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老师没卵用

大学老师没卵用

发布时间: 2025-08-14 08:39:59

㈠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卵用

文凭很重要,当然,你如果被骗了,你只是花巨款蹭了四年课,最后没有文凭。你觉得值不值呢?毕竟你学习了啊,你获得了和其他真正的大学生一样的教育啊!

但你肯定觉得不值,因为文凭是你以后找工作的最重要的武器,而学习经历一文不值。所以读大学,并没有什么卵用。

如果你问一个经济学研究者,读大学是不是没有个卵用,他会告诉你,就算学的东西是没用的,文凭也是有用的。

一个标准的解释是,文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雇主不知道你是高能力的还是低能力的,而文凭就起到了一个信号传递的功能——高能力的文凭高,低能力的文凭低。

你立马就想到了,这个东西不是“激励相容”的,因为低能力的完全可以读一个高文凭,来冒充高能力的人。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假定,高能力的人读书更容易,低能力的人读书更困难,所以高能力的人总能选择一个受教育水平,使得低能力的人也接受这个水平的教育时成本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还不如接受一个低教育水平,获得低工资呢。

如果你接受这个解释,你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制度遵循一套非常荒唐的逻辑:学习是痛苦的,文凭体现了你忍受痛苦的能力,你忍受痛苦的能力越高,越容易获得好工作,所以读大学就是去受苦去了——就像你明明讨厌吃辣椒,但是你觉得吃辣椒显得很爷们,别人不敢欺负你,你就拼命吃辣椒,辣得你快不行了。

所以你们会听到一种说法:高考没有别的用,就是把聪明的从笨的里筛选出来。不过你会感到纳闷,既然高考的唯一作用就是信号传递,那我们干嘛要浪费四年时间,去学些没用的东西呢?要知道上大学的成本太高了,除了交学费之外,光是学习,应付考试也是一种痛苦,与此同时,你的经济系哥哥姐姐会告诉你,这里还有一种叫做“机会成本”的东西,就是你本可以把上学的时间用于工作,那么为了上学你少赚的钱也是你的成本。既然如此,国家为什么不干脆高考完了直接发文凭,让我们少受四年罪呢?

让我们接受你计算成本收益的方法。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教育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收益,是要远远大学给个人带来的收益的。这就是经济学家经常说的“外溢效应”。就像抽烟的人给别人带来了负的外部性,知识给其他人带来了正的外部性,而你在计算自己的成本收益的时候,没有把你获得知识给其他人带来的收益算进去,而国家是站在整个国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然要算进去。

你说关我屁事,我的梦想是考上北京大学,做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看到我的发小小学没毕业就去打工,现在腰缠万贯了已经,再想想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一个个都很牛逼,都没读完大学。可见读书没用。

这个问题就和中医等伪科学一样,你总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假如我告诉你彩票中奖能得1千万,你肯花1百万去买彩票吗?你肯定不会,因为你知道得1千万几乎没有可能是你,但是你却认为小学毕业就能腰缠万贯的肯定是你,大学毕业卖猪肉的也肯定是你?

所以你需要数据,无数的数据。当你发现平均来说,收入越高的,学历也越高,并且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你就不会只想着你的小学同学,而对你的决策有了一些较为科学的依据。

且慢,聪明的你立马想到:这个依据是虚构的。考虑以下事实:

1、越有钱越能赚钱,越有钱越喜欢多接受教育,而其实教育和收入本没有关系。

2、智商越高越能赚钱,智商越高越能多接受教育,而其实教育和收入本没有关系。

是啊,如果收入的提高仅仅取决于你们家本来就有钱,或者你智商本来就很高,那么教育又成了浪费了。问题是,你的数据能告诉我们更加精确的因果关系吗?

很简单,既然如此,我们就找数量足够多的孩子,要求他们具有同样的智商,同样的家庭背景,然后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教育,对照组不接受教育,同样22岁让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20年后看看他们的收入如何,不就完了?奥对了,我们的实验必须是“双盲实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是哪个组,雇主也不知道。

你会说扯淡,你自己接受没接受教育你都不知道?那我们可以给他们类似“安慰剂”的“安慰剂教育”,就是看起来很牛逼的知识,实际上没有半点用处,比如你们高中的《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你会说那不行,万一我是对照组,万一教育真有用,我这一辈子不就完蛋了吗?你赔得起吗?你怎么能拿人当小白鼠呢!

我当然不会,就算我想,也没有人资助呀!要想获得满意的结果,样本足够大,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足够严格,这么多钱哪来的啊!

这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社会科学很难做严格的实验,他们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是他们不能干预人,只能做一个真实世界的观测者。

那么我们去真实世界找找。等等,你刚才说,我们的实验要把同样智商,同样家庭背景的人,一个上学,一个不上学,然后比较收入,我们有现成的啊!就是双胞胎啊!如果双胞胎一个上学,一个不上学,岂不是可以看做把其他因素都控制住了?是的,但是双胞胎也有很大的内生性,因为毕竟双胞胎做不到完全一模一样。

你又可以这样想,问题的关键是能力相同的人随机分为两组,有没有一种情况是,上不上学是完全随机的?在某种情况下,上不上学就是完全随机的,例如我们知道,我们每次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可能脑子抽了,少得了几分,脑子忽然灵光了,多得了几分。所以我们说,601分和599分,其实能力是一样的,区别就是601分的比较幸运而已。

那就太好了,如果分数线是600分,岂不是正好601分和599分是能力相同,又随机分成获得教育和没获得教育的两组,我们只要比较他们的收入差异不就得了!这就是断点回归的思想。

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这种事情,不用我们像自然科学一样设计实验,就能起到实验的效果,我们说这叫自然实验。再举一个例子,你也许是一个星座爱好者,那么请问,出生月份和接受教育有关系吗?

有关系。例如我们有义务教育法,规定16岁以前不能上班,如果你7月份生日,读完初中发现你年满16岁了,又不想读高中,你就去上班了,如果你5月份生日,读完初中发现你差接近一年才能到16岁,按照规定你不能上班,你得等快一年,你可能就想着,这段时间不能浪费,要不我再读个高中?

你看,16岁这个年龄,是执政者脑洞一开给规定的,这就是个自然实验。假如每个月份的人分布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月份的人接受教育也是相同的,例如1月份有20%大学生,20%研究生和60%高中生,那么10月份也会有20%大学生,20%研究生和60%高中生。但是一旦有了这么一个规定,有的月份就会多接受教育,有的月份就会少接受教育,那么他们的收入是否有差异呢?

有人把出生月份作为接受教育与否的“工具变量”,出生月份能作为教育的工具变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出生月份自身和收入不相关,只通过教育影响收入;第二,出生月份和教育高度相关。如果第二条不满足,我们说这叫“弱工具性”,你很容易发现,这里很有可能是个弱工具变量,例如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上高中了!

我们中国的学者发现,这个东西在我国80年代的城市人口中,是和教育高度相关的!原因是当时我们的国家创造不了多少工作岗位,而且我们城市主要就业的地方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很多时候是“继承制”,有一个岗位空缺,就有一个孩子能去上班,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孩子没满16岁去上班了,其他家长会不愿意,因为这相当于挤占了他们孩子的的工作岗位,所以他们就去举报,与此同时,当时大家普遍的受教育水平都不高,有了个工作就直接去工作了,谁还去上学呢?所以出生月份就和教育高度相关了。

你看,我们有这么多科学的办法帮助你决策!然而你会问,你说了这么多,那么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收入呢?等你考上大学自己去研究吧!

㈡ 为什么现在好多人觉得读大学越来越没用

读大学没用,这句话首先是彻彻底底的错误的。一个人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其人生产生影响,大学是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又美好的经历,怎能说读大学没用呢?从这句话本身来看,逻辑有问题。你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对你的将来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读大学没用首先逻辑上解释不通。

刚才有点强词夺理了,其实我能理解说出读大学没用这些人的潜台词:读大学,出来还是打工,挣不了多少钱,所以没用。

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怎么样 客观真实!

二工大很普通,教育一般,师资一般,地理位置也不偏,两站路就有地铁(奉贤三校偏吗?总不能在市中心建学校吧?),总之对得起它是个二本院校的名声。当然,二工大肯定比不上清华复旦,这个没得说,考的上清华复旦的也不会来问二工大。但是不可质疑的每个学校都有尖子,每个学校也都有败类,遇到一两个不怎么拔尖的老师或者同学就黑整个学校都不好,我只能说是当事人心理素质太差。觉得二工大是最小的学校?EXO ME?你来过?学校大你没事儿逛着玩吗?每天早上临迟到你一定就希望学校小一点了。二工大不小的,从宿舍走到校门口半把小时呢!如果有兴趣想丈量二工大面积的欢迎来玩~另外地域歧视的那些同学,我只想说二工大的气氛还是很和谐的,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意外。在班级里挑大梁有用?春招秋招就招你们一个班?这跟高考考班级前十一样啊,没卵用。本科班里前五全是上海人的也没见出来吹的。所以上海的外地的都一样,除非你想毕业就滚回老家,不然想在上海混出点名堂的总得有几个上海的朋友教你上海的套路。还有,我老师考试从来不出原题,我很奇怪,毛概马哲之类的课老师节节课点名堂堂课闭卷抽查,临考了还来个小惊喜,让你考个选修花一周去复习就叫好老师?选修和公选的老师为了我们能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自己的专业课牺牲了自己考倒我们的机会好吗?要求老师学的精,那你自己呢?毕业拿到的是中科院的院士学位?你一年付多少学费?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别站着说话不嫌腰椎间盘突出了!我说自己是二工大的从来没丢过我父母的脸,比起在那些一本里垫底年年重修,我拿奖学金回家的时候我爸妈都发朋友圈。专科本科同校也好拿来吐槽,我也是醉了。二工大没有研究生?别的学校难道没有中高职贯通?就因为这个学校以前是成人夜校所以就瞧不起?你挑学校,学校挑你吗?学校收你的时候只看成绩,有没有查你祖上三代啊!我的天,二十年前你居然是一只手指可以捏死的卵子,不收!你的智商没有过200,不收!你小学的语文有一次不及格,不管你别的成绩怎么样,不收!是这样?我二工大学生心里脆弱?你火眼金睛能看见我的心?不务正业?我告诉你我们专业经常出既拿奖学金又能兼职月薪过万的学霸怎么办?(我就是兼职教日语,自己也是日语专业,靠做家教月薪过万,专业老师那边随便问,他们都知道我)。每个学校都有考前忙一整子一个学期就过完了的专业,不然为什么说“专业选的好,年年赛高考”,古语诚不欺我!至于学校有人跳楼……我真的不想放校园炮,某桥学院出变态手机都是偷拍女子下体,优等生半夜偷拍女浴室,某理大学每年湖里死一人。所以这些学校都不好?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都不好?学校的好坏跟学生的素质没关系的吧?有些人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坏料子,所以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每个孩子心理素质不一样吧?二工大不能咋样,二工大就这样!但是我的母校只能我自己说它不好,但是它有千万种不好我依然感激它高考之后的收留和毕业之前的培养,并且热爱它所有好的方面,尽力改善它不好的角落。[我不是单纯喷,我们讲道理嘛!这个学校毕业或者在读的学生比那些校门外面的人更有发言权吧!我很气愤,只在于一些没有亲身体会过的局外人轻描淡写的抹黑,只在于那些闪光的真相不易被人发现]

㈣ 为什么有人说老师的工资不高

网友一:

我研究生毕业后在省会城市的大学担任教辅,学校是一本院校,省属高校,但是我们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拿到手三千块左右。我现在工作三年,算上年底的绩效,一年大概四万多,这样折算一下一个月也就四千,对比一万五起的房价,每个月至少1千多的生活费,还是感觉压力山大。

很多人说老师工资高,是考虑课外补课,但是现在管的那么严,在学校任教的老师,其实不太敢在外面上课,相对于教师群体,在外面补课的只是少数。也有人说大学老师多轻松,一周几节课,工资还高,有的外面还有项目,挣钱很多,这又是道听途说。外面做项目的有,但那是有的专业,像我们学校,这一类的就很少,我们天天上课,有的老师课是少,但是要做科研,没有文章,什么都没有。

网友二:

教师工资的确很低,但是低工资不是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也低,这点从教师的称呼上就可以体现“臭老九”,排第八的是“娼妓”,第十的是“乞丐”。我曾经当过老师,去动员辍学学生返校上课的时候,学生家长是屠夫,还是乡镇的哪种(小村里)。

家长问我:“老师你一个月工资多少?”我说刚参加工作,一个月1200,早读没钱,晚自习一晚上三块(乡镇中学,别说有偿补课了,我无偿给学生补课,学生都没几个愿意来)。家长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你们老师都是读书人,工资才那么点,我一个集市就可以赚那么多了,读书,读书有卵用”。然后学生没回校,然后我觉得家长也说得对,就下定决心转岗,再也不当老师。

网友三:

先从编制老师说起,老师的工资不是全国统一的,即使是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市的工资也不一样的,如果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同等级别的老师,普遍比一般发达地区要高个好几百,甚至一千多元。

我在的一个小县城,如果是刚刚考试编制的教师,可能会低一点,这个先不说。一般编制教师都是在3000以上,如果是教龄高的教师,工资基本都是4000+了,甚至5000的都有。

老师暑假和寒假还有避暑和取暖费。教师的工资上涨很快,国家对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工资几年会涨一次,每次也不多。教师这个职位只要考试上编制,基本衣食无忧,工作稳定,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非常体面,考试教师编制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网友四:

合同制代课老师工资比较低,没办法,都是一起上课,工作也没少干,工资就是没有正式老师拿得多,这个不讨论。

还有一种是私立学校的老师,这类老师相对编制老师工作量要大,会很累,但是收入会高不少,一般5000以上。这个会和升学率和成绩提高量有挂钩的,私立学校收费高,教学质量也有保证,不然很难招到学生,这点教师也要有保证,会高薪挖好的老师,也会高薪留着老师,私立老师在当地一般都是高收入人群。

还有暑假和寒假能自己开办补习班或者去补习班上课,一个假期挣个八千五千的,也不少的。这点编制老师很羡慕,教育局有规定的,是不能外出补习或者开补习班的,私立教师就会没有限制的。最后,教师这个职业收入不低,也不会是最高,他们小日子过的并不苦的,并不会想问题中说的那么寒碜。只有老师收入高了,才有尊严在课堂上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祖国未来。

网友五:

给个工资条(标准)大家看看,16年9月份新招的教师,这是17年一月的工资标准。跟我一起考进来的老师毕业后工厂合同工人,比这高1000多,现在他都想走了!我之前私立学校当老师的,唉,现在都拿不到以前的一半!

网友六:

作为一名高校的年轻老师,忍不住回答一下,教师的工资和地域,学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些好的学校,确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教师的工资应该是中低收入。

就我知道的来说,城镇小中学教师的工资在国家的扶持下,已经算是中等收入,这个收入主要是和房价对比的。而高中的老师工资福利一般也都不错,起码在我上高中的时候,10年前,他们的工资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我当时上的学校只算是二流的学校,重点学校应该会更好一些。不过一些乡镇的教师工资真的很低,当老师一辈子,留下的只是穷酸气。

Attention:

当教师就要教英语,这样工资才高。建议你瞧一瞧上图右下角,那个地方有外语社群,有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人在那里跟大家交流,这样进步很快,找到它就能进去噢!有啥想说的,欢迎留言!

㈤ 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为什么让很多教师纷纷叫苦

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开学季,教育部下发了一个通知,学生和家长们纷纷叫好,很多教师却直呼好日子到头了。这个通知到底说了些什么内容呢?原来,这则《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一部分高校教师心情沉重——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对于教育部这个规定,你怎么看?

热点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信息考研 发布:2025-08-14 11:38:30 浏览:1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 发布:2025-08-14 11:38:24 浏览:830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发布:2025-08-14 11:19:55 浏览:911
海南大学教务办工作时间 发布:2025-08-14 11:18:20 浏览:136
西北工业大学单项奖学金名单 发布:2025-08-14 11:09:34 浏览:48
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 发布:2025-08-14 11:07:22 浏览:905
云南大学农推硕士考研书目 发布:2025-08-14 10:58:20 浏览:190
对大学生的批判 发布:2025-08-14 10:56:32 浏览:40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车教授 发布:2025-08-14 10:54:59 浏览:523
川师生科院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14 10:54:19 浏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