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别研究生导师热不热门
⑴ 当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什么条件
当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政治与职业道德:
- 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
- 热心于研究生教育事业,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健康状况:
-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够胜任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学术背景与专业知识:
- 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 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
学术交流与更新:
-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保持学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教学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 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团队协作精神:
- 与同事、学生以及其他科研人员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 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
科研能力与成果:
- 注重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不断进行科研创新。
- 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⑵ 研究生选导师要注意的4件事情
我目前就读于一所211/985的高校,刚经历完选导师的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其中要注意事项,我想就我自己的经历谈一谈我的看法。
1、越早联系导师越有优势。
这里的“早”最适当的时间就是确定拟录取之后,如果你有非常喜欢的导师,那就可以提前联系了,先主动的人先抢占先机。
我自己是等到开学导师见面会后,才想到写邮件给老师,结果老师回复说他已经答应了另外一位学生,所以不好反悔。
2、导师排序由热到冷
这里的“热”和“冷”是指老师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如果导师太抢手,你不把他放在第一志愿,那第二三志愿也就不用考虑了。因为导师匹配时是从第一志愿开始的,一个老师又一般只带一两个学生,所以基本上不会轮上第二三志愿。
我自己就是把我最中意的导师放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如果见到有同学把我想选的放在第一志愿的,我就会考虑其他的导师,第三志愿就是放那种比较冷门或是新手的导师。
3、积极的获取导师信息
导师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哪个领域,导师今年带几个人,导师的性格是被动的还是主动型的,这些都是要提前了解清楚的。
我有一个同学给导师发了自荐邮件,导师也挺肯定的回复了他,结果却被调剂了,因为这个导师今年只带一个人,连导师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学校导师所带的人数大约是所在系的教务处进行分配的,所以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得到导师回复之后,双重确认。
4、调剂之后积极协商
如果你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导师,被调剂到了其他的导师的名下。而调剂到的导师的方向与你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也很大的出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教务老师进行积极的协商。
我们班一个同学就属于上述这种情况,他在朋友的劝说之下主动的找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老师说会上报系领导来处理的。我不知道最终情况如何,但是只有积极争取才会有机会。
其实对于文科专业而言,能够成为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就证明这些老师都挺厉害的。即使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只要跟着分配的导师好好的研究学习,也是一样的会有很好的发展,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且其他的导师你都可以找他们请教和学习的。
⑶ 考研面试没戏的5个征兆
第三个预兆是在面试中,如果导师给你提出的问题明显超纲,那你基本就没戏了。有些考生很自信,进入面试场地后骨子里就透露着骄傲的劲,对导师也不是很尊重,这就容易坏事了。
其实在复试中,导师要是想难住你那太容易,随便一问对考生来说可能就会超纲。所以学生一定要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展示能力但不要骄傲,否则你可能就会接收到导师的超纲提问。
第四个预兆也是在面试中,如果导师问你问题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可能会出问题。有些考生可能会觉得,问的少是因为导师对我印象好不想要为难我,问得多是因为重视我。
考生别自作多情了,过短基本是因为导师觉得问不问没啥必要,过长基本是因为导师问了半天也没有了解你的能力。
以上这些都是考研复试“被刷掉”的预兆,可能是导师在有意地提醒你,考生不但别自作多情,更要提早做好下一步打算。
⑷ 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
很多学生选研究生导师,喜欢选那种名头特别大的,或者当学校、学院领导的,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特别盲目。因为越是社会职务多的导师,越是没有时间指导学生。特别是那些有行政职务的导师,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更不用说指导学生了。
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