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雷雷教授
1. 雷洁琼的社会荣誉
雷洁琼同志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
在长达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她撰写了大量有关婚姻、妇女、儿童等问题的社会学论文,为中国社会学的成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继承发扬社会调查的优良传统,指导课题组对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五大城市的家庭生活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揭示了社会变迁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分析了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她十分关注妇女问题和教育事业,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发表了《中国家庭问题研究讨论》、《农村妇女地位研究》等重要论文。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多次发表论文专著,在许多场合积极呼吁保护妇女权利。她一生钟情于教育,自1931年留学归来执教燕京大学后,始终在教育园地孜孜不倦地耕耘着。她经常说,“振兴中华、教育为本”,认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支撑点,多次呼吁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育经费、关注失学青少年。耄耋之年,仍先后参与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并深入全国各地进行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法制完善忘我地奔波操劳。
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雷洁琼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 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年代里,雷洁琼是闻名遐迩的民主斗士之一。“五四运动”时,雷洁琼只是一名14岁的学生,却已经奔走在南国广州的街头,登台演讲,振臂呐喊。从美国留学归来担任燕京大学教授后,雷洁琼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报纸描绘成“学生游行队伍中惟一的女教授”。1938年至1940年,她到江西南昌领导抗日救亡工作,是江西妇女工作的开拓者、奠基者。
为实现祖国的和平、民主和统一,1945年12月,雷洁琼和马叙伦先生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组成赴京和平请愿团,41岁的雷洁琼是请愿团最年轻的代表。代表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法西斯暴徒的残暴殴打,雷洁琼也身负重伤,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六·二三”下关惨案。
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大业中,雷洁琼贡献良多。1949年6月,她在北京出席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过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和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雷洁琼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中国社会问题。
她主持并主编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获得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
她还指导研究出版了《世纪之交的城市家庭》,并指出:现在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深刻变革过程中,希望大家关心发展变革浪潮中的家庭、婚姻、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使国家更富强,还要让社会更加和谐、健康、稳定。她的一位学生回忆说,1983年,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城市婚姻、家庭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由雷洁琼教授担任学术指导。
那年雷老已届78岁,仍然兴致勃勃地和年轻人一起讨论和分析资料,不见倦怠。
有一次在小组讨论中几个年轻人为城市家庭结构的演变趋势发生争论,相持不下之时去找雷老评论。
雷老听完后笑着说:“支持我们自己观点的最有力根据是资料,我们何不用资料来说话呢?”一句话说得大家豁然开朗,也让几个年轻人将这种“用资料说话”的严谨学风铭记在心。 雷洁琼1931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40年任江西国立中正大学教授。1941年后任上海东吴大学教授,并兼任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华东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46年重返北平燕京大学。至百岁高龄,雷老仍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洁琼为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她不仅长期在教授职位上亲自教书育人,更以战略的思考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她先后参与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大法的制定,并奔波于大江南北检查执法情况。
从1985年到1993年,雷洁琼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作为法学家的她又为两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殚精竭虑。
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这些光环后面不知有多少操劳在等待。曾有记者追问雷洁琼:您何以能保持清晰的思维、旺盛的精力至耄耋之年?老人幽默地回答道:“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
实际上,她认为只要脑子不出毛病,其他“零件”的机能也都可以保持得很好,因此她要求自己经常思考点问题,在前些年紧张工作之余,她仍然挤出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并且笔耕不辍。
一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倦的雷老,始终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现在她每天坐轮椅散步后,都要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由工作人员为她读报,讲国家大事。雷老曾在1979年访问过伊拉克,伊拉克战争爆发时,雷老对战火中的伊拉克人民十分同情;听到胡锦涛总书记几次讲话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从事社会学研究多年的雷老微笑着点头说:“我听清了!”
以工作为乐,习勤俭相伴,故而,雷洁琼松柏长青。
2. 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法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国内一流的法学强校,那么作为法学强校,它到底强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课程设置,对于法学的基础课程,如民法,刑法,刑诉,民诉,法理学原理开课老师数量众多,并且在本领域内都是一流的学者。举例来说,民法学的刘家安,李永军,吴香香,刘保玉等中年学者,以及最近从外国留学回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都直接给本科生授课,用我们刑法学老师徐久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们随便去一个学校看看,哪个学校有我们这么多教授直接给本科生教课”。作为对比,可能别的一些法学院,虽然也有非常优秀的老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可能一个法学院一共只有200~300人左右,而法大的法学专业人数在1600人左右,从学生数量上考虑,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师资力量。其次一些别的部门法如破产法,保险法,税法等小法,从我们学校的开设情况来看是比较全面的,至少能满足一些同学的特别需要,这个也是一大优势。
民法:
吴香香
吴香香老师的每堂课都是一节推理游戏,带你去深入探究每个法条,每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与原理,然后PPT虽然给的非常简介但是其实是把关键词全部列举出来,这样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也是把整个知识体系串起来,无论是对整个体系性把握抑或是对细节的理解都非常有帮助!
3. 中国著名的刑法学教授有哪些
刑法学界主要分为两批(其他的小的派别不算),这两派的掌门人,一个是张明楷,一个是周光权。另外,中国政法大学知名的刑法学教授还有曲新久、阮齐林、罗翔、赵天红等。
下面是对于两个掌门人的介绍
1.张明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原湖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攻读本校法学硕士学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9年到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研修,1995年任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1996年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1998年2月调入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社会奖励,多次被评为司法部优秀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其科研成果也曾获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
2.周光权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为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出版《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2002年获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