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化学研究生导师
『壹』 大连大学有什么优势专业
大连大学的化学专业是其的一大亮点,该专业自1973年创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化学专业不仅在省内享有盛誉,还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例如,该专业曾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荣誉,这无疑提升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此外,化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科的教学水平。
大连大学化学专业的科研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作为辽宁省高水平建设学科,化学专业承担了包括国家、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在内的60余项科研任务。这些科研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促进了学科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这些科研项目也为大连大学化学专业的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学术界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在大连大学化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学术竞赛中也屡获佳绩,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此外,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许多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大连大学化学专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学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化学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教师们则通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教学内容,确保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正是这种共同努力,使大连大学化学专业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之一。
『贰』 郭和夫的个人履历
郭和夫,中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石油化学家。男,汉族,无党派人士。历任全国化学会、化工学会理事,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他是郭沫若先生与日籍夫人郭安娜所生,在郭沫若先生的11个子女中排行老大。
1917年12月12日生于日本冈山市。1923年3月毕业于日本市川小学。
1935年3月毕业于东京府立第三中学。
1938年3月毕业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
1941年3月自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科毕业后,在该校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末辗转台湾返回祖国途中,在台湾工业研究所任技正短期工作。
1949年春经地下党的帮助,终于回到了祖国大陆解放区。同年5月怀揣周恩来总理的亲笔信来到大连,应聘到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有机化学博士生导师。专长有机化学、石油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页岩油成份分析工作。在烃类液相氧化方面发展了光氧化法制异戊二烯的流程。组织了络合催化学科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了金属有机化学应用于有机合成,如三十烷醇拟除虫菊酯的研究。
1994年9月13日在因公赴外地科研考察途中突发脑出血,逝世于哈尔滨,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