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大学教授
⑴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有哪些教授
田耀农:博士、教授,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音乐学)负责人,浙江省高校重点专业(音乐教育)负责人,音乐学、艺术学硕士生导师。 男杜亚雄:博士、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音乐学民族民间音乐方向硕士生导师。男刘青弋:博士、教授,舞蹈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女杨九华:博士、教授,西方音乐史、小提琴演奏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教学名师。 男王同:教授,音乐学中国音乐史方向硕士生导师。 男郑祖襄:教授、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博士生导师。男王维平:教授,声乐演唱与教学硕士生导师。男还有好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可以自己去校园网上查询。
⑵ 山东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魏凡俭成为了男中音歌唱家。
山东师范大学简介: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千佛山、长清湖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十大学科门类,67个招生本科专业,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山东师范大学学脉可追溯自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03年从山东大学堂分出并成立山东师范学堂。1944年成立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
⑶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师资力量
音乐系专业教师队伍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不少教师还具有相当强的个人独奏(唱)、重奏能力。已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校内专家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社会知名专家、民间歌(乐)师为补充的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师资队伍。据有关资料显示 ,音乐系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58人,其中贵州省教育名师1人,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校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0人。
张贵华女、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音乐系主任,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姜 筑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带头人、院学术委员、校级特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负责人,担任小提琴主科、室内乐等课程教学。
王海平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萨克斯、大管主科等教学。
陈 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古筝、柳琴主科等教学。
王小星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担任钢琴主科教学。
张应华男、副教授、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副主编,担任民族音乐学主科、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声等课程教学。
游永生男、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担任打击乐、扬琴主科、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教学。
吴克兰女、副教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张建敏女、副教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杨 艺女、副教授,担任打击乐主科、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李校熊 男、副教授,担任笙、倍大提琴、贝司主科等课程教学。
韩文英女、副教授,担任钢琴主科、键盘基础、即兴伴奏等课程教学。
朱亚禄男、副教授,担任声乐主科课程教学。
李 铮女、副教授,担任钢琴、电子琴主科等课程教学。
陈馨婷 女、副教授,担任曲式分析、和声、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徐 立男、副教授,担任钢琴主科、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邓薇洁女、副教授,担任钢琴主科、 钢琴基础等课程教学。
成 莉女、副教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赵 青女、副教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杨 春女、二级演奏员,担任艺术指导教学。
宋 扬 女、副教授,担任钢琴主科、艺术指导等课程教学。
范 斌男、讲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担任二胡主科教学。
徐开胜男、讲师、音乐系副主任,担任作曲主科、和声学、视唱练耳、歌曲写作等课程教学。
杨大志男、讲师,担任长笛主科教学。
陶 然男、讲师,担任手风琴主科、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贺兆斌男、讲师,担任琵琶、电吉他主科等教学。
程 怡女、讲师,担任琵琶、中阮主科等课程教学。
周晓冰男、讲师,担任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吴培安 男、讲师,担任侗歌、民歌演唱等课程教学。
陈 帆 男、讲师,担任钢琴主科、即兴伴奏、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张 宏 男、讲师,担任钢琴主科、艺术指导等课程教学。
岳 磊 女、讲师,担任钢琴主科、艺术指导等课程教学。
王 珊女、讲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刘 筱 女、讲师,担任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世界音乐概论等课程教学。
张 敏 女、讲师,担任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教学。
姜 慧女、讲师,担任小提琴主科、室内乐、音乐名作选讲等课程教学。
王德才 男、讲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梁静梅女、讲师,担任小提琴主科、室内乐、音乐名作选讲等课程教学。
杨 岚女、讲师,担任钢琴主科、钢琴基础等课程教学。
杨 艳 女、讲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潘 恒男、讲师,担任钢琴主科、钢琴基础等课程教学。
蔡纪云 女、讲师,担任钢琴主科、钢琴基础等课程教学。
杨璐璐女、讲师,担任小提琴、中提琴主科等教学。
谭 松 男、讲师,担任声乐主科、合唱指挥、合唱等课程教学。
吴玉辉 男、讲师,担任唢呐主科教学。
王 蕾 女、讲师,担任基本乐理、钢琴基础等课程教学。
谭 璟 女、讲师,担任钢琴主科、艺术指导等课程教学。
杜 欢 男、讲师,担任单簧管主科教学。
朱 珠 女、讲师,担任钢琴、钢琴基础等课程教学。
青 科 男、讲师,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王政宁 男、讲师,担任小号主科教学。
任 洁 女、讲师,担任二胡主科教学。
王喜洋 男、讲师、担任萨克斯、大管主科等教学。
周 璐 女、助教,担任古筝主科教学。
孟 浩 男、助教,担任声乐主科教学。
韩耀迅 男、助教,担任单簧管主科教学。
李小溪 女、助教,担任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学。
杨 广 男、助教,担任竹笛主科、民乐合奏等课程教学。
⑷ 刘欢是哪个大学的教授
刘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音乐教授。
刘欢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同时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音乐教授。他在音乐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并且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作品广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刘欢还十分热爱教育事业,他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担任音乐教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高等学府,是我国著名的财经类大学之一。刘欢作为这所大学的音乐教授,他在音乐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不仅教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
刘欢的音乐才华和学术水平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教授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技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总之,刘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者。他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担任音乐教授,为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⑸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历任教授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历史上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贡献丰富了学院的教育与学术氛围。以下是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和他们的经历:
穆志清(1910-?)曾在北京音乐学院担任首席及教授,以其深厚的音乐造诣影响着学生。
许可经(1904-1972)留学法国音乐学院后,回国投身音乐教育,不仅在四川省艺专任教,还创立了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授。
罗宪君(1913-1995)以广东人身份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尤其在声乐教学上享有盛誉,主编的《声乐曲集》备受推崇。
李滨荪(1915-1988)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并专研声乐,后在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担任音乐学评审组长。
陈玄(1918-20...)虽然事迹不详,但其音乐理论造诣可见一斑。
赵光耀在音乐理论领域颇有建树,曾任北碚国立歌剧学校和声教师,编写了抗日歌剧《苏武》和《狮国之歌》,并有专著如《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冯坤贤(1943年)肄业音乐学院后,成为苏联专家,曾任独唱演员和合唱团指导,1988年晋升为教授,被誉为“培养音乐人才的园丁”,有论文和翻译作品。
苏挚衡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于西南师范学院教授音乐欣赏和和声学等课程。
这些教授们的教育背景和成就,如丁泽馨、谢理、李秀君、景宗模、刘志渊、胡钟刚、席德莉、谯述琼、薛世民、江静蓉、吕德玉和李方元等人,不仅展现了他们在音乐领域的深厚功底,也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古代宫廷音乐的历史研究(史学)和现代音乐教育的教育理论探索,发表了众多论文和教材,对音乐史、教育理论以及音乐创作都有深入的贡献,是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宝贵财富。
⑹ 范晓峰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范晓峰教授,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中国音乐界知名学者与教育家。他现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同时是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中国音乐批评学会以及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他的学术生涯与音乐理论的探索紧密结合,致力于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与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研究。
范晓峰教授的教育经历丰富多样。1976年,他开始在青海省大通文工团工作。1987年,他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主修作曲理论,获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至1993年,他入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进修。2003年至2004年,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高级访问学者,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音乐理论的理解。2008年,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音乐系和宁波教育学院艺体分院。
在学术研究领域,范晓峰教授专注于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等方向。他在多个音乐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涉及音乐理解现象、音乐审美价值判断、音乐教育与社会文化比较分析等主题。他的论文深入探讨了音乐美学中的“音心对映”关系、音乐欣赏的特殊性、音乐本质的客观性与主观化表现内容等复杂议题,为音乐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
范晓峰教授不仅在音乐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还在音乐教育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教学工作涵盖了音乐美学、二十世纪中国音乐、音乐教育学、艺术概论、歌曲作法、音乐人类学等多个领域,为培养音乐人才贡献了力量。此外,他主编了《腾飞的教育——论文集》等教材,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学术成果方面,范晓峰教授参与完成了多个省级与校级课题项目,并于2006年成功立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研究主题为《音乐理解现象研究》。他出版的专著与教材,如《声乐美学导论》、《音乐美学基础》等,为音乐理论与教育提供了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范晓峰教授的学术生涯和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对音乐理论的深入探索与音乐教育的不懈追求,为中国的音乐学界贡献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与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