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云浮人
㈠ 庞国梅的人物履历
1982.09--1985.07 遂溪师范学校学习
1985.07--1987.07 共青团湛江市坡头区委干部
1987.07--1988.03 共青团湛江市坡头区委学校部部长
1988.03--1990.06 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党委副书记
1990.06--1993.10 共青团湛江市委副书记(其间:1988.03-1991.02在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大专班政治专业学习)
1993.10--1999.08 共青团湛江市委书记(其间:1995.09-1998.09在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1996.12-1997.12挂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部长助理)
1999.08--2000.03 湛江市麻章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
2000.03--2000.06 湛江市麻章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0.06--2002.12 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其间:2002.02-2002.06在省委党校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2.12--2004.02 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4.02--2004.04 东莞市委常委
2004.04--2011.09 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其间:2007.05-2007.08在广东省第10期高级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知识专题研究班(牛津班)学习;2008.04-2009.12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习)
2011.09--2011.10 江门市委副书记
2011.10--2012.01 江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12.01--2014.09 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4.09--2015.01 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
2015.01--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十一届省委委员
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著名校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简称广外,坐落于有“花城”美称的广州市,学校入选“2011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教育部直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1981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学校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292亩,有北校区、南校区、大朗校区等3个校区,固定资产总值约29亿元;学校辖21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有在编专任教师114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05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905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知名校友:
温耀深 65级法语校友,曾任云浮市市长、市委书记、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于平 70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王华 70级西班牙语校友,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梁梳根 70级英语校友,中国外交官,现任中国驻开普敦总领馆总领事,曾任中国驻墨尔本、温哥华总领事馆总领事。
徐真华 72级法语校友,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等,法国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隋翚 72级法语校友,现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简称工发组织)执行干事,曾任中国驻希腊使馆经商参赞、商务部外事司司长。
邱举良72级法语校友,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雁南 73级英语校友,曾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创始人之一。
林迪夫74级英语校友,现任广东省政府港澳办巡视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博茨瓦纳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廖菊华 74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驻米兰总领馆总领事,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克兰总领事。
邱绍芳 74级英语校友,外交官,曾任驻塞拉利昂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悉尼、洛杉矶总领事(大使衔)。
贺同新 74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华 75级经贸校友,现任南方国际集团总裁。
王超 77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曾任商务部副部长。
王辉耀 77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方健壮 77级英语校友,现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郑立华 77级法语校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兰西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周海中79级英语校友,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氏猜测和网络语言学的提出者,中山大学教授。
熊韶辉 84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任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绍山87级英语博士校友,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曾用强 88级英语硕士校友,现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曾德祥 89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任广州博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琦94级国际金融校友,现任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㈢ 云浮有什么名人
蔡廷锴
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1968年4月25日),广东省罗定市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
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而后,他又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
赵家良
赵家良,男,创作型歌手,音乐人。祖籍云浮。另有同名医生赵家良,生于1944年10月,江苏启东人。197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78年8月至1982年1月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眼科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副主任医师,...
傅廷栋
傅廷栋,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并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育成华杂2号、3号、4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在生产上推广,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傅廷栋等在前...
邓发
邓发(1906年3月7日-1946年4月8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原名邓元钊,广东云浮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和东征战役。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
钱英球
钱英球 (1932~),笔名茵秋,广东云浮。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散文诗集《深情的叶片》、《微笑的陷阱》,警语体散文诗集《茵秋独语》,诗集《驼铃集》、《烛光·月色》、《丹麦诗旅》,报告文学集《时代的扬帆者》,散文集...
陈沛坚
陈沛坚,1942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曾任四川省万县市精神病院精神神经科医师。现任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李文开
李文开男,1940年10月生,广东省云浮市人。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陈卓达
陈卓达男,1937年11月出生,广东云浮人。中共党员。历任云浮日报社社长兼云浮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云浮市政协常委,中共云浮县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县政协常委、副主席,西江大学理事,云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等职。
苏世彪
苏世彪 广东云浮市人。骨伤科主治医师。
㈣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的介绍
广东袭省新兴中药学校1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云浮市人民政府,2001年4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同年1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重点中医药学校”。学校在今年4月份通过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成为云浮市第一所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学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中山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实行联合办学,目前大中专在校学生达12200多人。
㈤ 余为释子,然叹近佛门衰弱,各教皆兴,尤是基督天主之类!谈谈基督佛教,在传播中的优缺点!吉祥如意!
赞叹仁者赤诚弘法之心!然仁者所提之问题,实乃一庞大之论题!非三言五句就能说得清的,后学才疏学浅,说下个人的感受,“论”则难当。
基督教之所以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传播,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限于语境,只略说一下:
首先,基督教所宣扬的“信即得救”的教义很容易被世人所接受,这种“依上帝的慈悯而得救、获解脱”的教理迎合了世人不劳而获的心理。你只要信就好嘛,按时做礼拜,经常参加一些教内活动诸如唱唱赞歌、做个弥撒等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这是多么划算的事啊,这给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物质社会下的世人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其次,基督教的经典相对来说较少,这些经典都是近代由海外传来,其直白的描述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能够得到低文化程度人群的接受和传播。
第三,基督教所提出的“上帝创造了一切”的这种世界观迎合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神秘心理”。对外界他力的依赖性是人类心理的普遍共性,而基督教恰到好处的打了这种擦边球。
第四,外部环境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较多的便利条件,这个话题不好讨论,从大环境上细心体会一下就好了。
而上面说的这些恰是佛教在传播上存在的弱点:
佛教,准确的说应是“佛法”,是一个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清楚的理论,它是一个需要身体力行、用实证说话的真理。你下了多少工夫,就能证得多少现量境界,这是世人所不容易、甚至是不能接受的,试想,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现实,又有谁真的能抛下眼前的现实利益去搞修证呢?
又,由于佛法的“实证性”会依功夫深浅的不同而导致所证境界的不同,所以在每个时期的研究群体都有其不同的实证体会,因之而成的学说在佛学上形成了很多派系,由于佛法是一门实证的学问,前辈有修证体会的大菩萨们救世心切,将修证体会言之成论,以供后人修证参考,但后人却将这些经验性的东西脱离实证只作为一种学说去研究,使之成为一种学术化、说教化的并无实际意义的学问,这使得人们缺失了对佛法的正见、正信。
佛法修证的真实境界是一个很难用言语去描述的东西,很多经典对所证现量境的描述多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句,因此智慧不够、缺乏实证的人对此很难生起信心、望而却步。
由于佛法的“不可言说”性,导致了很多无修证的学说出现,这些学说又被功利之人利用,将佛法日趋引向迷信,极大地破坏了佛法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又,自佛法宗教化而成“佛教”以后,宗教界的相互排挤、胡乱的编排、攻击,破坏了佛法的本质!加之佛教上的宗教仪轨、禁忌多而繁杂,使人很容易理解为迷信,所以日趋得不到世人的正确认识。
尤其是一些教内的法师,在弘法时对经典的讲解存在大问题,依文解义还是好的,更可憎的是借此敛财,甚至为此而不择手段,这给佛教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由于佛法的“无为”内涵与当今物质社会之发展其义不合,致使佛法不被提倡与推广也是佛教日趋败落的重要原因之一,限于语境,无法言说。
总之,佛法的败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也是物质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众生共业使然,所谓“大势至”也!即便佛陀在世,现状也是在所难免的。
㈥ 云浮中学每年进中山大学有多少人
云浮中学每年进中山大学,
10到15个肯定是有的。
相关信息,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㈦ 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和明星呢
赵丽颖,赵丽颖生于河北廊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虽然说她只是大专学历,但是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话说她上的学校离我们家老近了。
㈧ 广东警官学院的法学专业怎么样啊
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简介
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的渊源,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广东省革命干部学校,1956年该校并入原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主要培训法院、检察、司法、民政、监察等部门的在职干部,设有哲学教研组和政法教研组。1958年,广东省委决定合并成立新的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设政治理论教研室、政法教研室、公安教研室、武装民警教研室,用于轮训政法系统基层领导骨干。1983年改为广东省政法干部学院,1984年更名为广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88年更名为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设有法学基础理论、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六个教研室。1988年3月,法学基础理论、刑法、民法经济法教研室合并组建法律系。法学专业自1983年开始招生,从事成人专科学历教育,为广东、海南等地输送了大批优秀政法人才。
为适应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1992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增设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专科法学专业学生。1998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后,资源得以整合,有滨江、嘉禾两个校区。学院以普通专科、成人专科、业余大专、全日制学历文凭班等教学培养为主。设法学、文秘(司法方向)、治安等专业。
200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下设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四个教研室。9月,招收第一届本科法学专业学生。目前,本科法学专业在校生1733人,专科法律事务专业在校生859人。
法律系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科研水平、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2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5人,硕士以上29人。拥有一批教学、科研方面的优秀人才:南粤教坛新秀1人,首届广州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人,广东警官学院首届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培养对象2人,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1人,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2人。此外,还有8人次在中国法学会各专业研究会、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担任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法学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复合型法律通用人才和应用型公安法律专门人才的基本手段与措施。本专业根据普通高校本科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学院特点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措施,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设置了“专业主干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特色课”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首先,本专业开有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定的法学专业14门专业主干课程。
其次,还开有立法法、合同法、公司法、婚姻家庭法、金融法、侵权法、港澳台法、外国法制史、律师与公证、证据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海商法、环境法、司法职业综合训练等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再次,结合学院资源优势,另开有公务员法、警察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与行政复议法、公安学基础理论、治安管理学、国内安全保卫学、刑事科学技术概论、预审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警察警务战术、涉外警务、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程序等法学专业特色课程。
对于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普通院校同类专业可能大同小异。但对于专业特色课的设置,不同类型的学校界定特色课的范围亦不同,本专业依托公安高校的独特资源,将公安类基础知识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是普通院校同类专业所不具有的。
二、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毕业论文与实习”五大模块的课程总体结构
升本前的专科教育阶段,本专业主要按照“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毕业论文与实习”四大模块课程结构,公共基础课程比例偏低。例如专科2004、2005、2006三个年级,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9%、29%、20%,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63%、71%,体现了“基础够用,职业培养”的观念。升本后,本专业按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改革,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毕业论文与实习”五大模块课程结构,大大加重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例如本科2004、2005、2006三个年级,公共基础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均为36%,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4%、56%、55%。不仅如此,任选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出门数也在逐年增加,本科2004级时只开设了30门,本科2006级时已开设70门,其中,涉警科目20门,体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本科教育特征
三、构建了 “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连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一贯重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依据本专业特点及“复合型法律通用人才和应用型公安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连接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计划完善、要求明确、管理规范,实务实训和实习基地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利用率高,教学效果好。
(一)课堂实践教学
本专业学生的课堂实践教学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专业课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讨论、课堂演讲、观摩审判、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等。目前,专业课中有实践教学的课程达12门,共计116学时。二是专门开设了一门实务实训课程《司法职业综合训练》,54学时。
(二)社会实践
本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由入学军训和假期见习构成。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专业通过入学军训、普法宣传、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每年组织学生代表到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云城街云楼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自愿者进行社区服务等。例如2007年9月,学生社团“法协会”部分会员在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办事处进行法律义务咨询,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三)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即毕业实习,本专业集中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12周。专业实习是进行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本专业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把专业实习当作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拓展实习渠道,重点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习基地。目前,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公安局、广东海云天律师事务所等六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这些实习单位都是业内成绩斐然、管理先进的单位。例如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曾于2001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模范检察院”荣誉称号,2002年和2007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示范院”。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2000年度、2001年度连续两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称号等。
(四)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的、也是最后的实践环节,是衡量教学水平、认证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8周,
法学专业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之根本。
法学专业围绕“复合型法律通用人才和应用型公安法律专门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为根本、质量兴校为基石、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理念,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学科方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跨越。
1.初步形成不同学科方向的学术梯队。包括谭玲教授领衔的民商法学学术梯队,夏蔚教授领衔的诉讼法学学术梯队,沈晓敏教授领衔的法理学法史学学术梯队。
2.学科建设优势逐渐显现。本专业以诉讼法学、行政法学、刑事法学学科为重点,以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学科为优势加强建设,在科研和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科优势渐显。
3.专业特色逐渐形成。通用课程和特色课程合理设置,使本专业学生能够较好了解法学专业知识和公安业务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法学专业
法学是研究法或者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广东警官学院法学专业三年的本科历程,内源于十五年普通专科教育和半个多世纪成人教育的积淀。作为一级学科,法学专业承载着学院公安类主体学科的拓展空间,是建设合格普通公安院校的基础和支撑。
法学专业现有学生1733人,专任教师45人,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33.4%,硕士以上68.9%,中青年教师86.7%,91.1%来自五大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综合性大学。专业负责人谭玲教授是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首届广州“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广东警官学院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
法学专业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质量兴系为基石、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复合型法律通用人才和应用型公安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公共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核心+素质教育+毕业论文与实习”的课程结构体系,以及“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连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中,广东警官学院法律系主任谭玲现被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㈨ 盘姓出过什么有名的历史人物
盘巧:(生卒年待考),瑶族,女,湖南江永人。著名“女书”创造者。
盘桂兴内:(公元1934~今),瑶容族;广西富川人。著名中国画画家。
盘袭:(公元1935~今),瑶族;广西全州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盘永权:(公元1936~今),广东台山人。著名高级农艺师。
盘才万:(公元1936~今),瑶族;广东乳源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盘梓华:(公元1956~今),广东云浮人。著名基础教育家。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盘荣福:(公元1957~今),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著名医生,中山医科大学教授
㈩ 粤教职2003100号
这个要根据你到底在那个地方而定...去官网找吧,我表示我身为省实的,见的外地生大部分都是分校保送的...你先告诉我在那个地方我才好告诉你啊. 2013年广东实验中学 “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招生简章 我校自2002年开办“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简称“创新班”)以来,在各地级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每年“创新班”超过90%的学生,分别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高校。截至2013年4月,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中获国际级9项、国家级奖项259人次、省级奖项416人次。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广东实验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2013年秋季招生的通知》(粤教职函[2013]38号),我校2013年高中将继续面向广东省9个地级市招录“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共100名,包括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 2013年“创新班”各地级市招生名额 地 市 招生名额 地 市 招生名额 珠海市 5 云浮市 10 中山市 5 阳江市 9 佛山市 18 茂名市 18 江门市 8 湛江市 15 肇庆市 12 合 计 100 报名条件: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获得全国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省一、二等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一、二等奖或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学生优先选送;综合素质强,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优秀,中考成绩优异,名列所在地级市前茅。 报名方法:(1)学生自愿到当地教育局报名,各地级市将在2013年7月17日前向省实和省教育厅报送“创新班”选送学生名单及相关材料。选送名单由地市教育局在完成当地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创新班”的招生条件和报考志愿,以及学生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在地市排名先后的顺序,按分配名额确定。(2)我校根据地、市选送的学生和分配的名额,严格按规定程序,择优录取,经省教厅核准后,发出录取通知书,并张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