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研究生给导师干杂活吗
⑴ 研究生助管事情多吗
对这个问题有我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也谈不上什么不正之风,只要把握得好,于师生双方都有所助益。
一、从导师方面看,目前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体制的原因,导师们要搞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不得不承担烦琐的申请、报表、总结、报销等事务性工作,这些事如果都要导师亲自去做的话,无疑要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这肯定耽误导师去从事自己更擅长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行政单位,这些事都有科员、秘书去做,但高校里的教授肯定没有配备相关编制的服务人员,所以让自己的学生协助这些工作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一般硕士生们也乐意去做。另外,导师也会从科研经费里适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补助,虽不多,但总比没有好。
二、从学生方面看,硕士研究生特别是研一、研二的,论文任务还不是很重,他们也乐于协助导师去完成这些事务性工作,一方面可帮助导师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可拉近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交流,更重要的,通过这些工作,可以从导师那里不仅得到学问,还可以学到待人接物、接待办事等方法与流程,有利于毕业后尽快地融入社会。我认为这一点更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往往又是以后走向社会更需要的。
虽然这几年个别高校存在导师把研究生当"免费雇工"的案例发生,但终究是极少数的。总体来看,师生关系是很融洽的,学生对导师是尊敬与感恩的。只要注意学生工作有所分担,不过多涉及私人事务,我认为硕士研究生帮导师报报账、跑跑腿、打打杂是有益且必要的,作为家长,我也建议自己的小孩尽可能地帮导师分担这些事务性工作。
⑵ 如何拒绝导师安排的任务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师觉得你在很努力地搞学术!
老师,我最近发现一个好idea 估计能写好文章!灵感稍纵即逝,必须马上搞!
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其实很微妙,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又夹杂着一点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当老师在指导你学术问题的时候叫:导师。
当他在指示你做一些横向项目,或者做秘书工作(跑腿,报账),并给你发钱的时候叫:老板。
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招来的研究生,我给你指导学术,你给我干点活,还给你发钱,很也挺合理。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我想搞学术,但是总是有杂活让我干,确实会不是很爽,虽然能锻炼。
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是大师门,老板一般会选一些平时学术不好好搞的人,给他多干点杂活,免得让他闲得慌。
所以,如果你不想让老师老是安排太多杂事给你,又不想得罪他,就得表现的非常有学术潜力,因为正常的老板最需要,最看中的还是学术成果。
⑶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历来不好处理。如果融洽,相得益彰。如果不融洽,那也是水火不容。我和我的研究生导师关系,应该用非常融洽,离开东北大学三年多了,至今,常联系。
对于研究生,很多时候,都感觉导师高高在上。大部分情况属于导师要求研究生做什么,研究生就完成什么。很少有研究生希望做什么,而导师马上就做什么的。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现象。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研究生和导师谈平等,无非摸老虎屁股,自己找死。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国内。 首先看看导师能给研究生什么?(1)实验设备,办公条件,这当然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排除某些学科不需要这些东西。(2)研究想法,也就是研究方向。在我10多年的科研经历中,感觉这个比其它都重要。见过几个不起眼的二本学生,由于做的方向不错,都留在东北大学了。而那些原本非常优秀的一本学生,则根本没有机会。(3)一定的生活补贴。说良心话,对于导师私下给研究生生活补贴,个人觉得不是很合理。的确,研究生拿些导师那一点点“费用”,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生工”了。相比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但这也没有办法,国家补贴就那么点,导师不给,研究生不是去打工,就得往家里伸手要。(4)博士学位。很多人认为,博士学位不是导师给的。但,大家都忘了一条,如果导师不同意研究生答辩,研究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也因此,我见过研究生以死相逼,导师才同意他毕业的。 再看看研究生给导师做那些事情?(1)科研任务。国内很多导师给研究生安排的课题,并非研究性课题。而是一些带有项目性质的课题。当然某些“牛导师”也说了,这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但,很显然,是研究生帮他们完成了科研任务。(2)学术论文与专利。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牛人一年发表100篇论文,同时一年中能够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这不是研究生的功劳吗?(3)很多杂活。这一条只是国内的研究生。国外,很少听见有导师安排研究生去报销的。 由上面的对比可知,由于导师能够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直接利益(收入、学位等),师生关系注定就不是那么平等了。也因此,导师安排研究生做一项工作,研究生即使有点怨言,也会“顺从”。而同时,研究生则没有那么主动要求导师去做一些工作了。下面我觉得,就研究生而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导师给予帮助。 (1)研究生可以向导师要相关研究方向课题组的所有毕业研究生的论文。很多研究生进入学校,都感觉到不知从何下手。个人觉得那些课题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论文,将对研究生提供很多帮助。 (2)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尽快修改自己的论文。现在经常听到一些博士生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学术论文,并把这些论文给了导师。但是,放在他们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返回。个人觉得,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意见。在这里也指出,为了让导师尽快返回,研究生有必要尽量完善。不要写一个草稿就给导师了。 (3)研究生可以要求和导师一起参加学术交流。现在参加很多会议,经常看见研究生“独当一面”,不见导师在旁边。但是,由于很多教授对研究生没有太多“兴趣”,也因此,研究生很难通过自己去结识一些知名学者。如果和导师一起参加,情况就很不一样。可以通过导师认识很多“前辈”。这对于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有很多好处。 (4)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一起分析实验结果。研究生做完实验,得到一些结果。让他们写一个实验报告还是没有问题,但是,一开始就能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所以然还是有难度的。也因此,研究生可以要求导师给予一些帮助。当然,也见过一些导师安排研究生做的课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点联系都没有。 个人觉得,凡是学术上的事情,研究生都可以向导师提出要求。比如实验样品、实验检测等等需要的平台与经费……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⑷ 在美国大学当助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美国大学里读学位的不少中国留学生,都做过一些助教工作。那么到底美国大学助研助教都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就来说说在美国大学当助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细分下来又有教学助理和研究助理之区别,前者叫TA(Teaching Assistant),后者是RA(Research Assistant)。这是美国大学对拿奖学金的国际学生提出的要求。下面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理科专业的学生做RA的比较多,导师都是科研牛人,出出思路,实验室里的事儿基本上都扔给研究生做了。而做TA要求英语流利,多是给低年级或本科生上课或者做辅导,要求能达到把一屋子黑白老美侃晕的水平。这个对于刚到美国的外国人来说不容易。
从中国去的研究生里还是做RA的相对多一些。一份全额奖学金梁搏包括免除学费外加生活津贴,要蚂伍求每周工作橡物祥一定的小时数。由于美国大学学费很贵,占了大头,而每月发放的生活津贴,也刚够支付房租、伙食、医疗保险、书本,以及交通费等。
我在美国读的是纯文科专业,博士期间做了4年的RA,靠着助研工作所得的奖学金支持完成了全部学业。每学期开始由系里指派去帮哪个教授干活,每周12~16个小时。4年下来跟过7位不同脾气秉性的教授,干过大大小小一干杂活儿,想起来挺有意思。
入学第一学期给S教授做助教,做的第一件事儿就很有趣。新学期开学,S教授代表系里在他家里搞个周末迎新party,邀请系里全体老师和研究生参加。教授让我负责落实请柬和日常联系。不用说,这次聚会之后大家都认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