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老师职称
A. 大学里面Professor和Dr(Doctor),哪一个厉害
Dr(Doctor)指博士学位,而Professor指大学教授,是职称;有Dr(Doctor)博士学位不一定能当教授,而教授不内一定具备博士学位;原则容上Dr(Doctor)是Professor的学生,学生再厉害也比不过老师。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要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作为该校的宣传重点。
B. 我们上课的老师有的是讲师,有的是教授,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
大学复教师是所有教学的老师制的通称。
但有时候我们也称一些做行政工作的人(比如招生办,教务处的)也叫作教师,所以这个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
讲师是一个严格的职称,教书的大学老师职称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正副教授中还包括硕导博导
C. 大学教师职称的各国标准
西方国家的教授
英澳纽等地与美国加拿大体系相当不同,在此列表作为参考。
英澳纽:
教授 (Professor) 等同于 美国的 (Chair Professor)在英澳纽体制下,每个领域通常只会有一个正教授。例如说 Professor in Bio-Chemistry 就是生化学教授。这跟美加体制相当不同,常常会让人误会。英澳纽体制下的副教授,多半年纪已经很大,原因是副教授几乎已经是在该体制的最高等学术职务,仅仅有极少数人可以变成正教授。另外,英澳纽体制也有一种叫做Reader的职务,等同于英澳纽的研究型副教授,或是台湾的正研究员,但是仅仅做研究的工作。
此外还有两种学术等级,分别是资深讲师以及讲师,事实上如果没有卓越的特殊研究发表,很多英澳纽的大学老师到资深讲师(Senior Lecturer)就已经到顶了,此职务比较类似于美加的副教授等级。英澳纽的讲师(Lecturer)的要求,都改成一定要博士毕业才有资格,也因此这个职务等同于美制的助理教授。
也因此,在英澳纽体系的教职开缺时,常常会写着Senior Lecturer (Equi. to Asso. Professor in US)。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大学的教授是终身的。终身制最初来自德国大学,后来在美国也开始实行。教授终身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授的学术研究不会受到政治、商业以及资金来源的牵制和困扰。1994年,美国在《反雇佣年龄歧视法案》中规定学校不得强迫终身制教授退休。
在美国大学里,新来的教师有一段6-7年的考察期,以考察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然后学校根据学术资质,决定是否授予终身制教授。
D. 大学老师,工资是多少各国高校薪酬大盘点
教育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稳定支持。据统计,我国高校教职工数量庞大,专任教师达到183.3万人。要让教师成为受尊敬的职业,薪酬制度的改革是关键。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特别关注高校教师薪酬改革。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不同国家高校教师的薪酬状况,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首先,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因学校性质、地区、级别和专业领域差异较大。例如,公立高校教师平均工资约为85,148美元,而私立高校(特别是营利性质)差距明显。在美国,高校教师的福利如养老金、保险等也非常丰富。
英国的薪酬标准由大学雇主协会协商制定,实行一岗多薪年薪制,薪酬体系包括国家薪酬标准和各校调整。以杜伦大学为例,讲师起薪约30万元人民币,教授则在60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时,福利涉及教育、健康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德国高校教师是公务员,工资体系复杂,分为W1、W2和W3型工资等级。W1教授类似于助理教授,W2教授为终身职位,而W3教授数量稀少。德国教师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基本工资根据州政府规定,绩效工资根据科研和教学表现调整。
日本高校教师职称分为教授、准教授、讲师和助教,薪酬体系从公务员保障性体制向竞争性体制转变。国立大学的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生活补贴和奖金。2018财年,大学教职工平均薪酬约54.1万元人民币。
新加坡高校的薪酬体系包括基本薪水、绩效和公积金,强调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吸引国际人才,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海外专家的双层工资制度,包含基本工资和市场价值。
总的来说,各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因多种因素而异,同时,福利政策也体现了对教师工作价值的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考虑。
E. 美国大学教师如何评职称(大学系列一)
首先,NAU的老师分两类,一类叫tenurefaculty, 是要评职称的,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full professor。另一类叫lecture,是主要聘请了来上课的,教职不那么保险。而且没有在教师议会上投票的权利,学位可以是硕士,不一定非博士不可。 前一类tenure faculty就要在职称评定的轨道上(Tenuretrackline)一步一步前行。 那么谁来给这些教师们评职称呢?一共有6级: 第一级是系里的P&T(promotionandtenure),一般由系里的full professor组成。每年这些人要开会给老师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是无记名的; 第二级是系主任Chair,他在前一级的基础上写他的评价; 第三级是院里的P&T,由各个系里出教授组带拦成,象NAU的教育学院有8个教授组成这个P&T; 第四级是院长Dean,他在前一级的基础山上写他的评价; 第五级是Provost(教务长),他再进行评价。教务长的角色有点类似唱黑脸的,有时有人没评到,找校长,校长可以把责任推到教务长身上 第六级是President(校长),他是最终评定者。 在这6级里,系里的P&T一般对所要评职称的老师比较熟悉,也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领域,所做的评价较为准确。其他的就主要是看教师的材料来判断了。有趣的是,NAU虽然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大学,但是教师评职称依然最看重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就没那么重视。教师有时也颇有怨言,系主任有时也很为难,社会服务不做不行,有的科研突出的上课也不是那么好。评价体系中research、service、teaching分别进行等级评定(有非常好、好、一般、不及格四个等级),三个项目的权重也不一样。 很多时候评定职称要看人的。有个教师,来到NAU后,与学校、院、都签了协议,她也非常努力的工作,等到几年后要评职称了,却发现当时签协议的那些院长、系主任都换了,新的院长、系主任对她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她评教授。这位老师直接到校长那里申诉,好在校长支持她,最后她评到了。 教师每年都要填写自己本年度的工作情况,那可比中国的年终总结还复杂,Gretchen的这些资料比一本牛津字典还厚。学校每年都要与教师签订下一年的协议,并不是说你每年都有可能被开除,而是每年的工资都不一样。象副教授大约每年底薪是4万5,上课、科研没有额外的报酬,但是有一些其他的活动会有,象暑假上课呀,组织访问学者呀什么的,一样一个报酬,另算。Gretchen就说4万多对于她们家来说根本不够(她一个人养活3口人),所以她申请了好几样挣外快的项目。 博士毕业生如果在大学教书,评个副教授还是不难,评教授就要科研很突出,在本领域很知名,那就比较难了。而且教授族行和的收入要高出好多,之所以这么难评主要原因也是学校想节省开支吧。6年一个学术评定期,没评上就接着再评,当然你也可以提前,并不是那么固定。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你自己想退休就退。由于资金问题,NAU想减少开支,今年给退休教师制定了比较优厚的报酬,今年打算退休的人就比较多。 没有学术期刊级别的规定,判断文章的学术水平就靠P&T的同行们自己把握了。据他们介绍说进入P&T的老师都是大家认为比较公正的老师,是教师投票选兆盯出来的,你要珍惜你的声誉,就秉公判断。但是他们自己也说,学术价值太难判断,仁者见仁,有时也有分歧。 美国大学现在都实行Faculty 。。。” 系主任因为夹在教师和院、学校之间,又要干活有得罪人,所以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当。Alan当过6年,说很累,没有自己的时间了,下一届就决不当了。 院长是校长任命的,校长是校董事会(BoardofRegent, Arizona)任命的。NAU是公立大学,所以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董,而是由整个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来决定,私立大学有自己的独立的校董,自主权更大。同样,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也决定其他本州的公立大学的校长人选。有趣的是,州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往往并不是学者,甚至不是有很好教育背景的人。所以,Gretchen觉得,选的校长好不好有时也真很难说。校长换了往往院长、系主任、教务长等跟着都要换。他们觉得这很好解释,校长肯定要选支持自己执政思路的人,选自己人是应该的。
F. 英美“教授”职称大不同,留学生千万别凭title选导师!
在国外求学,挑选大学导师是至关重要的决策。导师的选择能直接影响你的学习体验、论文产出、参与项目的机会以及未来升学的竞争力。导师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工作风格,甚至会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学生在选择导师时,往往关注老师的介绍和职称,但对这些职称的实际含义可能并不清楚。英美两国的大学教授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职称的含义往往让留学生混淆。例如,英国的“reader”是否等同于美国的教授职称?在选择导师时,如何避免仅凭职称判断导师水平的误区?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英美大学的教授职称体系,帮助留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职称的含义。
美国教授职称体系的特点是教师的终身制(tenured professor),即一旦获得终身教职,聘期可以持续至退休。这种制度确保了教授享有学术和言论的自由,极大地保障了教授的学术独立性。美国的教授职称分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三个级别,每一级都是博士生导师,没有高下之分。
助理教授阶段(Assistant Professor)是试用期,通常为期三至六年,期间如果表现优异,可晋升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晋升为副教授的评判标准包括学术成就,如发表的重要专著、学术论文以及在所在领域的影响力。正教授(Professor)阶段(Full Professor)是学术成就的证明,晋升正教授后,通常伴有行政职务,如学院院长(Dean)。
理解美国大学的职称体系时,避免将“Assistant Professor”视为中国大学的助教,“Associate Professor”视为中国大学的副教授,“Professor”视为中国大学的教授。实际上,在美国,这三个级别的职称在学术地位上均高于中国大学的正教授,因为他们都具有博士生导师的资格。
在美国高校体系中,助理教授是博士生导师的起点,成为助理教授是竞争激烈的选拔过程,通常需要博士期间的卓越表现、博士后经历、发表重要成果以及获得国家基金等条件。
了解美国的职称体系后,英国的教师体系也值得探讨。英国的教授体系较复杂,包括采用英国古老大学的教授体系(Lecturer)和采用美国教授体系。英国的职称体系包括Lecturer、Senior Lecturer、Associate Professor(在某些大学中)、Reader和Professor。
英国的Lecturer相当于美国的助理教授,负责教学和初步研究。Senior Lecturer则是高级讲师,具备教学和行政能力,并展示出较强的研究能力,接近美国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在某些英国大学存在,相当于美国的副教授。Reader是一个具有英国特色的角色,相当于准教授,需要经过严格考核,拥有显著的研究成就。
Professor是英国大学授予学者的最高学术头衔,稀缺性是其特点,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才能获得此称号。英国的职称体系严谨,对晋升教授的条件有严格要求,包括出版、指导学生、科研成果和学术地位。
了解英美大学教授职称体系的差异,对留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帮助你在选择导师时做出明智决策,还能为你的学术生涯带来积极影响。正确的理解职称含义,避免仅凭职称判断导师水平的误区,将为你的留学生活和学术成长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