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研究生跳楼导师有责任吗

研究生跳楼导师有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5-08-07 20:23:09

A. 硕士跳楼两年后导师恢复招生资格,你如何看待此事

研究生在入学之后,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与自己接触最多的,或许就是导师了。因此和导师的关系如何,对于研究生学习生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的前研究生陶某在研究生入学之后由于与导师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最终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自杀。而负责带他的导师,也在他自杀之后被取消了招生资格。不过,在两年之后,陶某的家属发现学校恢复了这位导师的招生资格,这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他们对学校的这番举措,产生了质疑。

好在,武汉理工大学表示,这份导师名单还没有最终确认,这位导致的招生资格,会被再次进行评估。

B. 武汉理工学生对陶崇园事件的导师发起抵制,该导师是否还会继续教学

在11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已经通过官方微信给出了处理结果,决定陶崇园事件的导师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资格不予通过。这真的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情!

王攀还想让陶崇园继续留下攻读博士,但是陶崇园已经找到了工作,并且和单位签了三方协议,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但是王攀之前让陶崇园和他签了一个所谓的协议,内容大意是即使工作了也要继续为导师服务。这不就是所谓的,这不就是名副其实的”霸王条款”吗?

还有种种的种种,最后终于逼得陶崇园不堪忍受,选择了跳楼自尽。

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不难想象父母花费了多少心思,也希望武汉理工大学能够慎重的处理这件事情,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毁了自己的名誉,也寒了这些大学生的心。

C. 自杀的武汉研究生是导师的“干儿子”吗

如果不出意外,很快,陶崇园将会研究生毕业,穿上西装,走上中国银联的工作岗位。

但这一切在月26日戛然而至。

3月26日早上六点多,陶崇园就跟母亲在学校里进行了一次谈话,主题就是他的导师王攀。约一小时以后,陶崇园独自走回宿舍,母亲跟在身后。走到半路,他突然撒腿就往宿舍跑,没等母亲反应过来,就跑进了宿舍楼。等到母亲跑到宿舍楼大门时,陶崇园已经从楼下坠落。

3月31日,武汉理工大学宣传部回复封面新闻: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调查和处置相关事宜。

“知遇之恩”与“捆绑”

早在陶崇园读本科时,王攀就已经给他上过课了。陶崇园的专业是自动化,而王攀正是自动化学院的老师。因为学习优秀,陶崇园得到了王攀的赏识并进入了王攀的实验室。“那个时候崇园对王攀还是充满感激的,感激他的知遇之恩,两人关系也很好,会一起吃饭。”陶慧说。

“他给我们上的《现代控制理论》是必修课,上课的前25分钟王攀讲他自己的‘成就’,之后才上课,有一次还有学生和他当堂争吵。”肖骁说。

本科毕业后,陶崇园保研华中科技大学,王攀对此表示不满,强烈希望陶崇园能留在自己手下读研。为此,在与陶崇园协商后,王攀发布公告。

在公告中,王攀许诺陶崇园在读研期间,每年获得5000元补助,并优先推荐进入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中心BEACON读博或访问研究。

“当时我觉得既然王攀承诺研究生毕业后送他出国读博,就建议崇园在武汉理工读研,现在想起来也是很后悔。”肖骁说。得到承诺后,陶崇园放弃了华科大的保研资格,跟随王攀读研。

成为王攀研究生之后,陶崇园和王攀的关系开始变化,逐渐和家人朋友讲述导师对自己的“指使”。“我们都是劝他忍忍,到毕业了就可以离开了。”陶慧说。

在研三时,临近毕业的陶崇园并没有等到王攀推荐他出国的消息,于是自己联系国外学校实验室到导师咨询读博事项。

“要是想要出国读博,大概需要导师推荐、学院通过、外方学校接收这三步,而王攀在第一步就没有做到。”肖骁说。由于外方学校读博需要研究生导师的批准,外方教师和王攀取得了联系,而王攀没有同意。

“崇园一直都很想继续做科研,但是又很想脱离王攀的‘控制’,只好选择毕业之后找工作,离开王攀。”曾庆说。

陶崇园开始瞒着王攀找工作,获得了中国银联的工作机会。却被王攀发现,提出让陶崇园主动退出所在足球队,离开办公室等举措。

在陶崇园的电脑中,有一份个人说明,其中提到:其毕业后在武汉工作,并继续为足球队及导师王攀提供帮助和资金支持。而王攀则建议陶崇园,“发到研究所群上。”

D.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坠亡导师获公示,恢复其招研资格是否合理

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某坠亡事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根据坠亡研究生家属反映,这起跳楼自杀事件和导师王某有直接的关系,经过法律审理,被告导师王某向原告研究生家属赔付抚慰金人民币 650000 元,这个案子就此告一段落,本以为风平浪静了,但是在2020年 11 月 20 日,该校的官网发布了一则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的教师名单中,又发现了王某的名字,再次引起大家的热议。

既然武汉理工大学在当时已经停止了王某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就说明他所犯的错误是相当严重的,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又要恢复他的招生资格,难免引起外界的猜测。学校方也应该严格地规范老师们的言行,整顿学校风气。

E. 双一流大学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曝光,这是怎么回事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三学生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在遗书中记录了自己考上研究生后的日常,他经历了很多研究生都经历过的窘境:实验室的设备老化,动不动就罢工;如何进行下一步研究全靠自己查阅文献;千辛万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被评价为毫无意义,导师只说有问题,却没有点拨思路……在经历过绝望与无助后,他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长远的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奋斗的方向,但如果不关注当今当时当地的一举一动,那么,一道小小的沟坎很可能就会让他栽跟斗,使他对漫长的跋涉更加灰心。有太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放在关注成功,而鲜少关怀失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正是源源不断的关心,这些关心让他徒增焦虑。所有人都在关心他如何走向成功,却没人站在身后对他说失败也不可怕。谁的生活不是九分苦一分甜呢?勇敢活下去,才是真正的成功。

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因为压力,人才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上进心,还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个世界确实是不公平的,而学生,就是为了改变这种不公正的世界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争取最适合自己的公平”!

F. 寒门博士死后又一硕士坠楼,导师行为谁来规范

首先,个人认为肯定还是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评选制度。当然,这只是这个的观点,因为据个人了解,大学老师想要当研究生导师非常简单,只要研究成果够了,职称够了,就能够带研究生,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并没有什么统一、严格的评选制度,包括我之前读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想要带研究生也是比较简单的,老师申请就可以了,只要你研究生成果够了,一般都能够带研究生,有时候职称不够还可以破格。所以个人认为首先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评选制度,让那些不合格的老师直接没有办法带研究生。

最后,当然国家和学校还是有必要规范和约束导师行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导师在学生能不能毕业这一点上权力过大。其实个人也是不太懂,为什么很多学校有导师组,答辩的时候有答辩组,但是研究生的论文能不能送外审,研究生能不能毕业都成了导师的一言堂,别的老师根本没有话语权,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搞导师组和答辩组呢?还有个人认为,因为建立健全换导师的制度,现在研究生一旦选择了一个导师,如果不合适,想要换一个导师,简直太难了。

热点内容
美国大学新sat要求 发布:2025-08-07 22:52:45 浏览:433
大学生要看的电影 发布:2025-08-07 22:52:44 浏览:953
中山大学附一骨科脊椎黄教授 发布:2025-08-07 22:50:49 浏览:741
全国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名单 发布:2025-08-07 22:36:20 浏览:275
四年的大学生活 发布:2025-08-07 22:27:58 浏览:680
大学最好的十大专业排名2015年 发布:2025-08-07 22:15:19 浏览:603
武汉大学生开 发布:2025-08-07 22:07:52 浏览:586
读研究生没有选好导师可以换吗 发布:2025-08-07 22:05:30 浏览:900
师范大学的专业 发布:2025-08-07 22:00:09 浏览:296
四川大学2015复试名单 发布:2025-08-07 22:00:05 浏览: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