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
Ⅰ 浙大教授赵永志个人资料
赵永志,年6月生,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2005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调至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机械研究所做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主要在氢能高压储存及安全、化工过程装备、计算颗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目前正在承担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高压储氢、输氢、加氢安全保障技术装备与应用示范,2012AA051504)及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压氢充放过程中的热物理学机制与热转换规律研究,51206145),作为负责人完成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热量自平衡型金属氢化物储放氢工艺基础理论研究,Y1100636)、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复杂气固体系流动及传热的离散颗粒动力学模拟,2005038061)、以及多项横向技术开发课题,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1项(加氢站关键技术及加氢系统,2007AA05Z152)、国家973计划课题(高密度车载储氢新体系及其安全性预测理论研究,2007CB209706)等。针对高压储氢、氢安全、化工过程装备、及计算颗粒力学等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stries》、《AIChE Journal》、《Powder Technology》、《物理学报》、《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Particuology》、《化工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2篇,其中58篇被SCI、EI收录(SCI收录30篇,EI收录28篇),发明专利3项,参与出版教材1部。201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1项。
2)受教育经历
1994年~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化工机械与设备系,学士;
1998年~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
2001年~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3)研究工作经历
2005年~2007年,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后;
2007年至今,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工机械研究所,副教授。
4)主要科研成果
①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
70MPa高压气态储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奖人员:郑津洋,王新华,刘鹏飞,赵永志,叶晓茹,姜将,魏春华,张立芳,徐平,杨健,陈立新,吴庆锋,刘延雷,刘贤信,别海燕,叶建军。
②发表论文92篇,其中58篇被SCI、EI收录(SCI收录30篇,EI收录28篇),近三年主要代表性论文如下(*为通讯作者):
[1] Yong Zhao, Gesi Liu, Yanlei Liu, Jinyang Zheng*, Youchuan Chen, Lei Zhao, Jinxing Guo, Yuntang He. Numerical study on fast filling of 70 MPa type III cylinder for hydrogen veh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17517-17522.
[2] Yong Zhao, Yi Cheng*, Changning Wu, Yulong Ding, Yong Jin. Eulerian–Lagrangian simulation of distinct clustering phenomena and RTDs in riser and downer, Particuology, 2010, 8: 44-50.
[3] Yong Zhao*, Maoqiang Jiang, Yanlei Liu, Jinyang Zheng. Particle-scale simulation of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behaviors in fluidized bed with immersed tube, AIChE Journal, 2009, 55(12): 3109-3124.
[4] Maoqiang Jiang, Yong Zhao*, Gesi Liu, Jinyang Zheng. Enhancing mixing of particles by baffles in a rotating drum mixer, Particuology, 2011, 9: 270-278.
[5] Youchuan Chen, Yong Zhao*, Hongli Gao, Jinyang Zheng. Liquid bridge force between either two unequal-sized spheres or a sphere and a plane, Particuology, 2011, 9: 374-380.
[6] Gesi Liu, Yong Zhao*, Yanlei Liu, Jinyang Zheng, Shuiping Sheng, Shuxin Ha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xplosions caused by resial pressure in quick actuating vessels,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stries, 2011, 24: 156-165.
[7] Yong Zhao, Yulong Ding, Changning Wu, Yi Che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odynamics in downers using a CFD-DEM coupled approach, Powder Technology, 2010, 199: 2-12.
[8] Yan-Lei Liu, Yong-Zhi Zhao, Lei Zhao, Xiang Li, Hong-gang Chen, Li-Fang Zhang, Hui Zhao, Run-Hua Sheng, Tian Xie, Dong-Hao Hu, Jin-Yang Zheng*.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emperature rise within a hydrogen cylinder ring refue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 35: 2627-2632.
[9] Jinyang Zheng, Haiyan Bie, Ping Xu*, Pengfei Liu, Yong Zhao, Honggang Chen, Xianxin Liu, Lei Zh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pressure hydrogen jet flames ring bonfire t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783-790.
[10] Zequn Cui, Yong Zhao*, Youchuan Chen, Xiao Liu, Zhengli Hua, Chilou Zhou, Jinyang Zheng. Transition of Axial Segregation Patterns in a Long Rotating Drum, Particuology, 2013, in press.
Ⅱ 谁能告诉我浙大教授郑强的详细情况
我也是通过浙大女的文章才去找郑强教授的演讲视频来看的,56,youku,土豆上都有回,我几乎都找来看了。。 非常答喜欢郑强教授的精神、观点、风格,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知识分子。
关于浙大女的文章,最近查明是一个男的冒用浙大女的名义写的。
也许这位网男也是位愤青,哈哈,他痛恨中国有些极度崇洋媚外贪慕虚荣享受的女生没有丝毫民族自尊心甚至作为女性应有的基本自尊,实在可悲,所以他用有点变态的方式写了一篇所谓反对郑教授的文章。又闹的一些网络右粪高兴的不得了。这些网络右粪真是愚蠢得可以。
Ⅲ 郑强个人资料及简介
郑强被称为中国最红的网红校长、网红教授,经常以犀利的观点赢得网民的爱戴,三观很正,倡导现代大学生要爱国,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强到底有多少强。
郑强,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郑强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5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篇,大于5的33篇,大于3的167篇,SCI他引4600余次。
15岁就读于重庆市29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天,郑强特意起了个大早,步行十几里山路来到考场,中午的饭菜就是一个干馒头加上几颗咸菜。少年吃的苦中苦,培养了过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当时所有学生都要自己缝被子,郑强自己缝了三小时50分钟,手上扎了无数个针眼。在浙大求学期间,每日游历于书山学海之间,一门心思扑在化学专业强。浙大当年在战火中西迁的历史对郑强影响很深,他被老一辈大师们的深深爱国情怀感染。
1982年8月22岁的郑强大学毕业,进入化工研究院担任助理工程师,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方面的研究。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项目获取了博士学位。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攻读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在那个年代,郑强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国外求得一个不错的差事。留日结束后,日本教授挽留郑强,开出了很高的待遇,郑强都婉言拒绝。
1995年,留学回到中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在浙大的三尺讲台上一待就是一七年。在浙大担任教授的日子,把该拿的荣誉拿了个遍。浙大学子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不过。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在贵州大学任校长期间,整治教学、重修校门、完善基础设施,落成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拆除职工餐厅、购买校车,肖丽高考时因身患骨癌,在只有一人的考场参加考试。她在生命最痛苦的时候,怀揣着对大学的梦想考上了重点大学。2012年7月19日,郑强作为贵州大学的校长,驱车到肖丽的病床前,把那份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亲自送到了女孩手里。
郑强被称为当代鲁迅。演讲气势怼天怼地,极具煽动性。一年上百场演讲,每场都座无虚席,掌声连连。他自己说做专业可以悄悄摸摸。但是做教育一定要大张旗鼓,对社会上的一些观点总是针砭时弊的发表自己的看法。2020年4月,一位海外留学生在网络上公然辱骂中国同胞,正强毫不留情地痛斥道,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天天像个救世主一样评价自己国家,要知道,那些臭名昭著的汉奸就是从痛恨和辱骂祖国开始。别人不敢说的,他言辞犀利地将其摆在明面儿上,别人不敢做的,他毫不留情地把事情做出来。针砭时弊,妙语连珠,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成为身上撇过去的表现。
针对当今教育重视成绩不看过程的教育现状,正强在演讲中大批特批当今的教育是功利性,把出人头地、获取成功当成了唯一的目标。有些家长得到了他想要的,就不再要求孩子能得到,反而一些普通人自己没得到,就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得到,字里行间里满满流露的都是对。
2020年,在任正非的坚持下,华为“鸿蒙“生态班“落户”西北工业大学,避开了学者们期望的清华、北大。清华大学因为美院毕业走秀中小米眼遭到网友讨伐,甚至有人建议上郑强当清华的校长,可见郑强在网民心中的地位很高。郑强提出了著名的下蛋理论,不能让自己的鸡全飞到隔壁去下蛋。
2020年郑强走马上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与企业共建了20多个产业研究院,引进了大批量的高精尖人才,单是清北的博士人才就已经将近50人,提出学生要感恩后勤人员,每年毕业生都要向保安等后勤人员鞠躬致谢。
郑强教授是一位敢怒敢言,敢作敢当,极具个性的学者。他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发人深省,在学界和网络掀起舆论浪潮,每每直刺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
Ⅳ 浙大张树友教授是几级教授
张树有,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浙江大学工程及计算机图学研究所副所长。
张树有:男,1984年7月毕业于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化工机械专业,先分配到浙江丝绸工学院(现为浙江理工大学)工作.1989年考入浙江大学研究生.已获工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工程及计算机图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计划第一层次.获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亿利达优秀教师奖.获包玉刚出国留学奖学金,
张树友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教学工作有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科研双挑并做到了双强,科研成果显著.负责承担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攻关子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16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在中央级出版社合著出版专著1本,面向21世纪教材2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提名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登记权5项.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
Ⅳ 10年了,22岁浙大毕业,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的浙江女孩,现状如何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张为《渔阳将军》
10年前,有一个浙江女孩陆盈盈,22岁就毕业于浙江大学,随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26岁在康奈尔大学做博士后。
正在大家不知道陆盈盈何时归来之时,2015年8月,27岁的她婉拒了导师的热情挽留,毅然选择回国,全职入职浙江大学工作,成为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四、结语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有人说女孩子不适合做科研,但是陆盈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孩子一样可以做科研,而且成果不输于男生。
近年来,我国的女科学家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90后女孩,如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的杨树、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博导的刘明侦;浙江大学27岁博导刘琬璐;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导李琳等等,她们都是中国新一代的女科学家。
对于陆盈盈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Ⅵ 郑强个人资料及简介
郑强个人资料及简介如下:
基本信息:郑强,男,汉族,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成就: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52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篇,大于5的33篇,大于3的167篇,SCI他引4600余次。
教育经历:
-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后进入化工研究院担任助理工程师。
-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攻读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工作经历:
- 1995年,留学回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并在浙大任教多年。
-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
- 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期间整治教学、完善基础设施,落成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
- 2020年,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与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引进高精尖人才。
社会影响:
- 郑强以其犀利的观点和爱国情怀在网络上赢得了广泛关注和爱戴,被称为“中国最红的网红校长、网红教授”。
- 他经常发表对教育现状的批判和见解,提出“下蛋理论”等著名观点,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郑强的演讲气势恢宏,极具煽动性,每年上百场演讲都座无虚席,掌声连连。
个人特点:
- 郑强教授是一位敢怒敢言、敢作敢当、极具个性的学者。
- 他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发人深省,在学界和网络上掀起舆论浪潮,每每直刺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