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的书

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的书

发布时间: 2025-08-26 20:14:51

1. 复旦大学陈果去哪里了

目前还在复旦大学当老师


陈果,80后,上海人,本硕博均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攻读基督教哲学专业。2008年开始在复旦大学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2010年,陈果讲课的视频被复旦大学学生传上网络后被热捧,由此蹿红网络。她的著作有《好的爱情》、《好的孤独》等等。


人红是非多,陈果在《开讲啦》节目当中把“耄耋”两个字的发音弄错了,引起很多人不满,并对她的学历提出了质疑,还怀疑其自诩读过很多书是在撒谎。


陈果的热度急速下降,有人在反思她的观点,认为她教授的就是一些平平无奇的“毒鸡汤”,缺少专业的理论著作进行支撑,加上其未婚,更没有与之匹配的生活经验,传授的只能说是一些没有内涵的快餐文。


有主持人问她,哲学女博士会不会担心嫁不出去,她淡然地回答,“有成见的人一般不会要我们这类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会去理解并且接受所有人,这辈子我所想要去寻找的,也是一位心胸明亮的人。所以我认为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够限制住你的情感生活。”


作为大学教师,不论人生怎样跌宕起伏,都泰然处之。也正如陈果所言:“喧闹任其喧闹,自有我自为之,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2. 复旦女教授陈果情商真的很高吗

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陈果”爆火网络,她被称为“复旦北区”三宝之一,上她的课,要用抢的,得提前去占座,去晚了,过道和教室后门都是人,火爆异常。有人专门驱车前往,就为了听她一节课,听完之后,人生困惑茅塞顿开。

在这个速食年代,她的话语不功利没有戾气,但却能轻巧击中你,引发精神共振,女人要有优雅的外表,更要有会不断思考的大脑,这样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魅力。

观点粗略,欢迎评论。

3. 以何眼观世间,观何等世界

以何眼观世间,观何等世界,这句话出自陈果的书《好的爱情》。

没看这本书之前,先从网上复旦大学哲学老师的一段授课视频中(令陈果爆火的视频)了解到的,视频中陈果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了苏东坡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苏东坡与一个名叫佛印的和尚好朋友在阳春三月的时候在西湖边上的凉亭上泡茶、饮茶、对视,因为春光和熙春梁,暖风拂面,佛印就开始在蒲台上打坐,打坐的时候,他的头上也升起了袅袅蒸气,东坡一看,计上心头,问他“佛印啊佛印,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此时的东坡胡子一把,大腹便便,格外富态,佛印就笑眯眯的对他说“东坡兄,我看你像一尊佛。”来而不往非礼也,佛印明知这是东坡下套,却也还是进套陪玩,配合的问苏东坡“那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东坡哈哈大笑回复道“我看你像一坨牛屎”。佛印一笑置之,不生气也不辩解。

苏东坡他回家之后碰到了家里又一个很有才的人——苏小妹,就很高兴的和她讲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说我是佛,我说他是牛屎,你看我赢了!”苏小妹一听,一拍桌子,戳了戳他的大肚子,对他说:“我看你是输了。”苏东坡不解:“我是佛,他是屎,我怎么可能输了?”苏小妹说:“人家佛印心中是佛,所见之处,处处是佛,那么你呢?”

一个人的心眼决定了他的双眼,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眼界。佛印有佛心,以佛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是佛;东坡有贼心,以贼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污秽。

我们也许改变不了许多事件发生的过程,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整个已发事件的态度。

今年回老家过年,天气比预想的要寒冷得多,厚衣服没怎么带,在家瑟瑟发抖手冰凉,妈妈看了看行李箱拿出来的衣服,摇了摇头,说“穿我的毛衣和厚外套吧,衣服在衣柜里,自己去拿”,我果断说不。于是陆森枝她去拿了适合我穿的放我衣柜里,看到我无动于衷,又拿过来铺在床上让我自己选,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她真唠叨,都说不穿了还多此一举,有点烦,转念一想,这是满满的爱啊,如果不是因为爱我,她何必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和行动惹人烦。

当我穿上她为我选的毛衣和外套,身上顿时暖和不少,看早敏到她脸上挂满笑容,更是觉得暖上加暖,幸福倍增。

善良的人,看到别人做的都是善举;强势的人,识别他人身上的品质也是强势;乐观的人,遇到糟糕的处境是看到的是转机...

要懂得转变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态度,你变了,你的世界都变了。

4. 《好的孤独》读后感

在阅读《好的孤独》这本书之后,我深刻体会到独处并不是一种负面的状态,而是一种体现个人道德坚守和内心底线的生活方式。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1. 复旦大学副教授陈果关于孤独与寂寞的讲座视频,以其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孤独有了全新的阐释。她强调,我们与朋友的关系并非仅仅因为他们的“实用性”,而是出于对友谊本身的价值认同。孤独与寂寞有所区别,孤独是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满足,而寂寞则常常伴随着对社交的渴望,但这并不总是带来真正的满足。
2. 在陈果博士的《好的孤独》一书中,夏日的热浪被清凉的思想所替代。书中对生命中的难题,如孤独、不安全感、衰老和死亡进行了哲学性的探讨,并对道德、人性、感恩、忏悔和好奇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这本书为那些处于人生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了哲学上的慰藉,包括改变视角、寻找精神寄托、培养友情和爱情,以及用大爱做小事等方法。
3. 我曾经对“孤独”这个词有着强烈的排斥感,它让我想到了孤立无援和忧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改变对孤独的看法,并学会了享受独处的宁静。陈果老师的《好的孤独》为我开启了新的思路,她指出人们对于孤独的恐惧不亚于对死亡的恐惧。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孤独,接受它的存在,而不是选择逃避或掩饰,那么我们就能够成为享受孤独的思想者。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孤独是一种高贵而优美的存在。

5.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出过什么书吗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出过《懂你——论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与秘密——青年黑格尔哲学思想》。2017年4月,《好的孤独》出版。2018年4月,《好的爱情》出版。

陈果,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5)复旦大学女教授陈果的书扩展阅读:

一、陈果简介

陈果,1981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学生中拥有极高人气,被称为“麻辣教师”,她的课也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复旦课程”。

2010年,她的课堂视频被学生上传到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广受好评,一周内播放超过3000万次,《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疯转推荐。她的付费音频课程一个月内点击破百万。

二、研究成果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热点内容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发布:2025-08-26 21:45:00 浏览:115
广西大学生村官报名 发布:2025-08-26 21:44:00 浏览:53
厦门理工大学院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26 21:42:56 浏览:401
北京印刷学院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8-26 21:41:58 浏览:122
大学生恋爱钱 发布:2025-08-26 21:30:22 浏览:608
云南大学当老师怎么样 发布:2025-08-26 21:13:05 浏览:381
西南大学教授疫情 发布:2025-08-26 20:31:59 浏览:405
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发布:2025-08-26 20:29:46 浏览:408
聊城大学寒假补考时间 发布:2025-08-26 20:29:41 浏览:6
大学生模仿马保国 发布:2025-08-26 20:28:11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