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❶ 陈永的介绍
陈永,男,1970.10出生,材料学博士,教授/硕笑世态士导师,现任教于海南大学材返配料与化工学院,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碰源系主任。
❷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有哪些
海南大学 材料与化工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创建于2007年,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工学院与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公共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合并而成,是海南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近几年来,随着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院200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化工学科组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11年获海南省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省委“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教学条件
我院现有教职工174人,专任教师161人,其中教授29人,副高职称52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5人,拥有博士学历的占28%,中科院院士1名(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务院贴专家4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20人,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C类人才2人,D类人才4人。
师资力量
还特聘了包括中科院袁承业院士、张泽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的特聘(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骨干邓湘云教授、林强教授、卢凌彬副教授、姚伯元教授等。
学科建设
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为海南省特色优势专业。有化学化工海南省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材料加工海南省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及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海南省重点学科。拥有海南优势资源化工材料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石油化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❸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怎么样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导师介绍
曹阳 男,博士,教授,硕士导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省精品课程《大学物理》课程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会生物材料分会理事,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医学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从1983年起,在四川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1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者,并多次赴法国、葡萄牙、韩国、中国台湾等地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调入海南大学。主讲本科生课程有《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量子力学》、《生物医学材料》、《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科学进展》及硕、博士生课程《组织工程导论》、《现代仪器分析及技术》、《高等生物医学材料》等十余门课程。作为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2名。作为博士指导小组成员,协助指导博士生2名。
先后从事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35篇被SCI、EI收录,引用170余次。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项,四川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两项产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起草国家标准2项;目前主持在研课题5项。
--------------------------------------------------------------------------------
郝万军,男,1964年5月生,吉林长春人,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共党员, 1988年7月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在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任教。 2000年5月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毕业,之后赴日本宫城县产业技术中心研修EMC(电磁兼容及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2001年4月回国。2001年9月评聘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02年12月,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后出站。2006年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研究员赴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访问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一年。
多年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上,曾主持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项新材料科技项目的研究,参与国家计委军工配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获2003年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申请专利11项,获得批准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SCI及国际性文章6篇。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主要从事电磁波吸收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招生专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电磁波功能材料(吸收、屏蔽与控制)、储能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在研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双频兼容性柔软型电磁波吸收材料,2006,
我个人认为比较一般,海大的水产养殖,食品方面,法学还是比较好的
❹ 罗盛旭罗盛旭
罗盛旭先生是一位工学博士,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来自美丽的海南三亚。他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1985年从暨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又于1990年通过复旦大学化学助教进修班完成了进一步的学习。1996年,他在浙江大学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随后在2009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取得了工学博士学位。自1985年起,他一直在海南大学投身教育事业,现任职于材料与化工学院,担任《分析化学》这门校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同时是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的第三层面人才。
罗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海南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自2006年以来,他主持了多项重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金属在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与调控机理》,以及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和海南大学校级项目等。在此之前,他还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他的研究成果丰硕,至今已发表论文50多篇,并出版了1部著作。2003年,他因在科技进步方面的贡献,荣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教学领域,罗教授不仅编写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材,还主持制作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亲自教授本科生课程,包括《仪器分析》、《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等实践课程。他还开设了研究生课程,如《现代仪器分析》和《现代化学研究进展》。他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曾荣获“海南大学最受欢迎教师”奖。
❺ 林仕伟个人简历
林仕伟教授自2008年12月起,在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担任教授。在此之前,他于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员,并在英国纳米电子公司担任器件工程师。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林教授在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担任副教授。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他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与纳米结构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林教授在新加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盟(Singapore-MIT Alliance, SMA)的微纳米系统先进材料专业攻读理学硕士。他于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林仕伟教授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体现了他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深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他在学术和工业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