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粉末冶金黄教授
1. 中国钨业协会的理事成员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孔昭庆 中国钨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教授级高工
王立新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际商务师
王温阳 临朐县卧龙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
韦星林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副局长 教授级高工
冯小平 广东连平珠江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甘正圣 江西大吉山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卢伟民 长沙中南凯大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究员
巨建辉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庄志刚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高级工程师
刘 刚 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刘玉信 文登市正兴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工师
刘同高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刘良先 中国钨业协会秘书长 高级工程师
刘澜明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许 凌 江西赣中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工师
阳云徕 湖南创大冶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仁春 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吴冲浒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 教授级高工
吴国根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宋国华 江西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高级职业经理
张 平 甘肃新洲矿业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张 毅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张忠健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张建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 研究员
李 渝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经济师
李炳山 北京钨钼材料厂厂长 研究员
汪壮瀚 赣州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陈启丰 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济师
邹汾生 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陈建权 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济师
陈振亮 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林福来 福建金鑫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武平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难熔分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周美玲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周菊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 教授级高工
易健宏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博导
单水桃 湖南三三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会计师
欧阳伟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工
贺建昌 衡阳市南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经济师
钟伟良 江西大余伟良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晓云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经济师
徐光太 廊坊市钨钼材料厂厂长 高级经济师
耿日军 吉林钨钼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袁光平 铁山垅钨矿矿长 高级工程师
郭天煌 洛阳豫鹭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郭成珉 江西耀升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再荣 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经济师
高长春 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高级工程师
唐武军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崔建民 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
康志君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 教授级高工
曹晓秋 赣州市赣南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程师
黄长庚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高级工程师
黄国平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黄国梁 无锡恒丰硬质合金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黄泽兰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铁山 赣州特精钨钼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级经济师
厥兴正 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温李水 韶关石人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工程师
游九香 大余县经纬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庆宁 赣州市海盛钨钼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曾欣荣 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熊小明 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熊正明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潘晨湘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按姓氏笔画为序)
左铁镛 北京工业大学院士
吴健常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
康 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会长:周菊秋
常务副会长:孔昭庆
副会长:王立新 刘同高 何仁春 钟晓云
秘书长:刘良先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孔昭庆 刘澜明 庄志刚 吴国根 张 毅 陈启丰 陈振亮
邹汾生 周菊秋 钟晓云 高再荣 黄国平 黄泽兰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高级顾问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古德生 中南大学 院 士
孙传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院 士
李正邦 钢铁研究总院 院 士
黄伯云 中南大学 院 士
裴荣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院 士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顾问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林生 江西理工大学 教授
王殿阁 原中国有色金属南昌公司经理
卢忠效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教授级高工
吕大铭 钢铁研究总院 教授
吴荣庆 中国矿业联合会 研究员
张文朴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张启修 中南大学 教授
李世魁 钢铁研究总院 教授
李洪桂 中南大学 教授
杨宇锋 中国轻工业光源材料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
陈燕生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 教授级高工
林伯颖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贺跃辉 中南大学 教授
姜 恒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材学院 教授
饶振华 江西有色金属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高工
赵慕岳 中南大学 教授
范景莲 中南大学博导 教授
殷为宏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教授
谭运金 桂林地质调查所 教授级高工
戴民声 湖南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高工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方季云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钨部副总经理 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少华 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部部长
罗 茵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科协秘书长 高级工程师
周国宝 中国钨业协会副秘书长 教授级高工
钱文连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海沦公司)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黄兴唐 赣州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会计师
谭 华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工程师
谭炎泮 中国钨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秘书处处长 高级工程师
中国钨业协会五届理事会
各分会挂靠单位及分会领导任职名单
一、地质矿山分会(会员单位52个)
会 长: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澜明
副会长: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副局长 韦星林
铁山垅钨矿矿长 袁光平
韶关石人嶂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温李水
秘书长: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营销部主任 谷少华
二、冶炼分会(会员单位23个)
会 长: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黄长庚
副会长:潮州翔鹭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启丰
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熊小明
大余伟良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伟良
秘书长: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海沧公司)总工程师 钱文连
三、硬质合金分会(会员单位71个)
会 长: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忠建
副会长: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徐尚志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冲浒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羊建高
秘书长: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科协秘书长 罗 茵
四、钨材分会(会员单位21个)
会 长: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 渝
副会长:廊坊钨钼材料厂厂长 徐光泰
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阙兴正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难熔分公司总经理 周武平
秘书长: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谭 华
五、钨钢铁合金分会(会员单位5个)
会 长:赣州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壮瀚
副会长:吉林钨钼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耿日军
秘书长:赣州江钨钨合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兴唐
六、经贸研究分会(会员单位13个)
会 长: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钨部总经理 谢曙斌
副会长:株洲硬质合金集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 毛宇挺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武军
秘书长: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钨部副总经理 方季云
2. 请问论实力来说,中南大学是不是一所名牌大学
其实所有的比较都是不客观的,几乎没人同时上过不同学校的本科硕士博士。没上过自然很难进行真实比较。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标准也不一致。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下:
而现在,在SCI崇拜的潮流下,强行要这些临床医生,服务于生产一线教授们回办公室写高水平论文,扯一堆脱离实际的理论,无异于自废武功,封枪挂印。试想,以前去医院看病,给你看病做手术的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而现在看病,给你看病的是发了一堆论文的教授,这些教授只在实验室养过细胞和解剖过小白鼠,你愿意让这样的医生给你做手术吗?这种风气在黄嗲嗲时期不是主流,但到了张大大时期,就成了强制性的,到现在,即使领导能力再强,面对如此情况,也无力回天。
3. 中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左铁镛
1936年出生于北京,材料科学家、循环经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左铁镛主要从事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镁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陈志武
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早年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后专注于经济史与中国经济研究。
3、黄友岐
黄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神经精神病学家、临床医学教育家黄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时1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4、王淀佐
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1985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5、邓起东
湖南省双峰人。生于湖南双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因病逝世,享年81岁。
4.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任领导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现任领导团队由黄可龙教授担任院长,书记则是冷帜明。黄可龙教授,出生于1955年12月,1978年进入中南工业大学,直至2011年5月8日。他拥有材料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自2001年起,被任命为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在学术界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中国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应用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工学报》编委,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评审专家。他是湖南省科技人才工程的第一层次人选。
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功能材料化学,涉及高能电池材料的性能、全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基础研究,太阳能电池纳米结构的设计与应用,以及能源介孔材料的性质研究。在药物纳米制剂方面,他专注于改性聚合物和药物释放的研究,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纳米化及其性能应用。此外,他还致力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制剂功能化的研究,探讨手性化合物对金属离子和天然产物活性分子的识别作用。
黄教授在学术上的成就显著,已经指导了28名博士研究生和26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外国留学生。他的课题组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如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及多项省级和部级重点科技项目。这些努力带来了多项科技奖项,包括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他的科研成果广泛发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其中40余篇被SCI和EI等国际检索平台收录。黄教授还出版了5部专著和教材,曾获得湖南省青年化学化工奖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4)中南大学粉末冶金黄教授扩展阅读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校本部,以传授知识和技术、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和文明品德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及创新能力的“理工融合”的化学-化工类高级专门人才。
5. 帮帮!!!谁有电力系统的个人先进材料给看一下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名单
序号实验室名称
1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2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5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6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7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8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9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0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1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3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14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5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7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18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1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3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24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5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26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27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28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9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0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1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2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3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4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5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6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7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实验室名称
1安芷生男研究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
重点实验室
2白以龙男研究员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曹健林男研究员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常文瑞男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5陈竺男研究员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陈大融男教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陈国良男教授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8褚健男教授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9褚君浩男研究员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0段恩奎男研究员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11范维澄男研究员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2冯登国男研究员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13冯守华男教授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14刚铁男教授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
15龚健雅男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
重点实验室
16管欣男教授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17桂建芳男研究员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
18郭烈锦男教授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
实验室
19郝小江男研究员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
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何天白男研究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21侯晓远男教授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2侯云德男研究员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3胡国渊男研究员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4黄伯云男教授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5黄卫东男教授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6贾培发男教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
实验室
27贾锁堂男教授量子光学和光量子器件
国家重点实验室
28蒋民华男教授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9黎乐民男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
重点实验室
30李灿男研究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31李靖男教授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
32李爱珍女研究员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33李润培男教授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4卢柯男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
实验室
35卢强男教授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
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36罗毅男教授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7罗平亚男教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38麻生明男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9马巍男研究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0马胜利男研究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1马颂德男研究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42闵乃本男教授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
实验室
43穆西南男研究员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44秦大同男教授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45石教英男教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46田昭武男教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47童光志男研究员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
48涂永强男教授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49王琳芳女研究员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
50王永学男教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
实验室
51王正国男研究员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52吴国雄男研究员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53夏家辉男教授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4项海帆男教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55徐懋男研究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56徐僖男教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
实验室
57许宁生男教授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
58薛其坤男研究员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59薛群基男研究员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60杨志峰男教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
重点实验室
61叶朝辉男研究员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
重点实验室
62叶声华男教授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
重点实验室
63尤肖虎男教授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64游效曾男教授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5余龙男教授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6袁亚湘男研究员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
实验室
67詹怀宇男教授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8张礼和男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
重点实验室
69张启发男教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70张仁和男研究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71张卫华男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72张永莲女研究员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3赵忠贤男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74郑楚光男教授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75郑厚植男研究员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人员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单位
76龚克男教授清华大学
77李明辉男高级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
工程师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78刘丽曼女高级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
工程师
79孙晓兴女高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师计划局
80谢天生男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81章荣德男教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82郑传临男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
保护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突出贡献者名单
周光召宋健师昌绪韦钰马德秀
973计划先进个人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单位
1 曹雪涛 男 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2 常文瑞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陈创天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4 陈木法 男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5 陈难先 男 教授清华大学
6 陈鹏飞 男 副教授南京大学
7 陈受宜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生物学研究所
8 陈文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 陈益民 男 教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10 陈涌海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1 褚君浩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
研究所
12 崔保群 男 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3 崔磊 男 副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4 丁健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5 方盛国 男 教授浙江大学
16 付小兵 男 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4医院
17 高秀梅 女 副研究员天津中医学院
18 龚旗煌 男 教授北京大学
19 顾钧 男 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 韩恩厚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1 韩秀峰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2 韩正甫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 韩忠朝 男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24 郝天珧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
25 胡岳华 男 教授中南大学
26 黄如 女 教授北京大学
27 黄薇 女 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28 贾士荣 男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
研究所
29 金亚秋 男 教授复旦大学
30 景益鹏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31 匡廷云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2 雷加强 男 研究员新疆资源环境中心
33 李晓兵 男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34 李晓明 男 教授北京大学
35 李自超 男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36 林东昕 男 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研究所
37 刘昌明 男 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
38 刘云圻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9 刘中民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研究所
40 卢柯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 卢孟柱 男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
研究所
42 卢强 男 教授清华大学
43 吕龙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
研究所
44 骆仲泱 男 教授浙江大学
45 马柱国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6 倪允琪 男 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7 欧阳颀 男 教授北京大学
48 潘建伟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9 裴钢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
生物学研究所
50 裴京 男 副研究员清华大学
51 祁海鹰 男 教授清华大学
52 乔方利 男 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53 饶子和 男 教授清华大学
54 沈平平 男 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5 史学正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6 唐启升 男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
57 陶文铨 男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58 田军 男 讲师同济大学
59 王斌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60 王启明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61 王清印 男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
62 王涛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
与工程研究所
63 王宪 女 教授北京大学
64 王学求 男 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勘查研究所
65 王远 男 教授北京大学
66 王振林 男 教授南京大学
67 闻海虎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68 翁宇庆 男 教授钢铁研究总院
69 吴枚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70 吴文俊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
科学研究院
71 肖文交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
72 肖云汉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73 徐林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74 徐祥德 男 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75 许甫荣 男 教授北京大学
76 薛勇彪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生物学研究所
77 严纯华 男 教授北京大学
78 颜天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79 杨华中 男 教授清华大学
80 杨建义 男 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信息技术研究所
81 杨金龙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2 杨立中 男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3 杨玉良 男 教授复旦大学
84 尧命发 男 副教授天津大学
85 姚檀栋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86 叶凯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究所
87 应明生 男 教授清华大学
88 袁正宏 男 研究员复旦大学
89 曾嵘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
90 张海峰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1 张培震 男 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92 张希 男 教授清华大学
93 张兴栋 男 教授四川大学
94 张亚平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95 张永莲 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生化细胞研究所
96 张宗玉 女 教授北京大学
97 赵春华 男 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
研究所
98 赵春江 男 研究员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99 赵文智 男 高级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工程师
100 赵颖 男 教授南开大学
101 郑晓瑛 女 教授北京大学
102 钟宁宁 男 教授石油大学(北京)
103 周雪平 男 教授浙江大学
104 周忠和 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
105 朱英国 男 教授武汉大学
106 宗保宁 男 高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工程师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6. 黄培云人物生平
黄培云,这位来自福建福州的杰出人物,是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奠基者和重要推动者。他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曾担任中南矿冶学院的副院长、湖南省科协主席以及中南大学的学术顾问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理论创新,如粉末压型理论和烧结理论,为合金相图计算和快速冷凝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培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如1986年获得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更是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他的代表作《粉末冶金原理》对学科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黄培云出生于1917年8月,北京,自幼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193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的学术探索之旅。1938年,他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担任助教,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生涯。194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美公费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在1945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黄培云先后在武汉大学和中南矿冶学院任教,担任教授和重要职务,推动了矿冶学科的发展。
1991年和1994年,黄培云分别因“粉末压制理论”和“无机相图测定及计算的若干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标志着他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地位。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被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的荣誉。2006年,中南大学为他举办庆祝60周年教龄和90岁生日的活动,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
黄培云的人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他在2012年2月6日于长沙逝世,享年95岁。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贡献将永远被铭记。黄培云院士的一生,是为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生。
(6)中南大学粉末冶金黄教授扩展阅读
黄培云,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员。 是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黄培云教授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黄培云教授1946年回国在武汉大学矿冶系工作,1952年院系调整中,他由武汉大学调至中南矿冶学院,任副院长。曾任湖南科协主席,是中共十二大代表。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起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12年2月6日于长沙病逝,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