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我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故事

我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08 23:40:44

A.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韩愈的《师说》中说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简渣往今来,平凡而辛勤的教师奉传道授业为天职,侍解疑答惑为本业。兢兢业业的他们开启智慧之门,教化人间根本;是美的耕耘者,是美的播种者。譬如朝露,润育晨禾;似是春风,暖撒人间。

我的导师是一位秉性朴素而又充满智慧的人。即至花甲的他还坚持在教育与科研的一线,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他为人亲和,受人尊敬,在几十年间的教学与科研中“好老师”的名声口耳相传。他先后在国内好几所高校中从事过教育与科研工作,无论在哪他在师生间德高望重,一直有着极好的赞誉。他教的学生中有的已为人父,有的初出茅庐,现今的他桃李芬芳已于四海,硕果花香渐远八方。

微风轻抚发,摩挲脸颊,南行北往期遇知音。人生十字路,雨中徘徊,向左向物棚右但求启蒙。在大千世界中遇到这样一位以科学研究追求人生真谛的启蒙导师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知遇导师是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只言片语温和而亲切,深入浅出的谈吐着显真性情。那时在与他的学生的交谈中,我认真的倾听了他的故事:他年少时左图右史,勤奋好进,靠着努力与汗水走出国门,在科学研究的路途上渐攀高峰。回国后,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与改革,曾担任过院长执管学科发展,学术风气渐臻浓厚,他的管理使得学科水平日近成熟。陆游曾诗云“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表匹夫之责,现今他虽卸去行政任职,但也从未不为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忧思甚虑。在学术研究上更加尽心尽力,展开拦蚂悄更加广泛而精进的研究,他严于律己与一丝不苟的作风与品格,踏实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一直在激励着每个人的左左右右。

现在的我已是他的研究生,相处已半年有余。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洗凉水澡,爱好运动,球类、跑步、游泳等都很擅长。每天他都会骑自行车往返学校,他认为人年老了更加需要多多运动,现在的他虽即花甲,但在他身上岁月的痕迹并不明显。

漫步校园,经常能看到他一身运动装扮,背包下健峻的身姿,凌快的步伐,有时来不及打个招呼就一晃而过。这些岁月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真性情”,这是所有熟悉他的人都认同的,更是我所喜欢他所爱戴他的地方。有时夜里彳亍于校园,抬眼望向楼宇中的灯光,无不勾勒出老师深夜办公的场景,深深的尊敬与爱戴油然而生。导师对我更像是一位年长的知己:把酒月前,不为一醉,只求半盏醇香;赏菊篱下,懒亵片叶,但观丝缕蝶蜂。一个有着善良品性的人往往都是真性情的,和他交流起来不会有一丝心理负担,可以直言不讳,畅所欲言。

每当实验室大集体聚在一起时,导师喜欢讲讲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他曾经懂得的道理和人生哲学,更喜欢谈谈当今国内外形势与社会新闻,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视野。他的想法与思路见解独特,针对性强,清晰透彻的逻辑凸显出聪明智慧的.一面,这是我们都佩服他的地方。他管理学生的方式独树一帜,从不逼迫与责骂学生,给每个人充分的自由,让我们自己做出选择与决定。他常常教育我们科学研究凭的是兴趣和热情,没有兴趣只有教条式引导毫无意义,他强调科学的真谛在于积极的探索与钻研,出色的想法与智慧来自于灵感的指引。有道是良诲如茶,清水平淡,香淡皆为缘,缘起缘落驻心间。他的教诲我一直牢记于心,不时提醒自己路漫漫而修远的上下探索中时刻做好自己。一个好的导师是人生智慧的启明星,让你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享受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一曲《采桑子》道出了多少辛勤园丁的艰辛劳碌,无私奉献。言不尽鞠躬尽瘁、诲人不倦的丰功伟绩!愿他们的智慧之星永闪光辉,长耀人间!

2013-04-13

B. 与老教授“同居”的故事(1)

在华侨大学(福建泉州)南区31号楼102室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由庄天山老教授和跨度近30年的不同届39位学生组成,这里交织着忘年交的深厚情感和学长学弟之间精神品质的传承发扬,也有力地证明了教书育人绝不仅限于课堂之上。用一句话概括:提携互济,亦师亦友;共尝悲喜,情浓至深。作为一个亲历者,我想用心地讲一讲这里发生的故事。

庄天山(1934-),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中国流星雨第一人,主要研究古天文,来华大后把研究扩展至自然辩证法、闽南文化领域,文理兼修,曾是社科系的教授,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如今已是84岁的高龄,在过去一个甲子的时代巨变中,他经历了人生的跌宕,事业的柳暗花明,如今晚年却也遭受着淡淡的凄风苦雨,丰富的人生经历锻造了他坚毅的品格,克服阻力献身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事业,更难得的是始终保持着率性活泼的心态。作为这个“家庭”的核心成员,以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着这39位成员的成长成才。

庄老为了教学方便和其他原因从84年开始,便没有和家人一起居住,独自居住教职工公寓,却也相继招纳了39位学生成为“家庭成员”,这些学生横跨了84届到如今14级,大部分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时间长短不同,有的三年多有的几个月,但都成了人生的宝贵经历。从时间上以2005年为基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庄老身体健康,生活自主,把公寓空余的房间借宿给同乡的刻苦勤奋学生,给学生提供便利和指导,又感受到年轻人的陪伴和活力;后一个阶段,庄老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大不如前,几乎每年住院两三次,生活上、科研上和住院时需要帮助,一些外省的假期不经常回家的学生就成为了主力军,这些成员也承担了更多的职责。从84年至今,这份传承一直从未间断,随着庄老的老去,102室的面孔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却是这里家的气息。

总之,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大学期间受到国家或学校的资助,刻苦勤奋、踏实认真,懂得感恩回馈,平时就热心服务社会,在庄老师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在学业和生活方面又得到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加快了学业的进步和心智的成熟,在临近毕业面临选择的时候,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前几年每年一度的庄老生日宴时,那些已经步入中年的老学长们也专门前来给庄老祝寿,激动地讲着自己当年住哪个房间,和庄老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虽然无从得知当年他们相处的情景,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感谢当年那段时光,庄老师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使得他们在学业和个人能力方面取得进步,影响着日后的人生。

下面就说说我亲身经历的近几年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梯队的接力。

现居于102室的丁同学,赵同学,李同学三位同学是这个传承中最新的链条,他们的接力棒是从10级的任同学、唐同学,11级的李同学、詹同学手中接过。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为什么来到这里,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任同学第一天到来就给庄老打洗脚水,庄老看到后急忙制止道:“小任啊,放下,这个我自己来做,你们可以适当帮我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我来这里是敬仰着您的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作为年轻人就是向您学习,为您服务的”,这样一席话温暖着庄老,也道明了加入这个家庭的目的,更是在毕业后读研期间仍践行“为您服务”的誓言,也影响着后来我们这些接力者。其次是这里其乐融融的亦师亦友的氛围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学长们没能陪伴着自己家的老人太多时间,但为庄老做足了儿孙们应尽的职责:小到生活中洗衣扫地、买菜买米、领取信件,科研上的打字校对,大到测量血压、生病住院时病榻前的端水喂药、倒屎倒尿。学长们又非常独立向上,有的热心学术投身考研,有的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成为学生组织的领头羊,有的热心志愿服务,但都把时间安排的妥妥当当,例如在2013年庄老住了两次院,第二次住院38天,无论是考研冲刺期还是校团委忙碌的工作,他们都轮流坚守在病榻前直至庄老出院。在这里,他们彼此产生深厚的友情,懂得了担当、有效地管理时间、坚定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毕业时或获得优秀毕业生,或考取了研究生,或入职了国企。在学长的引导和感染下我们搬到这个家庭,也逐渐承担起了这份角色。

作为最新的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梯队,我们真切地感受了这里的生活。无论是身份上以及年龄上的差距却丝毫没有让我们在这个家庭中造成任何的隔阂。例如我们的称呼是庄老概括每个人的特点再加上一个“娃”(闽南语指淘气的小孩子),反过来我们便叫庄老为老娃。庄老在生活中丝毫没有架子,甚至比我们还具有童心,经常用各种方法和我们逗趣;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语中又展现了他博闻强识的一面。所以生活中就真是一幅‘童颜白发,相乐其间’之景。生活上,庄老以严苛的标准要求我们,比如:内务整理、生活习惯、柴米油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节日也组织聚餐过节俨然一片家庭的氛围,另外在庄老生病住院期间,我们更是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学会做饭,了解医护知识。爱好特长上,庄老有好几项体育特长,也引导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至少培养一个爱好使之成为特长,于是我们开始爱上骑行、游泳、篮球、羽毛球,甚至有的去参加马拉松。学习上,庄老生动风趣地普及了古代史、古代文学、闽南文化,又在学业方面给予我们指导。价值观上,经常以自己的丰富经历为例引导我们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或突破点,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近两年因为庄老身体的进一步恶化,我们三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也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在庄老和我们梯队最困难的时候,那些已毕业的学长们仍然尽力地给予帮助。由于庄老去年暑假回石狮老家期间中风病重,便不得不在家休养,在此期间我们经常和庄老通电话,每个月去石狮看望他一次,也许我们现在三个成员将是这个家庭中最后一个链条。

这个持续30多年的家庭诠释了一个学者尽职尽责地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将育人的环节扩展至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对后辈年轻人的提携和关爱。也丰富了我们对于家庭、感情、事业的认知,让我们有机会获得各方面的锻炼,使得我们身在其中成长成才。如果说走向独立,懂得担当,学会生活,找到目标倾心于事业,懂得感恩并回馈社会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一个标准,我想我们比其他同龄的同学更接近这个标准,也展现出我们公管学子的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我们这39位庄老的“关门弟子”非常珍惜和感激有这份经历,感谢庄老的苦心培养,也感谢我们自己没有辜负青春虚度时光。

C. 许悠沈砚礼跟导师处对象是什么小说

“许悠沈砚礼跟导师处对象”的情节出现在小说《恃宠而骄》中

《恃宠而骄》简介类型:现代言情小说。 主要情节:讲述了许悠和沈砚礼两位研究生与他们的导师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在日常的学术交流和生活中,他们与导师建立了深厚的学术联系,并逐渐产生了情感。

情感发展: 许悠和沈砚礼与导师之间的情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朋友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困难和挑战使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和坚定,小说深入描绘了他们在面对感情时的挣扎、困惑和最终的坚定。

小说主题: 《恃宠而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还探讨了学术道德、师生关系、家庭责任等社会问题。 使读者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总之,《恃宠而骄》通过许悠和沈砚礼与导师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现代年轻人面对感情和学业的复杂心态和挣扎。

D. 我和老师的故事作文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有这样一位重要的导师,他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人生的启蒙者。他就是我高中时期的英语老师,Mr. Smith。
第一次与他相遇是在我高一的第一天。他身材高大,面带笑容,给人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感觉。当我第一次与他目光交汇时,他的热情和友好让我感到了家的氛围。而后的学术生活中,我越发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和深厚学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语法知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对英语的兴趣逐渐提升,学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除了在学习上的指导,Mr. Smith还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独立思考。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业上遇到了困难,情绪十分低落。他走过来,用他那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不要放弃,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他的鼓励让我从低谷中走出来,重新振作精神,勇往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Mr. Smith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讨论文学、音乐和电影。他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我,让我感受到了理解与尊重。我们的友谊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这份情谊不仅仅是单向的教与学,更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共同成长。
现在,我已经步入大学,开始新的征程。但Mr. Smith的身影和精神始终陪伴着我。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的鼓励和支持总是驱散我的迷茫。我决心继续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他的教诲铭记于心,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优秀的学者和人格者。
Mr. Smith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他是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引路人。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迪思想,引导我们走向光明未来。在我心中,Mr. Smith永远是那个身材高大、笑容亲切、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英语老师。我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导师,他为我点亮了人生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热点内容
海南大学专业目录 发布:2025-08-09 02:05:08 浏览:267
大学给辅导员还是老师送礼 发布:2025-08-09 02:00:49 浏览:784
美国有哪些好大学 发布:2025-08-09 01:58:32 浏览:285
英语专业南开大学考研科目 发布:2025-08-09 01:52:23 浏览:592
山东大学工科博士待遇 发布:2025-08-09 01:42:50 浏览:260
2016年三峡大学考研 发布:2025-08-09 01:37:08 浏览:451
各种大学专业 发布:2025-08-09 01:36:32 浏览:266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 发布:2025-08-09 01:31:21 浏览:824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电话 发布:2025-08-09 01:31:13 浏览:785
南通大学优势专业 发布:2025-08-09 01:29:45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