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浙江大学教授严拱标

浙江大学教授严拱标

发布时间: 2025-08-10 18:17:09

『壹』 重庆交大土木工程硕士生导师介绍

兄弟,不加点分吗??

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唐伯明,男,生于1962年10月,博士,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西部山区和三峡库区公路科研、建设和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人才基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承担国家交通重点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完成的行业攻关项目《水泥砼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荣获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研究编制国家行业标准3部。

瞿光义,男,1939年3月生,教授。主要从事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持设计了重庆上桥立交桥,先后负责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工程、重庆——合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奉节长江大桥工程建设。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及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部市级和地方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8项;首创“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预应力砼八字形刚架拱桥”,获得发明专利;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有“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成套技术示范”和 “大跨径拱桥梁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

易志坚,男,汉族,生于1963年7月,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道路桥梁破坏机理与防治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交通部西部开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要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论文被SCI、EI等收录或引用数十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韩 西,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动力学、振动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试验检测。先后负责或主研了1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EI收录的论文8篇,被ISTP收录的论文1篇,主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齿轮传动耦合非线性振动冲击噪声的识别与控制”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负责的项目“桥梁振动故障诊断的理论及应用”获2004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2004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吴国雄,男,1966年10月生,博士后,教授。重庆市首届科技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立交规划与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与破坏机理、路面材料、公路边坡治理与加固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先后承担或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重要科研项目10项和其它各类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杨锡武,男,汉话,生于1963年11月,博士,教授,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路基、路面新结构与新材料研究,发表论文31篇,其中4篇被EI收录,主持研究的“山区高等级公路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研究”获9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研究”获2003年中国公路科学技术三等奖,获专利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

何兆益,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交通部科技英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

主要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道路路基路面材料、路面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山区公路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山丘区高等级公路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研究”、“重庆万州机场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应用研究”、“低造价县乡道路修筑技术的研究” “盐渍土地基机场道面修筑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出版《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半刚性沥青路面》、《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路基路面工程》等学术专著与教材共5部。在《中国公路学报》《岩土工程学报》《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EI收录3篇,受理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

徐君兰,女,汉族,生于1936年,教授。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悬索桥结构体系研究”。参加过重庆长江大桥、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广东虎门大桥、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重庆上桥立交工程、沪宁高速路锡澄河大桥、广西静兰大桥等设计和科研工作,获得重庆市科技二等奖——“斜拉挂兰设计研究”,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参研)——“静兰大桥工程”,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桥梁工程(下)”等奖项。主编出版的有《钢桥》、《桥梁计算示例集——吊桥》、《桥梁计算示例丛书——悬索桥》、《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等著作。参编有《桥梁工程(下)》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大跨悬索桥重力刚度分析》和桥梁结构分析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向中富,男,生于1960年1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桥梁设计理论(侧重桥梁结构体系、结构分析、桥梁稳定性等)、桥梁施工及控制技术、桥梁诊断及加固改造等。近年来主持、参加完成10余项省、部级及重大横向研究课题,出版《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等专著、施工手册2部,主、参编出版《桥梁工程》等教材、计算示例5部,发表论文近30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师奖3项。

梁乃兴,男,生于1957年1月,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筑路材料开发与性能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了10余项研究课题。出版了《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现代道路工程材料》等专著,施工手册一部。主编《路面材料科学》等教材,发表论文40余篇。

凌天清,男,汉族,生于1962年2月,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5篇论文分别被EI、ISTP收录。主编交通部统编教材1部,参编交通部统编教材2部,编写专著2部。完成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工程施工设备及筑路材料产品系列标准研究”特别是在楚大高速公路上利用加筋土技术成功地修筑了高度达43.75米高的特高大双面加筋土挡墙,创造了我国高速公路最高挡土墙的美誉,获得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系统地建立了一套柔性路面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方法

蒙云,男,汉族,生于1949年11月,教授。主要从事桥梁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研究,大跨径桥梁设计与理论研究及旧危桥加固改造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乌江P.F.C吊拉组合桥设计施工工艺研究》获1999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低预应力三钢混凝土连续梁研究》获2001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忠,1963年8月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博士论文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在美国工作。

肖盛燮,教授,防灾减灾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部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现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博士后。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基金项目、“春晖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20余项,获部省市科技奖8项次,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6部。在研究中形成了交通设施“防灾减灾”领域特色,首次提出“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和“工程防灾链式理论”。

范草原,1961年6月生,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路基结构物设计理论与灾害治理技术研究。

杨德斌,男,汉族,生于1964年7月,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军队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严酷条件下的混凝土”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世界华人发明金奖、军队及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博士后学术大会奖多项。

顾安邦,男,1935年10月生,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的结构行为研究和工程控制。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大跨桥梁的非线性分析、徐变分析、施工控制及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十项,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首届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教学名师,目前正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大跨PC连续梁结构行为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以及“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刘山洪 1968年2月生,博士(后),副教授,桥梁工程系。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预应力混凝土(PC)大跨桥梁的结构行为;结构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桥梁隔震设施、技术及其性能;爆炸及冲击效应的安全防护及其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智能桥梁及其设备。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施尚伟,男,1963年2月18日出生,大学本科,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动态测试与自动化仪表专业(1983),副教授,在重庆交通大学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工作,一直从事桥梁施工监测和控制、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和承载力评定、结构振动试验分析、计算机测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重大科研试验研究项目10多项,主持完成100多座桥梁的试验检测和承载力评定,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陈世民,1964年10月出生,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主要从事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包括大型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等研究方向。

撰写学术论文多篇,专著1部,教材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正从事或已完成多个课题研究,包括科技部攻关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测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工程诊断机理及承载力测试研究”,以及“北汊桥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奉节大桥非线性稳定性研究”、“南宁永和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Nastran系列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

已指导或拟指导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领域:大型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研究,桥梁工程中的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研究,桥梁工程中的工程力学,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

郭小宏 男 60年10月出生 教授 本科 土木建筑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道路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在公路资源配置与优化理论,公路建设项目管理,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养护)工艺与技术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优势与特长。

近年来科研项目及成果:主持完成的国家、省部级及国家重点工程科技项目十四项,出版著作四本。成果曾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以及部委、学校等十余项科技成果奖。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有:

1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机群资源配置和计划调度。

2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 基于PLM的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机群资源配置和计划调度。

3科技部: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高等级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技术。

4交通部:高等级公路路面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最佳规模研究。

5交通部: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组织动态设计法与机械动态作业定额应用研究。

6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公路工程施工设备及筑路材料产品系列标准。

7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旧水泥路改造施工工艺研究与施工设备指南编写。

8重庆市科委:高等级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组织与其机械综合作业定额。

田文玉 女 1964.11生 土木建筑学院材料系副教授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学专业毕业,同济大学混凝土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共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1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编写公开出版教材多本。主要学科研究方向是无机、有机胶凝材料基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贰』 吴宁一校的历史

一、东阳的历史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春秋战国: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汉三国: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埋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

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

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

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

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

宋元明清: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

近现代: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东阳解放。解放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58年划入、83年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

2003年,成为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排第13位)

二、东阳吴宁二中简介历史

学校创办于1968年,现址东岘峰麓、南市路东端,占地50余亩。学校现有教职工72人,中高级职称人数达73%;教学班20个,学生近千人。

学校曾引领 *** 。1991年首创东阳市少年军校;随后劳技教学又在省内掌声响起,有多位同学的小发明、小创造获国家专利;《东岘峰》文学社秉承卢宅“诗礼传家”之遗风,曾在全国校刊评比中获二等奖;2002年被金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授予“宣传公民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学校体育成绩出色,是金华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

当今,学校紧抓机遇,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新课改一年来,成效喜人。获得了金华市自然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东阳市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品位卢宅”获东阳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学生电脑作品多人获金华市一等奖。

吴宁二中要学夸父逐日精神,立志办成一流学校,让人民满意。

三、东阳白云雅居学区是哪里

吴宁一校:人民路以西,吴宁东路以北,南街——西经泽巷——华康路以东,中山路以东大于306号及中山路以东的兴平西路牌号,东庄小区、西庄小区的农业户籍。

吴宁二校:东阳二建围墙——原竹编厂以东,博大新天地广场及以东,环城北路以南,中山路以东到306号止及中山路以东的汉宁西路牌号,通江花园。桃岩路——新塘路——百家巷以西,吴宁西路以北,南街——西经泽巷——华康路以西,白殿小区。

实验小学:东岘路以西,吴宁东路、西路以南,百家巷——新塘路——桃岩路以东。

吴宁四校:人民路以东,振兴路以北,东站路、岘峰路以东。(除成家里小学招生范围)

吴宁五校:东岘路以东,吴宁东路以南,人民路以西,振兴路以南,东站路、岘峰路以西。

第二实验小学:东阳二建围墙——原竹编厂及以西,博大新天地广场以西,环城北路以北,中山路以西,八华路以东。(除白云片小学招生范围)

吴宁一中:人民路以西,通江路——解放路——南街——双岘路以东区域。双岘路——南街以东,东街以南,十字街——朝阳路以西区域设为吴宁一中、吴宁三中教弯蠢扮育集团中山校区初一新生自主选择就读区域。

吴宁二中:人民路以东区域;罗屏及原荣跃小学部分范围。人民路以东、吴宁东路以北、艺海路以西区域设为吴宁一中、吴宁二中初一新生自主选择就读区域。

吴宁三中教育集团中山校区(原东阳二中校址):双岘路——南街——解放路档孝——通江路以西,关山路——环城北路——望江南路以东区域。

吴宁三中教育集团汉宁校区(开发区初中校址):关山路——环城北路——望江南路以西区域。(除白云初中招生范围)

四、东阳有多少年的历史,有什么文化

1、东阳历史悠久,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新闻先驱邵飘萍、科学泰斗严济慈、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2、文化:素称“ 歌山画水”之地,教育发达,文化优渥。这里,地处浙江腹地,建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以“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闻名遐迩。这里的文化事业,管理机构健全,文化网络遍布,设施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997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1998年相继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周边九市(县)艺术精英(品)邀请大赛、“振兴婺剧”大型戏曲文艺晚会、庆祝撤县设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全市文化工作有声有色,充满了勃勃生机。 东阳的群众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好戏连台,充分显示出“民间艺术之乡”的魅力。首届工艺美术节民间文艺节目表演中,3000多人参演的《迎风大旗》、《九龙闹海》、《吴侯盾牌》、《岸龙舟》等11个大型节目,风韵独具,蔚为壮观;建县1800周年庆祝大会上,4000多人参演的《鲜花迎宾》、《东江放歌》、《三乡奇葩》、《百狮扬威》、《吉祥巨烛》、《虎鹿秋车》等美不胜收;98首届农民艺术节上的“千鼓闹黉门”表演,从2米直径的“鼓王”到小的拨浪鼓,1200多只鼓汇聚黉门广场,场面恢宏,其独特的艺术风采轰动城乡;周边九市(县)艺术精英(品)邀请大赛,反响强烈;“振兴婺剧”大型戏曲文艺晚会,是新老婺剧精英的大荟萃,赋予古老的婺剧艺术以新的活力;庆祝东阳撤县设市1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盛况空前,特别是“奔向新世纪”大型文艺晚会全由自创自导自演的节目组成,地方特色浓郁,受到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五、吴宁的个人资料

1、浙江大学城市规划系08届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吴宁简介 吴宁,男,1984年3月出生于浙江,籍贯龙游。

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同年保送浙大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遥感影像处理、城市建筑和道路目标识别、三维数字地球等方面研究。

发明专利与发表论文 目前已有两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参与编著的教材有《城市规划CAD》,多篇论文被《遥感学报》、美国IGARSS会议等收录。 2、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教授吴宁简介 吴宁,女,1931年11月出生于北京,籍贯福建。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师从黄宛、方圻教授。 教授吴宁的工作介绍 1948~1951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生物系医预科,后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1956年毕业。

长年从事第一线医疗工作,参加诊治及抢救危重患者。较全面掌握内科心血管病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

尤其是心律失常、心电图、临床和实验心电生理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较丰富。主要科研工作为临床及实验心电生理学。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药物效果、分类及电生理特征均有总结及观察。与研究生观察缺血性动物模型中室律失常的针刺反映,缺血再注中心律失常与药物的作用等。

吴宁教授早年参与创建阜外医院,后来全面掌舵协和内科,同时也参加医学院教学,主持过卫生部研究课题,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曾于1985年获得首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赴美交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带领建立并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工作,取得国内较好的疗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在2008年1月31日至2月2日北京召开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吴宁教授因其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心脏介入终身成就奖。

2009年,吴宁教授被评为“协和杰出贡献专家”。 3、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宁简介 吴 宁,女,1935年出生,教授。

1954年毕业于成都无线电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后任教于重庆大学。

1992年评聘为教授。90~95年,任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曾讲授电工基础、电路原理、电磁场原理等本科课,网络分析、有源网络综合及滤波器设计基础、电网络理论等硕士生课,和博士生课程人工神经网络、现代滤波器理论。指导硕士生12人、协助江泽佳教授指导博士生2人。

九十年代初,开始在电路原理课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按单元组织教学的教学法改革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后得到逐步推广。作为电工原理教研室主任和电路原理课程负责人,组织建设和申报优秀课程,1992年电路原理课被评为重庆大学首批优秀课程之一。

主编与科研成果 主编研究生教材《电网络分析与综合》,科学出版社于2003年3月出版。参加编写高校本科教材《电路原理》第二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85年、1992年出版,该书第二版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参加编译《信号.电路.系统资料汇编 Ⅲ---非线性电路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科研工作的主要领域为现代滤波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智能有源电力滤波技术的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智能化有源电力滤波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和控制技术研究” 于2002年获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完成了横向课题“脑电波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大功率开关电源的研制”和“逆变电源的研制”。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4、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 宁,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6年3月生于安徽桐城,1983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7月-2004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工作,2001年6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2000年7-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4年3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在哈佛大学哲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5月调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吴宁教授在国内较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研究非理性与日常生活问题,已出版相关学术专著三本,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世界哲学》、《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100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引起了学术反响和关注,为《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多次选介或转载,得到了许多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相关学术论文《非理性主义的主题及其得失》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8年)三等奖,相关科研课题“转型期社会冲突中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化解”获2001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六、1910年左右的历史

1910年

2月倪映典领导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

4月汪精卫等人刺杀载沣未遂被捕,此事轰动全国。

6月孙洪伊发起第二次国会 *** *** 。

10月清 *** 资政院正式成立,举行开院礼,摄政王载沣宣布训辞。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热点内容
安徽大学成人专升本考试时间 发布:2025-08-10 21:13:30 浏览:375
天津大学博士2016 发布:2025-08-10 21:13:28 浏览:571
中国海洋大学会计系老师 发布:2025-08-10 21:12:42 浏览:302
山东建筑大学复试名单 发布:2025-08-10 20:55:26 浏览:863
北京大学宋晨老师怎么样 发布:2025-08-10 20:45:09 浏览:184
2009年大学暑假放假时间 发布:2025-08-10 20:30:16 浏览:972
女大学生联烟 发布:2025-08-10 20:23:12 浏览:533
北京中医药大学辛国医堂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8-10 20:20:51 浏览:923
大学生综合素质a 发布:2025-08-10 20:19:07 浏览:324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发布:2025-08-10 20:18:05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