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联系研究生导师套话
『壹』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导师推荐意见怎么写谁能提供一下标准,最好写出推荐意见
我们这边的规定,申请审批表,就是要填导师推荐意见的那个表,是评上了之后才填的,怎么填无所谓,吹就是了
『贰』 在做一件事情没成功之前不能告诉任何人吗照这么说考研这件事情也不能告诉考研辅导班的老师了
近几年来,考研难度逐年增大,主要是因为选择考研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突破340万人,将有250万左右的考生落榜,考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面临考研压力,很多考研学子就会焦虑,想着能不能有一些保障性的手段,帮助自己考上研究生,增加上岸的概率呢。考生就会犹豫“要不要提前联系研究生导师呢,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好呢?”
一、联系导师的最佳时间
初试前联系导师,只能给导师一个印象,这个阶段导师不会给你任何明确回复,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基本没有联系的必要。联系导师的最佳时间是初试成绩公布之后,确定自己进入了复试环节。这时候你就要尽可能地了解一下意向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会对你更感兴趣。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邮件去联系,一般不要刻意地去打听复试的内容,大部分导师不会泄露复试的内容,反而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联系导师时要注意的问题
与导师联系不要反复打电话,有些导师既要上课又要搞科研,可能会影响导师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起到相反的效果。在跟导师沟通时,不要过多的询问研究方向的就业问题,因为导师更多的关心学生的学术态度,太过实际可能会让导师讨厌。很多考生在复试之前会联系导师,然而导师似乎不是太热情,给自己的回复都是“套话”。这种情况不用太在意,因为导师没法给你确切的答复,可能他都不在复试面试导师之列。
三、专业决定了联系导师的必要性
是否要提前联系导师,与自己考研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工科专业可能需要待在实验室做实验,跟着导师做一些项目,提前联系导师更深入了解一下科研方向和性格特点,还是非常要必要的,像一些纯理论性的专业提前联系导师的必要性就要小一些。联系导师一定要看好,不要朝三暮四,明面上联系A导师,私下里和B导师也有联系,如果他们关系不错,那么很可能由于你的人品问题在复试中将你刷掉。
总之,有一些考生在参加复试之前联系导师,希望能增加复试成功的几率。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复试都非常公平,采用多导师复试、双盲复试等方式,即使提前联系导师用处也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看自己的综合表现。如果没有提前联系导师也不用担心,入学后还会进行导师、学生“双向选择”,总会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
『叁』 准研究生开学前如果没有联系到导师,等学校分配会有什么影响吗
影响肯定会有,导师的话能提前联系上是最好,只要你了解你联系的导师是个怎样的基本情况,至少不坑学生。
等分配那随机性就太大了,想后几年师生关系愉快还是在确定导师情况的基础下尽快联系。
建议你再问问看那位老师,如果还是没有动静的话你就赶紧着手找其他的。邮件发三次都没回的话已经足够理由让你去找其他导师了,不存在什么不礼貌行为,导师如果之后回复了也可以向他礼貌说明情况。
随机分配,一般都是那些不怎么出名的老师,多为年轻老师(一般不超过40岁),这样的老师好处是,你可能是他第一个学生,他很重视,什么都亲自带你,你毕业肯定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混点二作当当。
但,不排除他不会带学生,不知道怎么和学生沟通,那你惨了,但毕竟你是开山大弟子,总会毕业的,别怕,不然他怎么招学生。我觉得最怕遇到那种岁数很大了,还没学生,那你惨了,未来准备受苦吧。不仅要自己摸索毕业,还得啥事你干。
我问过我身边分配老师的,反映的问题多为:
1.导师根本不会带学生,他根本不知道这个课题对一个硕士研究生的难易程度。
2.找不到导师,可能以前没带过学生,完全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学生。
3.导师要退休了,哎,也招不到学生,我应该是他关门弟子了,导师太佛系了,问他啥都觉得可以。投出去就被怼,但是看着人家还觉得怼的挺对的。
老师在老师面前是不一样的,还有他的学生这个嘛(你要会明白他们告诉你的消息,还有你套话的技术)。还有一点就是,哪怕你和那个老师认识了,也可能你在进入他的团队才知道他是啥样(这就好比结婚后你可能才看清另一半的真面目)。
最后,多了解还是能避免一些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