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说过
Ⅰ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火了,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北京大学教授丁延庆的一番话火爆了网络,丁延庆在讲到自己女儿成绩的时候说到是一团糟,但是丁延庆表示打造孩子终身发展的素质,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比一时的成绩更为重要。而这番言论也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们认为,有些父母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畸形的心理;也有部分网民们认为,让孩子成长的根本意义在于是让孩子快乐成长。那么笔者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呢?笔者认为这是可以的。
一、不应该将自己人生的意义寄托于子辈最后笔者认为孩子的成长,他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成长,而不是在堆载学习资料以及兴趣班之中的束缚的成长。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是实际上坐在一旁默默鼓掌又何尝不好呢?因此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Ⅱ 北大教授王守常先生:何为中国中国的智慧到底是什么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的讲座《中国的智慧》,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和“中国智慧”的深层含义。
“中国”最早的概念是“中央之国”的意思。《战国策》中提到,中国是聪明睿智、万物财用、圣贤教化、仁义施行、诗书礼乐、异敏技艺、远方观赴、蛮夷义行的所在。这说明,“中国”不仅仅是指地域,更是一种文化、文明的概念。
王守常先生希望我们建立对“中国”最深概念的认识,即“文化和文明”。理解“中国”之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梦”。还原“中国”的概念到中国文化中,强调“中国”的核心在于文化和文明。
《易经》中的“道与器”概念,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道是万物之本,是规律、道德;器是具体的方法。两者的关系是“道在器中,以道御器”。理解“道”与“器”的区别,意味着在生活中多用“道”,而不是过多地思考“器”。
中国传统智慧中,“仁者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气温和良、本质慈良、量宽宏、言简默的人长寿。这表明,人的价值在于以社会、民族、国家、家庭、个人所体现的有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为贵”意味着人最有价值,因为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草木有生命、有气,但无知;禽兽有知觉,但无义。人类社会建立一套礼仪原则,这使得人在文化、文明的层面上显得尤为珍贵。
综上所述,“中国”和“中国智慧”不仅仅是指地域、文化或文明,更是包含了对“道与器”的理解、对长寿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人为贵”的价值认同。这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智慧,也是对人类社会共通价值观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