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中医系教授
1. 刘红星的介绍
刘红星1953年11月出生于陕西,中共党员。1973年开始在青海医学院医疗系学习,现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更兼任甘肃中医学院兼职教授、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青海省教育工会女工委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等职务。
2. 哪个中医学学校最好
哪个中医学学校最好
中医学专业很多学校都有开设,但是每个学校的由于自身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在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都有所差异。那么究竟哪个中医学学校最好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小编看来,只要能在学校学到知识,学会做人,这个学校就能被称之为好学校。
青海大学医学院简介
青海大学医学院(原青海医学院)始建于 1958年9月 ,1995 年青海藏医学院并入学院, 2004年11月与青海大学整合组建新的青海大学,青海医学院更名为青海大学医学院。57年来,学院立足青海、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现已发展成为集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海大学医学院专业设置
学院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基础医学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
青海大学医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19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人,专兼职教师 29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360 多人。学院及附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25 人。附属医院设有床位 1080 张,是青海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肿瘤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中心设在该院。
小编总结
青海大学医学院是医学类院校里比较好的大学之一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传统,指引着无数学子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这样一所学习氛围良好的学校学习,无形之中使自己更加充满动力。
3. 青海大学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是多少
录取的最高分为550分,最低分为444分,平均分为476.95分。
青海省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录取工作于7月31日顺利结束。原招生理科计划人数20人,共计完成理科招收人数20人。
录取的最高分为530分,最低分为369分,平均分为424.95分
(3)青海大学中医系教授扩展阅读:
青海大学医学院成立40多年来,是一所集通识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于一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医学院。
学院部门,2012年,临床医学,中医,西藏医学、公共卫生、制药、部门等。5系列20本科和专业方向和基本医学研究部门,公共部门纪律,高原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
高原医学、藏医、地方医学等专业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享有盛誉,已成为具有高原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的西北医科大学。学院占地140亩,拥有藏书19万册的图书馆。《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出版。
学院有1900多名教职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兼职教师290余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360余人。学院及其附属机构现有国家级、省级专家25名。
附属医院拥有床位1080张,是青海省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癌症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和青海省医学成像中心均设在医院内。
4.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
李昌英,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1993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临床精神科工作。曾赴成都、昆明、广州等地进修学习。熟悉各类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诊治。
阿怀红,主任医师、三疗区主任。1996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临床精神科、心理科工作,曾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学习深造,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申柏岭
刘桂兰,主任医师、心理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曾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学习深造。省卫生厅授予的学科带头人。
韩国玲,主任医师、医教科主任。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精神科和心理科临床工作。曾参加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函授学习。
陈燕梅,副主任医师、一疗区主任。1996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中医系,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曾参加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函授学习。
5. 青海大学医学院的基本简介
青海大学医学院建院四十多年来 ,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内形式办学容格局,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
2012年,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等五系 20 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高原医学、藏医学、地方病学等特色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 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高原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学院占地 140 亩,图书馆藏书 19 万册。《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现有教职工 19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人,专兼职教师 29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360 多人。学院及附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25 人。
附属医院设有床位 1080 张,是青海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肿瘤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中心设在该院。
地址:中国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 16 号 。
6.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名师名家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的名师名家主要包括以下几位:
俞红贤教授:
学术背景:拥有农学硕士学位,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级优秀教师。
职务:研究生导师,青海省自然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院校设置评审专家等。
成就:荣获“青海省科技教育先锋”等多项荣誉,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
许生成教授:
职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副院长,负责院办、教学和人力资源工作。
成就:主持过教育部重点项目及省科技厅高校科研基金项目,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教学实践研究项目曾获青海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
张重寿副教授:
职务:在后勤和基建领域担任副院长。
经历:拥有丰富的高校工作经历,曾在教务、学生和医学研究中贡献力量。
学术成果:在《中医基础》和《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发表过20余篇学术论文。
唐于峰副院长:
职务:在学生管理、财务和保卫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成就:《企业财务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论文发表丰富。被评为青海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和青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些名师名家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