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
1. 撤稿后的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实验室搬到哪里了
主动申请撤稿的消息公开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及其团队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焦点。
韩春雨的实验室搬了,不再是在挂有“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实验室”牌子的大楼,而是与之相隔200米左右的一栋五层旧楼。这栋楼曾因为韩春雨将实验室的搬迁,在一楼大门的腰封贴上“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字样。但如今,腰封上的文字已经不见了。
要想进入韩春雨团队所在的19个房间,并不容易。不管是爬楼梯还是坐电梯,都得通过需要门禁卡的大门。不仅如此,不少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四层的楼道,这并不是所有楼层都能享受的待遇。
不仅如此,去年11月获得的房间分布图显示,韩春雨团队所在的19个房间中,除了实验室、办公室、文印室之外,还有一间专门的“监控室”。
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声明称,经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期刊决定将韩春雨团队关于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论文撤回。
这篇论文令韩春雨诸多头衔和荣誉加身,他成为了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美丽河北 最美教师”。更重要的是,不可否认,这篇已经撤回的论文曾直接促成了一个2.24亿元的项目得到批复,以及一笔为期两年、共100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获批。
2. 时隔六年,韩春雨再发表新论文,文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时隔6年,韩春雨再次发表新论文,论文中有很多的信息都是值得关注的。比如说开发出了基于CAS6的RNA荧光追踪技术,这样的一个技术也让该论文可以在顶级的杂志上进行发表,并且也让人们更加关注韩春雨所作的生物科学相关的实验。
总结
科学研发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争议性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只要是有一定的科学证据是可以支撑的,那么都应该值得肯定。
3. 韩春雨如何回应被调查
韩春雨团队9月1日就前一天河北科技大学公布的《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表态称,接受国家级实验室独立第三方验证实验结果、校学术委员会调查结论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意见。
韩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
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但此后不久,该论文内容就陷入争论: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最新声明指出,该期刊已获得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撤回其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