,哲学专业不及1万的招生人数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大多还是被“调剂”的。当今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排斥哲学专业,同时又有很多工作不对哲学专业开放,导致了该专业遇冷。

但是哲学专业也在“冷”中求变!去年11月24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下放预算编制和调剂权限等方式,力求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不少高校的哲学院系开始了自己的交叉学科实验项目。例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多院系联合培养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武汉大学建立了打通文史哲界限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等。

北京市教委年初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地区在本科及以上就业中,哲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竟达到99.02%。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等。

博物馆学专业

“你是学什么的?”“博物馆学。”“这个专业之后能干嘛?修文物?给人看风水?“……”

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人为该专业就业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部门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很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很多都考研了。

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人为该专业就业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部门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很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很多都考研了。

但是这一情况马上就要改善!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收益最大的便是“博物馆学”专业,以及相关的考古学专业、科技考古专业、历史专业、古典文献学专业、图书馆专业等。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有这么多机会,还发愁就业吗?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听力专业

还有这专业?我没听错吧!这个和考试的听力没有半点关系,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学科!

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与在中国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

200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这是在全国首次开设听力学专业。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物科学、电声学与语言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学生课程也是复合型的,包括听力学、医学、高数及心理学课程等,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如今听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的稀缺人才。

开设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

殡葬专业

在了解到学生学习内容是“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画,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更是拒绝孩子填报该类专业。因此殡葬管理专业便成了专业中的绝对冷门。

由于传统观念的讳莫如深,有的家长、考生对殡葬打心底里排斥。事实上,这个冷门专业是就业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香饽饽”——殡仪馆属于事业单位,进入殡仪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事业编制,有很好的待遇和福利。然而,即使如此,愿意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也是寥寥无几。

经社会市场调查发现,从殡葬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达到18万元。就业率更不成问题,2016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专业平均每个毕业生都能拿到3到4个对口职业。

开设高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武汉民族职业学院,福建民政学校,辽宁民政学校,河南民政学校等。

古生物学专业

还记得那个“六代单传”的专业吗?冷门专业界的“巨无霸”可能要数古生物专业了。

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都保持着只有一个毕业生的低频率,到去年已是“六代单传”——这也让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

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及家长往往喜欢就业面宽的专业,这样的心态导致了古生物学这样的学术研究型专业成为冷门。在2016届本科生安永睿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大二大三都没有学生”。

但这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专业。照片中因“一个人的毕业照”而爆红网络的薛逸凡如今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前途被看好。

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

开设高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两年一招)、沈阳师范大学等。

核电专业

与2016年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核电相关专业的毕业签约率却几乎达到了100%。

这与中国核电产业的再次大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在核电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的核电人才,尤其是骨干和核心人才。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艾德生分析说, 中国未来10年对核电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要达到至少3-4万名以上的总量。

核电专业的冷门主要源于国人认为与“核”相关的工作是高辐射、不安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核电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需要高学历,学习周期比较长,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但核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仅仅局限于核电站,还有核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制造单位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就算是现场操作员,接受的辐射也不过0.01mSv~0.5mSv/年,远低于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约2.4 mSv的有效剂量。

开设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航空航天类专业

近十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遥感科学与技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等相关专业曾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专业无人报考的因素有很多,这与名校的此类专业招生计划较少不无关系:考生与家长“拿不准”不敢报考。

航空航天相关的部分专业就业率高达97~98%,毕业生五年后平均月薪达到10635元,在所有专业中排名前三。然而这些无人报考的专业依然面临着“学生全靠调剂而来”的尴尬局面。

如今,世界航空航天市场总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并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中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一系列鼓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

伴随着“登月”的日益临近,我国对于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此前频频遇冷的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热门。

开设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还记得“布鞋院士”李小文吗?2015年1月10日下午,被师生亲切地称为“扫地僧”“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于与世长辞,中国遥感领域失去了一名泰斗级专家。

他的离开,也将地理学与遥感科学这一鲜少人知的领域带入了国人的视野。

其实,天气预报里风云变化的气象云图,欧美大片中间谍卫星的监控拍摄、地震灾害中的地质预测等等,都包含了遥感科学与技术。尽管遥感就在我们身边,但在中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中用航摄获取现场照片后,遥感才开始正式进入主流视野。

在测绘类专业中,遥感专业算是一个新型而小众的学科。测绘类工作难以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但市场永远需要专业人才,缺了它不行。除了各地质、环境所等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腾讯、阿里巴巴、网络等大型公司做测绘地理信息的越来越多,对遥感专业的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环境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可以预见的是,遥感技术将在气象、军工、水利、交通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的遥感事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遥感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大有可为。

开设高校: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

茶学专业

“还有这种专业?”

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

但事实上,茶学专业不只是在“学泡茶”,还包括茶审评、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等茶文化。它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始于1952年,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

喝茶已经逐渐融入到现代人的养生观念。据统计,我国仅有约25%的人基本不饮茶,以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的茶业市场十分庞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别是伴随着我国贸易的转型,行业内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茶专业并非培养“茶农”的行业。因此,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开设高校: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

草业科学专业

草业科学专业真的不是种草、锄草的……!

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但于农业相关的大学专业依然没有得到考生的“青睐”。许多家长与考生谈“农”色变,避而远之。在众考生及家长看来,所有农科类专业都是冷门专业,如农学、林学、植物保护、茶学、蚕学、水产养殖、园艺、园林、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都被“一竿子打翻了”。

但事实是,足球场草坪以及城市草坪绿化需求的增加,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作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专业,毕业学生少,从业人数少,走上行业金字塔相对来说没那么难。

自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效益要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以来,草业科学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像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大一学生就能接受导师一对一辅导,优秀学生大三就能做硕士课题研究。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重点学科,草业科学系5年能拿到1个亿的科研基金。你说有多土豪!

开设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大学生追求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反而成了竞争压力最大的专业;而一些大学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最后却有可能变为成就未来的“。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中公考研网、齐鲁晚报等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期编辑杜晓宇,专业的学生,业余的新闻人)

D.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好吗

很多人的想法是看那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好,收入高,选择此专业。很少有人因为对一个专业的热爱而选择它。在所有的专业中,金融专业的呼声相当的高,也是许多人专业的第一选择。

在就业排名中稳居第一,在现实的社会中,它一定是最好就业的吗?答案不见然,360行行行出状员。只要你的能力与水平具备,相信就业不是难事,许多著名的企业争相抢着要你这个人才,任君选择工作。

或者咱去当销售人员,卖环保设备,扯皮厉害的,这个适合你,靠的是口才与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你已经拥有,口才多练习也是ok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热点内容
浙江大学考研培训 发布:2025-07-24 06:10:03 浏览:784
2014吉首大学考研 发布:2025-07-24 05:57:20 浏览:926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名单 发布:2025-07-24 05:55:45 浏览:44
中南大学结构力学考研真题答案 发布:2025-07-24 05:55:01 浏览:386
扬州大学教授庄恒扬 发布:2025-07-24 05:54:00 浏览:559
2016年上海大学考研 发布:2025-07-24 05:51:20 浏览:458
机械智能专业大学排名 发布:2025-07-24 05:37:13 浏览:934
集美大学翁教授 发布:2025-07-24 05:37:12 浏览:370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报录比 发布:2025-07-24 05:29:30 浏览:80
山东大学双选会时间 发布:2025-07-24 05:19:52 浏览: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