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严峰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9-07 07:24:52
Ⅰ 复旦教授称未来文学的希望在于人工智能,你认为靠谱吗
未来文学的希望永远不会是把握在人工智能手中,而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基于对超文本、多媒体电子阅读的分析,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进一步提出,这种阅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指向未来的阅读。严锋解释说,网络对于文学的革命并非特殊,它的趋势在过去就已显露。人们一直声称要捍卫的书房式阅读是线性的,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主人公的命运是唯一的。然而综观现代文学史,这个模式一直在被颠覆。“其实线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落伍了,上世纪80年代都在做意识流,结局不确定,人物的命运也是不确定的,”严锋说,“这其实就是一种网络的状态。巴特、福柯当年所渴望的文学形态,不正是现在吗?”
因此我不赞同复旦教授的说法,人类的文学的出路在自己,而不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的文学创造提供工具性帮助,但是人类的文学创造前途捏在人类自己手中。
Ⅱ 严锋的人物经历
1982年 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86年 随贾植芳教授攻读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版位。
1991年 随贾植芳教授攻读中国权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史。
1994年 留校任教。
1997年 赴挪威奥斯陆大学随汉学家何莫邪教授学习工作。
1998年-2000年 任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2003年 任芝加哥大学东亚系客座教授。
2004年 为哈佛大学燕京学者。
2010年 任戴维斯加州大学客座教授。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