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心理咨询博士的导师
❶ 华南师范大学哪位老师讲的心理学比较好呢
三个方向导师信息 如下:
基础心理学:
金志成(博导):实验心理学。现主要研究选择性注意和工作记忆。对实验设计要求严格,对心理测量及精神分析持异议。
张积家(博导):语言心理学,系主任。喜欢以哲学指导心理学研究。
刘鸣(博导):学习与认知心理研究,副校长。对表象有研究。现招收认知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两个方向的博士。
李小建:神经、短时记忆等。从美国归来。
王才康:汉语认知研究、心理测量。
任旭明:原来主要从事动机研究。现在转移到记忆方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莫雷(博导):学习心理研究,副校长、院长。国内教育心理学权威。
张卫:发展心理学。主要从事青少年发展研究。年轻的教授。
郑雪(博导):人格心理研究。现主要从事主观幸福感和跨文化心理研究。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老师。
陶德清:特殊儿童心理研究。
王穗苹:阅读心理。张卫的太太。
何先友:莫雷的学生。主要从事阅读心理研究。在本科实行双语教学获奖。
应用心理学:
张敏强(博导):人力资源管理与测评。
温忠麟:人力资源管理与测评。数学系毕业,现在香港攻读博士,主修“自我”。为人随和。
马欣川:人才测评。华东师大博士后。
郑希付(博导):临床心理学。
王玲:学校心理卫生、变态心理学,郑雪的太太/;P在中山三院做心理咨询。
申荷永(博导):心理分析。中国荣格学派第一人。
李宁:学习效果,群体心理。体操王子李宁的同门师兄。
❷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蔡厚德
陈益,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陈陈,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心理科学》杂志审稿人。
陈庆荣,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
崔光辉,心理学博士,讲师。
邓 铸,博士,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点负责人,主持省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常务管理工作。兼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与实验心理学分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暨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基础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丁家永,硕士,副教授。 1989年毕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普通心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傅宏,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民进江苏省委常委等职。
郭本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探新》编委。
郗浩丽,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变态心理学”、“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要从事精神分析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蒋京川,心理学博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199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
季秀珍
李晶,200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心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应用心理学专业工程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2010年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科学进展》审稿专家。
刘 昌,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心理科学进展》杂志编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江苏省研究生培养..
刘穿石,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刘国雄,心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如儿童智力、推理能力、情绪能力、心理理论等的发展等。
李小平,博士,教授,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委员。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南师大工作,2003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
施聪莺,教育技术学硕士,实验员。
谭顶良,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凤炎,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心理学家。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王云强,博士,副教授。
杨莉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理事;《心理学探新》编委;美国Taos研究院(国际社会建构论研究中心)会员。2011——2012赴美国田纳西州温德比尔特大学访问一年。
应荣华,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助理研究员。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和维护以及部分实验课教学(比如:神经生物反馈实验)。
余嘉元,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198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作访问学者,1992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荷兰特温特大学讲学,1996年和1999年两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系进行合作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张小将,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赵 凯,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郑 红,博士,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钟 元,2010年3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工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人。
朱晓红,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南师大工作,2011年获博士学位。
❸ 心理学考研|十所院校导师介绍
在心理学考研领域中,有众多著名院校与杰出导师,以下介绍十所院校的知名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被誉为中国心理学界的泰斗,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首席专家,研究方向包括认知发展与学科能力发展。
张厚粲教授是中国心理学界的重要人物,作为奠基者之一,她引进了认知心理学,并为中国与世界心理学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涵盖心理与教育测量、人事测评、智力测验等领域。
陈宝国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专注于双语的表征与加工过程、双语的认知控制机制、第二语言习得与句法处理、执行功能与语言加工等研究。
陈英和教授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深远影响,担任多项重要职务,研究领域涉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侧重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
彭聃龄教授是知觉心理学家,中国基础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研究聚焦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的莫雷教授,是文科资深教授与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为语言心理与学习认知过程,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对心理学发展有重大贡献。
郑希付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专注于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曾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温忠麟博士,心理学报编委,专注于心理计量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
刘鸣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尤其在汉字认知、表象与记忆方面有深入研究。
李红教授,从事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曾获多项国家级荣誉,担任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甘怡群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发表大量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侯玉波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领导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与网络心理学。
符仲芳研究员,专注于时间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在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与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加工模型方面有创新成果。
方方教授,研究视觉知觉、意识、注意与认知神经机制,担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与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耿海燕教授,主要研究视觉意识、注意与内隐社会认知的心理与脑机制。
黄希庭教授,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在时间心理学研究方面开创了新领域,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
陈红教授,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研究领域包括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与社区心理学。
郑涌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特别是性与性别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陈旭教授,专注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特别是依恋与情绪面孔认知。
郭成教授,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关注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健康。
苏州大学的刘电芝教授,致力于学习心理学研究,尤其在学习策略方面有显著成果,扩展至内隐学习与弱势群体心理研究、自闭症研究。
吴继霞教授,研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特别是诚信心理研究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张明教授,专注于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运用多种研究手段探索人类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陈羿君教授,台湾人,台湾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领域涵盖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心理测量学。
李宏利教授,研究风险承担、创造创新与公民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及其规律,主讲社会心理学专题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的陈陈教授,专注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关注成就动机、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亲子关系。
陈庆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文化-心理行为-神经交叉学科视角下的创新研究与汉语词汇情境多样性。
邓铸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主讲儿童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郭本禹教授,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与德育心理学的研究,撰写相关领域专著,并主讲心理学史、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等课程。
郭永玉教授,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特别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浙江大学的何贵兵教授,研究决策认知过程与脑机制、智能组织管理与人机协同决策等,主讲决策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等课程。
沈模卫教授,专注于认知过程、社会认知、智能人机交互与物质与行为成瘾等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
马剑虹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管理心理与决策、社会合作进化的心理学机制等。
陈树林教授,研究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与老年心理健康,建立适宜中国环境的心理健康防治范式。
何洁教授,专注于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社会适应,以及儿童气质与家庭教养,主讲发展心理学研究与专题课程。
崔丽霞教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家,专注于青少年焦虑与抑郁、认知行为治疗与正念减压。
郭春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专家,研究人类记忆过程的神经机制。
王争艳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专家,重点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与养育问题。
汪玲教授,研究自我调节、创造性等,主持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
方平教授,研究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统计与评价,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
黄冬梅教授,应用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注于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
李兆良教授,研究宽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理论与应用等,发表多篇论文与专著。
张彦彦教授,吉林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研究社会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
金庆英教授,研究健康心理学、社区心理学、视觉科学与积极心理学,发表论文与专著。
赵太阳副教授,研究消费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代政嘉教授,基础心理学专家,专注于人脑连接组学、情绪差异与精神疾病研究。
高定国教授,研究社会交往、情绪调节与学习机制,涉及社会认知、学习与认知老龄化等领域。
黄敏儿教授,专注于情感科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特别关注情绪的分享与调节。
库逸轩教授,主要从事记忆与情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涉及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
曲折教授,研究视觉注意、学习与记忆、认知老龄化与认知控制,结合行为学与脑功能研究方法。
希望以上介绍能帮助你找到心仪的导师,开启研究生学习的精彩旅程。
❹ 洪炜的介绍
洪炜,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及中国性学会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等职务。被聘为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家组成员,及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督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