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董丹申教授
❶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历史
◆ 1953年10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室成立,由土木系教师组成,李恩良教授任主任。
◆ 1976年,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室,由部分土木系教师、基建科技术人员组成,任命夏志斌为设计研究室主任、杜琳生任副主任。
◆ 1981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李恩良任设计院院长,舒士霖任副院长,并组建了设计院院办、经营技术室、建筑设计一室、二室、资料图档室。
◆ 1982年,原浙大劳动服务公司在设计院设立服务点,一批青年同志来院工作,扩大了设计队伍,同年获一级勘察设计证书。设计院在为学校建筑设计的同时向社会承接设计业务、逐步进入设计市场。
◆ 1984年,根据浙大设计院承担设计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即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国家教委批准更改院名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并在批文中明确1981年所发设计证书继续有效。
◆ 1984年,土木系系主任舒士霖兼任设计院院长,郭鼎康任专职副院长,校基建处副处长吴坤生兼任副院长。
◆ 1986年下半年,为开拓上海设计市场成立上海分院。
◆ 1987年6月,设计院院长由当时土木系系主任唐锦春兼任,88年唐锦春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并兼任设计院院长。
◆ 1988年2月,严家熺担任专职副院长。
◆ 1989年7月,潘维贤任副院长。
◆ 1990年11月18日至20日,通过国家教委所属设计院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TQC)达标验收。
◆ 1990年,设计院在福州成立福建分院。
◆ 1991年5月,成立绍兴办事处。
◆ 1992年7月,沈济黄担任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潘维贤任副院长。
◆ 1992年底,为进一步开拓宁波市场,成立宁波分院。
◆ 1993年,成立海南分院。
◆ 1995年11月,超高层建筑“苏州商品交易市场”工程中标,开创了该院独立设计大型超高层建筑的先例,并成立了项目组,培养了一批设计师。
◆ 1998年12月,全院推行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 1999年6月,董丹申任副院长。
◆ 1999年11月,通过GB/T19001-1994~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认证审核。
◆ 2000年1月16日,获北京中设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GB/T19001-1994~ISO9001: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册号:2400A0002。
◆ 2001年6月,设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智能化设计所、照明环境设计研究所。
◆ 2001年10月,经学校批准,浙江大学园林设计研究室(原浙江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室)并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2002年11月,成立风景园林及建筑装饰分院。
◆ 2002年12月,董丹申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法定代表人。
◆ 2002年12月,成立岩土工程分院。
◆ 2002年12月,成立市政交通分院。
◆ 2003年1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经济研究所。
◆ 2003年2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图审查室。
◆ 2003年11月,原风景园林及建筑装饰分院分设为风景园林分院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所。
◆ 2003年12月,院五十周年院庆。
◆ 2004年4月,沈济黄获得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 2004年7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测绘中心。
◆ 2004年12月,成立浙江大学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2005年1月,设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幕墙设计研究所。
◆ 2005年5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运行,开创该院信息化管理的新篇章。
◆ 2005年7月,董丹申任院长。
◆ 2005年8月,吴伟丰、黎冰任副院长。
◆ 2006年4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咨询研究中心。
◆ 2006年6月,设立驻台州办事处。
◆ 2007年8月,设立驻嘉兴办事处。
◆ 2007年9月,设立驻成都办事处。
◆ 2008年1月,院生产组织机构实施调整。新成立了第六、七、八建筑设计研究所(综合)。
◆ 2008年7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6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总支被评为浙江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该院党组织第三次获得校级先进称号。
❷ 董丹申人物介绍
董丹申
董丹申,1963年11月出生于上海,浙江省宁波象山人,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浙江大学建筑规划学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董丹申同志于198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建筑学专业(五年制),并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97年调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历任主任建筑师、副总建筑师,2005年任院长、总建筑师兼技术委员会主任,至2017年转任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设计总监。工作以来,他一直在一线从事建筑创作和“平衡建筑”理论研究。
中文名:董丹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宁波象山
出生日期:1963年
职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2012年)
首届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代表作品:浙江省电力生产调度大楼、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
性别:男
个人经历
1986年,于浙江大学土木系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毕业。
1986年至1997年,在浙江大学建筑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97年,调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历任主任建筑师、副总建筑师。
2005年至2017年,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兼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7年,转任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设计总监。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浙江省电力生产调度大楼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苏州沿海国际中心
金华市体育中心
其他作品
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
义乌市文化广场
象山丹城基督教堂
沭阳美术馆
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遗址馆
丽水文化艺术中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临安市体育文化会展中心
甘肃省电力公司调度通讯楼
绍兴县行政中心
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
绿谷信息产业园
临安中都青山湖畔别墅区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药学院组团
浙江大学基础部组团四——化学实验楼、生物实验楼、金工实习中心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建工学院组团
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新城校区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良渚白鹭湾君澜度假酒店
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
紫金准乾科研用房项目B-1#楼
西湖大学(国际竞标方案)
之江实验室(国际竞标方案)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绍兴枫桥学院
发表论文
出版专著
《走向平衡》(M).董丹申(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大学校园营造中的知与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设计实践》(M).董丹申,劳燕青,宋永华,傅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集——建院60周年专辑》(M),董丹申,黎冰(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荣誉奖项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2012年)
首届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
青川县荣誉市民(2015年)
杭州市第四届杰出人才(2016年)
社会任职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勘协绿色建筑专委会主任委员
教育部特聘教育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审专家
浙江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
浙江省勘协装饰设计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科技委建筑设计专委会副组长
❸ 浙大国际学院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顾名思义,是一个国际交融的学院。“1+X”的结构下,设有多个学院。现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美国诺特丹大学(圣母大学)等世界名校,都已与浙大初步达成了国际合作项目方案。除优势专业合作之外,还会建立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国际化的学院,采用的招生模式也将会多元。2016年,这里将招收首批新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本科生占到了60%。你的同学里,至少有30%是国际生。[1]
2017年8月,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竣工交付。在规划中,总学生的规模会达8000人。英语,是校区的“法定”工作语言。在这里,师生比将会比以往都高。平均下来,6名学生就可能拥有1名教师。联合学院师资队由专职教授、双聘教授和课程教授组成。在规划中,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国内外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左右,国际双聘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左右,浙大双聘教师和科研人员规模400人。[1]
与一流教育资源相匹配的,是一流的校园环境。项目总设计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董丹申说,要打造一个“湿地书院”型的校园。这个总规划达1200亩的学院,南临海宁市区鹃湖之畔。鹃湖水域面积达1300亩之广,其间湿地环绕。一条景观线纵贯校园,两侧是新古典主义中英式风格的建筑。湿地环境之间,有着足够的课外空间和休闲交往空间。据悉,2013年浙江大学就与嘉兴海宁签署了在海宁共建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的合作协议,这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一个国际联合办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