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钟扬教授事迹启发
⑴ 钟扬中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1979年,15岁的他高一就实现了大学梦,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从无线电专业毕业后,他分配进入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开始从事植物学研究。天资聪颖,年少有为,他二十几岁就成为了当时国内植物学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超乎常人的坚持和勤奋。他曾风趣地说,自己做科研有“新四不像”精神。像狗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兔子一样迅速,立即行动;像猪一样放松的心态,不怕失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像牛一样的勤劳,坚持不懈。
2000年,钟扬放弃了武汉植物所副所长的岗位,来到复旦做一名普通教授。2003年开始,我和钟扬同在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并肩作战了整整5年。
在他心中,对职务和名利总是看得很轻,考虑得更多的是社会、是国家,关注的不仅是当下,还有长远的未来。
来到复旦后,他和学院几位老师一起承担了重建生态学科的使命。他越来越意识到,随着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很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为国家打造生态屏障,建立起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基因库”,成了他心中又一个梦。
他曾得意地告诉我:这十几年他们已经收集了4千多万颗种子,占西藏物种的1/5。在未来的10年,可能再完成1/5。我至今无法忘怀他当时兴奋的表情,他对我说,如果能多培养一些人,大家协同攻关,20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种子库收集到3/4,也许再用30年就能够全部收集完!
除了科研上的长远眼光,钟扬选择来复旦,也源于他的教师情结。他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是他毫不畏惧,因为他的学生会将梦想之路延续。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宝贵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他培养了80多位研究生。他的生物信息学课,是生科院最受欢迎的课,我的学生都选了他的课。他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他每次午饭会跟不同学生吃,他说这样才能跟学生有更多接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他还有一个特点,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研究没有方向、甚至毕业出现问题的学生,他最后都会收到自己名下,一个个谈心,一个个指导。很神奇的是,最后这些学生都能够顺利毕业,甚至有些学生非常优秀地毕业,这是他的能力。
就像大家都知道,他还尝试为上海引种“海岸卫士”——红树林。他知道这些种下的小苗至少要50年后才能长大,长成红树林则要上百年甚至更久,自己肯定不能看到这一幕,但他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他真心希望上海光秃秃的海岸线能长出美丽的红树林,成为上海新的生态名片。
文章脉络
开篇以拟南芥在植物学界的重要性出发,自然引出青藏高原上拟南芥的发现者钟扬,并进一步介绍了他的身份,概括了他的贡献和非凡的人生历程。开篇切入自然,感染力强,容易吸引读者。
“达人”在网络中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 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或某方面的高手。本文中指钟扬不但在种子采集和研究领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主动承担了该领域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种子知识,对植物学产生兴趣。
⑵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逝世是怎么回事
具体如下:
1、事件概况: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谨慎品质:心怀“筑梦”理念。筑梦一生是钟扬的理想境界。在高原上,小小感冒甚至都是致命的,有感冒症状就要吃药把它“压”下去,很多时候,药都是一把一把地吃。
钟扬同志说:“一不小心,把半辈子的药都吃完了……”心脏肥大、痛风、记忆力下降等等,都可能是援藏干部因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后遗症。在援藏的最后一年,钟扬同志的身体状态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界点,但他仍背着家人,继续在西藏野外考察,搜集资料,“筑梦”不止。
深度解析:
奉献一生是钟扬的人生臻境。他说:“没有持久的热情和长期的投入做不成事情。”钟扬同志常年穿的一条牛仔裤是在拉萨地摊上买的,只花了29元。但是对藏大师生却非常慷慨无私,他私人出资发起了“西藏大学学生走出雪域看内地”活动,先后组织了80多个西藏大学学生赴上海学习。
只要是藏大老师申报项目,无论成功与否,他都补助2000元,用于支付申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这些年,他自掏腰包给藏大师生的扶持,加起来至少几十万;为真正方便师生办事,2014年,他主导成立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服务中心,全年无休接待办事,服务理念现已植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员工的思想深处。
⑶ 如何评价复旦大学钟扬教授的贡献
钟扬同志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代表,是继李保国、黄大年同志之后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又一位优秀教师典型。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胸怀科研报国理想,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足迹踏遍青藏高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弥补世界种质资源库缺乏西藏种子的严重不足,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全心全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教30多年来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立德树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培养出的一大批学生已成长为国家急需的科技骨干。
他身体力行党的民族政策,投身援藏,不辱使命,深入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育科技精准扶贫,帮助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带出了西藏第一批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历史性空白。他矢志不渝为人民服务,积极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贡献卓著,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他最钟爱的教育科研事业。
在钟扬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攻坚克难的可贵品质、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了高校教师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时代风采。
⑷ 《探界者钟扬》中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探界者钟扬》中的主要事迹是从植物学家、科普方面,通过钟扬的典型事例,也就是他少年时的经历,为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辛劳、不断努力、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有着巨大贡献的,所以被写进了教科书内。
人物简介:
钟扬——(复旦大学原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64年5月出生于湖北黄冈,祖籍湖南邵阳新宁丰田乡上丰村。
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9月25日,钟扬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研究方向: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生物信息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