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电话
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材料科学系,始建于1993年,1999年发展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挂靠学院。
学院注重师资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和在职培养,师资结构日趋合理,实力不断增强。师资队伍中,不仅有我国实验岩石、工业岩石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一批年富力强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
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以矿物材料(非金属矿资源利用)为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经过十年发展,已形成了矿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陶瓷与耐火材料、多孔材料、纳米矿物材料、矿山尾矿资源化应用、环境矿物材料等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十余项,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学院在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两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都由我院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并获奖,学院连续六年获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在“211工程”的有力支持下,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迅速改善,基础教学实验室已通过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合格实验室评估,物理实验室建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物岩石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的各项建设也已取得重要进展。
矿物材料是我校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之一,是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五大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教改革和“211工程”建设的深入,材料学院必将在我国材料科学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010) 82322972 传真:82322974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dept.cugb.e.cn/clxy/index.asp
负责人:廖立兵(院长)
Ⅱ 罗延钟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罗延钟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位资深教授,专注于应用地球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以下是关于罗延钟教授的详细信息:
基本信息:出生于1935年4月,四川资中县人。1957年毕业于原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并自此执教于此。
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地球物理学,尤其在电法勘探及其计算机应用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校内职务:曾担任校务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电法、金属物探和应用地球物理教研室主任,并获得湖北省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荣誉。
学术成就:
- 1988年晋升为教授,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选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并获得国家政府津贴。
- 研究成果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以及水文和工程地质调查中广泛运用,为社会和经济带来显著效益。
- 深化复电阻率法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出版相关专著,如《频率域激电法原理》和英文专著”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pectral Inced Polarization”。
实践贡献: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地矿部一物和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复电阻率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验证钻孔成功率接近70%。
著作与论文:不仅有多部学术著作,如《电法勘探》、《激发极化法》等,还发表了关于地质探测的系列论文和应用实例。
Ⅲ 谁知道中国地质大学郑建平老师的电话
岩石学方向青年学术带头人
1.郑建平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电话:027-63398229, 027-67885100-8301
简介 1964年5月生,分别于1985年、1988年和1997年获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于1990年、1996年、2000年2003年被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02年和2003年分别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楚天学者、全国火山及地球内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分室主任、国家和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国际合作与教学科研 与Macquarie大学[澳]、香港大学和Stanford大学[美]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问并取得瞩目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在Geolog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科研专著1部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编出版专著5部。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等。讲授《晶体光学》、《岩石学》、《成因岩石学》、《高级岩石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及科学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是深源岩石学、岩石圈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壳-幔动力学与区域资源背景。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的地幔置换作用概念和模型;并在华北南缘元古代地质体下发现了所知最古老的(36亿年)下地壳岩石包体,Hf同位素表明其初始物质来自40亿年前近原始地幔。这些成果对克拉通早期演化研究及近年热烈讨论的华北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及其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