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英语老师
1. 重庆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
重庆师范大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特殊教育(师范)、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师范)、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艺术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师范)、日语、翻译、音乐学(教师教育、师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舞蹈学、舞蹈表演等。
选定专业后不满意可以转专业:
1、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原则上限转一次。
2、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转专业考试。
3、转专业在同一批次(段)的相同招生大类专业间进行,相同招生大类是指按所在生源地招生考试类别而确定的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按音乐、美术、舞蹈、编导分类)、体育类、对口高职类。
4、艺术类中由于学科特性而单独组织招生考试的专业,学生必须持有转入专业认可的合格证方可申请转专业,否则不能互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重庆师范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2. 廊坊大学城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英语老师的待遇怎样附近学校的老师待遇一般都是多少呀跪求!!!
还真不知道啊,虽然他们教了我快三年,嘿嘿,就知道有班缺肢车接送,我知道其他不教书老师的待遇,应该是三伏档世千多,不是自夸,我觉得我们学校至少比附近的学校各方面好,以后还要在北京建校,发展不错,蠢胡还有学生很多是北京的,环境稍好一点,您是要应聘吗
至少本科啊,我们的老师也有是研究生的
3. 大学优秀教师事迹
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下面是我整理大学优秀教师事迹的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优秀教师事迹篇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职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严谨求实,始终如一,努力工作。在踏实和坚持中,每天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政治坚定,律己育人
在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工作时,始终把专业、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想学校、专业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与时俱进,学习领先
为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我平时注重收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网络和书籍以及下企业考察,不断更新知识;为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去跟班实习,常常是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班加点地工作。
三、 关爱学生,胜似亲人
在做好日常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国庆假期,旅管3101班学生陈智敏,在酒店实习中不慎受伤夜深被送进了163医院,接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处理完学生伤口,陪学生拦枯打完吊针并送回宿舍后,已是凌晨两点了。第二天一大早,还炖好银耳莲子羹送到学生手中,给她补身体。
平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积极上进,为学生解答专业、就业和创业中有关疑问,得到学生肯定和尊敬,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何妈妈".旅管3111班汤丽平同学,因脸上有疤不能留在直接对客的西餐厅工作,为此她心情郁闷,不想参加酒店课程实训。得知情况,我多次到酒店和学校宿舍找好谈心,引导她要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并与她一道想办法渡过难关,现在汤丽平同学已成长为白天鹅西餐厅基层管理人员。
四、爱岗敬业,业务精湛
1、教学上,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近年来,担任了旅管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等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15人左右,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多人,教学效果优秀;08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主题宴会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二个三等奖,09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冬季技能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为使旅游管理专业办出特色,我专业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作为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老师的我,为了课程实训企业费尽了心思,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一家又一家地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实习事宜中并,虽然碰了无数次钉子,但最终还是签订了几家稳固的有实力的实习单位进行深度校企合作。自12年5月至今,我专业10级、11级、12级、13级共10批次学生在新康辉旅行社、宝中旅游各门店、华天酒店集团、白天鹅大酒店参加了《旅行社门店接待与销售》、《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校企合作,学生们在企业在一对一的师傅教徒弟式地边学边做,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不仅解决了企业旺季用人难的困境,也使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得简培洞更扎实。得到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家人的一致好评。
因为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实习企业,给我的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不迟到,赶最早的公交车,在拥挤的车厢里颠簸地奔波在各个酒店各个门店之间,或集中上课,或分散指导,一心只为学生们能更多更好地学到专业知识,更快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材,零距离地上岗。有时下着大雨,一身淋得透湿;有时在寒风凛冽中瑟瑟发抖。但看着学生们学有成就,我心里还是甜丝丝的,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科研上,也取得不小进步。14年副主编广西师大《客房服务与管理》、10年主编北京理工大学《餐饮服务与管理》获得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项目优秀教学成果、07年、08年副主编中南工大《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两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3年完成省级论文两篇,院级课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今年将完成结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通过学校验收,达到良好的成绩。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参加学院说专业比赛二次喜获二等奖,说课比赛四次。参加本院餐饮、客房、茶艺实验室建设三项,主持实习宾馆金怡年·科院宾馆的筹建、管理与教学工作。
五、以身作则,做好传、帮、带
今年有幸被湖南省教育厅抽中旅游管理专业技能抽查,任务重大。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马上做好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积极调动全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备战技能抽查工作。我身先士卒,每天没日没夜地战斗在技能抽查的专用教室里,与老师们一起讨论试题,耐心地指导年轻老师线路设计的技能技巧,细致地给学生们讲解,做到每个学生每个环节过关。在我的带动和严格要求下,旅游教研室老师和学生们斗志昂扬,齐心合力,终于取得了此次技能抽查优秀的成绩。
六、尽心尽力,服务社会
本人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酒店培训与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曾受省内外多家酒店邀请,对旅游与酒店员工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近几年来,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企业、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七、一腔热血,支援边疆
在接受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任务时,主动请缨赴疆支教,全心全意地为边疆地区旅游专业建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大学优秀教师事迹篇二
1997年9月第一次走上讲台,是才出大学校门又进大学校门,不过角色已从学生转换成了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的我内心也不强大,当面对学生你连"庹"字都读错了的不客气时,我满脸通红,即窘却又无言以对;当面对学生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解释了三遍,学生还是不懂,而我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再进行其他角度的讲解时,是班长给我解了围"你不要再为难她,下课我给你讲!"现在想来这既是解围,也是神一般地补刀!
书到用时方恨少!思政课看别人讲得轻松,其实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在计算机还没有广泛普及的年代,为了储备知识,我走进图书馆,把书一摞一摞搬回宿舍,如饥似渴般在故纸堆里汲取"营养";为了讲课能有更好地时效性,每周必定要购买四到五分报纸和期刊,希望国事天下事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为了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我走进的老教师的课堂做起了认真的旁听生,也真心地接受着老教师们的点评。
成长,快速成长为学生喜爱的思政老师曾经是那么强烈的"彼岸"!
可是,成长好像有点慢,"煎熬"曾是我教学生涯最深刻的体会:备课是煎熬——备不出,上课是煎熬——上不好,甚至与同行交流都是一种煎熬——无法企及同行的深度与高度;现在来品味,煎熬中又伴随着五年一个台阶、五年一个台阶地慢慢突破。
即便教学成长如蜗牛般慢,可是坚持着就会发现其实改变在持续发酵中:慢慢地改变着今天有课,头天晚上会紧张得睡不着的状态;慢慢地会在课堂讲故事了,让枯燥的理论血肉丰满起来;慢慢地语言变幽默了,课堂有了笑声甚至掌声;慢慢地把课堂从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变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新课堂;慢慢地从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的简单运用到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有效结合……
一切似乎都是慢慢的……
"慢一点如果也能到彼岸"那就一步一个脚印好了!结果慢慢地我赢来了收获期:1、2004年获学院A类课。2、2005年6月获公共课部"优质课竞赛"优质课奖。3、2007年6月获得学院"第三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4、2008年获学院A类课。5、2008年获院级先进工作者。6、2009年5月获得学院首届"说课比赛"二等奖。7、2009年十月获学院首届公共文化课教师说课竞赛一等奖。8、2009年12月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教师说课竞赛思想政治理论组三等奖。9、2010年10月获得学院说专业竞赛三等奖。10、2011年12月被评为了2011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11、2011获院级先进工作者。12、2013年"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竞赛三等奖。
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魅力是思政老师的另一个彼岸!教学中我慢慢摸索着:在本学院内首次将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到了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中去,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演讲、辩论、和谐寝室图片展、给父母写封信、校园文化调查、学生业余兼职调查、社会主义文化舞台教学汇报演出等,这些实践教学形式的尝试与探索为枯燥的理论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扶,教学效果获得了师生的认可。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开展,在收获心得与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逐步尝试思政课考试的改革,从开卷考到免考,理论上一步步设计着可操作的方案与验收标准,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或活动呈现着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与现代多媒体等能力运用的提升;当一组组以教材理论为核心、主题鲜明、时代感强、青春气息逼人的作业呈现在师生面前时,除了点赞,唯有点赞!当作业又被任课老师传递给学弟学妹们欣赏与借鉴时,作业既是榜样更是做出比他们更好的作业的动力;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完成了衔接与循环;师生彼此都获得了满满的收获。
以教促研,把教学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夯实的理论再次来指导实践,是高校教师的又一彼岸。从教很久都没有写点什么的念头——在课堂的自我感性认识都还没到位时,理论的总结与升华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但随着教学与教学改革的摸索与实践,也逐渐感觉到有话想要说,2007年开始琢磨提笔,2008年引来了厚积薄发的爆发期,2008年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2篇(包括CSSCI一篇),主持院级青年课题一项,参与课题数项,参编教材二本。教研研究的路才刚刚开始,要到达研究型老师的彼岸,估计又是数个年头的慢慢"煎熬"!那就熬着吧,为了彼岸!
数载春秋,褪去青涩,慢慢成长;教师需要到达的彼岸一个又一个,惟愿慢慢努力着抵达一个又一个彼岸……
大学优秀教师事迹篇三
欧倩,女,197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硕士,副教授,全国IT职业英语培训讲师,双师素质教师。曾在上市IT企业担任过3年IT技术翻译工作,现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从事了11年英语教学。11年间,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认真履行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先进个人事迹汇报如下:
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为提升学生"职业英语"能力潜心教研和创新
近3年,我承担了软件技术专业28个班1650课时的教学工作总量,年均承担541课时的软件专业英语(ESP)或公共英语(EGP)教学任务,近5年10个学期中国共产党有9个学期期末教学考核评定为"A类课",学生评教结果每学期为"优秀".
当前,我国软件类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由软件专业教师或公共英语教师承担。同时精通软件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教师是凤毛麟角,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软件专业教师语音薄弱,不懂ESP语言教学规律和ESP教学理论和方法,陷入了效仿本科院校以阅读为主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而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又出现了不懂软件专业知识、教学无法深入展开的尴尬。因此,作为本校软件类ESP教师,我要求自己除了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ESP教学理论和技巧,还需具备软件技术及外包相关理论、实践、职场文化知识等,尤其还应有对软件外包行业的敏感度以及获取新信息的能力。鉴于此种高要求,近7年来,我坚持不懈地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和提高业务素质。
在教学准备上,经常向软件业内人士和软件专业教师求教,努力使自己对所授专业知识点理解透彻,站在新的高度给学生准确、易懂的信息输入。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理念,灵活运用各种外语教学法引导、推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实践运用。如讲"求职面试"主题时,先咨询软件外包企业资深人士,根据企业面试要求确立学生能力指标,再参照外包企业面试流程进行模拟英文面试。当前学生学习多出于工具型动机,当感受到所授内容实用性很强,自然参与热情很高。又如,我常将外包实务中的文化差异有机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应主动了解客户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从行动中将服务意识落实到从设计思想到系统实施的每个细节,才能最终成功交付出符合欧美客户"口味"的软件系统,学生自然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同时,我还经常创新教学方法,如讲"软件工程"时,引用了印度ISAS课程理念,通过主题任务展开团队合作与分工,驱动学生自主分析、过滤和归纳信息,达到导出结论、撰写文档、演讲的职业能力训练目标,让课堂有了更多体验和生机,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在学生和同行中获得一致好评。软件学院英语教学督导郭桃桃教授是这样评价的:"欧老师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总以学生未来职业内容为依托,时刻不忘渗透职业场景,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她的教学形式灵活,经常能冒出令人激动的闪光点和创新点。"
二、以"教书育人,育人为先"为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授英语的同时,我始终坚持帮助学生树立"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常将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比如,将传统儒家文化《弟子规》中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行为规范与服务外包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规范对接,通过引入软件外包企业案例,来帮助提升学生软件外包职业素养。
同时,对于学困生,我从来不言放弃。我多次参与软件学院组织的对后进生的"助学帮扶"活动,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信心。比如,我曾对CMU3113班的贺军械等同学给予了很多关怀和帮助,使这些同学从厌学、冷漠渐渐变得积极、热情、自信, 其中一些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上海、深圳的知名服务外包企业。
总之,11年教学生涯中,我感受很深的是:学生英语素质差并不可怕,并不能成为老师放弃学生或不努力付出的理由,只要用心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是为他好,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为宗旨,为今后英语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英语"能力而狠钻科研
自2007年以来,本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高职英语应朝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方向改革的呼声,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项目开发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提升学生在外包企业的一次就业率及二次晋升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英语能力的软件类ESP研究,逐渐形成了以"高职软件类ESP课程与教学研究"为主线的稳定研究方向。
5年来,我在高职软件外包英语人才培养和外包英语课程建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持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年专项1项,主持院级课题2项,核心参与省级和厅级课题2项,副主编高职英语教材2本。根据软件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度和编程需求,编写了《软件技术专业英语词汇汇编及编程常见英文异常提示》材料,并渗透在2009级、2011级、2013级的教学中,对辅助学生编程和阅读技术文档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效果,也促进了软件专业教学与ESP教学的合理对接。
近年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成人教育》、《鸡西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2篇,曾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4次获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2次获湖南大学外语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4. 连淑能的教学研究
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18部论著,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牛津剑桥之谜》、《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等,荣获部、省、市20多项嘉奖。
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八十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作者“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O.Jespersen, H.W.Fowler, R.Quirk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第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淑能先生的这部著作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宏观上的差异。这本书对于翻译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的安排也非常的独特。”专家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论:“该书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为全国外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参考书或教科书,是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和翻译界过去十几年间最为普及、影响最为深广的著作之一。”台湾大路书屋(2002)评论:“本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发表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对此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述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珑珑评论(2005):“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学英语的圣经,它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识到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国读书网读者评论(2009):“本人多年采用该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非常喜欢,深感受益匪浅。”该书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应求。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要求,2010年9月,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问世,由国家顶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内重印6次,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都在热卖。增订本不仅扩充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而且探究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另外还开辟新专题,论述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穷源,扩大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订本从此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性对比研究。全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宏观与微观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完美地响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甚为赞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导此书写作:“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来酿蜜。”硕士研究生周璐、姜筠(2012)认为,“《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酿出的蜂蜜,着实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出版之后,获得专家学者和读者极高评价,见于许多书刊和网站。该书出版才几个月,互联网上已好评如潮,现仅摘取几例:“增订本是至今我所读过的最权威、最深刻、最令人启发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专著。该书论及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富有指导意义,读了就会觉得非常有用,多读不厌。”“此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很多章节读完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读后很受启发,足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我已经读了3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难怪得了很多奖。增订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语研究者和广大外语师生都很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业的人都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专题而言,这是至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书。我非常喜欢!感谢高教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谢谢作者!”“增订本内容好、质量高、意义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书。”“增订本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发表专家的书评说,“有人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拓宽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精雕细刻,句句斟酌,是创美的标本;两种说法互补,全书堪称真与美的完好结合。求真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深具学术价值的专著典范。”澳大利亚权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发表书评,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该领域专家、上海左飚教授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此书书评讲座,其中也专程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作了讲座:“求真与创美:谈论著的写作——以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认为应该把此书作为论著写作的典范。 《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2.5万字)发表后,许多网站、书刊和论文集纷纷转载,获得极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陆续作了几次增订,分别刊登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经典文库》,2003年;《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版本收进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最优秀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至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榜首。据“中国知网”最近统计,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载7777次,也居被引用论文之榜首。 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连淑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陆续收到80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材出版后半年多就重印了3次,许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有的刊物已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年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估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上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材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①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②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
2003年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于198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与美国八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 在头版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年11月16日曾有报道)。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 自1998年至2010年,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许多大学、学会、研讨会等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广泛论题,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关于右脑开发问题、翻译课教学法研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们的喜爱,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常常连走道和台上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还经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作报告,至今已作了8场。邀请连淑能教授作讲座的大学和机构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师高专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网络系列讲座、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节、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区、外文学院等单位和团体。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开发右脑、增强智慧与综合素质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网站曾有多篇报道。
5. 大学城用英语怎么说及如何造句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晌誉袭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那么你知道大学城用英语怎么说吗?我这就带大家学习大学城的英语说法,欢迎大家学习。
大学城的英语说法
campus city
University Town
大学城相关英语表达
广州大学城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松江大学城 Songjiang University Town
良乡大学城站 Liangxiang University Town Station
剑桥大学城 University City of Cambridge
大学城的英语例句
1. There is nothing like a college town to make you feel old before your time.
没有哪个地方能像大学城那样让你感到未老先衰。
2. Let us have a look at New Jersey's pre - eminent University Town.
让我们看看新泽西出类拔萃的大学城.
3. But middle of the city, the college town atmosphere can feel constrictive.
不过身处市区, 大学城的学术氛围还是会受到来自都会气氛的挤压.
4. The three blocks, city, university, and town, marbled with innumerable streets.
老城 、 大学城 、 新城这三大块虚猜, 街道无数, 像大理石上密密麻麻的花纹一般.
5. The University presented a dense mass to the eye.
大学城看起来是一个整体.
6. The student population in *** all college towns were flourishing.
这些小型大学城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
7. The Town encroached still more extensively upon the fields than the University.
新城伸入田野的深度远超过大学城.
8.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sion travel notes.
广州大学城科技馆游记.
9. The new main campus is in Xianlin City.
这个新的主校区正是在仙林大学城.
10. There were fights between town and gown.
大学城的居民与大学师生大打出手.
11. I know nobody in the University Town.
我在这个大学城谁也不认识.
12. City Univers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large - scale, the old campus will be vacated by disposition?
各高校大规模搬入大学城后, 空出的老校区将如何处置?
13. Apply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ng plan the university city will make the managemental mode reasonable.
将该评估体系引入大学城规划建设中,利用科学机制评判设计的可持宴兄续性,使校园管理决策模式进一步合理化.
14. Its wall included a large part of that plain where Julian had built his hot baths.
大学城的城廓相当深远地伸入那片朱利安曾建造其温泉浴室的田野.
15. Do are advantageous to further instruc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ity and it's good development.
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大学城的建设及良好发展.
1.广东大学排名前10
2.2017年广东省大学最新排名榜
3.简历如何介绍之前工作经验
4.大学城周边创业专案哪些好
5.大学城创业点子推荐
6.中国最大的大学城
6. 重庆大学城外国语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公办今年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360分。重庆大学城外国语师范学院是一所重点院校,教学水平较好,根据查询重铅橘昌庆大学城外国语师范学院官网显示,2023年英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360分。重庆大学城外国语师范学院是重庆师范大学下属院系,创建于1972年,前身是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2001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学院拥有一支学历、槐扒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伍悔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