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授湄潭电商
1. 苏步青的事迹
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
苏步青中学毕业后去日本求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随后进入该校研究院,1931年获理学博士,同年回国。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早期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建立了独到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Q1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般面积度量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 K展空间。
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得系统而深入的成果。
70年代以来,苏步青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苏步青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长和名誉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该校教务长。他和陈建功教授共同把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数学系建成一个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几何研究集体。
苏步青一共发表论文168篇,出版了《苏步青论文选集》、《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等专著,有的已在国外翻译出版。
苏步青同志因病于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2. 王谟显人物生平
王谟显,1907年出生于浙江奉化县一个农耕世家。从小聪颖智慧,坚韧执著,他靠自己的努力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屡屡在各类考试中夺冠,被誉为“无试不冠军”。辛亥革命后,他响应“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号召,于1919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成为文理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在大学期间,他受到美国哈佛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勃利奇曼的指导,学业与品行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929年,王谟显毕业,随后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在剑桥的两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科技文化知识,于1949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剑大哲学博士学位。这一成就不仅在当时引起羡慕与敬佩,也为他回国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胜利后,王谟显回到祖国,先后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奉化中学和宁波中学任教。1938年,他与护士张克俭结为夫妻,共同度过战乱年代。王谟显在教学中一丝不苟,深受学生喜爱。在浙大理学院迁到湄潭办学期间,他担任物理系的园丁,受到师生的尊敬。
王谟显不仅在教学上成绩突出,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剑桥大学深造期间,他选择核科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并取得显著成果。回国后,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抑或行政管理工作多么烦琐,他都未中止过科学研究,并在量子力学、原子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56年,王谟显积极投身理科重建工作,担任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他与副校长配合默契,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浙大“第二个黄金期”立下汗马功劳。在担任副校长期间,他身兼多职,每周还要给学生上课或指导,工作极其繁忙。
王谟显关心学生的学业、品行和生活,鼓励他们为国多作贡献。他常以松篁高洁自勉,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面对恶劣的居住条件,他未有怨言,坚持为国贡献。1973年,王谟显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年仅66岁。
王谟显的妻子张克俭,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白衣天使,还勇挑家务重担,关照王先生的饮食起居。她的优良家风值得学习与弘扬。王谟显的逝世令人惋惜,但他克己奉公、品格高尚的一生将被许多人永远铭记。
(2)浙江大学教授湄潭电商扩展阅读
王谟显 (1907—1973)教授。浙江奉化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曾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教务长、副校长,浙江省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长、省科协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核理论方面的研究。撰有论文《氦核的结合能》,著有《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