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
『壹』 考研考川大真的很难么本科普通二本想考川大历史学的研究
探讨考研考川大是否真的很难,首先让我们揭开四川大学的神秘面纱。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211高校,四川大学被赋予了国家在西部地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重任。坐落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是学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四川大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是理想的读书治学之地。
四川大学的历史与传承也令人敬佩。自1875年创办尊经书院以来,这里汇聚了众多大师级人物,从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到物理学家吴大猷,无数的学术巨匠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包括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等杰出人物也曾在这里求学。至今,四川大学仍是培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重要摇篮。
在师资力量方面,四川大学更是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学者。据统计,专任教师超过4500人,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顶级人才。这些师资力量不仅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还在教学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学院中的瑰宝。它不仅历史悠久,还可以追溯到1875年的尊经书院。学院下设多个系,覆盖了从考古到旅游管理等多个领域。学院内还设有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致力于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在学术期刊方面,学院拥有《中国历史学前沿》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
对于考研者而言,四川大学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无疑是一个吸引人的选择。学院提供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教育路径,以及一系列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无论对中国儒学的深入探索,还是对考古学、世界史的学术研究,四川大学都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指导。
考情分析方面,四川大学在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招生情况展现出一定的竞争性。2020年的数据表明,录取比例为1:1.2,总录取人数为61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31分。这表明,虽然难度存在,但通过精心准备和努力,仍然有机会脱颖而出。
初试命题与参考书目的选择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等专业的初试科目与参考书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通过系统学习和准备,可以有效提升应试能力。此外,学院还提供了复试内容的详细信息,包括个人陈述、专业知识问答以及专家现场提问等环节,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师资力量是四川大学的另一大亮点。学院内汇聚了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内卓有成就的教授,如陈廷湘、何一民、霍巍等,他们不仅在教学上贡献卓越,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与这些学者的学习与交流,学生可以得到宝贵的指导和启发。
综上所述,考研考川大并非不可逾越的难题。通过全面了解学院情况、深入研究专业内容、积极准备考试,以及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资源,有志之士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合理规划时间、注重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位努力的考研学子,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追求知识的无限可能!
『贰』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都有谁
蔡崇榜,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宋代史学。
陈廷湘,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
郭齐,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朱熹诗文研究。
郭声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
何平,博士生导师,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中西文化比较,现代化,国际关系。
何一民,博士生导师,城市史研究。
霍巍,博士生导师,汉唐考古,西南(包括西藏)考古,博物馆学,文化人类学。
李文泽,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
刘复生,博士生导师,宋史,西南民族史。
罗志田,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史。
『叁』 中国传统市井文化有哪些书籍有记录
参考书籍
《中国文化史》 许树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 梦 粱 录 》 卷十九
《东京梦华录》 卷八
《画墁录》 宋张舜民
《中国戏剧发展史纲要》 周贻白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72页
《中国文化史纲要》 吴小如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市井》 周时奋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城市史纲》 何一民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 马正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十八、十九世纪蘇州成的新兴工商业团体》 邱彭生 台大文学院1990年
文章论文
传统市井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紧密结合
市井文化下的中国传统街区
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
柳永词与宋朝的市井文化
『肆』 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章开沅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研究辛亥革命并有论著发表者应推陈旭麓、李时岳版,权而李泽厚、张磊在孙中山研究方面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渐露锋芒。
章开沅教授说,自己所起的作用,无非是建议并参与筹备首次全国辛亥革命学术会议而已。胡绳武、金冲及、龚书铎、李文海、杨天石等一大批卓越学者,都与他共同为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研究奠基,而一批批中青年才俊把辛亥革命研究推进到更高水平。
章开沅教授常说,后死者应该在回忆往事时有所自律。此次,他提及已故的林增平。两人曾共同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由于出版最早受到各方赞誉。“为这120万字巨著所费心血最多的是他而并非是我,因为我从事国际学术交流占去不少时间,而且在编写初期一度为高血压所困扰。他与我合作最久,情如手足,我不能埋没他的劳绩。”章开沅教授说,死者虽然无言,但事实客观存在,在追述往事时必须触摸一下自己的良心。
(摘自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