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王姓教授
A. 章祖安的人物年表
1937年 丁丑 1岁
8月13日余生于浙江绍兴。祖父章恩寿,字介眉,1925年病故。父亲章士钦,字敬予,清末曾任绍兴三江场知事,在任一周即弃官,其后在保定、天津、南京任职。大母娄氏,育有一子二女,子早夭。余庶出,是年父亲虚龄六十有二。生母谢彩云,育有三女二子,一子亦早夭,余最小。父亲为取名祖安,字秋农,号庭慰。
1942年 壬午 6岁
父亲为连续丧子所惧,命余随武师习武。不久,河北保定王姓武术家持介绍信来舍,自此代前武师为专门教席,入住吾家数年。同年入家塾,识字并诵习《幼学琼林》等,开始描红习字。
1945年 乙酉 9岁
春季入绍兴西营小学,插班上三年级,始临柳公权《玄秘塔碑》。
1948年 戊子 12岁
小学毕业,考入绍兴县立初中。
1949年 己丑 13岁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县立初中与省立绍兴中学合并,为省立绍兴中学。
1952年 壬辰 16岁
1月,省立绍兴中学初中毕业。
2月,保送入杭州师范学校学习。
1955年 乙未 19岁
暑期,杭州师范学校普师毕业,分配至绍兴市塔子桥小学任教半年。
1956年 丙申 20岁
1月,调入浙江奉化溪口宁波干部文化补习学校任教半年。
8月,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受业于陆维钊、夏承焘、王焕镳、胡士莹、姜亮夫、任铭善、蒋礼鸿、徐朔方诸师。
1960年 庚子 24岁
暑期,杭州大学毕业,分配至浙江诸暨草塔中学任教。
本师陆维钊先生应浙江美院潘天寿院长之请,由杭大调入美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
1961年 辛丑 25岁
暑期,据中央文件高教三十条“教授可以自己挑选助手”之规定,余由陆维钊先生提名、并经浙江美院党委批准,调入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任陆先生助教,教授全校古典文学(共同课)、中国画系古典文学(专业课)。侍奉陆先生笔砚,开始正规书法训练,并与中国画系青年教师每天早饭后一起在办公室练习书法,陆先生几乎每天亲临指导。先生后为赐名佐韩(或书作祖韩)。
1962年 壬寅 26岁
撰成论文〈古书句读数例述辨〉万余言,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本年第2辑。
1963年 癸卯 27岁
跟随陆维钊先生作为教研组成员之一,参与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书法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执教写作课。
1964年 甲辰 28岁
赴绍兴上虞参加浙江省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5年 乙巳 29岁
社教运动结束回杭不久,患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住院治疗一月,出院后回绍兴休养半年。
1966年 丙午 30岁
6月,由陆维钊先生介绍,与内子马瑶结婚。马瑶1939年2月17日生,时任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68年 戊申 32岁
6月,女儿章因之出生。
1975年 乙卯 39岁
学院复课闹革命,院方命余讲授《红楼梦》与毛泽东诗词。
1977年 丁巳 41岁
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学院招收文革后第一届本科生。余教授全院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画系诗词题跋课程。频频举办艺术美学讲座,颇受学生欢迎。
1978年 戊午 42岁
撰成论文〈论“兴”〉,投《光明日报》,稽留未刊,后遂索回。
1979年 己未 43岁
任全国首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执教古汉语。
所撰论文〈古书记言标点易误举例〉,发表于《中国语文》本年第3期,主编吕叔湘先生审稿,并致信附审稿意见千余言。
创作书法《吾道本中庸》及《利锁名缰》自撰联等。
1980年 庚申 44岁
1月,陆维钊先生病故。余作〈先师微昭先生挽诗二首〉以为悼念。
为卢坤峰《梅花图》作长题跋二首。
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并协助沙孟海先生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同时开始对留学生(中野遵)教学。
1981年 辛酉 45岁
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并承沙先生嘱,起草论文评语。
论文〈潘天寿画上的题识〉发表于《新美术》本年第1期,署名佐寒。选编《陆维钊书画选》,并为作序。
1982年 壬戌 46岁
《陆维钊书画选》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撰写〈《史记》《汉书》标点琐记〉一文,发表于《中国语文》本年第2期。论文〈试论古文中的插叙〉发表于《杭州师院学报》本年第3期。
创作书法《黄道周诗四首》(收录沙孟海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
1983年 癸亥 47岁
3月,晋升为副教授。
1984年 甲子 48岁
任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周易》课程主讲。
撰文〈书理〉发表于《新美术》本年第2期;〈李贺诗的格调〉发表于《浙江学刊》本年第1期。
1985年 乙丑 49岁
书法专业恢复本科招生制度,余仍教授古汉语、诗词题跋与书法。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曾两次面向全国举办“先秦古籍讲习班”,《周易》课程聘余主讲。
1986年 丙寅 50岁
撰成〈模糊·虚无·无限——书法美之领悟〉一文,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2期。
创作书法《书黄道周逸诗册页》等。
1987年 丁卯 51岁
与沙孟海、刘江先生合招硕士研究生2名(学生陈见、赵爱民),教授古汉语、金石学、书法诸课程。应聘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兼职教授。
撰成论文〈“心画见君子小人”辨〉,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2期;另文〈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并与文学艺术略作比较研究〉,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4期。
创作书法《陆机〈文赋〉句联》、《自作文读〈史记·陈丞相世家〉》、《自作文书〈史记·酷吏传〉后》等。
1988年 戊辰 52岁
继续从事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教学工作。
撰成〈论书法对汉字汉文的依存——兼论所谓“现代书法”〉,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2期。
1989年 己巳 53岁
与刘江先生合招硕士研究生2名(学生韩天雍、陈大中)。
撰成论文〈印象式批评与傅山书论之领悟〉,发表于《书法研究》本年第1期。
1990年 庚午 54岁
赴日本国歧阜女子大学讲学一年。
专著《周易占筮学》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1年 辛未 55岁
晋升为教授,任美院书法专业学科负责人,同时担任1991级本科班班主任。
1992年 壬申 56岁
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学生蒋进),委托陈振濂指导篆刻。
撰成论文〈《周易》应是咨询文化〉,发表于《文汇报》本年8月2日。
创作书法《黄道周诗》(此道不为梦)、《座右铭》等。
1993年 癸酉 57岁
3月,被评为1992年浙江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9月,教学成果获1993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
10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2月,经文化部研究并报国家教委批准,浙江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撰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安专家赵广汉——兼述张敞〉一文。论文〈赵孟頫悲剧依旧〉收入《赵孟頫国际书学研讨会论文集》。
创作书法《临〈礼器碑〉》等。
1994年 甲戌 58岁
再赴日本国歧阜女子大学讲学一年。
撰成论文〈中国美院书法专业三十年概述〉,发表于《新美术》本年第1期。
创作书法《孟浩然诗〈春晓〉》、《高似孙〈水仙花赋〉句联》等。
1995年 乙亥 59岁
赴欧洲作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考察法、德、比利时、荷兰等国。
独立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陆维钊卷》,翌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为《白砥书法艺术》作序。
1996年 丙子 60岁
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首任博士生导师,招收全国第一届美术学·书法理论博士生3名(学生赵爱民、许洪流、郭鲁凤[韩国])。
5月,受杭州大学校长沈善洪之聘,任杭大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委员,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答辩。
撰成长文〈陆维钊书法论〉,于本年12月连载于《书法报》,引起书法界高度关注与持久论争。复撰〈书法中的感情与个性〉一文,发表于本年6月《文汇读书周报》。
1997年 丁丑 61岁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和硕士点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同年起任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议专家。
撰写〈试说传统知识分子的进退出处〉一文,发表于本年6月《文汇读书周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况达山水画集》,余为作序。
创作书法《临〈石门颂〉全拓》、《易林·离之晋》、《高似孙〈水仙花赋〉句联》、《跋十一年前日课书黄道周诗》等。
1998年 戊寅 62岁
4月,“兰亭国际书法节”期间,于绍兴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7月,就当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话题接受河南电视台记者访谈。
12月,再受杭州大学之聘,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汉语史论文答辩。
撰写〈章句之学未可废〉一文,发表于本年12月《文汇读书周报》;另文〈谈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发表于本年11月23日《书法报》。
创作书法《书马一浮集前人句联》等。
1999年 己卯 63岁
首届博士生毕业。继招收博士生1名(学生金三焕[韩国])。
2月,被聘为中国文化书院杭州分院导师。
3月,《章祖安书法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负且乘,致寇至”〉发表于1999年5月《文汇读书周报》。
2000年 庚辰 64岁
专攻篆刻,纯学汉法,以后作品多用自篆印。
〈《章祖安书法集》自序〉发表于《新美术》2000年第1期。
应邀参加2000年由南京大学主办的世界易经大会暨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成立典礼,提交学术论文〈曲解、引申、附会、丰富、杂乱——《易》学发展史评述〉一篇。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东方博雅社美术家文集》,收余旧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安专家赵广汉——兼述张敞〉等论文六篇。
创作书法《陶渊明诗〈归园田居〉》等。
2001年 辛巳 65岁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章祖安书法艺术及技法》影碟。
创作书法《佛魔居》等。
2002年 壬午 66岁
招收博士生2名(学生金琤、朴炳奎[韩国])。
11月,被聘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特聘教授。
为山东美术出版社《中国历代书法名作》撰序。论文〈《周易·需卦》解析〉提交2002年世界易经大会并编入该会论文集。
2003年 癸未 67岁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鸠余历年所撰文史、书法论文并诗古文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一书,韦尔申序之,2003年9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学印自述〉发表于《中国书法》2003年第2期。
创作书法《陆维钊词〈玲珑四犯〉》、《李贺诗〈李凭箜篌引〉》等。
2004年 甲申 68岁
受聘为西南师范大学双聘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书法教育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正式入编,并招收博士生1名(学生陈航)。
撰成论文〈古代书论需实践体验方能理解〉,发表于《书法》2004年第10期。
2005年 乙酉 69岁
西南师范大学命再招博士生,然因报考学生未达外语分数线,遂不录取。余亦以关山道远,力辞聘任,唯承诺义务带完去岁所招博士生1名。
撰成论文〈时风与角色认同危机〉发表于《书法》2005年第12期;〈再说慎言“国学大师”〉发表于《文汇报》2005年12月16日;〈元气·学养·手艺〉发表于《中华文化画报》2005年第12期。
创作书法《花落春仍在》等。
2006年 丙戌 70岁
仍于中国美院招收博士生2名(学生顾涛、黄峰)。
7月,赴埃及进行古文化考察活动。
10月,《书法报》作余专访,并于11日发表访谈录〈砥砺“学术品格”〉。
创作书法《李贺诗〈听颖师弹琴歌〉句》、《乐毅〈报燕王书〉手卷》等。
2007年 丁亥 71岁
开始大量书写手卷作品。
7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作品集·章祖安》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
于学院作大型讲座,继以讲座稿修订为论文〈艺术·心术——从《孙子兵法》到《三国演义》〉,发表于《新美术》2007年第4期。
创作书法《唱晚亭》、《王勃〈滕王阁序〉手卷》、《白乐天〈长恨歌〉手卷》、《〈古诗十九首〉外七首手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卷》等。
2008年 戊子 72岁
8月,应邀赴加拿大进行考察交流两个月。
撰成〈论书二篇〉,发表于《新美术》2008年第4期。
创作书法《思齐居》、《陶渊明诗十八首手卷》、《〈敬跋马一浮赠沈尹默诗〉手卷》等。
2009年 己丑 73岁
中国美院启动博士后流动站,余为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1名(学生张小庄)。同时招收博士生2名(学生牛子、江平)。
主编《陆维钊书画精品集》书法部分,翌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
撰成论文〈清、厚、奇、古,四者备而杰作成〉,发表于《书法》2009年第2期;又撰〈陆维钊的蜾扁书——兼及蜾扁书的名称考辨〉,发表于《美术报》本年6月13日及《新美术》本年第2期,引发争议,余作〈关于“蜾扁”的几点说明〉以平息之。
《武当》杂志2009年第8期推余为封面人物,并刊余武术照片及介绍文章。
创作书法《风顺一帆》、《文武双修联》等。
2010年 庚寅 74岁
5月,《中国当代书法——章祖安》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
大量创作,尝试变法。
撰成〈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陆维钊〉一文,发表于《中华书画家》2010年第12期。另撰〈结构·用笔·神采——书法美简述〉参加2010沙孟海年系列活动,收录《沙孟海论坛·暨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发表于《文汇报》2010年12月6日。
创作书法《〈论语〉节录》、《指定风波》、《即墨姑苏联》、《蝉鸣猫倦联》、《书刘禹锡诗联》、《山雨欲来风满楼》、《秋雨秋风愁煞人》、《座上谁非两面派》、《悲欣交集缘情多》、《松风台》等。
2011年 辛卯 75岁
创作书法《但看蛙颐涨古今》、《陈眉公〈留侯赞〉》、《应万山红遍展联》
等。
9月,以众弟子坚请,定于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佛魔居百品——章祖安书法作品展”, 《佛魔居百品——章祖安书法作品集》及批评文集《奇人奇遒奇狷——章祖安其艺其人》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同时出版。
2012年 壬辰 76岁
10月,接受《钱江晚报》浙江文化名人访谈录。
1月,参加“中国美术馆癸巳新春楹联书法大展”,创作春联内容为“春入龙蛇影外,燕来风雨声中”。
B. 福建有那些"名人"
郑成功
C. 同姓的名人
周 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
壁,大败曹军。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
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
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
人。
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
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姓王的名人太多了!!!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字嫱,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后宫。竟宁元年(前33)入匈奴和亲。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战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
王莽(前45-后23),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公元8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公元23年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王充(27-约97),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时受业洛阳太学,师事班彪。历任县、郡功曹,州从事、治中等职,后辞官家居。汉章帝曾特诏公车征聘,因病未行。晚年生活潦倒。王充在哲学上认为物质性的“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否定天人感应说。在伦理思想上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主张人性有善有恶,但强调人性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王充是先秦以后对中国古代逻辑有贡献的思想家,他较全面地阐述了论证问题,提出基本论证规则是:切忌“失之所对”,偷换概念,转移论题;不能“首尾相违”,自相矛盾;要文显言明,“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仅存《论衡》。其思想对以后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很有影响。
王符(约85-162),东汉哲学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一生未仕,隐居著述。在认识论上反对圣人先知说,强调“国以民为基”。在经济方面提出富民说,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影响很大。著有《潜夫论》等。
王祥(184-268),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字休徵。汉末,隐居庐江(治今安徽舒城)二十年。后任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晋代魏,官至太保。事后母孝,民间有王祥卧鲤求冰故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卫铄,后遍学众家,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长于文学,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曾任中书令,为新安公主驸马。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又师法张芝草书,形成自己独特书风。擅长各种书体,尤精于行草书,书风笔迹流泽,婉转妍媚,为世人所重,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墨迹传至今日的有行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行楷书《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王通(584-617),隋哲学家。字仲淹,门人私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
王勃(650-676),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较为清新,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多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历代编注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王建(约767-约830),唐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微寒。大历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著有《宫词》一百首。有《王司马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复相后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相,从此闲居江宁府。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在哲学思想方面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散佚。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诗歌方面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
王诜(1037-?),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妻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家有宝绘堂,收藏历代书画。工诗词,善书法,尤精山水。有“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之评。
王恂(1235-1281),元代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字敬甫。精通历算之学,与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提出“招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
王冕(1287-1359),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农家,幼时曾牧牛,劳动之余读书习画,年轻时曾热衷功名,屡次名落孙山,遂绝意仕途,浪迹江湖,游历大江南北。擅竹石、篆刻,尤工墨梅,师法仲仁和尚、扬无咎,加以发展,其梅枝干遒劲,花或疏或密,蕊萼错落分布,花朵或圈或点,皆以水墨为之,得梅花之韵致风骨。有《墨梅图》、《南枝早春图》传世,著《梅谱》,阐述画梅理论。善诗,多表现人民生活疾苦和揭露权贵的腐化与骄奢,以及追求清高,不逐时俗等。著《竹斋诗集》四卷。
王实甫,元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王守仁(1472-1529),明思想家。初名云,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侯,谥文成。在哲学方面,他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并流传到日本。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世。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数学、地理、历法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遗著总称为《船山遗书》,有100多种,主要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通鉴论》等。
王翚(1632-1717),清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擅山水。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后人称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等传世。
王国维(1877-1927),近代学者。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及江苏师范学堂任教,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次年任学部总务司行走。1916年回到上海。1923年被召为废帝溥仪充南书房行走。1925年被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昆明湖而死。王国维一生著述甚丰,其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所仅见。其主要著作结集为《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其他王姓名人有战国秦将王翦;神话人物王乔;汉初大臣王陵;东汉大臣王允,文学家王逸、王粲,辞赋家王延寿,水利学家王景;西汉辞赋家王褒;三国魏经学家王肃,玄学家王弼;魏晋间医学家王叔和;东晋“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大臣王导;西晋大臣王衍;南朝齐目录学家王俭,文学家王融,书法家王僧虔;唐诗人王绩、王昌龄、王之涣、王湾、王翰,画家王洽,医学家王冰,数学家王孝通;五代开闽之祖王潮、王审知;北宋诗人王令,文学家王禹偁,针炙学家王惟一,画家王希孟;南宋名将王坚,经学家王柏,学者王应麟,词人王沂孙;全真教创立者王重阳;元文学家王恽,戏曲作家王晔,画家王绎、王渊、王蒙、王振鹏,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改进者王祯,医学家王好古;明哲学家王艮、王廷相,书法家王宠,画家王绂,文学家王祎、王九思、王世贞、王世懋;清画家王时敏,诗人王士禛,书法家王铎、王文治,文字学家王筠,训诂学家王引之、王念孙,医学家王清任等。近现代王姓名人有学者王闿运,琴家王宾鲁,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早期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革命家王若飞、王稼祥、王震,外交家王炳南,拼音文字提倡者王照,草原学家王栋,作物育种学家王绶,动物学家王家楫,经济学家王亚南,化学家王葆仁,冶金学家王宠佑,数学家王元,华裔美籍科学家王安,计算机专家王选、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王蒙,语言学家王力,京剧演员王鸿寿、王长林、王瑶卿,扬州评话演员王少堂,画家王个簃,戏曲史家王季思,电影导演王家乙、王苹,评话艺人王少堂,音乐学家王光祈,词曲作家王洛宾,劳动模范王进喜等。
我国南方的葛姓,来源与北方不同,据《姓氏考略》的考证,是
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洪氏。关于江南葛姓的姓源,《姓氏考略》上的
记载十分详尽:“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
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
望出梁国。”
由此可见,江南葛姓人士,是在1900多年以前的东汉初期,由洪
姓所分支出去的,洪氏是上古伏羲之后担任水官的共工氏的后代,所
以跟传自夏诸侯葛伯的北方葛氏,应该没有十分接近的关系。
在我国民间,为人所熟悉的葛姓名人相当不少,而其中似乎又以
“太极仙翁”葛玄以下的一系列“神仙人物”,最为老幼咸知。
除了上述位列仙班的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葛姓也出了不少杰出
的人物,尤其是宋一代,更是人才辈出,葛泌、葛书思、及葛胜仲等,
都分别在各方面表现优异。
葛泌在宋光宗的绍熙年间拜相。葛书思是出名的孝子。葛胜仲则
是湖州治律极严的知府。
清朝道光年间的浙江山阴人士葛云飞,更是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
当时,鸦片战争初起,在英国人第二次攻陷定海的时候,葛云飞表现
了抵御外侮的大无畏精神。据说,当时来犯的英国船有29艘,英国兵
有20000多人,而葛云飞的手下只有200余人,可是却士气如虹,以大
刀对付他们的洋枪洋炮,结果是力战而殁,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却
已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