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的概念视频北京大学教授
① 亿万富豪是什么概念,到底是多少钱呢
一、人们俗称的亿万富翁就是拥有一亿元以上的资产就算是亿万富翁,这些资产可以包括不动产+无形资产+流动盗金等,还有资金。
二、具体而言:
1、不动产+无形资产+流动盗金这些加起来都是一个人的身家,亿万富翁不一定是一定要求一个亿的现金,他们用这些现金做了某些投资,这些投资也算是他的资产。而百万富翁就是拥有至少一百万资产的人,千万富翁就是拥有一千万以上资产的人。
2、亿万富翁在中国的概念:
如果有一亿资产在北上广,就算是个普通的有钱人,而在中小城市,那肯定就算是富豪了,中小城市的房子—两百万一套,买几套房产之后,剩下的资金可以开公司,使钱生钱,还能投资点其他项目,小城市消费水平低,每个月的房租或者每年年底的分红就能足够平时的消费了,活的比在北上广要舒服多了。所以说—亿资产在中国的水平要取决于某个地区,不能—概而论。
3、超亿元家庭基本上是由企业主、职业炒房和职业股民构成。其中,企业主又有不少是与房地产有关系的。
4、可以看到,亿万富豪的财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重点发展的领域息息相关。房地产是过去二十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动力,也成就了大量的亿万富豪。
三、我国的亿万富翁数量:
1、有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人数达到197万,几乎是资产上亿人数的10倍。
2、城市富豪排行:
1)排名第一的是帝都北京,拥有19900户家庭资产过亿;其次上海、香港、深圳,分别为:16700、12600、5750.
2)顶级富豪的分布,与中国经济发展格局高度契合,北京、上海、香港,经济总量高,富豪多,与城市经济的排名基本一致。
3、亿万富豪的人口比例:
全国有14亿人口,亿万富豪有1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1.2,意味着1万人中,有一人是亿万富豪。而这17万人,拥有的财富达到了25万亿,说明中国的财富差距正在拉大。
6、国际比较:
前不久,财富咨询机构wealth-X发布的《2019年亿万富翁人口普查报告》显示:
2018年全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全球共有2604位,相比2017年下降了5.4%。美国排名第一,拥有705位超级富豪,总财富达到3.013万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二,拥有285位超级富豪,总财富达到9960亿美元。
四、(1)资产的概念视频北京大学教授扩展阅读——我国的贫富差距:
1、其实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一般都是用国际上通用的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最大值是1,代表着绝对的分配不均,最小的数是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当然这两个数都是在理论上。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着贫富差距也就越大。
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2018年的基尼指数大约也在0.474,可以说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都超过了国际0.4的警戒线。但是基尼系数比我们还大的国家也是存在的,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有10%,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
3、除了收入上的差距之外,财产上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根据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1%的家庭占据着全国三分之一的财富,最底端25%的家庭只占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1995年中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达到0.73,财产不平等程度已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程度。
4、综上所述,社会要发展,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和思想都不一样,能力强的人占据的财富就多,能力差的人又懒的话,那么就会成为最底层的人。国家在对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只能从结构性慢慢调整改变,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我们个人,不想成为贫穷的那一部分人,那么你只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比别人更努力,靠自己的知识、能力、技术成为有钱人。
② 张士元的北京教授
张士元,男,满族,1937年生,教授,北京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企业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1981年,从教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此后,先后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从事经济法教学与研究。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经济法研究所所长。
张士元教授系教育部第一届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经济法博士生导师组成员,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基础理论、公司法、企业法。 《试论经济法的主体范畴与分类》、《试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论经济法的法律特征》、《论摩莱里的经济法律思想》、《浅论经济法学的范畴》、《论经济法体系》、《试论国家机构的经济职权与间接控制的法律调整》、《论我国公司的责任形式》、《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索》、《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的基本标志》、《试论母子公司的法律关系》、《控股公司的职权和法律地位》、《论经济法的主体》、《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对经济法的回顾与期待》等50余篇经济法和公司法学术论文;近几年来,主持并参与了国家哲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软科学科学研究课题16项。上述成果有10项目14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