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徐迟的女儿大学老师

徐迟的女儿大学老师

发布时间: 2025-08-03 05:03:33

『壹』 “摇着轮椅上北大”的原文有哪些

其实,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天资普通,相貌普通,家境普通。如果没有那一次人生的变故,她或许能考上大学,或许不能,或许已经结婚,或许已经下岗……但正是因为那一次变故,她的生命核能被激发了,这个小学未毕业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学,竟成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人女博士!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神话,但这首先是一个事实!

作者简介:李春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赤岸》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二届全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一届全国“五一”文化奖等,并数次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她曾有一双弹跳如簧的腿啊。

在邯郸市实验小学读书的时候,郭晖喜欢跳舞、长跑,穿着漂亮的裙子,跑着,跳着,风的翅膀擦过耳翼和双腿,飘飘欲仙,像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她还是班里的卫生委员,教室在高高的四楼上,擦玻璃,她的双腿像猴子一样缠住窗框,身体探出窗外,摇摇欲坠,老师吓得脸变色了,她却在嘻嘻地笑……

一次体育课上比赛爬杆,她上不快,急得直哭。晚上,父亲在操场上教她,告诉她如何用力,10颗蒜瓣般精灵的脚趾心领神会,合力团抱,腿窝一用劲,“蹭”地就上去了,灵巧得像家里豢养的猫咪。

那时,她的梦想是当一个舞蹈演员。噩梦降临,人生从此急转弯一切的转折在1981年5月9日,她刚刚11岁,正读小学五年级。

那一天上午,亮丽的太阳,轻柔的春风,天地祥和。体育课上练习跳远,她不小心崴了脚,脚踝处隐隐作疼,豇豆大的一片猩红。

晚上睡觉的时候,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心疼得直唏嘘,就带她到医院去了。

后来的一生中,母亲是多么地后悔啊。如果不去医院,用不了几天,孩子的脚会自愈的,可这一去,便把惟一的女儿抛进了一个黑色的无底深渊。

第一家医院说是滑膜炎,连打了三四针封闭,红肿未见消退;第二家是中医院,建议用中药,喝苦水;第三家是本市的权威医院,白头发、戴眼镜的老权威粗粗看了看,说是风湿性关节炎,肌肉注射激素。一个多月,连打了17针,不仅未见好转,而且身体也虚胖起来,嘴边竟长出了毛茸茸的胡须。她吓得直哭,父母小心地试探着上前询问,可权威不容质疑,怫然变色,坚持说这是正常反应,应该继续用药,说着又开了10针激素。父母不寒而栗,夺门而逃。

另一家医院的切片化验结果终于出来了,是滑膜结核。天啊,这鬼怪一样的东西是如何附身的呢?为什么偏偏染给了花季的蓓蕾呢?结核在过去曾是不治之症,但现在是新时代了,是可以治愈的,那就治疗吧。北京的几家医院门槛太高,根本挂不上号。转而向南,她的老家在湖南长沙,通过熟人,终于住进了当地一家专业医院。

山穷水尽,只为最后的希望这时的她还能走路。医生乐观地说,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像以前那样跳起来的。天真的小姑娘笑了,心底里的天鹅湖又开幕了。

她曾打过几个月的激素,结核菌早已在体内扩散,可医生确定的治疗方针是保守疗法,连片子也没有拍。那时候,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还是低下啊,拍片子是特权,要走后门的。

就这样,阴险的黑色毒菌在骨髓里暗燃着、繁衍着,筑起了一个个蜂窝般的病灶。只是可怜的她,她的家人,还有权威的医生们,都不知道。

又是几个月。她的腰椎隐隐作疼,再次要求拍片检查。医生笑笑说,没事,北方孩子不习惯南方潮湿,挺一挺就好了。

机会就这样生生地跑远了。1982年10月的一天,她突然发起了高烧,连续不退。

三天后的一个夜里,晕迷中的她突然问陪床的母亲:“妈,我的身子呢?我的腿呢?”

妈妈摸着她的双腿,惊奇地说:“不是在这里吗?”

“没有啊,我感觉不到呀!”郭晖用手狠命地拧着自己的腹部和双腿,竟一丝儿痛感也没有。想翻一下身,除了头颅和双臂外,浑身都不听指挥了。而且,大小便也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霎那间,她明白:自己已经彻底瘫痪了!

天塌了,地陷了,母女两人抱在一起,恸哭着,拼命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一绺绺地扯下来。医生回家了,根本联系不上。南方的夜空里,流浪着母女两人无助的歇斯底里的嚎啕。

一夜之间,母亲满头白发,满脸皱褶,变成了呆若木鸡的祥林嫂。

医院赶紧拍片,这才发现,骨结核导致脊椎7至9椎严重畸形,压迫神经,其中部分脊椎已经损坏殆尽。医院无计可施,不得不劝他们另寻高明,去北京手术。

留在该院,无异于等死,可长途跋涉去北京,又无异于送死。走投无路时,家人只得把她抬进了长沙市人民医院。

那是一次开胸手术啊。刀口是从腋下切开的,冰凉的手术刀下,自己的身体像拉链一样被划开了,她甚至清楚地听到了自己肌肉和骨胳分裂的声响,感到了温热的血液在汩汩涌出。她的梦呢?她的翅膀呢?她的羽毛呢?现在,不仅羽毛被拔掉了,连翅膀也被割除了。12岁的小姑娘,看着白白的天花板和医生们在灯下忙碌的身影,忍受着人生的大痛苦和大悲哀!

手术只是清除了结核病灶,但高位截瘫是定而无疑了。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女儿会永远这样下去的,他们是不会放弃的。1985年1月,父母终于将她送到了位于北京通县的国内最著名的骨结核医院,进行了第二次开胸手术。

术后的半年里,她的身体再一次被嵌进了固定的石膏里。每天吃利福平等杀菌药,输红霉素,每次五六个小时,剧痛如剐。她忍着,咬着牙忍着。对疼痛,她早已习惯了,她甚至渴望疼痛,疼痛是存在,疼痛是唤醒,疼痛是幸福,可大部分的身体连疼痛的感觉也没有啊,只要能站起来,不,能爬起来也行啊。她在疼痛中坚持着,坚持着……她总相信,忍到最后是希望。

『贰』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 叫到身边,讲说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 祖国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服槛楼的学生问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得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地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二、高斯 1777~1855,高斯出生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这所小学由一个名叫比特纳的教师管理,比特纳身强体壮,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他奉行中世纪的管理方式,学校里的100来个孩子被鞭子教育得胆颤心惊,以至于有的还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但在这个地狱的地方,高斯交了好运。高斯十岁时的一天,老师放学后将调皮捣蛋的男孩们统统留下来,计算从81297加到100899(等差为198)这100个数的总和,以示惩罚。他刚刚念完题目,具有超凡心算能力的高斯己将答案写在自己的石板上,然后搁在桌上。而别人的则错误百出。惊讶无比的比特纳从此对别的孩子仍然是魔鬼,却对高斯变成了解仁慈的天使,他自己掏钱从汉堡终就从汉堡买了一本他能够买到的最好的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但高斯很快读完了它。比特纳没有办法,他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更多的东西,就由他的助手巴特尔斯来做。这个只比他大7岁的男孩酷爱数学。他和高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热点内容
人大本科生带娃 发布:2025-08-03 17:59:33 浏览:936
东南汽车本科生待遇 发布:2025-08-03 17:56:11 浏览:520
日本东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教授田智前 发布:2025-08-03 17:55:58 浏览:208
美国大学的logo 发布:2025-08-03 17:52:52 浏览:999
大学专业分 发布:2025-08-03 17:51:02 浏览:691
青海大学材料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03 17:45:12 浏览:160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发布:2025-08-03 17:36:42 浏览:538
郑州大学结构力学考研 发布:2025-08-03 17:30:43 浏览:600
中山大学博士生去向 发布:2025-08-03 17:25:44 浏览:387
大学教授教唱歌 发布:2025-08-03 17:25:06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