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南开大学副教授
Ⅰ 宣城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名人
这儿只列出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所影响的人物。
宣州区:
陶谦,三国丹阳郡人(今宣城),徐州太守,三让徐州的主人公。
梅荛臣,被举为宋代诗歌开山祖,和欧阳修齐名。
周紫芝 (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一)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一)、(三)、(四),《西江月》(二)、(五)、(七),《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贡师泰,1298-1362年,元进士,字泰甫,宁国府之宣城人。父奎,以文学名家,延佑、至治间,官京师,为集贤直学士,卒,谥文靖。师泰早肄业国子学为诸生。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作有《诗经补注》《玩斋集》等。
梅鼎祚,明代戏曲家,宣城人,代表作《玉合记》为昆山派扛鼎之作,汤显祖好友。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宣城人,出身儒门,但自幼好兵略,后投笔从戎,成了有名的勇将。经过一番部署之后,万历三十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l603年1月8日),沈有容直捣窜入台湾的倭寇 巢穴,全部加以歼灭。“神兵飞出鬼不觉,谈笑成功人始知”。由于在平倭中沈有容屡建战功,颇有名声,就被调到泉州任都司。在这期间,他参加了抗荷斗争。明朝福建当局抽调50艘战船,开到澎湖,同时派出“政令都司”沈有容为代表,晓谕荷兰侵略者,先礼后兵。1604年11月18日,沈有容到澎湖同荷兰侵略军头目韦麻郎谈判。在谈判桌上,他伸张正义,以“舌枪唇剑”,据理力争,声韵雄朗,意气磊落,大长中华民族志气。荷兰侵略者理屈词穷,狼狈不堪,便恼羞成怒,拔剑示威说:“中国兵船到此,想似要与我等相杀,就与相杀如何?”沈有容听了怒不可遏,厉声说道:“中国甚惯杀赋,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代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听说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看汝等步倭之后尘啊!”荷兰侵略者再不敢言语,面色如土,灰溜溜地从强占近4个月的澎湖撤退。沈有容不费一枪一弹,把荷兰侵略者赶出去,保卫了澎湖。后来在澎湖的马公岛上的“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的碑刻,就是为此而立的。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梅清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弘仁)得黄山之质。”
他善诗和书法,并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画有《黄山纪游》册。 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他长期深入黄山。多写生黄山真景。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图册》,堪称平生呕心之作。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72岁时所作的《高山流水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梅清笔下松驰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清顺治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与莱阳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又与同邑高咏友善,据东南词坛者数十年,号为“宣城体”。著有《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学余堂诗集》五十卷,旧章回小说《施公案》主人公。
梅光迪 (1890—1945),字迪生、觐庄,安徽宣城人。1911年赴美留学,先在西北大学,后到哈佛大学专攻文学。1920年回国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洋文系主任。创办《学衡》杂志。1924年去美国讲学。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即原来的东南大学)代理文学院院长。后又去美国哈佛大学工作。1936年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兼外国文学系主任。1939年文理学院分开,任文学院院长。1945年在贵阳去世。
宁国:
任新民 安徽省宁国县人,1915年生,男,中共党员,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1952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56年8月参加筹建国防部五院的工作,历任总体室主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1964年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他相继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中,作为首区总指挥,协助领导和指挥了这一重大的飞行试验任务。组织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保证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获得成功。领导组织了氢氧发动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发射服务零的突破。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9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广德(含郎溪):
吴均,南朝诗人,诗集 - 包含《战城南》、《入关》、《雉子班》、《梅花落》、《城上乌》、《从军行》等。
张光藻,字翰泉, 安徽广德人。 清咸丰六年( 1856年)进士。历任曲周、望都、完县、邢台等县知 县,正定府知府。清廉自守,刚正不阿,能体察民情, 官声斐然。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任天津府知府。
一八六0年, 清廷与英法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北京条约》以后,天津被开为商埠,帝国主义列强和 宗教势力侵入天津。法国在望海楼设立天主教堂,又 打着“慈善”的幌子在东关设立仁慈堂。纵容教徒横 行,倚势欺压人民,与百姓积怨甚深。
张光藻到天津后,即遇上了外国兵舰撞翻天津渔 船,和法国人在通衢驰马,踩死百姓的案件。张光藻 虽明知在当时情势下,“事涉外夷”,案件棘手,但 他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据理力争,能替人民讲话,因 而得到舆论的好评。
不久,天津府所辖各地连续发生迷失幼儿的案件 多起,纷纷传闻是被洋人拐去挖眼制药。恰在此时, 法国仁慈堂收养的中国幼儿,因遭虐待而大批死亡。 仁慈堂的主事者为掩人耳目,即趁黑夜将幼儿尸体送 至荒郊埋葬,因掩埋草率,被野狗刨出棺木,竟是一 棺数尸。群众闻讯大哗,认定是洋人杀害幼儿制药的 罪证,于是抬着棺木至天津府喊冤。张光藻为辨明事 实,旋即派干员缉凶。数日后,捕获拐匪张拴、郭拐 二名。张光藻亲自审讯,拐匪供认不讳,旋即就地正 法,民心得以稍安。在人民心目中,张光藻已是“能 为百姓作主的好官”。
同年四月,女拐武兰珍在作案现场被群众捕获, 扭送至天津府,张光藻又连夜审讯。据武兰珍供称: 迷拐幼儿是天主堂管事王三指使,迷药也是王三所给。 由于案件牵涉教堂,张光藻即会同清廷通商大臣崇厚, 向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交涉,婉言约请丰大业至教 堂查询,有否王三其人。谁知丰大业暴戾成性,态度 倨傲,根本不把中国官府放在眼下,不仅横蛮无理, 甚至纵仆行凶。崇厚媚外怕事,以“和睦邦交”为借 口,主张“息事宁人”。张光藻则认为“委屈求全, 何以立国!坚决主张会同天津县亲往教堂查询,若果 有王三其人,定当正以国法,以平民愤。
五月二十三日(阴历),“张大人要查教堂”的 消息不胫而走,民情振奋,蜂涌至教堂外围观。崇厚 惧民心有变,迅即调派兵丁前往弹压。天津的教民们 为给教堂助威,也聚集教徒多人与群众对峙,情势十 分紧张。丰大业闻讯,带领武装巡捕,匆匆赶到,恰 遇天津知县刘杰,扬手一枪,击中刘杰的亲随宝升。 围观群众见洋人在众目睽睽下开枪杀人,愤怒到极点。 一人喊打,众人齐上,当场打死了丰大业!怒火填膺 的天津人民一不做,二不休,又鸣锣聚众,分头冲进 望海楼教堂和东关仁慈堂,见洋人就杀,见教徒就打; 尚且不能泄愤,最后烧毁了望海楼。在火光熊熊,人 心大快。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教案”发生后,清政府吓破了胆,火速派直隶 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曾国藩在主子面前是癞皮狗, 在人民面前却是刽子手。他到天津后,首先将张光藻 和刘杰革职,向外夷献媚。可法国公使罗淑亚不领情, 一面将兵舰调至大沽口示威,一面提出数十条苛刻条 件。赔款、重建教堂不算:还要张光藻的人头给丰大 业抵命,一口咬定张光藻是“唆使刁民行凶”的罪魁 祸首,坚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曾国藩虽是号称杀人如剃头的“曾剃头”,但他 还不敢杀张光藻。他知道张光藻在天津深得民心,杀 了张光藻不仅会遭万人唾骂,甚至会因此身败名裂。 此案拖到九月,经曾国藩与他身边的智囊、幕傣反复 磋商,又与罗淑亚多次“协议”,才给张光藻定了个 “临阵失于弹压,事后不能缉凶”的罪名,充军发配 到黑龙江。又以“无供定罪,变通办理”的毒辣手段, 将十六名天津义民作了牺牲品。
张光藻蒙冤谪戍,天下人却深表同情。在北戍途 中,沿途都有素不相识群众担食携酒来迎送。夜晚投 宿,旅店主人听说是“天津张大人”,不但拒收饭金, 临行还馈赠礼品。甚至远在百里外的群众听说张光藻 要路经此地,举家赶来慰问。到黑龙江后,“天高皇 帝远”,当地官民都没有把他当“罪官”看待,而且 优礼相加。
张光藻有感于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北戍途中和戍 所作了几百首诗,荟集成上下二册,时而题名《北戍 草》.这些诗篇都是发抒作者胸臆之作。有对人民的 感激之情,有对流放生活的描述,更多的是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的慨叹。如七律《庚午九月十一日定谳奉发 黑龙江效力》诗中,就直接发泄了胸中的忿懑:
“五月秋曹对簿来,罪干严谴众人哀。
和戎暂变萧何律,御敌谁为寇准才?
万里独行榆塞远,一樽共饯菊花开;
荷戈绝域男儿事,不用思家首重回。”
“和戎暂变萧何律”骂的是曾国藩媚外辱国, 杀 戮无辜人民,连祖宗的国法都不顾了;“御敌谁为寇 准才”则叹的是国家缺少寇准这样的人才。“荷戈绝 域男儿事,不用思家首重回”分明是诗人未因蒙冤而 丧志气馁,还在勉励自己。一个封建官吏,有此胸怀, 也是难能可贵的。
《北戍草》中的《义鸡行》,可以说是一篇讽喻 诗。诗前有小序云:
“李公雨苍寓馆畜二鸡,一雌一雄,饮啄栖止若 夫妇。雌每卵,辄为犬所攘食,雄乃为雌守护,犬弗 敢近。一日,雄又卵,雄偶弗在,犬突然噬之,卵未 出而雌毙。雄归与犬斗,啄盲犬目,犬亦随毙。李公 以为不祥,竟杀是鸡。予闻而伤之,作《义鸡行》。”
“......古称五德良不愧,禽类无如鸡品高。
冲锋陷阵不畏死,古来烈士皆如此。
一鸡犹解报私仇,愧杀世间庸懦子。
此事若以法律言,一命一抵犬非冤。
纵援擅杀律科断,罪有可恕情可原。
不图李公意见左,操兵一割毅然果。
犬戕鸡命不责偿,鸡复犬仇竟反坐。
我闻此事心不平,为鸡报冤代鸡鸣。
中夜起舞发长叹,万鸡一齐号五更。......”
鸡能把犬啄死,岂非奇闻?作者显然是借题发挥, 另有所指。他是在替“天津教案”中的无辜冤鸡不平! 另一方面,他还在憧憬着一个“万鸡一齐号五更”的 光明世界!
一九七二年(同治十一年),在全国舆论的压力 下,张光藻被减刑释回。从此,他无官一身轻,得以 畅游名山胜迹,寄情古刹园林,进一层体察到民间疾 苦。他在广德城内只住了一段时间,经常关心家乡的 公益事业,对独山煤矿的开采,城内古迹的保护,提 过不少建议。以后又到浙江湖州寓住,结识了布衣丁 宝书,经常在一起谈论文,评论时政。同是天涯沦落 人,交谊甚厚。
一八八0年(光绪六年)春,张光藻在友人赞助 下,将《北戍草》镌板付印,并写了一篇《序》。其 中说到:“......津门之役,距今十年矣。偶一思及, 尚有余痛,岂为一官之去就,一身之荣辱计哉!江河 日下,大局如斯,忧愤孤衷,不能自己。留此一篇, 聊以质当世之知我者。”一个被罢官的庶民,竟敢发 出“江河日下,大局如斯”的议论,直指封建王朝, 其性格之刚劲耿直,可见一斑。
同年冬,张光藻曾多次谒见广德直隶州知州胡有 诚,诚建议重修《广德州志》,并上书云:“《州志》 自乾隆壬子州守胡君修后,道光丁未州守裕君续补, 笔墨虽不及胡君,而嘉庆道光间事,幸赖以传。迄今 八十余年,续修此其时也。况今客民麇集,土著调零, 数十年间,诸父老犹有能传其轶事者,倘迟迟又久, 文献无征,几不可问矣!......”
当时广德在太平天国战后,又发生过瘟疫,全州 三十六万人口(包括所辖建平县)只剩下六千余人, 以后号如移民垦殖,经济才得复苏,张光藻说:“客 民麇集,土著凋零”就是指此。所以胡有诚采纳了张 光藻意见,重修州志。以张光藻为总理,并由张推荐 丁宝书为纂修,还组成了二十八人的编修班子,历时 一年,于光绪七年告竣。这部《州志》计六十半,分 装二十册,其中按语广征博引,查证核对,详实地订 正了以前各志的舛误。但张光藻在《人物志》中却没 有列出自己,仅在《选举志》的“进士”栏内“援例” 写了有关自己的几十个字。光绪十年,他又主修了《 祠山志》。
诗集《北戍草》的后面, 还附录了一篇张光藻写 的《同治庚午年津案始末》,详细阐述了“天津教案” 的前因后果,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六三年春,笔 者和广德花鼓戏剧团导演彭斯神福君合作的历史剧《 津门怒潮》,就是依据这一资料,参照其他史料编写 的。
《安徽历史述要》的作者李则纲教授,称赞张光 藻是“封建官吏中比较有血气的人物”,有些资料还 说他是“站在人民一边,敢于反对帝国主义的英杰。” 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清史稿》上无传,连生卒年 月也不清楚。书至此,不禁搁笔唏嘘!
泾县: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泾县人,中共创始人。
吴组缃(1908.4.5- )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
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
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
获得成功。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
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1946年至1947年间
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
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包世臣(1775-1855) 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迳县人,迳县古名安吴,人亦称“包安吴”。嘉庆十三年举人,后任江西新喻知县。他是邓石如的得意弟子。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之极。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并非如自诩的那样不可一世,他的草书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不过他的《小草诗册》却很有特色,确有集碑贴于一人之感。如果说包世臣的书法称不上是第一流的,那么他的书论确是第一流的。所著《艺舟双楫》是一部倡导北魏的力作。是清代碑学思想的经典之一。
吴玉如(1898-1982)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字家琭,后以字行。1898年生于南京。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故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汉族。
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受校长张伯苓赏识。后入北京大学预科,又转入朝阳大学,因丁先祖忧而辍学。1916年,曾远赴吉林、哈尔滨一带谋生。1921年以后历任黑龙江交涉局秘书、中东铁路局监事会秘书、北京烟酒督办公署秘书、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兼经济研究所秘书、重庆国民党参政会秘书等职。
抗战胜利后,吴玉如曾在志达中学、达仁学院、工商学院等校任教,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任中文系主任,直迄天津解放。其间从不涉足政界。“文化大革命”以前,始终在北京以教书、鬻字、注释古籍、编撰《辞源》、《辞海》条目为生。1968年文革期间,全部藏书被抄一空。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吴玉如自幼酷嗜书法,5岁时学写字,到十二三岁时,写小楷、行书已具有相当功力。后经几十年博览勤习专研,能熔合诸家风格,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长,而又以二王(羲之、献之)为依归。形成了他端丽秀劲、遒健豪放、空灵飘逸的独特书风。隶、楷、行、草、篆无不精能。其小楷,放大后可作为大字帖临摹,可见功力精湛。他的行书、草书,在四体书法中造诣最高,集历代名家之长。在穿好扇骨的凹凸不平的扇面上悬腕写大草而无一败笔。
他在用纸、用笔、用墨方面,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见解。早年作字,不用玉版宣,喜用生宣、料半,中年以后只用绵连;他喜用淡墨,恶用墨汁;还善使细管长锋羊毫笔。
吴玉如在古文、诗词、文字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曾多次在国内和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会,受到国内外的推重赞赏。并有《吴玉如书法集》、《迂叟魏书千字文》、《迂叟自书诗稿》、《吴玉如行书千字文》等传世。而他最受人崇敬的不仅限于在文学、书法上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那刚直不阿,一辈子不肯随波逐流的品格。他对后学,一生都是循循善诱,门人弟子以至私淑者,遍及南北,远至新疆力境尼克勒县,云南昆明、大理,广东、广西等地。
1982年8月8日吴玉如在津病逝。他生病期间为天津市政协和天津市民革书写的两幅中堂,成为最后遗作。
绩溪:
胡宗宪(1512—1565),字汝员,号梅林,绩溪大坑口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3级。后任杭州知府,修西湖,扩岳坟。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总督。时因海盗作乱5岛,倭寇骚扰沿海,宗宪总制七省军务,转战江浙,弭平倭患,以战功获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四十一年,因被劾为“严党”,入狱后瘐故。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戎马倥偬中着有《筹海图编》。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安徽绩溪人。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时当学徒。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自小就明白: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台湾作家高阳所著《胡雪岩全传》中讲,胡雪岩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名叫王有龄。这个书生很有才华,也很有包负,有机会做官,但是缺少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这样一来,他虽因此失业了,但却为自己铺就了锦绣前程。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得势的胡雪岩也利用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发达,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从而迅速暴富。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等等……
Ⅱ 黄亚楼的成绩
近年来主要从事机器人学及其相关领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曾负责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控制网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自1993年工作以来,承担研究生必修课的教学,开设研究生讨论班,指导研究生。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八六三计划,攀登计划(B)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课题多项。 1992年主持建立国内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操作力控制实验系统GRAFC,1990-1994年作为主要研究开发者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双工业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驱动机器人系统及应用的研究, 1996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用于显微操作的高精度机器人系统,1996年开始从事带拖车的移动机器人研究,199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带拖车移动机器人实验系统;1996年始开展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主持设计开发了数据挖掘软件系统RoboMiner。并在银行信用卡信息分析、民航收益管理研究、运动员体能测试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 主要科研成果
[01] 新型控制器及双臂协调控制,1988.1-1990.12,八六三计划,参加者
[02] 机器人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88.1-1990.12,八六三计划,参加者
[03] 机器快速力控制系统研究,1990.4-1992.7,天津市21世纪青年基金,主持人
[04] 机器人多臂协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1992.4-1994.1,天津市青年基金,参加者
[05] 柔性操作对象的机器人力控制,1992.4-1994.1,天津市21世纪青年基金,主持人
[06] 智能机器人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992.9-1994.9,八六三计划,主持人
[07] 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系统研究,1992,9-1994,9,八六三计划,第三完成人
[08] 微驱动机器人系统及其应用研究,1993.1-1996.1,八六三计划,第二完成人
[09] 双机器人协调集成技术与复杂作业研究,1994.9-1997.3,八六三计划,第二完成人
[10] 用于复杂作业的双机器人协调控制技术,1996.4-1997.1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11] 微机械系统的机构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1994.1-1998.12,攀登计划(B),微电子机械项目,参加者
[13] 大型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1998.7--200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14] 带托车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控制与实验系统研究,1998.9--2000.10,八六三计划,主持人
[15] 微机械系统的虚拟环境研究,19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者
[16] 光折变存储系统的信息编码与存取控制,1999.12--2000.6,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17] 拖挂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导航与控制,2000.1--2002.12,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主持人
[18] 数据库知识发现系统开发,2000.6--2002.1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19] 基于等效尺寸的拖挂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规划,2002.1--200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0] 激光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开发,2003.1--2005.6,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主持人
[21] 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技术研究,2002.4--2004.1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22] 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信用卡信息分析,横向合作课题,主持人
[23] 数据挖掘可继承性理论方法研究,2003.1-2005.1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主持人
[24] 知识描述体系与发现方法研究,2004.6-2006.12,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 主持人
[[25] 基于中间件的数据挖掘企业应用平台及相关技术研究,2005.4~2007.12, 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主持人
[26] 信息检索中基于损失函数优化的排序学习研究,2007.1-200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7] 未知环境下基于陆标动态配置的移动机器人主动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2007.1-200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者
[28] Entity Search based on Text Mining,2006.04~2008.6, Sponsored by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项目主持人
[29] 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主动探索与建图,2006.12~ 2008.12, 国家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技术专题,项目主持人
[30]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研究开发,2007.7-2008.1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项目,主持人
[31] 未知环境下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多机器人协作主动探索与建图,2009.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与者
[32] 基于用户行为建模的科技论文在线用户分析与个性化服务,2011.1~2012.1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主持人
[33] 基于运动模式在线学习的移动机器人对运动目标的主动观测与最优跟踪,2012.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与者
[34] 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化预测模型研究,2012.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与者
-----------------------------------------------------------------------------
Research on Ecation Reform
-----------------------------------------------------------------------------
[01]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研究,1997.9-1999.12,面向21世纪天津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
[02]基于AS/400的网上教学系统研究,1999.9--2000.9,国家留学基金委/IBM合作项目,主持人
[03]综合型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0.1-2003.12,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参加人
[04]本科毕业设计的综合改革与实践,2002.1-2004.10,21世纪初天津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
[05] 软件工程本科实践体系构建,2005.7-2007.8,南开大学200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支持项目,主持人 论文专著:-----------------------------------------------------------------------------
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系统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刊物论文60篇,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
----------------------------------------------------------------------------
智能信息处理领域部分论文(20篇)
[01]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arch Task Tails. 21st Int. World Wide Web Conf. (WWW2012),2012
[02] Learning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with Latent Sparse Features for Acronym Expansion Finding. CIKM 2011
[03] Expansion Finding for Given Acronyms Using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WAIM 2011
[04] Cooperative AntiSpam System Based on Multilayer Agents. In Proc. of the 20th Int.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WWW2011). ACM Press,2011. 415~420
[05] Order Preserved Cost Sensitive Listwise Approach in Learning to Rank. AIRS 2010: 203-210
[06] Training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Using Transfer Learning for Gesture Recognition. IEEE Int. Conf. on Data Mining (ICDM 2010),Sydney,2010.
[07] Cost Sensitive Listwise Ranking Approach, The 14th Pacific Asia Conf.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AKDD), India,July 2010
[08] A Probabilistic Ranking Approach for Tag Recommendation. ECML Workshop Proceedings,Vol.497, pp. 143-155). Sept. 2009
[09] Using SVM to Extract Acronyms from Text. Soft Computing. Berlin/Heidelberg: Springer, Vol. 10, 2006. pp. 369-373(5)
[10] A Supervi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Search of Defini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1, N0.3, pp.439-449, May 2006
[11] Adapting Ranking SVM to Document Retrieval. Proc. of the 29th Annual Int. ACM SIGIR Conf. 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1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dical Data Class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nd System Reconstruc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sian Pacific In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ociety. Vol.4, No.1, pp.102~108, 2005.6
[13]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to Recognizing Acronyms and Their Expansions. ICMLC 2005, China, Vol.4, pp.2313-2319 (ICMLC Lotfi A Zadeh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14] RoboMine:A prototype of data mining system. The 5th Int. Conf.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Aug.17-20, 1998,Nanjin, China
[15] 多查询相关的排序支持向量机融合算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Vol.47,No.4,2011
[16] 基于距离尺度学习的新类识别.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1):47-52,2009
[17] 知识发现中可继承性问题的研究.《信息与控制》,Vol.34,No.2, pp.249-25, 2005
[18] 基于色彩主特征的快速图像检索. 《数据采集与处理》,Vol.20,No.2,pp.198-202,2005
[19] 增量式CURE聚类算法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Vol.25,No., 2004
[20] 数据挖掘系统设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56-63
智能机器人系统领域部分论文(40篇)
[01] Cooperative Approach for MultiRobot Area Exploration,IEEE/RSJ Int. Conf.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010, pp.1390-1395
[02] Active Exploration Using Scheme of Autonomous Distribution for Landmarks,IEEE Int. Con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09, pp.4169-4174
[03] EKF-Based Active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Us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 the 39th Int. Symposium on Robotics (ISR), 2009, pp.620-625
[04] Path Following Control for TractorTrailer Mobile Robot with Two Kinds of Connection Structures,Int. Conf.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2006, pp. 2533~2538
[05]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Connection Relation of TractorTrailer Mobile Robot with Variable Structure, IEEE/RSJ Int. Conf.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006, pp. 4971-4976
[06] Path Following Control for TractorTrailer Mobile Robot Based on Virtual Desired Path,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pp.8871-8875, Dalian, China, 2006.
[07] A Method of Path Planning for TractorTrailer Mobile Robo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lobal Width, 5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pp.4773-4777. June 15-19,2004
[08] Computation of Equivalent Size for Tractor Trailer Wheeled Mobile Robot,5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 2004, pp.4788-4792.
[09] Two Strategies for Catching a Moving Object with the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Mobile Robots. IEE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pp.1260~1264, June 10-14, 2002,,China
[10] Concept of Equivalent Size for TractorTrailer Mobile Robo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ath Planning. IEE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and Automation, pp.1143~1147,June 10~14,2002,China
[11] Motion Planner for a mobile robot with a variable number of trailers. Proc. of SPIE Int. Conf. on Robotic and Semi-Robotic Ground Vehicle Technology. April 13~17, 1998, USA
[12]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manipulation of flexible beams with two instrial robots. Proc. of 2nd Chines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Automation, Vol.2, pp.830-834,June 23-27, 1997, Xi-an.
[13] Implementation of coordination control for two instrial robots. Proc. of 2nd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Vol.2, pp.347~350, July, 1997, Seoul, Korea.
[14] Calibration of two cooperative manipulators via pseudo closed loop method. 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Vol.2, pp.1465~1470, Oct. 10, 1996, Beijing
[15] Coordination of two robots: system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control, Chinese J. of Automation, Vol.6, No.2, pp.109-116, 1994
[16] Coordinability measure of multiple robo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tion planning. Preprints of the 4th IFAC Symposium on Robot Control, Vol.3, pp.933-938, Sept.19-21, 1994,Capri, Italy
[17] Link shape for optimal match between desired and actu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lexible robot arms. Preprints of the 4th IFAC Symposium on Robot Control, Vol.2, pp.433-438, Sept.19-21, 1994, Capri, Italy
[18] Selecting grasp pattern for multiple robotic manipulators holding a rigid object based on motion oriented coordinability measure. 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Vol.1, pp.381-388, 1994, Munich, Germany
[19] The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internal loading of objects and load distribution for multiple robot arms. Proc. of 2nd Asia Conf. on Rob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Oct.12-15, 1994, Peking
[20] Force analysis and hybrid control scheme for multiple robot manipulators. Proc. of IEEE/RSJ Int. Conf.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pp.1530-1534,1993
[21] Adaptive force control for position controlled robot manipulators. Proc. of IEEE Int. Conf.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Automation, pp.94~98, October, 1993, Beijing
[22] Some topics on coordinated two robots. Proc. of the First Int. Conf. on Automation, Robotics, and Computer Visions, Vol.2, pp.INV.2.1.1-2.14, Sept. 1992,Singapore
[23] Force analysis and load distribution for multiple robotic manipulators. Proc. of IASTED Int. Conf. on Control and Robots, August, 1992, Canada
[24] 多转向驱动拖挂式移动机器人镇定控制,《自动化学报》,2011, 37(4):471-479.
[25] 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建图研究进展,《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Vol.27(4),pp.488-494.
[26] 基于综合互信息的视觉SLAM主动探索,《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0,Vol.23(2),pp.434-440.
[27] 基于陆标动态配置的移动机器人主动探索,《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 26(4):433-438
[28] 基于局部子地图方法的多机器人主动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机器人》,2009,31(2): 97-103
[29] 两种连接形式的拖挂式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25(3): 398-406
[30] 拖挂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优化.《机器人》,Vol.28, No.3, pp.245-248, 2006.
[31] 车型移动机器人的SPRM路径规划方法,《机器人》,Vol.27,No.4,2005
[32] 带拖车轮式移动机器人包络路径的分析与量化,《机器人》,Vol.25, No.3, pp.222-225, 2003
[33] 带拖车移动机器人的包络路径暂态描述,《信息与控制》,Vol.31,No.7,pp. 643-645, 2002
[34] 基于四叉树环境模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平滑路径生成方法,《机器人》,Vol.23(5): pp.426-430, 2001
[35] 带拖车的移动机器人包络路径分析与描述.《机器人》,Vol.23, No.4, pp.334-337, 2001
[36] 一种实现故障定位技术的研究,《自动化学报》,Vol.26, No.2, pp.282-285, 2000
[37] 双机器人协调复杂作业实验研究,《高技术通讯》,Vol.8, No.2, pp.33-37, 1998
[38] 双机械臂协调:以运动学为基础的模型分析与动态补偿控制方法. 《控制理论与应用》,Vol.11, No.2, pp.128-176, 1994
[39] 机器人手臂力控制系统 GRAFC,《机器人》,Vol.15, no.6, pp.30-34, 1993
[40] 微机器人与精微操作的研究与发展,《机器人》,Vol.14, No.4, pp. 53-59, 1992 讲授课程:-----------------------------------------------------------------------------
1、自1993年工作以来,承担模式识别专业研究生“智能控制” 、“计算智能”教学;
开设研究生讨论班“多机器人协调系统”、“基于传感信息的机器人控制”、“虚拟现实技术”
2、承担本科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 招生方向:-----------------------------------------------------------------------------
硕士招生专业与方向
招生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
招生方向: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生物信息处理)、信息检索、智能机器人系统(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导航与控制
博士招生专业与方向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检索、智能机器人系统 兼职及荣誉:-----------------------------------------------------------------------------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二、三、四届)
◎ 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科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
◎ 天津市电子学会常务理事(2000)
◎ 天津市非金融卡应用规划工作专家组副组长(1999)
◎ 国家自然科学奖第八次评审委员会特邀评委(1997)
◎ 《机器人》杂志编委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编委
◎ 1988年获南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 1992年获南开大学特等奖学金
◎ 1993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 1996年获得南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特等奖
◎ 1998年获第五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
◎ 1999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 2001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3年获第三届“天津青年五四奖章”
◎ 2004年获第二届“软件行业杰出青年”提名奖
◎ 2005 ICMLC Lotfi A Zadeh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 2006年获得“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
-----------------------------------------------------------------------------
指导学生获得奖励情况
-----------------------------------------------------------------------------
◎ 2001年,指导本科生高杰等四人,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 2003年,指导本科生刘菁菁等,获得微软创新杯软件大赛全国第一名
◎ 2003年,所指导的博士生谢茂强获得2003年获全球MVP称号
◎ 2005年,所指导博士生徐君,在ICMLC 2005上发表论文,获得大会最佳论文
◎ 2005年,所指导的博士生徐君获得“微软学者奖”
◎ 2006年,所指导的博士生刘菁菁获得“微软学者奖”
◎ 博士生徐君论文被评选为南开大学2006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07年,指导博士生刘杰I在ICMLC 2007 发表论文,获得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
◎ 博士生苑晶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7年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2011年,所指导的博士生廖振获得“微软学者奖”
Ⅲ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团体领导
第十五届
主席田德民
副主席宋锡恒、 方光宇 、关若鸾、陈震雷、冯荫复、张文洁 、董学隆、 托乎提艾力
第十六届
主席胡启立
副主席田海亭、 叶绍宾、 伍慧莲 、孙寿珠、 黄照康 、傅杰
第十七届
主席胡启立
副主席张寅安、 潘丽华、马娴华、 李清泗 、林敏瑞、关东明、 暨植榆 、索 更 、彭仲皓、 滕世甲 、徐葵
第十八届
主席伍绍祖
副主席黄伯诚、曹小冰、 魏章玲、 屈忠、 张明卿、曲耕莘 、范顺荣、 唐文合 、张永子、 王同亲、 易元双 、白姚生、 赵淑敏、 阿不都拉. 哈木都拉
第十九届
主席伍绍祖
副主席袁纯清、 齐宝林、吴学范 、楼志豪 、韩建敏、 崔丽、杜松岩、俞贵麟、 黄鸣奋、许为扬、 胡树祥、王胜洪 、王济川、 张荐华、郭汝艳 、艾尔肯.司迪克
第二十届
主席刘能元
副主席宋军、 李一 、张少林、崔建中、王立春 、张海滨、 姚为群、 丁绮、 姚卫民、 谢鹏云、 王艺华、胡军 、郭立兴、 区绵明、 张 轩 、何俊 、吴炜、 买买提艾力.达尼
第二十一届
主席杨岳
副主席陈伟、 王学勤、毛劲松、 张雁、 薛剑文、 包钢、 孟志强、李胤辉 、安桂武、 张伟、张立军 、朱庆、 徐明书、 王晓 、童磊、 郭孝实、 刘宏伟、李献峰 、明铭、 毛晓峰、洪军、 包红胜、 冷光明、 郭晓帆、 章勋宏 、陈颖 、邵备、 边巴、 金志鹏、 刘见明、石 敏、 郭书印、 安尼瓦尔.热合曼
第二十二届
主席张菁
副主席杨瑞东、代鹏、 陈建文、黄可瀛、 王宏乾、 任佩文、 郭晓峰、苏小军、 张健为、 陈凯云、朱健 、宋歌、 张锁庚、 唐屹峰、 周治、 陈烨辉、 谢康 、刘钊、 金玉磊、 刘山鹰、欧阳峻、 陈小峰、卢慧敏、 何期、 张彬熏、 杨云志、任利波、 彭文才、 普布顿珠 、苗彦民、 吴飞、 马金芳、赵瑞宁、 阿里木.克里木
第二十三届
主席:申跃
副主席:秦春华、 尹飞、李胜兰、王银龙、武卫强 、杜刚 、刘蔽、许研、 牟大鹏、冯杰鸿、 李棋、 李作言、胥伟华 、周健、 瞿晖、 叶斯挺 、余科豪、 刘杰、 潘晗、何其生 、曹磊、 康峰、 吴彦慧、何美玲、李静、张卫华、 姜风鸣 、喻文科、 马锐、马继梁、 梁嵩 、周琳琳、库凤玲 、李新灵、 阿里木
第二十四届
主 席:刘凯
副主席 :
荆伟 郭予填、 郝鹏程 、高杰、潘喆、 王睿 、葛生亮、 张宁 、秦猛、 于成龙 、纪旭、 薛建龙、 穆瑞欣、
王佐、 孙伟、 陈国华 、何励 、何鸽、 李侍效、 张楠、 黄进、 宋红叶、 袁俊乐、 马雁梅 、杜晨光 、于天成、雷连鸣 、李山 、陈苏、巴依勒 、李鑫、 何志强 、侯方俊、 斯丽娟
第二十五届
主席团体
清华大学学生会:齐兴达
副主席团体
北京大学研究生会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
天津大学学生会
河北大学学生会
山西大学学生会
内蒙古大学学生会
东北大学研究生会
吉林大学学生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会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会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
南京大学研究生会
浙江大学学生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会
厦门大学学生会
南昌大学学生会
山东大学学生会
郑州大学学生会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
湖南大学学生会
中山大学学生会
暨南大学学生会
广西大学学生会
海南大学学生会
四川大学研究生会
重庆大学学生会
贵州大学学生会
云南大学学生会
西藏大学学生会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
兰州大学学生会
青海民族大学学生会
宁夏大学学生会
新疆大学学生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 第二十六届
主席
王圣博
主席团体
北京大学学生会
秘书长
杜汇良
主席团团体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
山东大学学生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
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会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会
南开大学学生会
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学生会
河北大学学生会
山西大学学生会
内蒙古大学学生会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吉林大学学生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会
复旦大学研究生会
同济大学学生会
南京大学研究生会
浙江大学学生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会
厦门大学学生会
南昌大学学生会
山东大学学生会
郑州大学学生会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中南大学学生会
中山大学学生会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会
海南大学学生会
四川大学研究生会
重庆大学学生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会
贵州大学学生会
云南大学学生会
西藏大学学生会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
兰州大学学生会
青海师范大学学生会
宁夏大学学生会
新疆大学学生会
石河子大学学生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会
委员团体
北京
北京大学学生会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
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会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会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会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会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会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会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会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生会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学生会
天津
南开大学学生会
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学生会
天津大学研究生会
天津工业大学学生会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会
天津财经大学学生会
南开中学学生会
河北
河北大学学生会
河北工业大学学生会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会
河北衡水中学学生会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学生会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学生会
山西
山西大学学生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会
太原市第五中学学生会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会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学生会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会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学生会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东北大学学生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生会
渤海大学学生会
东北财经大学学生会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会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会
吉林
吉林大学学生会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会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会
长春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会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会
黑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会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会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生会
上海
复旦大学研究生会
同济大学学生会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会
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会
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会
上海建平中学学生会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学生会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
东华大学研究生会
上海建桥学院学生会
江苏
南京大学研究生会
东南大学学生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会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会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会
中国药科大学学生会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会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生会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
浙江
浙江大学学生会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会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会
杭州高级中学学生会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会
浙江树人大学学生会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会
安徽大学学生会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合肥市第一中学学生会
蚌埠职教中心(技师学院)学生会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会
福建
厦门大学学生会
福州大学学生会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会
福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会
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学生会
江西
南昌大学学生会
华东交通大学学生会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会
南昌市卫生学校学生会
山东
山东大学学生会
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会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会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会
潍坊文华国际学校学生会
青岛电子学校学生会
河南
郑州大学学生会
河南农业大学学生会
河南师范大学学生会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会
黄河科技学院学生会
新乡市技师学院学生会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会
郑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会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武汉大学学生会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会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会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会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会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会
黄冈中学学生会
武汉市财政学校学生会
湖南
中南大学学生会
湖南大学研究生会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会
长沙理工大学学生会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长沙市第一中学学生会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
广东
中山大学学生会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会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
暨南大学学生会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会
江门市第一中学学生会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会
广东培正学院学生会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会
广西大学学生会
南宁市第三中学学生会
海南
海南大学学生会
海南中学学生会
四川
四川大学研究生会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会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会
西华师范大学学生会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
成都市石室中学学生会
绵阳中学学生会
重庆
重庆大学学生会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会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会
重庆市第八中学学生会
重庆市工业学校学生会
贵州
贵州大学学生会
贵州医科大学学生会
遵义县第一中学学生会
云南
云南大学学生会
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会
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会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会
西藏
西藏大学学生会
拉萨中学学生会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会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会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西安中学学生会
陕西银行学校学生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西安外事学院学生会
甘肃
兰州大学学生会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会
兰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会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学生会
西宁市虎台中学学生会
宁夏
宁夏大学学生会
银川一中学生会
新疆 (含兵团)
新疆大学学生会
石河子大学学生会
新疆农业大学学生会
新疆实验中学学生会
全国民航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
中直机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会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生会
国家机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会
留学生组织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加拿大中国学生联合会
剑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
柏林 (及波茨坦地区) 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
新南威尔士州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中国留俄学生总会
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
全韩中国学人学者联谊会
Ⅳ 宣城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第一位:吴作人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6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
第二位:吴半农
吴半农(1905年-1978年) 原名吴祖光,号曲林,安徽泾县人。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曾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中国现代经济学家,著有《工资指数论》、《我国对外贸易分析》、《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势》等。1934年夏,吴半农被派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1936年12月取道苏联西伯利亚回国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1940年12月改任经济部统计长、资源委员会驻美国技术委员会专门委员,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国际学会美国分会客座研究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政府驻日本代表团第三组(经济)组长和中国驻盟军总部赔偿归还代表团首席代表。1956年8月2日,冲破阻力,获得机遇携全家离开日本返回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重用,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组与世界经济组组长、研究员、顾问等职。1978年病逝于北京。
第三位:梅子涵
梅子涵,1949年生,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作为儿童文学家,他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如《儿童小说叙事式论》等。作为儿童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几十位儿童文学研究生,为儿童文学事业培养人才做出很大贡献。他还写过一本《女儿的故事》,这是一部出自大学教授之手却没有丝毫书卷气的活泼有趣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作,语感独特,风格幽默风趣,恰似谈笑风生,亲切感人。小说将一个女孩日常的生活和平凡的成长经历借助语言的魅力使之艺术化,从而激起读者的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共鸣,创造了儿童小说的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和小说艺术的新领域。
第四位:章基嘉
章基嘉(1930.1.1—1995.10.5),安徽省绩溪县瀛州乡油坑口人。长期天气预报专家,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及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并被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研究生部,获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先后从事气象教学、科研和组织领导工作,在大气环流和中长期天气预报、青藏高原对东亚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为纪念在章基嘉气象学上的贡献,南京气象学院设立了章基嘉奖学金。
第五位: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省绩溪县人。教育家。早年就读胡氏小学、安徽学府。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育学专任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编译处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学(宣城中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兼学校总务长、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学校总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香港中山图书馆董事长等职。
第六位:洪德元
洪德元,男,1937年1月出生于安徽绩溪,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2001年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洪德元提出了多个属的新系统,发现8个新属、50多个新种;在英文专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纳族的分类和进化)运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进化的新观点,建立了该族的进化系统;对毛莨科、桔梗科和百合科的细胞分类学和物种生物学研究有新发现;1990年出版的《植物细胞分类学》是世界上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为植物细胞分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