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邮箱
① 武汉大学张先正论文集锦
在科研的浩瀚星河中,我们常常被那些独具创新精神的学者所吸引。今天,让我们聚焦武汉大学的张先正教授,他是一位在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独树一帜的大师。张教授出生于1971年,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他在化学系的求学之旅始于1994年,最终于2000年在武汉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的辉煌篇章。
作为高分子领域的专家,张先正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实际应用。他的研究深入到了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在最新的成果中,一篇发表于6月28日的AFM论文</,以“抑制压力激活信号,提升热抵抗,增强生物衍生纳米药物的光热疗法”[2],展示了他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维</
这篇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头发这一看似平凡的生物材料作为递送载体。张教授的团队首次尝试将健康无烫染的黑发转化为高效的纳米粒子,这不仅突破了常规,更展现了科研的无限可能。对于科研新手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探索,也许,正是这种对材料的重新解读,让科研之路变得更近了一步。
文章的核心在于,通过头发纳米粒,他们探讨了光热转换物质PTA与肿瘤细胞过热保护机制的对抗策略。黑发中的黑色素和角蛋白,作为天然光热转换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获取等优势。同时,黑色素的宽吸收谱和抗氧化特性,以及角蛋白的多功能化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光热治疗平台。
然而,肿瘤细胞的过热保护机制是治疗的一大挑战。它们能通过如HSP90上调等机制来抵抗热疗。张教授的研究巧妙地将HSP90抑制剂17AAG或p38 MAPK选择性抑制剂LY2228820与头发纳米粒结合,通过表面修饰实现靶向治疗。这种自然衍生的递送系统,将压力激活信号抑制与PTT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了分子靶向治疗与光热疗法的协同效应。
张先正教授的研究不仅在科学前沿开疆拓土,更在我们对材料的认知和利用上打开了新的视野。他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科研创新与生活资源的巧妙结合,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无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