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喜教授
① 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比较厉害的人物
说一说我说知道的吧
第一个是我们院的崔昆院士;崔昆院士真的是为材料和金属做出了巨专大贡献,属他和夫人的故事我们学生之间也一直流传着,崔昆院士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和夫人自掏腰包建立了奖励家庭贫困学生和新生的奖学金基金却一直延续着,并且把财产也捐给了组织,我们都很尊敬并佩服崔院士。
第三个是张小龙,微信之父,产品之神啦。每天用的微信就是他的产品。据说原本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大神了。佩服佩服!!
还有pptv的姚欣,qq宠物的汪海兵等等。甚至还有《愿得一人心》的李行亮和正在参加创造营的李昀锐。
其实我科并不缺少各种各样的人才,还有很多更多的专业顶尖人才因为钻研学术所以在自己方向有名但不被媒体所知。希望我也能加倍努力,有一天和各位大佬一样棒!!!!
② 张小龙的家庭背景
张小龙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可以说是出身贫寒。
张小龙,这位微信的创始人,1969年诞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家庭主要特点就是“穷”,不仅他自己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就连亲戚朋友也都没有一个富裕的。这样的成长环境,或许也塑造了他坚韧不拔、勇于奋斗的性格。
据说,张小龙的爷爷是个铜匠,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当时可以说是标准的劳动阶级。虽然家境贫寒,但张小龙却从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爱读书和成绩好。这两个特点,往往与名牌大学、不平凡的人生等名词联系在一起。而张小龙,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些特质,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为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求学期间,张小龙就展现出了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天赋。他不喜欢上课,更喜欢昼伏夜出,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这样的生活作息,虽然有些“非主流”,但却让他在技术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如今,张小龙已经成为了腾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微信这一社交巨头的创始人。他的成功,不仅源于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更离不开那个虽然贫寒但却充满爱的家庭背景。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所以,当我们谈论张小龙的家庭背景时,不妨也思考一下: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③ 多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专科延长学制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引人关注。一直以来,专硕学制2至2.5年、学硕学制3年,已成惯例,对于专硕的学制变化,有学生表示“喜忧参半”。“喜”的是延长学制带来了找工作的一年缓冲期;忧的则是这多出来的一年同样带来了学费与就业的双重压力。9月18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正在备考学生以及教育专家。有专家指出,专硕学制的延长有现实必要性。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多所高校在其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将对该校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专业作出学制拟调整的公告。四川外国语大学7月13日在其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公告称,从2023级开始,该校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调整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多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实习生 苏莹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引人关注。一直以来,专硕学制2至2.5年、学硕学制3年,已成惯例,对于专硕的学制变化,有学生表示“喜忧参半”。
“喜”的是延长学制带来了找工作的一年缓冲期;忧的则是这多出来的一年同样带来了学费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9月18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正在备考学生以及教育专家。
有专家指出,专硕学制的延长有现实必要性。在延长学制的同时,还应探索与学术硕士不同的培养模式,提高专硕的培养质量。在扩大专硕培养规模的同时,优化研究生培养的实效。
如何提高专硕教育质量?专家认为,应该推进破除“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其次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论证,才能形成本校的培养特色,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多所高校延长专硕学制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各大高校集中发布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时期。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多所高校在其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将对该校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专业作出学制拟调整的公告。
8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发布《南京师范大学关于部分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学制拟调整的公告》称,南京师范大学拟将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的学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为3年。
澎湃新闻注意到,继南京师范大学调整部分专硕专业学制之后,8月17日,福建集美大学在其官网发布该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信息称,除学科教学(纯中仔语文)外的所有全日制教育硕士领域、全日制机械专硕、全日制交通运输专硕的培养学制更改为3年,全日制会计专硕培养学制更改为2.5年。
四川外国语大学7月13日在其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公告称,从2023级开始,该校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调整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关于专硕学费标准,四川外国语大学在该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做汪如金融、国际商务、审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专业学费为1.3万/年;法律为1.1万/年;教育、社会工作1万/年。
西北师范大学6月23日发布研究生招生指南,其中明确指出,全部专业学制为3年。陕西理工大学也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指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除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2年,其余学科学制均为3年(最长学制原则不超过4年)。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过去几年,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始对专硕学制的调整。
2021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2022年哈工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须知》称:“我校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至3年,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学科的基本学习年限。将基本学习年限由2年调整为3年的学科,在过渡阶段实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至2年毕业,良好者可培笑申请提前至2.5年毕业,具体标准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河海大学于2021年将金融、新闻与传播、应用与统计、会计等专业学制调整为3年。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学制延长让考生“喜忧参半”
专硕学制的延长,让不少正在备考的考生“喜忧参半”。
萧云(化名)是一名四川某二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为了弥补高考滑档的遗憾,加上对现学专业不感兴趣,她正在备战年底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并且将目标锁定为上海某985高校三年制的文科专硕。
萧云称,择校时知道其他学校有两年制专硕,但出于名校情结,还是坚持报考了这里三年制的专硕。
虽然会担心三年专硕要多负担一年上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找工作时年龄也比较大,但萧云依然觉得三年的专硕会比较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与萧云对三年制专硕早有预期不同,薛文(化名)面对目标院校专硕突然延长学制有些措手不及。
薛文坦言,自己当初选择这个学校不仅仅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学术水平,两年的学制也很有诱惑力。薛文本科就读于一所内地二本的新闻专业,因为向往一线城市的媒体资源,她今年将目标锁定在浙江省某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硕。
此前,这所学校的专硕一直是两年学制,今年该校发文改为了三年制,这让薛文感到有些无奈。
三年制的专硕意味着薛文要多交一年八千元的学费还有生活费,虽然有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补助,但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她说,如果能够早一年毕业,就可以早一年赚钱,也会缓解自己的年龄焦虑。除了经济和年龄上的考量,薛文更担心的其实是学术要求,“如果改成和学硕一致的三年制,那是不是意味着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也要向学硕看齐,论文要求会更严格?”
不过,薛文依然对三年专硕充满期待,她说多出来的一年意味着她可以不用那么匆忙。她原本打算两年专硕以就业为导向,目的性很强。现在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喜欢的媒体实习,也可以在学术上进行探索。
专业硕士教育如何确保高质量?
澎湃新闻注意到,围绕专硕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二年制的培养质量能不能令人满意。济南大学教授李金屏在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多年的实践发现,二年制专硕的培养质量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导师不愿意指导二年制专硕,怕给他们的项目无法在期限内完成。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定位不同,对师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都不同,需要专业硕士教育有不同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但是,从现实看,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参照学术硕士培养方式培养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成为学术硕士的压缩版,于是出现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相比,只有名称不同、地位不同、学制不同的问题。
“在一些考研生心中,专硕是学硕的备胎,而不是不同的成才选择。用人单位也存在对学硕的评价高于专硕的倾向,不是从具体的岗位需求出发评价人才的能力。”熊丙奇称,在这种情况下,延长专业硕士的年限,就有某种现实必要性。但是,如果仅仅延长学制,而不探索与学术硕士不同的培养模式,那专硕的培养质量还是难以提高,扩大专硕培养规模,也很难起到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的实效。
如何让专业硕士教育确保高质量?熊丙奇认为,首先需要全社会推进破除“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只要“唯学历”评价体系继续存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都难以摆脱学历导向,以形成并坚持自身的培养定位。其次,要落实和扩大学生的办学自主权,对于本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具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这类教育事务,应该由学校的教授委员会负责,要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论证。这样才能形成本校的培养特色,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储朝晖告诉澎湃新闻,专硕学制的延长主要还是从教学质量上来决定的。此前专硕教育时间太短、学习内容有限,质量很难保障,导致专硕教育跟学硕教育质量差距较大。专硕教育质量的提升,最关键的是观念要改变。不能把专硕当成低于学硕的标准去设置。要让专硕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专硕的发展空间一定要结合实际去做研究。”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
多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相关阅读:
教育部发文:成人学历专科取消?本科学制延长是真的吗?

2.成人专科将取消,普通高等院校将取消专科层次招生,只开设本科段,成人大专只能报读大专院校。举例,2020年后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将不会再招收大专段学生,成人高考大专、自考大专都会停招,只能招收本科段。
以后,想拿著名大学的大专文凭就没有机会了,本科院校只能设置本科的专业,想拿重点大学大专文凭的同学,请抓住2020年的报名机会!
3.拿证难度越来越大,还有部分大专虽然会正常招生,但会限额录取,招生名额会大幅度减少,报上去,也有被刷下来的可能。即使报上了,还有入学考试,入学后还要上课、完成作业、拿够学分、毕业考试通过,才可拿证。宽进宽出,即将成为过去式。
因此,想提高学历的,就不要再观望了,所有证书都只会越来越难的,抓住最后的机会,获得了就是幸运。
4.毕业时间延长,学费增加,以上种种难度的提升,加上学分制即将改为学年制专科3年,本科4年(目前江西学制已专科延长到3年)
学制延长,学费和其他方面支出增加,费用水涨船高,也是没办法避免的。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各位看官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④ 华中科技大学就业前景如何
二楼不要让我骂你…抄…
你好,我是袭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专业的,文科确实在华科不算特别强势的专业,但是就业,至少我们专业可以保证几乎百分之百,除非他自己想读研究生。
华科的文科,官方来讲是新闻最好,但是我不做过多评价,因为我不了解文科。其他的经济管理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再次就是语言类,我是外国语学院的,语言类的就业应该是五花八门,虽然有的专业不是很对口,但是确实大家的工作都不错。就拿外国语学院今年的就业来说,有网络,有腾讯,有夏普,有富士康,往年还有宝洁……
华中师范这样的学校确实是文科强,但是功利一点来说,华科是211,又是985,在武汉地区企业招人肯定会偏向武大和华科的,所以请不要听某些二楼的人在那里瞎说。
⑤ 华科四大终身教授都有谁
华科四大终身教授有:陈海春教授与刘克明、姚国华、尹平三位华科老师。
得知陈海春教授逝世的消息,华科校友群里,大家都表示感到震惊且难过,沉痛缅怀陈教授的音容笑貌。陈海春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借调在国家教育部和“武汉·中国光谷”领导小组办公室任职。
据网络,陈海春教授与刘克明、姚国华、尹平三位华科老师曾被称为华中大四大才子。01“红色牧师”和“四化”教授陈教授自喻为“红色牧师”和“四化”教授,即学术问题通俗化、严肃话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和海龟理论土鳖化。
陈教授研究方向为: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现代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等。他曾受邀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武商集团等单位做过近百场精彩演讲。他的讲课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哲理性深,操作性强。“一定要让社会和组织用得上”是其做学问的指导思想。
陈教授特别喜欢蝙蝠——外行眼中的鸟,内行眼中的兽。因此,“做知识分子中的工农干部,做中农干部中的知识分子”是其终身追求;低姿态,勤工作,观大势,是其一贯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能够做到“听话、出活”。他有关注全局和进行战略分析的习惯。
凡事都能从更大的背景和视野去分析和判断问题,擅长对于各种复杂矛盾和关系的分析。他的自励理念是:内在优于外在、长远优于即时、习得优于天赋、内省优于灌输。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终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