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京大学教授潘

南京大学教授潘

发布时间: 2025-08-17 21:40:13

⑴ 潘知常的人物故事

潘知常:“高参” 、“军师” 、“顾问”一肩挑
对于学术界,潘知常是位著名的美学家、传播学家。同样对于媒体和南京市民来说对他也该是再熟悉不过的,长期以来,他在地区形象、政府形象、旅游形象、企业形象方面完成了许多成功的策划,是著名的政府高参、企业军师。而且,他还是媒介顾问,媒介策划是他的强项。蜚声全国的民生新闻 —— 《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都是他直接参与策划的品牌栏目。目前,他还担任了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业务顾问、海口广播电视总台业务顾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业务顾问等等,奔波于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合肥等地。当被问及媒介策划的奥秘,他淡淡一笑,说: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这,是他所关注的,亦是他在教学中所要求于学生的。 做客厅新闻
潘知常教授经常对学生说:要一手抓学术,一手抓业务。而且两“手”都要硬。他自己也是如此。在“业务”方面,连多年从事媒介的人对他都很佩服。这个业务,就是“媒介策划”,在这个方面,他应该说是颇具盛名。他所参与的一系列关于民生新闻的成功策划,让南京这座城市在新闻传播业界很是红火了一阵。当谈到这些成功的媒介策划时,潘知常教授显得很坦然,他说,“我当初的想法是要把节目做成架桥式的,最好是个立交桥,而不要做砌墙式的节目。是想让电视媒体成为‘信息的绿色通道’,做南京人真正关心的信息……是客厅新闻,做到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他的这个简单而单纯的想法正是后来在南京家喻户晓的《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等品牌栏目的雏形。现在,这些栏目真的成为了南京的新闻“立交桥”,也真正成为了百姓所喜爱的“信息的绿色通道”。
在潘知常教授的眼中,民生新闻的真正成功不仅仅在于做到了“三贴近”,而更在于媒介说话方式改变。有别于之前的写论文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民生新闻带来的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民生新闻的出现真正体现了百姓的知情权这一新闻根本要求。对于如何做好在电视上“讲故事”,潘知常教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城东与城西同时发生车祸,作为报道的地方媒体,倘若只是简单的报道说是发生两起车祸,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这样是无法吸引人的。报道者要在两起车祸中找到不同点,两起车祸中或许城东的是因为醉酒驾车,而城西的是因为违章驾驶,这些内在的特殊点是人们所关注的,从这个特殊点出发,就可以找到民生新闻所需要的故事了。而南京的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有着如此高的收视率,也证实了讲故事式的新闻播报方式的魅力。
对于潘知常教授策划成功的几个品牌栏目,潘教授笑着说,“在这方面,我也没有做出多少成绩,只是其中的许多人中的一个,而且尽力而已。……我参加了江苏、南京的许多媒介栏目的策划。重要的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这个栏目被称之为‘中国社会新闻节目的革命的发起者’,也是‘民生新闻’的始作俑者。在节目策划之初,我也是应邀参与的策划者之一。后来南京市委宣传部的部长和南京电视台的台长也希望我帮助他们策划一档类似的节目。这样,我和其他几个专家又参加了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的策划。现在,这两个节目在江苏的收视率都是最高。在这以后,我又参与了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等节目的策划。”他的这番真实而坦然的谈话,多少让我们明白,这些让南京人耳熟能详的栏目,潘知常教授的策划都是必不可少的。 全国示范的典型
不仅仅是南京媒体,潘知常教授还为政府形象的塑造做过众多很成功的策划。南京市民们非常熟悉南京的市民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还有2003年非典时期南京市民抗击非典时非常熟悉的著名口号:“非典终将倒下,城市精神永存”;以及2003年的“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等。这些,其实都是出自潘知常教授之手。
2003年的“万朵鲜花送雷锋“的活动就是其中最成功的范例,并且成为了全国学雷锋活动的一个典型。宣传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学雷锋”,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潘教授建议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计算投入产出”,要尽量少做或者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宣传部门的领导很开明,就让潘教授负责策划,他就出了“万朵鲜花送雷锋”这么一个主意。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市宣布,从2003年3月2号到4月2日,在每个区的“文明办”都设二十四小时开通的热线电话,任何人只要你见到了身边的好人好事,都可以打电话推荐,经过核实后,如果事实属实的,就马上派香车美女给对方送鲜花。宣传部从厂家搞了几辆赞助的车,装成花车,找了几个漂亮女孩,天天去送花。结果,送了一个月,南京人都很欢迎。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生活变得可爱了,南京变得可爱了。这正是潘教授所要的效果,因为他在讲美学时经常强调,审美不是牛虻,而是蜜蜂,审美就是在生活里发现可爱的东西。潘知常教授经常讲,“确实,在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我们却一定要‘常念一二’。社会上固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总还有‘一二’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常念一二’,并且要将它‘储蓄’起来,要储蓄爱、储蓄美、储蓄光明,并且把它们发扬光大”。后来,这个策划被中央“文明办”作为成功策划以文件附件的形式下发到全国,要求各地学习。
不仅如此,潘知常教授还参与了南京的第一届“世界历史名城博览会”的策划,使得“世界历史名城博览会”成为树立南京形象的一项重大活动。2004年潘知常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要把南京建设为“和平南京”,指出南京要左右开弓,要打两张牌,一张牌是:“文化”,一张牌是:“和平”。现在,经过他和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文化南京”、“和平南京”,已经成为全市的共识。 数目庞大无法细数
除了成功的媒介策划和政府策划,潘知常教授的地区形象的策划同样做的很成功。例如,南京仙林大学城的文化特色策划,南京河西新区的文化特色策划,南京白下区的形象策划,南京市的城市形象策划,江苏文化大省建设的策划,苏州沿江旅游形象的策划以及淮安、连云港等地的旅游形象策划等等,还有一些较小的策划,由于数目很多以至于潘知常教授都无法一一细数。直接点说,在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绝对是最繁忙的教授之一,各种不同的策划活动使得他经常一刻不停地奔波于全国各地。而在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潘教授的科研项目也是最多的。这让我们联想到:他曾经以自己的智慧为多少地方雪中送炭,或者锦上添花啊?!
正如所有了解潘知常的人说的那样,潘教授的话会让人眼前一亮,他在谈话间会在不自觉间就紧紧吸引了对方的注意,他往往从一点出发,但是又发散出去,左右逢源,再加上一流的口才和记忆力,总是能把一场哪怕是话题枯燥的谈话也变得多姿多彩。对于潘知常的采访结束也是在这样的生动交谈中进行,而且,也是在这样的快乐中结束的,带着潘知常教授一贯的自信与睿智……
(原文载《江苏科技报》2007年1月13日,记者:施颉婧)

⑵ 潘少明个人简介

潘少明先生,1957年出生,是一位在海洋科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他拥有博士、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的头衔,于199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专业为自然地理,取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中,曾于1990年赴泰国亚洲理工学院研修遥感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应用,1997年成为香港城市大学的访问学者,并于2010年成为美国格林奈尔学院的访问学者。目前,他在中国海洋学会河口海岸分会担任理事,任职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以及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担任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及该实验室副主任。

潘教授专注于海洋放射性应用、海洋沉积以及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工作。他主持的中加合作同位素实验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210Pb分析精度达到了国际同类实验室的高水平,长期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持的海洋沉积物放射性对比项目。他的学术成果丰硕,1994年参与编写的《海洋技术》被中宣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并多次获得殊荣,如1995年被评为江苏海岛调查先进工作者,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1996年和1997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发展奖。他的科研成果在1996年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他获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AQCS比对证书,并在同年获得国家海洋局颁发的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他的成就在2012年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荣获了科技部颁发的2012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⑶ 潘知常人物故事

在新世纪的潮流中,潘知常教授以他的多元身份在学术界和咨询策划领域崭露头角。作为南京大学的美学和传播学专家,他被誉为政府的智囊和企业的顾问,尤其是在民生新闻策划方面,如《南京零距离》和《直播南京》等节目,他的名字广为人知,凭借讲述百姓故事和关注民生需求赢得了声誉。


他的工作不仅仅是理论研究,他还活跃在媒介策划领域,对南京乃至全国的媒体栏目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他策划的“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成为了全国学雷锋活动的典范。他还推动了“文明办”热线,鼓励社会正能量,通过送花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尽管潘教授曾面临“学风问题”的争议,但通过出版社的澄清和版权局的认定,他与《反美学》一书的抄袭疑云得以澄清。在“《光明日报》事件”中,学术界将之视为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探讨,并非针对个人的攻击。他的学术地位稳固,尤其在生命美学领域,贡献被广泛认可。


然而,潘教授的学术道路并非完美无瑕,他需要反思如何提升学风,尤其是在对学生管理和网络教学规范的遵守上。虽然网络上的争议往往未经核实,但强调事实核查的重要性仍然是必要的,不应因误解而损害他人的名誉。南京大学对他的处理尽管严格,但旨在维护学术界的高标准。


(3)南京大学教授潘扩展阅读

潘知常,1956年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两大学派中的后实践美学学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生命美学”学说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政府高参”、“企业顾问”、“媒体体军师”。

热点内容
大学教授一年能收入多少 发布:2025-08-17 23:47:43 浏览:496
山东大学数学2015级推免生名单 发布:2025-08-17 23:36:29 浏览:332
沈阳本科生购房与契税 发布:2025-08-17 23:24:14 浏览:71
厦门大学专项计划专业 发布:2025-08-17 23:20:07 浏览:205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分数线 发布:2025-08-17 23:08:46 浏览:418
本科生论文格式教育学 发布:2025-08-17 23:07:14 浏览:899
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博士 发布:2025-08-17 23:01:24 浏览:337
黄河清浙江大学人文教授 发布:2025-08-17 22:26:27 浏览:301
美国大学比较文化硕士项目 发布:2025-08-17 22:24:41 浏览:212
烟台大学计算机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17 22:19:38 浏览: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